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何止是「人類幼崽」的日子不好混了?

2021-01-20 神逗奶爸

1968年,保爾艾裡克的《人口爆炸》橫空出世並且暢銷全世界,它預言由於人口的飛速增長將有數百萬人會死於饑荒。

從那時起,人們對人口膨脹的擔憂才真正擺到明面上來,「獨生子女」也在後來應運而生。

在我國,關於獨生子女的討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於很多出生於80以前的人來說,我們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她們享受了整個家庭全部的資源、集若干親人的萬千寵愛於一身,他們曾經有一個很流行的稱呼:「小皇帝、小公主」。

轉眼間,20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小皇帝」、「小公主」都長大成人,而且近半數都已經做了父母。

慢慢的,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曾經備受父母恩寵和嬌慣的一代獨生子女在做了父母之後,他們的「幼崽」卻再難享受到他們當初的待遇。

他們可不像自己的父母當初那樣慣著自己,他們對子女可是狠得下心!

你不起床上學是吧?那就連人帶被子丟在門外!

你在外面胡攪蠻纏是吧?拖去沒人的角落,等你哭夠了再來找我!

你要吃飯是吧?媽媽還餓著肚子呢,你咋不快點長大,順便給媽媽也做點吃的!

有人笑稱:「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之後,人類幼崽的好日子就結束了!」

可不是嘛,自己當初使用的那些類似哭鬧的「殺手鐧」在孩子那裡完全不管用了,哪怕他們也都只有一個孩子。

不過,我想說的不是這一點。

在我看來,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何止是人類幼崽的日子不好過了,如果不能未雨綢繆,未來不好混的還有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父母。

毀譽參半的90後獨生子女

說起獨生子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們的家庭地位。

這個家庭地位不單單是全家人一他們為中心,還表現在家庭支出方面,曾經有一項關於北京城市家庭的調查,其數據指明,在這些家庭中孩子決定了大約七成的消費。

獨生子女接替家裡的老人成為家庭的絕對中心。

到現在,他們的父母,也就是70後的一代人,被喻為「中國懂得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人」。

實際上,對於獨生子女及其家庭的批評,很早就開始了,人們也都意識到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都存在溺愛孩子的問題,特別是老一輩人因為就一個孫子或者順女,主動將孩子推向在家庭核心地位。

以至於90後也成為備受爭議的一代人,他們身上被貼上了很多褒貶不一的標籤,比如「自私自利」、「鋪張浪費」、「愛慕虛榮」、「攀比成風」等等。

90後獨生子女被貼上這些標籤,其實也不冤枉他們,因為他們之中確實有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具有這些問題。

景軍在其《餵養中國小皇帝》一書中曾提到:

獨生子女由於沒有手足之情,只能選擇與同學建立親密關係,群體的壓力使得他們必須通過模仿消費和競爭消費來融入群體和鞏固自己的親密關係,並在這種同學關係中獲得自我認知。而這些被外界簡單地歸結為浪費和攀比,顯然是一種流於表面的批評。

事實上,就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城市青年所共有的。

不過,客觀來講,不論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他們現在也都如他們的父母所願長大成人了,並且成為了很有風格的一代人,他們的實力也不容置疑。

當然,他們身上具有的些性格方面的問題,也在給他們今後的生活帶來各種困擾。

90後獨生子女正在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茨威格

很多出生於90早期的獨生子女已經漸漸意識到一個問題:他們似乎一直在透支生活,並且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提前消費了人生的幸福,也在依賴目前的超前消費生活方式。

他們發現,小時候享過多少福,今後就可能要吃多少苦頭。

我們回想一下他們少年的幸福是怎麼來的:父母拼命工作,就為了給孩子最好的,但卻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以至於他們有足夠優厚的物質享受,也有充分的「自由」。

我們看看電子遊戲的飛速發展是不是正好在這個年代?孩子們在用電子產品和電子遊戲來填補精神上的空缺。

我們再看看他們的生活現狀,是否都是一個模子?

壓力山大的他們不僅面臨著越來越昂貴的育兒費用,也因此產生了一個新詞:「喪偶式婚姻」。

都很自我的兩個獨生子女組成了新家庭,卻無法在生活上達成默契保持平衡,而使得婚姻生活矛盾重重。

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幸福感不多、歸屬感不夠、責任心不強的生活體驗,看看現在的年輕夫妻離婚率,是否足夠說明問題?

以前的人們離婚的少,僅僅是因為他們觀念落後、能夠任勞任怨嗎?非也!

