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所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2020-12-06 光明網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超聲技術中心博士生李學玲及其導師王文等,採用短脈衝法提取精確的反射係數,並用典型的耦合模 (coupling of modes,COM)模型,對LGS/Pt結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進行優化設計,仿真和試驗證明該器件具有良好的高溫傳感性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Sensors上。

  研究人員基於不同Pt膜厚與波長比的LGS/Pt器件的結構開展實驗研究。科研人員採用最小二乘法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得出反射係數計算公式,利用有限元方法提取Pt/LGS的其他COM參數,通過典型的COM模型對Pt/LGS結構的單埠諧振器進行模擬,並確定了具有較大Q值的最佳設計參數。

  研究人員利用光刻技術研製400MHz單埠聲表面波諧振器,用網絡分析儀對其測量得到較高的Q值,測量結果與模擬結果吻合良好。在50~650℃的溫度範圍裡,測試所製備的傳感器件的高溫特性,測試結果顯示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線性TCF(~25 ppm/°C.),證明該器件具有較好的高溫傳感性能。

  研究表明,聲表面波高溫傳感技術可用於極端高溫環境下的高靈敏度溫度監測和預警。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點基金項目等的資助。

圖1.用於提取反射係數的聲表面波裝置的結構(上)和反射係數測量實驗裝置(下)(圖/中科院聲學所)

