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願漂洋過海 「獨生子女」移民海外難全親情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2008年從廣州移民澳大利亞的蔡小姐至今未申請澳公民身份,不是條件不夠,而是因為父母在廣州,根本沒打算移民;而入籍後,回國探親的籤證費用將飆升,夫妻才暫緩入籍。

  當記者來到留澳、繼而移民的陳誠家時,他的父母也在。這是老兩口第三次到獨子家小住,之前他們最長住過1年。陳誠想說服父母移民,但老兩口還沒下定決心。

  一路深入採訪下來不難發現,2005年前後出國的新一代移民,贍養父母問題是他們的最大糾結。特別在新一批留學和技術移民中,獨生子女不在少數,贍養父母的問題更突出。

  難解的結:子欲養而親不在

  中國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但隨著時代變遷,為了實現自我,追求更好生活,現代年輕人的腳步越走越遠,移民就是其中最有代表的群體。

  待到個人打拼得差不多的時候,父母已老。這時,即便父母尚健在,老人們多數不願漂洋過海去「換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另一句古語「子欲養而親不在」,又變成「子欲養而親不來」。對這些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第一代移民來說,贍養父母似乎是最難解的一個結,而虧欠的通常是父母。

  說起父母,採訪中一個個複雜的面孔讓人難忘:蔡小姐的難過、陳誠的苦笑,還有新加坡李女士的自責。李女士對自己的創業艱辛輕描淡寫,但談到年邁的父母,情緒明顯激動。雖然還有兄弟姐妹在國內照顧父母,但她還是對自己未能陪伴父母倍感內疚。

  李女士還說起了自己一個移民美國朋友的心酸故事:朋友的母親獨住老家職工大院,某日中風,幸得鄰居送院並通知朋友,朋友第一時間回國後,母親昏迷不能言語,最後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就離世。李女士說此事對自己震動很大,回國也會儘量多陪伴雙親,但限於事業發展和家庭生活,陪伴還是很有限。「我們也知道父母不能等,但我們有什麼辦法,(移民)就像上了一條賊船,只能向前,不能回頭了。」

  傷感的現實,或許正如他們自己所說,「要麼父母移民過來,要麼我們回國送終」。

  欣慰陪了媽媽最後一程

  蔡小姐夫婦的移民之路並不順利。2005年,她的丈夫事業遇到瓶頸,在朋友的建議下考慮移民,那正是IT類技術移民吃香的時候。由於沒有很強的動機和目的性,最終選擇申請審批相對容易的澳大利亞。就在申請期間,蔡小姐的母親被查出患癌症,所幸經治療後基本痊癒。

  2008年,夫妻倆獲澳永久居民身份,帶著對媽媽的牽掛,蔡小姐和丈夫先期赴澳,3歲的女兒則留在廣州。蔡小姐夫婦的第一個落腳地是雪梨,由於語言不太好,正好碰上2008年的經濟危機,工作並不好找。蔡小姐在酒店當侍應,先生後來幸運地獲籤雪梨交通局下屬公司的實習合同。

  過了半年,異鄉生活剛開始穩定,國內卻「城門失火」。3歲的女兒離開媽媽後,在外婆家整天哭鬧,一家都「快瘋了」。蔡小姐不得不火速回國照顧女兒。偏偏不久後,先生的工作也丟了,因為政府裁員,所有實習合同都被裁減。雖然先生隨後找到其他工作,但最終孤獨難熬,幾個月後也回到廣州。夫婦倆的首次「移民之旅」維持了1年。

  回廣州一家私企工作了1年,聽說墨爾本的工作機會較好,丈夫決定再次嘗試。這次,蔡小姐當了「先遣隊」,她先赴墨爾本,在咖啡館找到工作,租好房子3個月後,丈夫帶著女兒團聚。由於墨爾本是工業城市,對工業類編程相對熟悉的丈夫不久後也找到工作,此後,蔡小姐便在家專心帶孩子。

  當生活穩定下來後,蔡氏夫婦希望再要個小孩,但蔡小姐卻憂心忡忡—母親的病5年復發期未過,如果要小孩,母親在國內健康出問題的話,自己就不能回去。因為這個原因,蔡小姐生孩子的日程一拖再拖。