甚至在有關老人贍養問題上也出現了很現實的問題,比如「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這樣的邏輯已經被很多人認同。

不得不說,這是老一輩人的悲哀、是部分90後獨生子女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作為老人,自己這輩子拼盡全力努力奮鬥,無非是想讓孩子以後過得比自己輕鬆,為孩子付出也是毫無保留,然而到了晚年,年輕人卻拿出了「新觀念」,譴責他們」養兒防老「的舊思想,讓他們深感憂慮。

成年人都清楚,這個世界上哪有真正不求回報的付出?即便是父母也不一定。

為孩子投入了大量資源的老一輩父母們,能不懷著更高的回報期望嗎?

作為90後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生子女,他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只有一條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們必須要堅強,因為一旦自己失敗或者病倒,就可能意味著兩到三個家庭的坍塌。

新出臺的《民法典》又給他們敲響了警鐘。

《民法典》指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子孫子女、外孫子女在特定情況下對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兒媳不是公婆財產的法定繼承人,女婿不是嶽父母財產的法定繼承人。

「不敢生病、不敢消費、不敢休閒,甚至不敢死,因為爸媽只有我一個!」

這是很多獨生子女的共同心聲,試問又有幾個真正不孝的孩子?

到此時,他們才真正成長起來,拋棄掉原本很鮮明的自我意識,背負起家庭的重任。

然而,幡然悔悟後來不及應對的人還是很多,有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能擺脫某種命運。

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的情況,多生一個孩子可不是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想生不敢生,生得起養不起」是最現實的問題。

他們或許只能做到只顧自己,然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讓妻子滿意、丈夫舒心、孩子歡顏。

