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天宮二號飛行任務聲表面波器件的研製團隊

2020-11-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記天宮二號飛行任務聲表面波器件的研製團隊)

原標題:飛天有我:星辰大海守護你

——記天宮二號飛行任務聲表面波器件的研製團隊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陳瑞、陳佳佳、王婷)六月剛送走「長徵七號」火箭,現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下屬北京航天微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微電公司」)又守護上了天宮二號。他們研製的聲表面波濾波器,過濾掉沿路的大氣層、鄰近空間和太空中的雜散噪聲信號,電磁環境再複雜,都能實現自動消音,只有天宮和神舟飛船的信息才會被傳遞給地面的「家裡」。這個法寶,只有指甲蓋大。

百級生產超淨環境,1立方米空間中含有的直徑大於0.5微米的顆粒不超過3500個,經過除塵、除靜電、風淋等多道程序才能進入生產線,生產者常年白衣白帽白口罩緊裹,生產產品的最細線條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200,操作需要在50、500甚至1500倍的高倍顯微鏡下進行。那神奇的濾音法寶,就出自一群顯微鏡前工作的人之手。由於常年工作在微納加工的超淨間, 與外界幾乎隔離,即使是同在公司工作很久的其他部門同事,對他們的工作內容也不甚了解。

航天質量助力民族「飛天夢」

聲表面波器件是火箭上分系統的核心元器件,主要配套於信號處理系統,由於大氣層、鄰近空間和太空中的電磁環境複雜,雜散噪聲信號眾多,聲表面波濾波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濾除噪聲信號,保證載波信號傳輸流暢,不失真。

考慮火箭發射和空間運行過程中近乎嚴苛的極冷極熱、失重超重等極端環境,器件可靠性高、壽命長,更是不能放鬆的質量目標。

由於配套的產品膜厚不同,100nm以下的超薄膜層附著力差會引起器件損耗增大,指標超差。作為前工序組長的老王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攻克了潮溼天氣膜層附著力的難題,通過反覆幾十次試驗,在不同膜層結構的基礎上優化了參數,保證了膜層附著力。

作為光刻工序的老師傅老孫負責光刻晶片的鏡檢工作,每天在顯微鏡下對著上千個晶片圖形,而每個圖形的線條寬度都是微米級的,需要把每一個圖形的缺陷準確而快速的剔除。這是耗氣力的眼力活,每天眼睛都和小白兔一樣紅。

粘片工序的小曹是後工序的組長,有著在玉米粒大小的管殼將小米粒大小的晶片裝配上去的絕活,由於晶片又薄又脆,需要保證晶片沒有劃傷和崩邊,這一手微組裝的絕活要徒弟們練個幾年才能上手。

壓焊工序的鬱師傅,對高可靠產品的壓焊有獨到的手法,為了滿足器件的指標,需要在不足0.2mm的鍵合區將50微米的壓焊絲垂直壓焊,還要保證焊點的形變量,其手法難度如同在米粒上刻字。

而壓焊工序的小劉,結合多年的生產操作和對產品器件的認知,針對各種型號的產品器件設計並製作了新的工裝夾具,使操作更方便可靠,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還發明了並製作了批量蓋帽、批量摘帽、批量清洗等一系列的批量操作方法和夾具。

公司為應對大批量的器件訂單,新引進了一臺國產全自動壓焊設備,早期全自動壓焊設備有自動定位困難,只能使用細矽鋁絲導致可靠性差等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改進,小劉設計了針對全自動機器定位困難的定位蓋板,解決了連生產廠家都沒有解決的產品定位困難和粗矽鋁絲使用的壓焊技術,使此國產機器達到了進口機器的水平,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可靠性。

張師傅在縫焊小尺寸器件時,將每一個蓋板認真對位,其精度小於1絲,由於蓋板只有大米粒那麼大,稍有偏差就會造成器件漏氣,這是眼力和耐心的考驗。

為了質量,為了可靠性,更為了航天這塊「金字招牌」,團隊不敢有絲毫放鬆。

技術,為「飛天」而生

聲表面波濾波器工藝隊伍平均年齡不足30歲,工作時間最長的也僅有10年。團隊裡的小鮮肉雖然年紀小,卻學歷高、有衝勁。

微納光刻加工工藝是聲表面波濾波器晶片加工工藝的核心,也是實現器件性能的關鍵。在尺寸不到1平方毫米的半透明襯底上,成百上千根線寬僅為頭髮絲直徑1/40的納米尺度的晶片電極密集排布,肉眼根本無法看見。

