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中沒有食物,為什麼魚不會被「餓死」?

2020-12-04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我們小區一樓都是帶自家花園的,有一戶做了水池的造型,裡面養了好多漂亮的魚,很是好看。所以我就在想這魚是不是餓不死,也看不到那家人餵食啊。

魚以什麼為食

魚也分很多種類,有肉食性魚類、草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以魚類、蝦類為主要食物,是不吃水草的;草食性魚類主要以水草、浮萍、藻類為主要食,代表魚類有草魚;雜食性魚類是指肉食、草食皆吃的魚類;濾食性魚類是以浮遊生物為主要食物,代表魚類有鰱魚、沙丁魚等。

魚到底會不會餓死

那麼我們今天來討論的肯定不包括在大海、大江大河裡的魚,因為這些水中的物產資源豐富,水又是流動性的,所以魚在這些地方生存肯定是不缺食物的。所以我們今天來討論的是湖泊、死水、人類飼養等的魚類。

一般來說,也是不會餓死的。除非給魚類圈在一個特別固定的範圍內,限定的條件也特別苛刻。比如說沒有光照、沒有水流動、沒有下雨、沒有植物、沒有其他魚類的環境等等。這樣簡直就不是給魚餓死的,是給魚鬱悶死的啊。對於魚類來說,他們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如果說嚴格控制它在一個沒有外源性營養輸入的環境中,它會停止生長,慢慢消瘦,最後死亡。

魚不是自養生物,需要通過攝取食物來滿足自身的能量消耗。大家都聽說過魚沒有餓死的,只有撐死的這句話吧?這是因為魚本身是變溫動物,不需要消耗能量去適應周圍環境,新陳代謝率很低,所以即便不餵它,它也能活很長時間。

很多時候,是人以為魚沒吃什麼食物,自然的就活下來了,以為它們都餓不死。殊不知在悄無聲息中,他們在水中獲取了很多人們看不到的食物能量。

魚是怎麼活下來的

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水在靜止的環境下,經過陽光的照射,很容易長出青苔,水中有豐富的微生物經過光合作用就產生了青苔。如果限定範圍內青苔量太多的話,會大量消耗水中的含氧量,那麼魚兒生存所需的氧氣就會不足了。魚類的糞便和排洩物也提高了水中的營養成分,促使滋生了很多的藻類。再比如湖泊、飼養池這種很大的範圍內,水中是一定會有水草的,還有一些藻類、微生物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魚兒的食物,保證它們不會餓死,維持基本生存需要。

大部分魚都是雜食性動物,除了水中的植物和藻類,室外的水面上空也有很多昆蟲類小動物。比如蛾子,蚊蠅等飛行類昆蟲,一旦掉入水中,就是魚類很好的食物來源。還有一些會在水中產下幼蟲或者卵的動物,比如蚊子會在水中產卵,孵化出孑孓,也是魚類的能量來源。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系列,即便水中不養魚,就單純的一盆水,經過了長時間的日照和雨水洗禮,除了會發現綠色的青苔、藻類以外,甚至還會發現一些在水中亂蹦的紅色小蟲子。

總結

所有的生物想活下去必須有能量來源,對於魚來說,它也必須攝取食物才能生存下去,否則就會餓死。但是魚類進化到今天,能夠將自己生存所需的能量降到很低很低,只要有點兒吃的東西,吃一頓就可以堅持很久不進食。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我們沒有觀察到它吃東西而已,所以家裡養魚的小夥伴們,即便幾天不餵食也不要擔心,它們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偶爾餵一下,控制量就好。