然後進一步奠定他們「無根一代人」的宿命。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今日話題:關於獨生子女的問題,您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當90後開始當爸媽,人類幼崽的日子變得不好混了,很真實
    90後父母育兒觀:不能慣著孩子這則視頻火了以後,也瞬間引發了#90後父母育兒觀#的討論,不少網友分享自己帶娃的經驗,就是不能慣著。像「孩子不願意上學,讓他去撿垃圾」「孩子亂摸超市東西,就把他帶到榴槤面前」「孩子趴在大馬路上哭鬧,擔心影響大家走路,給他轉移個地方,任由他隨便撒潑」......
  • 人類幼崽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崩潰?
    3、人類幼崽與馬桶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周缽缽:只要一眼沒瞅見,他就會去馬桶裡洗手,而且洗得好開心……@曦笗:兩歲多,給兒子進行大小便訓練,每成功在馬桶裡尿一次就獎給他一張貼紙,兒子在小馬桶裡尿完後站起來向我討賞。
  •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為什麼幼崽出生就大哭?其它動物這麼做早完了
    更明顯的是,我們人類的幼崽和自然界其它動物的幼崽大不相同,一切套用在動物幼崽身上的東西,在嬰兒身上貌似都很難適用,成年人類統治地球,但是為什麼幼崽卻如此弱小?,那麼人類的幼崽就是脆弱的代表,毫無反抗能力、不能奔走站立、沒有思考、抵抗力脆弱、沒有皮毛……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的動物幼崽,無論是猛獸還是家禽,在出生之後都不會使勁叫,甚至在自然淘汰的法則裡,被母獸叼住後頸皮時喜歡叫的動物,也被淘汰了。
  • 人類幼崽縱使千般錯,也不能成為你犯罪的理由啊
    這對父母的奇葩行為引來眾人質疑,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對待一個鮮活的生命?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漠視一個鮮活的生命?就在前幾個月我們寶雞一位父親抱摔自已兩歲的兒子,致其不治身亡,母親在一旁圍觀拍視頻。還有6歲女童遭親媽虐待,熱水澆頭鉗子拔牙……舉不勝舉的虐童事件,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做父母的如此輕視生命,輕視自己孩子的生命。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其實大部分動物的親情感沒有那麼強烈,在已獨立生活的動物之間只有生存、繁衍,這和我們人類這種高社會化的哺乳動物是不一樣的。但是也有一些動物是特例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給動物分類來分析,因為不同動物的習性也是不一樣的。父母不哺育、撫養不管是動物的雌性還是雄性一方,都不會撫養後代幼崽,自然也就談不到認識父母這種事兒了。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指生物後代出生後仍然保留幼年的特徵,並受父母的保護和養育,直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成長過程。從新生兒開始需要一直被父母照顧,餵奶、換尿布、哄睡還要陪玩。經歷嬰幼兒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才會達到「成年」標準,人類幼崽擁有一個較長的幼態持續時期。
  • 狗幼崽吃飯後拉稀
    狗幼崽吃飯後拉肚子,狗主人可以先檢查一下食物,因為狗幼崽的腸胃比較差,消化酶也不足,一旦食物比較難消化或者是有問題,容易導致狗幼崽拉肚子。狗主人可以先讓狗幼崽的腸胃休息一下,及時找出導致狗幼崽拉肚子的原因,然後採取措施解決狗幼崽拉肚子的問題。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今天,允許自己做個人類幼崽
    今天,允許自己做個人類幼崽 2020-06-02 0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類幼崽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我一回頭,小朋友正在用委屈的眼神看著我,我趕緊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去前面,他站到我前面後,一旁的媽媽走過來,開始掛號。那個小朋友站在媽媽旁邊,不停的回頭看著我笑,我做了個鬼臉,他笑的更歡了……第二件。當我開完藥回家準備坐地鐵時,遇到一對可愛的父子。也是一個小男生,小朋友看著和醫院那個小男孩差不多大。
  • 人類幼崽迷惑行為大賞,可愛又氣人,你家寶寶中了幾條?
    小貓小狗都是毛茸茸的一團,人們看見幼崽總是充滿愛心,覺得都很可愛,甚至老虎的幼崽,也是頗有人氣。那麼人類的幼崽呢?會吃會睡會跑,只是身上沒有毛茸茸,可是他們的破壞了確實無窮的。「惹誰也不能惹穿尿不溼的!」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抬起頭,6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起,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被抱,如果沒有成人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1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
  • 父母養娃前後對比,你永遠無法想像,人類幼崽的破壞力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成為父母之後,最害怕的一件事情恐怕莫過於帶孩子,這究竟是為什麼?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人類幼崽的「殺傷力」太強大、太難帶!可能很多女生在撒嬌、或者開玩笑時候,來一句「我還只是個寶寶呢」,可見寶寶在人們心目中就是一個可愛的代名詞。可真是如此嗎?
  • 人類嬰兒出生必須大哭,其他動物的幼崽會不會?為什麼?
    而從子宮到了外界後,原本因為不工作而縮小的肺部就開始擴大,此時空氣就會通過嘴巴進入肺部,此時肺由壓縮狀態變為正常狀態。肺部的呼吸功能被激活,之後,肺部的空氣會再次排出,而排出的空氣經由肺部施壓衝過喉嚨,帶動喉嚨內的聲帶振動,這就是哭聲的由來。當然,哭是人類出生時的本能,是一種對環境刺激的正常反應。
  • 其實這就是人類幼崽的優勢
    但這屬於人類幼崽之間的對比,如果把人類幼崽放在整個自然界,實際上他們都屬於早產兒。瑞士生物學家阿道夫·波特曼就曾說過:胎兒超42周出生仍屬於早產兒,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理性早產」。為什麼要說人類幼崽相對於大自然來說都屬於早產兒?
  • 人類幼崽破壞力有多強?外國爹媽曬養娃前後對比照,太真實
    成為父母之後,最怕的一件事情莫過於帶孩子了,為啥現在夫妻雙方總是互相推卸帶孩子的責任?那還不是因為人類幼崽的「殺傷力」可太強了!前不久表姐生了二胎,於是乎和表姐夫開啟了天天吵架的日常模式,她老是和我吐槽說姐夫不帶孩子,明明有的時候一個大男人什麼事都沒有,就用各種藉口來逃避帶孩子,這可太讓人生氣了。
  • 人類收養被拋棄的老虎幼崽,多年後,感人的畫面令人難忘
    人類收養被拋棄的老虎幼崽,多年後,感人的畫面令人難忘 2020-11-29 15:54 來源:動物大觀察
  • 虎鯨:逗人類幼崽,我們在行!
    虎鯨:逗人類幼崽,我們在行!提起虎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虎鯨又被稱為殺人鯨,它們有著龐大的體型和聰明的頭腦,使它們可以輕鬆的獵殺海洋中的大型生物。即使是體型最龐大的藍鯨以及兇猛殘暴的大白鯊,都是它們的盤中美餐但是你知道嗎?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導讀:在自然界中,似乎就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規律,動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後,都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候父母外出覓食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巢穴裡等待父母的歸來,雖然有時候是嗷嗷待哺的狀態,但也不會像人類嬰兒那樣號啕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