光刻加工時,光線在半透明襯底上有各個方向的折射與反射,極大增加了加工難度。而在採用新設計後,設計要求的晶片電極最細線寬超過了公司現有光刻機的解析度上限。

小賀在光刻間摸索了幾個月,休息時間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並積極與晶片生產廠家交流,最終想出了這個點子。他優化了整套光刻工藝方案,最終實現納米尺度極細線條的精準製作,不但解決了「長徵七號」的需求,還把公司生產的聲表濾波器的頻率一致性和準確性提升了20%以上。

解決一個「攔路虎」,又添一個「堵路石」。

火箭需要脫離地心引力需要至少7.9km/s2的加速度,而聲表濾波器晶片的聲學性能和材質限制決定了晶片不能採用高強度固定方式,只能使用有機粘接膠固定。

為了實現器件的小型化,工藝團隊縮小了外殼尺寸,連帶減小了粘接區域餘量,要求粘接工藝精度極高,膠量稍有偏差就會造成溢膠、膠量不足,引發一系列可靠性問題。

如何實現精確點膠、保證粘接膠的粘接強度及在惡劣環境的可靠性成為擺在團隊成員面前的一道難關。

小孟通過建立晶片面積與所需膠量最佳值的數學模型,編寫軟體自動生成點膠量與各膠點位置的工藝參數表,通過對照工藝參數表,使操作者在保證高度工藝一致性、穩定性的前提下可精確完成晶片粘接操作。

這項為了「飛天」而生的點膠粘接技術後來成功申請為一項國家專利。

為了我們的航天夢

工藝團隊負責人陳哥總自豪的說:「我們是有責任感、戰鬥力強的隊伍。」

項目研製攻關的時候,倪姐的孩子病了,年輕的母親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忙趕去醫院,照看了一天發現病情稍有好轉,她便將孩子委託給婆婆照顧,自己又返回單位繼續工作,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孩子早已睡去。

小賀有一次回老家探親,和鄰座的乘客聊家常,5個多小時後車到站,臨下車前對方問到:「小夥子你挺厲害啊,一路上也沒見你去趟廁所?」

「我這也是平時工作需要,經常要在光刻間連續工作很長時間,由於出入淨化間頻繁更換淨化服會引入灰塵顆粒影響車間潔淨度,所以喝水少,時間一長,都練出來了。」

「你也不看看這是誰做的產品」,每當談論起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點時,自豪感和成就感浮現在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臉上。

在器件的研製過程中,可靠性是一條紅線,器件性能再好,沒有可靠性根本無法使用。

在某產品低溫測試時,小徐發現在經歷高低溫瞬間的劇烈變化時,器件幅頻曲線會產生僅僅不到3秒左右的波動,幾秒鐘後測試器件性能又恢復正常。

這幽靈一般閃現的問題讓小徐絞盡腦汁,他將各種可能的因素以及故障模式綜合歸類,畫出5頁A4紙的故障分析樹。兩個月的時間,他為了這3秒鐘的幅頻波動,對失效器件反覆進行了上百次高低溫試驗,問題終於被準確定位在晶片材料上,並找到相應的影響機理和解決措施。

一輪輪工藝試驗、一次次技術改進,為航空航天系統、國防武器裝備配套著可靠的產品,為用戶提供著優質的服務品,這就是在「航天長徵」路上的北京航天微電公司精益求精的聲表面波濾波器工藝團隊,為實現中國夢、航天夢,正在不斷努力著!