相關焦點

  • 在鄉下,水缸裡無人餵養的魚,為什麼十幾年都不會被餓死?
    當時被我們投放在水缸裡的魚,一般都是變得越來越活躍,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幾個月時間裡根本不可能被餓死。而這位網友所說的十幾年沒有餓死,我也相信是真的。 理論上一條水缸裡的魚,在不被投食的情況下存活十幾年也是可能的。
  • 水缸內的鯽魚幾年不死,魚為什麼會「餓」不死哪?
    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小時候水缸裡有一條鯽魚,從來沒有餵過它,它也沒有長大,到現在已經有十來年了,還好好的在水裡。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小時候生活在鄉村的八零九零後小夥伴一定都有這樣的記憶,家裡的院子有一口大水缸,裡邊注滿了半缸以上的水,小時候自己抓的魚蝦都放在裡邊養,由於數量少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吃過,這些魚會生活很久,直到某個夜裡大雨來襲,水缸的水溢了出來,小魚小蝦都跳出來各謀生路去了。這些小魚我們從來沒有主動的去餵過,但是貌似它們一直都不會死亡,這也給了我們「魚不會餓死」的跡象。但事實真會如此嗎?
  • 為什麼魚總是「餓不死」?
    水缸裡養魚真有趣。因為水缸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像現在養在魚缸裡的魚一樣每天都餵它。魚缸裡的魚根本就沒餵過,為什麼餓不死?魚兒為何不餓?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水缸裡要放一條魚的原因。有些大水缸更容易裝水。幾天沒人能把一缸水打滿。
  • 為什麼有人會說「魚餓不死」?
    魚怎麼可能餓不死呢?這個理論純屬瞎說,不瞞各位,我就親手餓死過一條小鯽魚。以前在農村,我吵著要養一隻貓或者狗,我爸媽不同意,他們說:「先給你養一條小鯽魚看看,一個月後還能活,就讓你養一隻小狗。」那會我天真的以為魚在水中真的餓不死,結果一個月不到,小鯽魚就餓死了。此後,我爸媽經常對我說:「魚都養不好,還養什麼貓狗,先顧好自己」。
  • 為什麼有餓死的獅子,卻沒有餓死的老虎?
    獅子除了可能在印度還有些許殘留,絕大部分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老虎則分布在亞洲的叢林裡,與獅子的生活區域沒有重疊,各自稱霸一方。不過,我們在一些動物電視節目中,常能看到大草原上瘦骨嶙峋或被餓死的獅子,卻很少看到瘦弱的老虎,這是為什麼呢?生活和捕食方式獅子生活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屬於群居型動物。
  • 為什麼給快要餓死的北極熊食物是違法的?看完心情複雜
    節目中的導演帶著演員們第一次來到加拿大溫尼伯的阿西尼博因動物園,來到這裡是因為在這裡有7隻接受救助的北極熊。不是說不要給快要餓死的北極熊投餵食物嗎?為什麼又救助他們呢?原來這裡的大部門北極熊都有故事!可是到了那裡之後由於環境的破壞,原本應該結冰的海面卻沒有結冰,北極熊們沒辦法通往北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海水,在海水裡尋找海帶、海草,來充當食物。說來也是巧合,節目組這時候就遇到了3頭熊,一隻柴瘦的母熊帶著2隻皮包骨的幼熊,他們在雪地中艱難的尋找食物,可奈何環境破壞,沒有實物!
  • 快餓死的北極熊,為什麼不能給它投餵食物?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快餓死的北極熊,為什麼不能給它投餵食物?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北極的溫度逐步的升高,冰川逐漸的融化,這些北極熊可以生存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少,還出現了食物短缺的情況,在俄羅斯地區每年都會出現這樣的報導,幾個瘦骨嶙峋的北極熊為了覓食,不得已冒著被人類捕殺的風險進入村莊,向村民們討要食物。
  • 為什麼獅子老了會被餓死,老虎卻不會?看完讓人心疼
    為什麼獅子老了會被餓死,老虎卻不會?看完讓人心疼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就拿獅子和老虎來說,同樣作為草原上兇猛的動物,為什麼獅子老了會被餓死,老虎卻不會?看完讓人心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認為它們是種群中的累贅,慢慢的老獅子就會脫離種群,沒有捕獵能力的獅子只能被活活的餓死,但是,老虎就不一樣了,老虎從小就是獨來獨往,在捕食的時候,更是獨自與獵物廝殺,非常的強悍。即使到了老了以後,雖然威力減弱,但是依然能夠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會由於沒有食物而餓死,有時,還能夠抵抗其它動物的攻擊。
  • 魚不吃不喝到底能活多久?丟水缸裡的魚,為何一年不餵也不會死?
    在老家時喜歡釣魚,經常在屋子後的水缸中丟幾條小鯽魚,那個水缸常年有水,有時候是活水,因為下雨,有時候又是死水,因為很久沒下雨了,裡面的魚也從來都不餵食,但一直都活的好好的,只是長也長不大,死也死不了!這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真的喝水就可以了嗎?印象中的魚還真是這樣,清澈無比的水中魚兒遊來遊去,也沒見它們吃什麼,但一直能活著!
  • 不用殺菌燈、除藻劑,陽光直射的水缸也能養出青苔,並沒有綠水