  此外,丈夫的父母也都已六七十歲,他們傾向到澳短期探親,若是長住,還是「水土不服」。因此,蔡小姐幾乎每年打「飛的」回廣州探親,「都是在替航空公司打工了。」她說。

  令蔡小姐安慰的是,母親複查一直沒有癌症復發跡象,2011年還到澳大利亞探望她,順便玩了一趟。可是就在探親期間,母親感到有點不適,回國後查出癌症復發,不久後癌細胞擴散到腦部。蔡小姐在澳大利亞,女兒要上學,家庭要照顧,雖然為母親的病情心焦難過,但也只能電話問候。照顧母親的擔子大多落在60多歲的父親身上:日常照料、守夜。即使如此,為讓女兒放心,父親還時常安慰蔡小姐說母親「沒什麼事」。

  後來,還是一直幫忙照顧母親的表姐向蔡小姐透風,說「情況不是太好,還是快回來看看」。得知實情,蔡小姐馬上訂機票,帶著女兒回國。蔡小姐在母親身邊服侍了差不多兩個月後,母親安然離世。「雖然很難過,但對大家也是一個解脫,再拖下去的話,女兒怎麼辦,我也很為難。」她說。蔡小姐感嘆,自己還能陪母親走完最後一程,但女兒一個同學的媽媽,卻在母親病危時發現護照過期,最後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這種對父母的遺憾,在移民中不時上演。

  「離開廣州,哪都不是我家」

  今年6月,蔡小姐的小兒子出生,公公婆婆來澳照顧她,前後住了兩個月,之後,蔡小姐的父親也來「接力」幫忙2個月。2個月,似乎是目前為止老人家在澳大利亞居住的極限,「之前他們都只來兩三個星期,要不是為了帶孩子,還住不了這麼久。」

  蔡小姐說,雖然她很希望父親和公婆移民過來享受天倫之樂,但老一輩子的生活圈都在國內,飲食不習慣,她不能強人所難—因為即便是她自己,都難捨故鄉。「前陣子,老公聽朋友說美國經濟復甦,同樣的工種工作機會更多,交稅也少(丈夫在澳的繳稅率為35%),考慮要不要去美國。我說隨你便,我去哪都無所謂,反正離開了廣州,哪都不是我的家。」蔡小姐說。

  曾經,蔡小姐擔心4歲移民過來的女兒不適應澳大利亞的生活,跟不上當地的學習節奏,但幾年過去,女兒已經「成只鬼甘」(廣州方言,意為和外國人一樣),老人家的身體反而成為夫妻倆最擔心的問題,「贍養父母是我們這些移民的死結,解不開。」她說。

