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養兒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體。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正在打破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空巢老人」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難題。
當然,百善孝為先,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許多人思考移民的問題上,都把父母養老問題列入到重要的考慮層面。
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移民到一個陌生的相對適應能力還是很好的,但是對於已經年邁的父母來說,他們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難免會給心理帶來影響,甚至產生抑鬱。
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語言不通又和幾乎為0的社交圈子,父母是需要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這個時候,子女的鼓勵和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1.語言問題
首先需要過的是語言關,如果語言完全不通的話,再多的肢體動作也無法幫助和人進行交流。根據許多過來人提供的經驗,最好的辦法就是給父母報一個語言班,除了基礎的語言交流外,老師也會普及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風俗習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這個國家。
2.交通出行
在出行問題上,每個國家的出行習慣都大相逕庭,所以一定要帶父母熟悉居住地周邊的環境,如何出行、如何乘坐交通工具,什麼地方有大型超市和商場,什麼地方有華人超市、餐館,什麼地方有可以休閒娛樂的公園等等,如果遇到困難的話應該怎麼辦、向誰求助。
3.社交圈子
另外,一定要鼓勵父母多參與當地社區的活動,如果語言暫時還不過關的話可以讓父母加入華人社團或者當地的同鄉會,幫助他們在新的國度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4.家庭環境
幫助父母適應生活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構建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比方說年紀大的人對於新事物接受比較慢,不適應當地的飲食結構,那麼就想辦法在家多做一些中餐,偶爾帶父母出去嘗試一下當地的美食,讓他們慢慢轉變口味。
教會父母使用家中的電器和數碼產品,閒暇之餘看看國產連續劇、國內的新聞打發時間,和國內的親朋好友視個頻、打個電話,不至於來到國外之後徹底斷絕了和國內的聯繫,也解決父母的思鄉之情。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儘量選擇居住在華人多的區域。或者選擇一個容易融入的國家都不失為更好的辦法。
要說華人移居哪國融入得比較好,匈牙利絕對居於前列,是十分值得移民的歐洲國家。作為一個華人佔比較大的國家,匈牙利一直對華人親切友好。目前在匈華人總數達到了3萬多人,華人社團組織數量也多,如中匈友好協會、中匈和平統一促進會、華人聯合會等。
漢語熱在匈牙利民間十分流行,比如在布達佩斯郊區的一家私立託兒所裡,8個孩子中會有4個接受漢語的薰陶。當然,這一現象在匈牙利的公立學校也不例外。
中餐館在海外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似乎並不值得一提。但是在匈牙利,中餐館就有數千家,這就不得不令人驚嘆。作為遊牧民族的後裔,匈牙利人的口味偏重,某些方面與中餐也有相似之處。最有名的當地美食有我們熟悉的土豆燒牛肉,有多瑙河鯉魚的魚頭湯,還有很像中餐油餅的麵食。
作為子女尤其是移民子女我們能做就是儘量去了解父母焦慮,擔心,理解他們的思鄉之情,更多陪伴他們,減少父母的孤獨感。如果您也想移居到一個華人可以安心生活的國家,讓全家人享受到良好福利的國家,那麼選匈牙利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