說說俺長垣農村
雨的計量單位
作者:王濟亮
今天,從夜裡到現在,雨雖說嚇得不驟,但稀稀拉拉幾乎未停,估計下透了。
可能城裡人會疑問,你這個「透」是一個關於雨量的什麼概念,那我就根據我的記憶,說道說道。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的雨量的概念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它的區分有一個明顯界限,是指多長時間內雨量的一個毫米範圍,那麼過去雨量的概念是怎麼劃分的呢?
小時在村裡,尤其是天旱季節,雨後總聽大人們議論雨下的大小情況,經常會聽到他們用以下概念形容雨量:一指雨、二指雨、三指雨、四指雨、一Li雨、下透了。
一指二指的「指」,是指成人的手指,是農村人慣用的計量單位,在這裡指的是雨量單位,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它並非指的純雨水的尺寸,它指的是雨水浸溼土地的深度。有人會問,你那個一Li的「Li」是個什麼概念?最初聽說時,我也不懂,以為是一個像釐米分米之類的概念呢,但是讓我納悶的是,既然如此,為啥從來沒有聽他們說過二Li三Li呢,時間長了,終於弄懂了,這個「Li」字是「犁」字,指的是雨量已浸透了一犁鏵的土地,大概有20公分吧。
那麼「下透了」又是個啥概念呢,從排列的順序,首先,它比一犁雨的雨量大,它的含義是指土壤已經挖不到幹土了,雨量浸溼土地的程度已經連接了地下的溼土。從此你可以看出「下透了」的雨量,不是一個恆定的量,它和天旱的程度有關,因為天旱的程度決定了地下溼土的深度。
可能有人會問,難道雨後還有人專門去田裡刨測一下溼土的深度?不錯,雨停後,總是有人迫不及待拿著鐵鍬到地裡挖一下,尤其是長時間大旱的雨後,可見人們對雨的渴望,你從他刨測後告訴人們的語氣,就可感受到他對這次下雨的滿意程度:1、唉,還不到二指雨呢。2、有四指雨了。3、還中,一犁雨了。4、這回可下透了。為啥對雨的大小用無奈、滿意和高興表現出來,因為對農民,尤其是對水利不發達的農民來說,靠天吃飯的很大程度就是靠雨吃飯。
有兩個疑問,一是只聽說過一指雨、二指雨、三指雨、四指雨,接下來就是一犁雨,從來沒有聽說過五指雨、六指雨等等,四指雨到一犁雨可是量級的變化呀,為什麼會戛然跳躍?二是,農村衡量雨量的大小是六級,而我們現在衡量雨量的大小也是六級,這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