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保爾艾裡克的《人口爆炸》橫空出世並且暢銷全世界,它預言由於人口的飛速增長將有數百萬人會死於饑荒。
從那時起,人們對人口膨脹的擔憂才真正擺到明面上來,「獨生子女」也在後來應運而生。
在我國,關於獨生子女的討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於很多出生於80以前的人來說,我們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她們享受了整個家庭全部的資源、集若干親人的萬千寵愛於一身,他們曾經有一個很流行的稱呼:「小皇帝、小公主」。
轉眼間,20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小皇帝」、「小公主」都長大成人,而且近半數都已經做了父母。
慢慢的,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曾經備受父母恩寵和嬌慣的一代獨生子女在做了父母之後,他們的「幼崽」卻再難享受到他們當初的待遇。
他們可不像自己的父母當初那樣慣著自己,他們對子女可是狠得下心!
你不起床上學是吧?那就連人帶被子丟在門外!
你在外面胡攪蠻纏是吧?拖去沒人的角落,等你哭夠了再來找我!
你要吃飯是吧?媽媽還餓著肚子呢,你咋不快點長大,順便給媽媽也做點吃的!
有人笑稱:「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之後,人類幼崽的好日子就結束了!」
可不是嘛,自己當初使用的那些類似哭鬧的「殺手鐧」在孩子那裡完全不管用了,哪怕他們也都只有一個孩子。
不過,我想說的不是這一點。
在我看來,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何止是人類幼崽的日子不好過了,如果不能未雨綢繆,未來不好混的還有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父母。
毀譽參半的90後獨生子女
說起獨生子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們的家庭地位。
這個家庭地位不單單是全家人一他們為中心,還表現在家庭支出方面,曾經有一項關於北京城市家庭的調查,其數據指明,在這些家庭中孩子決定了大約七成的消費。
獨生子女接替家裡的老人成為家庭的絕對中心。
到現在,他們的父母,也就是70後的一代人,被喻為「中國懂得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人」。
實際上,對於獨生子女及其家庭的批評,很早就開始了,人們也都意識到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都存在溺愛孩子的問題,特別是老一輩人因為就一個孫子或者順女,主動將孩子推向在家庭核心地位。
以至於90後也成為備受爭議的一代人,他們身上被貼上了很多褒貶不一的標籤,比如「自私自利」、「鋪張浪費」、「愛慕虛榮」、「攀比成風」等等。
90後獨生子女被貼上這些標籤,其實也不冤枉他們,因為他們之中確實有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具有這些問題。
景軍在其《餵養中國小皇帝》一書中曾提到:
獨生子女由於沒有手足之情,只能選擇與同學建立親密關係,群體的壓力使得他們必須通過模仿消費和競爭消費來融入群體和鞏固自己的親密關係,並在這種同學關係中獲得自我認知。而這些被外界簡單地歸結為浪費和攀比,顯然是一種流於表面的批評。
事實上,就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城市青年所共有的。
不過,客觀來講,不論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他們現在也都如他們的父母所願長大成人了,並且成為了很有風格的一代人,他們的實力也不容置疑。
當然,他們身上具有的些性格方面的問題,也在給他們今後的生活帶來各種困擾。
90後獨生子女正在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茨威格
很多出生於90早期的獨生子女已經漸漸意識到一個問題:他們似乎一直在透支生活,並且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提前消費了人生的幸福,也在依賴目前的超前消費生活方式。
他們發現,小時候享過多少福,今後就可能要吃多少苦頭。
我們回想一下他們少年的幸福是怎麼來的:父母拼命工作,就為了給孩子最好的,但卻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以至於他們有足夠優厚的物質享受,也有充分的「自由」。
我們看看電子遊戲的飛速發展是不是正好在這個年代?孩子們在用電子產品和電子遊戲來填補精神上的空缺。
我們再看看他們的生活現狀,是否都是一個模子?
壓力山大的他們不僅面臨著越來越昂貴的育兒費用,也因此產生了一個新詞:「喪偶式婚姻」。
都很自我的兩個獨生子女組成了新家庭,卻無法在生活上達成默契保持平衡,而使得婚姻生活矛盾重重。
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幸福感不多、歸屬感不夠、責任心不強的生活體驗,看看現在的年輕夫妻離婚率,是否足夠說明問題?
以前的人們離婚的少,僅僅是因為他們觀念落後、能夠任勞任怨嗎?非也!
甚至在有關老人贍養問題上也出現了很現實的問題,比如「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這樣的邏輯已經被很多人認同。
不得不說,這是老一輩人的悲哀、是部分90後獨生子女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作為老人,自己這輩子拼盡全力努力奮鬥,無非是想讓孩子以後過得比自己輕鬆,為孩子付出也是毫無保留,然而到了晚年,年輕人卻拿出了「新觀念」,譴責他們」養兒防老「的舊思想,讓他們深感憂慮。
成年人都清楚,這個世界上哪有真正不求回報的付出?即便是父母也不一定。
為孩子投入了大量資源的老一輩父母們,能不懷著更高的回報期望嗎?
作為90後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生子女,他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只有一條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們必須要堅強,因為一旦自己失敗或者病倒,就可能意味著兩到三個家庭的坍塌。
新出臺的《民法典》又給他們敲響了警鐘。
《民法典》指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子孫子女、外孫子女在特定情況下對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兒媳不是公婆財產的法定繼承人,女婿不是嶽父母財產的法定繼承人。
「不敢生病、不敢消費、不敢休閒,甚至不敢死,因為爸媽只有我一個!」
這是很多獨生子女的共同心聲,試問又有幾個真正不孝的孩子?
到此時,他們才真正成長起來,拋棄掉原本很鮮明的自我意識,背負起家庭的重任。
然而,幡然悔悟後來不及應對的人還是很多,有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能擺脫某種命運。
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的情況,多生一個孩子可不是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想生不敢生,生得起養不起」是最現實的問題。
他們或許只能做到只顧自己,然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讓妻子滿意、丈夫舒心、孩子歡顏。
然後進一步奠定他們「無根一代人」的宿命。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今日話題:關於獨生子女的問題,您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