(原標題:記天宮二號飛行任務聲表面波器件的研製團隊)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9月14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布,經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14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 T2火箭已經開始加注推進劑。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天宮一號還是我國第一個「太空教室」,在神舟十號任務飛行期間,航天員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引起了強烈社會反響。
  • 聲學所成功研製新型聲表面波電流傳感器
    經過近三年的科研攻關,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超聲技術中心王文課題組將快速響應的聲表面波技術與高磁敏磁致伸縮薄膜技術相結合,成功研製出高靈敏、快速響應和低遲滯誤差的新型電流傳感器。  王文課題組通過建立聲表面波磁致伸縮效應的電流感知理論,實現了對沉積圖形化磁致伸縮薄膜的新型聲表面波電流傳感器的物理結構優化,提取了獲得高磁敏、快速響應與低磁滯的拓撲結構參數;給出了傳感器微納製作工藝方法,研製出了原型器件,測試結果很好地驗證了分析理論,其靈敏度達到了22kHz/A,解析度可達0.1mA以下,並體現出良好的線性度。
  • 航天科技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團隊獲評2016年度科技人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獲得年度科技人物,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為團隊頒獎。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出席頒獎典禮並為年度學者獲得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頒獎。 2016年,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一次次圓滿地完成任務。
  • 科學家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研究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聲學所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聲學所設計出新型聲表面波溫度傳感器件
    高溫環境引起的熱輻射損耗會導致傳感器器件有較大的聲波衰減,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應具有足夠大的品質因數(Q)且損耗較低。傳統的有線有源傳感器不能用於高溫環境下的溫度測量,而基於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的無線無源溫度傳感器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超1000天 今天,歡迎回家
    天宮二號,你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雖然你的設計在軌壽命只有兩年,但從2016年9月15日,你在我們望著月亮、品著月餅的深情注視下飛向蒼穹起,你已在軌飛行了超過1000天。科學家們說,你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光榮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新聞—科學網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不僅完美執行了各項既定和拓展任務,更用主動受控離軌這一『壯烈』方式,為任務畫上了圓滿句號,這是我國堅定履行負責任大國國際責任的有力擔當,也是中國人和平科學利用太空資源的生動實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談起剛擁入地球母親懷抱的天宮二號,不舍的話語中難掩內心的激動與自豪。 「身強力壯」為何「退休」?
  • 天宮二號2020年前上天
    長江商報消息 任務將更貼近空間站,試驗項目也更多據新華社電 昨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天宮二號正在積極研製中,「按計劃,2020年前後我們要發射空間站,天宮二號肯定要在這之前上天。」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小團隊的大創新
    本報記者 姜天驕  天宮二號實驗室此次科研任務之一,就是利用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實行衛星測高  為解決這個技術難題,「天宮」找到了做出國內首個自主研發內定標鐵氧體微波前端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2011年8月份,載有「海洋二號」衛星的「長徵四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開始了其對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科學研究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旅途。
  • 天宮二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航天員起什麼作用?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發展歷程的朱樅鵬說。 為航天員提供更宜居的環境 記者: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微博)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研製的,它有什麼改進嗎?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2003年5月回國,同年底進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工作,從事神舟飛船與天宮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研製任務,帶領團隊突破並實現交會對接技術,獲得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先後參加了神舟六號以來全部五次載人飛船和天宮目標飛行器的研製與飛行試驗任務,歷任神舟飛船主任設計師、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現任空間站系統總指揮,兼任天宮空間實驗室系統總指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 天宮二號,歡迎回家
    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回家」了!中新社發 孫浩 攝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身強體壯」的天宮二號為何此時「退休」?專家這樣說
    《獨家視頻 天宮二號再入大氣層瞬間》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天宮二號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目前在軌飛行已超過1000天。儘管已超期服役近一年,可平臺及載荷功能正常、狀態良好,所攜帶的推進劑仍很充足,可以繼續支持其在軌飛行數年。」
  • 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央廣網酒泉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入軌後,兩天內將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專家表示,航天員在太空中將有100多種食品供選擇,這些食品採用特殊包裝,最長可保存1年時間。
  •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共中央國務院...
    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 守護「天宮」:記北京飛控天宮一號長期管理團隊
    面對壓力和挑戰,長管團隊與困難鏖戰,開始了艱苦的攻關。 「天宮一號飛行時間長、安全要求高,長期管理跟蹤密度大、控制餘量小,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長期管理體系至關重要。」長管室主任劉俊澤說。為了制定符合任務要求的頂層控制方案,他們連續數月深入到工程總體、研製、應用和測控部門調研、交流、協調,有時為了一個小細節,他白天調研結束後就整晚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整理、歸納和思考。天道酬勤。他們形成的長管工作模式使這個不足20人的長管團隊實現了對天宮一號持續、高效、順暢、安全、經濟的長期管理。 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太空飛行器長期管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