圖2.反射係數測量與高溫傳感器響應(圖/中科院聲學所)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聲學所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科學家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研究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聲學所成功研製新型聲表面波電流傳感器
    經過近三年的科研攻關,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超聲技術中心王文課題組將快速響應的聲表面波技術與高磁敏磁致伸縮薄膜技術相結合,成功研製出高靈敏、快速響應和低遲滯誤差的新型電流傳感器。  王文課題組通過建立聲表面波磁致伸縮效應的電流感知理論,實現了對沉積圖形化磁致伸縮薄膜的新型聲表面波電流傳感器的物理結構優化,提取了獲得高磁敏、快速響應與低磁滯的拓撲結構參數;給出了傳感器微納製作工藝方法,研製出了原型器件,測試結果很好地驗證了分析理論,其靈敏度達到了22kHz/A,解析度可達0.1mA以下,並體現出良好的線性度。
  • 聲表面波(SAW)技術傳感器
    因此,在同一頻段上,聲表面波器件的尺寸比相應電磁波器件的尺寸減小了很多,重量也隨之大為減輕。例如,用一公裡長的微波傳愉線所能得到的延遲,只需用傳輸路徑為1。m的聲表面波延遲線即可完成。這表聲表面波技術能實現電子器件的超小型化。
  • 應用聲表面波技術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系統
    聲表面波溫原理上述測溫方式在電力系統的測溫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針對這些缺點,我們在國內外率先提出將聲表面波(SAW)技術用於電力系統設備的測溫解決方案,該方案具有無線無源的特點,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幾種測溫方式存在的困難。聲表面波技術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才逐漸成熟起來的一門新興科學技術領域,它是聲學和電子學相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聲表面波是沿物體表面傳播的一種彈性波。
  • 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在電力系統狀態監測中的應用
    聲表面波技術的應用讓所述問題迎刃而解。聲表面波傳感器憑藉體積小、無源、抗幹擾能力強、適合遠距離傳輸等特性,在複雜的電力系統狀態監控中的應用具有巨大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聲表面波(SAW)技術起始於是60年代末期, 是聲學、電子學、光學、半導體材料和工藝相結合的一門學科。
  • 我國研究人員解決了聲表面波器件在高頻段工作時具有較高的輸出...
    打開APP 我國研究人員解決了聲表面波器件在高頻段工作時具有較高的輸出功率的問題 發表於 2018-01-18 17:25:43
  • 記天宮二號飛行任務聲表面波器件的研製團隊
    (原標題:記天宮二號飛行任務聲表面波器件的研製團隊) 原標題:
  • 聲表面波振蕩器的優化設計與實現
    引言 聲表面波振蕩器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新型振蕩器,是一種高穩定、低噪聲振蕩源。聲表面波振蕩器以saw器件為頻控元件,具有基頻高、調頻頻偏大、穩定性好、相噪低等優點,在體積、成本方面也有著顯著的優越性,是新一代cpu、dsp和dds的理想時鐘源,已廣泛應用於第二、第三代移動通信、遙控、遙測技術以及生化、醫學等領域。
  • 高性能S、C波段聲表面波微波延遲線
    1引言隨著晶片材料和半導體工藝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本文作者通過扇型結構聲表面波換能器的拓撲設計,晶片材料和製作工藝流程的優化設計,研製出S、C波段聲表面波(SAW)微波延遲線,它比聲體波(BAW)微波延遲線的結構、生產工藝流程更加簡單
  • 中國科學家發現聲學中的「雙面神」:超越聲自旋的近場調控
    人類對聲現象的研究古已有之。近場倏逝波聲場是一種常見的波動模式,其波動強度會隨距離增加而指數型下降,呈現出高度的空間局域性。它可以攜帶信息,且具備很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在信息傳輸、無線傳能、無損探測、超分辨顯微成像等方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這些應用都需要一個前提:對近場波的選擇性調控。
  • 利用聲子晶體能帶工程,實現聲表面波慢波器件
    ,利用聲子晶體能帶工程,巧妙地設計了一種通過晶格形變,實現的即具有較低聲表面波聲速(最多降低至200米/秒以下),同時又依然保持較可觀傳輸能量(傳輸線相對插入損耗小於-10dB)的聲表面波傳輸器件。展現出一種簡單而又巧妙的聲表面波聲子晶體的能帶設計手段,如圖3所示。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柔性二維碳化鈦薄膜用於熱聲器件」(Flexible Two-Dimensional Ti3C2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
    《科學》等雜誌對此做了亮點評述;發現了聲波異常透射效應及聲表面倏逝波,拓展了聲波亞波長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領域。這些發現在這個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為聲功能材料與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還通過掃描沿z向半開放邊界的聲場分布,經過傅立葉變換得到了kz的表面色散,從而證實了存在類狄拉克二維表面色散。 聲學拓撲態,這一前沿領域的重要性在於:1)在三維聲學體系中,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全新的具有方向性色散的拓撲聲表面態,意味著聲學拓撲體系不僅可作為驗證已發現拓撲材料的平臺,還可用於研究和探索新型拓撲現象,以加深人們對拓撲物理本質的認識。
  • ...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的重要進展在Physical Review...
    我校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勇研究員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利用梯度折射率功能基元及其中粘滯損耗效應構造了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系統,並在奇異點(Exceptional Point)處實現了非對稱聲反射鏡。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
    《科學》等雜誌對此做了亮點評述;發現了聲波異常透射效應及聲表面倏逝波,拓展了聲波亞波長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領域。這些發現在這個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為聲功能材料與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還通過掃描沿z向半開放邊界的聲場分布,經過傅立葉變換得到了kz的表面色散,從而證實了存在類狄拉克二維表面色散。聲學拓撲態,這一前沿領域的重要性在於:1)在三維聲學體系中,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全新的具有方向性色散的拓撲聲表面態,意味著聲學拓撲體系不僅可作為驗證已發現拓撲材料的平臺,還可用於研究和探索新型拓撲現象,以加深人們對拓撲物理本質的認識。
  • 同濟李勇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的重要進展在Physical...
    處實現了非對稱聲反射鏡。值得注意的是,聲波系統有別於電磁波系統,由於邊界層的存在,聲學系統中的損耗效應是自然存在的,當功能基元處於亞波長尺度時,基元中的損耗效應不可忽略,並可能嚴重破壞器件功能。為了減少損耗對聲學超構表面功能的影響,通常做法是通過設計尺寸較大的功能基元來儘可能規避損耗效應,但這也成為限制聲學器件進一步微型化的技術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