相關焦點

  • 獨子移民國外12年回家4次 母親患癌仍不願回國
    為了養老問題,錢先生一直很苦惱 現代快報記者 顧煒 攝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出國留學,定居國外甚至移民。然而,當第一代獨生子女漸漸在國外站穩腳跟的同時,他們的父母也已經邁入晚年,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了解我們情況的人知道孩子在國外,不熟悉情況的還以為我們是失獨老人。」近日,家住南京鼓樓區的69歲老人錢先生給現代快報96060打來電話。
  • 7隻麥哲倫企鵝漂洋過海「移民」重慶
    7隻麥哲倫企鵝漂洋過海「移民」重慶 (1/4) "← →"翻頁
  • 加拿大父母團聚移民下周截止!錯過再等一年
    2020年的父母與祖父母團聚移民已於10月13日開放申請,為期三周,下周二(11月3日)即將截止!下周二申請截止後,移民局將隨機抽選1萬人,邀請其家庭移民加拿大。父母與祖父母團聚移民加拿大公民及永久居民可以擔保其父母、祖父母移民加拿大。
  • 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何止是「人類幼崽」的日子不好混了?
    轉眼間,20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小皇帝」、「小公主」都長大成人,而且近半數都已經做了父母。慢慢的,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曾經備受父母恩寵和嬌慣的一代獨生子女在做了父母之後,他們的「幼崽」卻再難享受到他們當初的待遇。他們可不像自己的父母當初那樣慣著自己,他們對子女可是狠得下心!你不起床上學是吧?那就連人帶被子丟在門外!
  • 移民澳洲逃不開的困惑:父母養老怎麼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疑惑,網友發帖說自己移民後,父母養老的問題最近一直很困惑,不知道是將父母接來澳洲還是讓他們留在國內。這必然會涉及到千絲萬縷的情況,所以這個決定真的是不太好下。把父母接過來澳洲會擔心他們不能適應澳洲這邊的生活,語言、交際圈等都是最基本的問題,如果不接過來在國內有點什麼事完全幫不上手,又會覺得對不住父母。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原話怎麼說。  「這個問題最近比較困擾我,因為老人年齡越來越大了。我自己是姐妹3個,我老么。兩個姐姐和我媽在國內(父親已過世)。我老公是獨子,婆婆在國內(公公已過世)。
  • 我們移民澳洲了,父母怎麼辦?
    移民父母需要提早定製養老規劃父母在澳,「幸福指數」有幾分?「中式養老」或將迎來新發展前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可如今,在父母身邊盡孝道,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是身處南半球澳大利亞的子女們,想與父母見一面都難,更別說在身邊盡孝。目前,父母與子女天各一方已屬常態。
  • 紐西蘭父母團聚移民重開在即!你準備好了嗎?
    從官網我們可以獲悉,本月底重新開放的父母擔保移民籤證的名額從3年前的每年近2000個銳減至每年1000個,這一變化可以說是「晴天霹靂」,要求提高名額減少一下就將很多人拒之門外了,所以想要擔保父母前往紐西蘭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裡準備了。紐西蘭移民局還規定,如果是通過父母團聚移民籤證取得了紐西蘭居民身份的人,在後續是不能通過配偶擔保移民擔保其他人前往紐西蘭的。
  • 中國1.76億獨生子女,不出20年,即將面臨這5大困境,逃也逃不掉
    這樣只顧自己,而親情意識薄弱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想混得好並不容易。2、女孩不敢遠嫁家中只有一個孩子,那麼孩子就成了家長唯一的依靠,不僅要負責給父母養老,還會成為家長的心靈寄託。而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老了可能更加的孤單寂寞。這麼說是有理由的,孩子長大之後畢竟要離開父母的身邊打拼,成了家有了娃,也不一定時常守在父母身邊,只能抽節假日的時候或者過年的時候回家陪老人,如果是二胎家庭的話,兩個子女至少可以輪流不是嗎?
  • 主播為您讀報|子女定居海外不歸 父母年邁老無所依
    很多年輕人出國後,因為各種原因留在了海外,父母則成為留守國內的空巢老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便文化素質較高的老人依舊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導致兩代人之間就此隔離,幾年見面次數都屈指可數,成為最親密又最難以親近的親人。01後悔培養優秀子女意氣風發老幹部晚景悽涼老吳退休前是一名機關幹部,為人豁達,能力出眾。
  • 一生中陪伴你時間最長的人,不是父母,不是愛人,而是……
    來源:晚讀書房(ID: DC001234)海外周刊一路走來,時光漫漫。一生中陪伴你時間最長的人,不是父母,不是愛人,而是兄弟姐妹。人們常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出生在同一個家庭,擁有相同的父母,不知道需要久的修行。兄弟姐妹之間,總是用用綿綿不絕的情,血濃於水的愛,照顧著對方,保護著對方,愛著對方。
  • 移民後父母怎麼辦?
    等到80歲時,中介不願再把房子出租給他們。大伯就和老伴住進了養老院。兩位老人是樂觀派,不覺得這是種無家可歸的悽惶,大伯反覆說:「就這麼一個女兒,遇到困難了,我們不救她誰救。」父母移民困境老人最想要的自然是天倫之樂,兒孫滿堂。但現在社會發展那麼快,兒女在外打拼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 澳洲新移民的苦惱:請不起育兒保姆,更等不起父母的綠卡