    目前來看,兩個水缸雖然是直接放置在陽光下,又是處在盛夏季節中,依然沒有出現任何的綠水現象,而且都已經開始大量鋪滿青苔了,在半個月前只是剛剛有點想要出青苔的跡象。    但是對於很小的小魚缸或者上濾魚缸來說,殺菌燈並不是完全適合的,其中原理我就不多說了吧,主要就是針對殺菌去的,無論是開啟時間過長、還是不注意適度遮擋,殺菌燈對於觀賞魚和細菌,以及人體都是有害的。  在較大水體或者室外水池中飼養中大型觀賞魚的,濾槽或者底濾魚缸裡,放置殺菌燈除藻,才是最為適合的。
  • 為什麼晚年的獅子會被餓死,而老虎卻不會?
    為什麼章魚被稱為外星生物?還有,為什麼晚年的獅子會被餓死,而老虎卻不會?年輕的獅子只要配合捕食就能分到吃的,而年邁的獅子,由於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會下降,在團隊中作用將會逐漸消失變小,最終被趕出獅群,而落單的獅子由於缺乏單獨捕獵的經驗,無法捕獵到食物,最後慢慢被餓死。而老虎從小都是獨立捕食,年老之後也能依靠豐富的捕獵經驗抓住一些小動物,所以晚年不會被餓死了。
  • 為什麼說使用陶瓷缸飼養金魚,比起水缸來差了好幾個檔次?
    青苔沒長成,極易養出來一缸綠水為什麼今天談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一位魚友在室外設置了一個陶瓷缸,想要用來飼養金魚,而養魚老道也不防實話實說,我開店的時候,最後魚店裡剩下來三個陶瓷缸,我一個也沒要,全部送人了,我寧可留下這個天天漏水的水缸來飼養金魚,這不是腦子有病嗎?
  • 為什麼非洲人寧願餓死,都不吃這種食物,中國吃貨:簡直浪費!
    在網上經常看到非洲人吃一些令人感到噁心的食物來填飽肚子的圖片,還有成群結隊的非洲難民,這也是很多人對非洲最初的印象。那他們為什麼寧願餓死也對海鮮美食置之不理,甚至連貽貝、龍蝦都不吃,令很多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對於中國吃貨來說簡直「太浪費」!
  • 為什麼人們寧願看北極熊餓死,也不願給它投餵食物?真相令人心酸
    在北極冰雪世界當中,有一隻體型較大的北極熊卻被餓得瘦骨嶙峋,它簡直就是皮包骨頭,走路都有點搖搖欲墜了,而且它還在垃圾桶中翻找出可以食用的食物,最後因為體力不支,摔倒在地上了,感覺就要快死了一樣。這一幕剛好被一個攝影師拍了下來,於是就有很多網友開始抨擊攝影師,覺得你有時間拍攝為何不去救這是北極熊,為何不給它點食物!
  • 在非洲草原經常可以看到餓死的獅子,為什麼看不到餓死的老虎
    獅子和老虎誰強誰弱之爭一直都沒有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結果,儘管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老虎優於獅子但是在現實中它們根本沒有碰面的可能,所以各方面的數據都是推測的結果並不能讓人滿意。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們都是各自所生存環境中的王者。
  • 野外的原生魚入缸後,投餵什麼魚食好,為什麼很多魚不吃食?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大多數的原生魚在野外它們會去吃啥,人們丟棄的各種垃圾?誰也沒有那個心思,整天往池塘、水庫中丟垃圾,野外的原生魚大部分的主食,除了魚蟲、蚊子卵之類的食物或者藻類,再就是攝食小魚蝦,不會再有其他選擇,偶爾攝食點小昆蟲,那就不錯了。
  • 自家庭院的水缸裡怎麼能生出血紅蟲,這東西可是最好的魚飼料!
    在發現了大量魚蟲之後首先我大約是在三月中旬吧,就把這兩個破魚缸放置在了室外,願意就是想要培養大量的魚蟲,但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對此抱有任何的希望,因為我還有其他兩個魚池和水缸,這兩個破魚缸只是用來固定魚池用的。
  • 沒有魚缸不能養魚?有些可以、有些必須在魚缸裡養,這是為什麼?
    一位魚友提出來一個問題:老道,家裡實在沒有地方空閒地方放置大魚缸,你看人家都可以使用泡沫箱、整理箱或者水缸、陶瓷缸飼養觀賞魚,還有什麼帆布池的,不過那個東西更佔地方,我想飼養點觀賞魚,哪怕是熱帶魚也行,比如鸚鵡魚、地圖魚啥的,就是家裡不想讓花錢購買大型魚缸,我可以使用其他器具飼養嗎?
  • 為什麼菜市場買回來的魚很容易死
    有一次,我在水庫裡釣了兩條草魚,一頓只能吃一條,於是就把剩下的那條一斤多的草魚養在院子裡的水缸裡,準備第二天再吃。當時心裡還有點擔心,覺得它能不能活到晚上都是個未知數。沒想到那條魚活了兩天才不行了。後來有一次,我傍晚的時候,從菜市場買回來一條草魚,買的時候活蹦亂跳的,結果放到水缸裡,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早就肚皮朝天了,還有股臭味,估計半夜就死了。這讓我很不解,為什麼同樣的水缸,同樣大小的魚,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我分析是菜市場的魚,24小時打氧氣,一放到不打氧氣的水裡,就適應不了,很快就死了。而水庫裡的魚,是在自然水體中長大,對水缸裡的氧氣環境承受力更強。不知是不是這個道理。
  • 養魚日記:最有靈性的魚是什麼?
    曾經有一個朋友去外地讀研,臨走前把自己養的六條金魚託付給我,用小籃子裡面套著塑膠袋,裝著水和魚,坐公交穿過半個城區送到我家。那時候我有一個很大的大水缸,大概就是司馬光砸的那種,裡面裝個成年人不成問題。我就把魚養在大缸裡,給他們寬敞自在。大缸放在書桌邊上的牆角,感覺也蠻有古樸情趣。後來為了給魚營造自然的生存環境,順便提供綠色健康的食物,我就把一些白菜葉和吃剩的水果核扔在缸裡(其實還是因為我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