    實際上,這部電影是導演嚴浩為緬懷自己在老家猝然逝世的父親而作,並通過細膩的細節刻畫,反映了許多第一代移民、以及其父母等上一輩人面對移民抉擇的現實與心理。而對於80後、90後一代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來說——移民,也就意味著父母成為了「空巢老人」。移民澳洲後,留在國內的父母怎麼辦?作為新移民,應不應該、甚至有沒有能力把父母接到澳洲團聚、看孩子、養老?
  • 出國移民:更難了嗎?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是主要移民國家。但最近兩國的移民政策卻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的政策不約而同對意欲「招攬」的移民有了更明確的要求,儘管數量與之前相比或有增加,但考慮到門檻的提高,出國移民,至少移民澳新,或許會更難了。澳大利亞:經濟實力要求高移民澳大利亞,最受中國移民青睞的莫過於「重大投資者籤證項目」。
  • 2020年加拿大父母團聚移民計劃再遭推遲開放!
    正當大家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起父母的相關材料時,加拿大移民局又發出了關於團聚移民的公告:為讓移民局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新一年度的父母團聚移民(PGP)錄取流程,同時確保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機會提交申請與獲邀,將推遲開放團聚移民,直至移民部長發布新的指令,最晚不遲於2020年4月1日。
  • :那些移居海外的「離岸人」過得好嗎?
    無論是北上廣,還是移民,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走出去,漂洋過海,遠赴千裡之外。每一個離家去大城市打拼的人看這本書的時候,心裡都會有那麼一塊與小說裡主人公心境相似的地方被撩撥起來。離開家鄉,獨自在外,無論是求學、工作、定居,渴望融入的城市常常在提醒自己,「也許你不屬於這裡。」
  • 紐西蘭移民生活百科全解:到底什麼樣的人才適合移民?
    在海外學歷+海外工作經驗+英語流利的基礎上,就算移民失敗了,難道我回國還找不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嗎?我賭上的不過是幾年的青春,在紐西蘭明顯比我繼續在銀行待兩年會有更大的收穫。這就像研究投資回報率(ROI)一樣,當你把所有的利弊得失一一分析,如何做選擇就一目了然了。
  • 父母移民、資金擔保政策全解析,了解哪類父母移民更適合你
    本期摘要澳洲父母移民分為兩大類別,排隊類父母移民和貢獻類父母移民。信為將為大家詳細講解分析,澳大利亞目前父母移民的各類情況以及申請父母移民籤證需要提供的資金擔保。澳洲父母移民籤證目前澳洲父母移民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別:103 排隊類父母永居籤證173/143 貢獻類父母臨時/永居籤證804 排隊類高齡父母永居籤證884/864 貢獻類高齡父母臨時/永居籤證除了排隊類父母移民籤證外,貢獻類父母籤證的籤證申請費的支付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筆費用:在籤證遞交的當下就需要被繳付(籤證費用)第二筆費用:等籤證官要求提供的時候才需要被繳付
  • 2020年加拿大父母團聚移民計劃(PGP)再遭推遲開放!
    正當大家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起父母的相關材料時,加拿大移民局又發出了關於團聚移民的公告:為讓移民局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新一年度的父母團聚移民(PGP)錄取流程,同時確保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機會提交申請與獲邀,將推遲開放團聚移民,直至移民部長發布新的指令,最晚不遲於2020年4月1日,更多移民知識可查閱「老移民叨叨叨」公號!
  • 移民也搖號?2020年加拿大父母團聚即將關閉,你搭上末班車了嗎?
    移民也搖號?2020年加拿大父母團聚即將關閉,你搭上末班車了嗎?上期,我更新了關於加拿大開放父母團聚移民的相關消息,後臺就收到了不少網友的諮詢。為了一次性為大家答疑解惑。所以,今天我就把父母團聚移民項目展開來講,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雖說今年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但是,凡事都有個例外,凡事都講究個人情世故。
  • 紐西蘭華人申父母團聚移民 6年換10個移民官被拒籤
    中國窮啊我12月1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自2016年父母團聚移民被關閉後,紐西蘭的華人朋友們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這個政策何時會重新開放。對於奧克蘭網友朱女士(化名)來說,幫父母申請團聚移民這個持久戰在打了六年,換了近十個移民官後,11月29日她等來的竟是一紙拒籤信。「我真的想不通,耗了6年時間,居然等來這樣的結果。」朱女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