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藤,紅皮的藤本植物,又名大血藤,赤藤,活血藤。藤如指粗,可做椅子,涼蓆,或做繩索。
紅藤攀援性強,當柔枝長出50-70釐米時,便呈現匍匐狀,必須依附其它物體,只要有依託,它便扶搖直上。想像《西遊記》某章,豬八戒變身直入天穹那一刻,若是遇到紅藤,不知會將八戒裝扮成啥呆樣。若再遇到紅藤開花,一串串金黃色的花兒,妖美攀附,不知八戒又會呆成啥樣?
當然這是天馬行空的想法,紅藤最高身高,通常是10米。
除了做椅子繩索,紅藤的莖可供藥用,根同樣也是,其性苦燥洩下,平。多治療多種病症。
01
長於清熱解毒,消膿腫止疼痛,又入大腸經,善散腸中瘀滯,為治急性闌尾炎,盲腸炎,腹膜炎等的要藥。
1、治急、慢性闌尾炎,闌尾膿腫:紅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2、治闌尾炎,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
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以當歸五錢,蟬退、僵蠶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礍蚆五錢(此草藥),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鍾蓋定,外用火煅幹存性),共搗爛為細末,每次空腹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景嶽全書》)
石礍蚆是啥,這是個公案。考證認為石礍蚆應為「石蛤蚆」,浙江某縣稱香茶菜為石蛤蚆,香茶菜根部堅硬如石,形似稜角,秤錘,既為草藥又與石關聯,遂定這個石礍蚆為香茶菜。
02
紅藤苦燥,能清洩火熱、洩降逆氣,有活血化瘀,祛風活絡止痛作用,加之入肝經,肝主筋,被廣泛用於風溼痺痛,腰腿疼痛,關節不利等。
1、治風溼筋骨疼痛,經閉腰痛:大血藤六錢至一兩。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風溼腰腿痛:紅藤、牛膝各三錢,青皮、長春七、硃砂七各二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牛膝強腰膝,壯筋骨,引血下行,治下肢病症功效尤佳。青皮破氣散結之力強。
長春七發表散寒,祛風活絡。用於風溼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
硃砂七為寥科植物金線草的塊根,因其根莖呈硃砂色,故得此名。具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之效。
03
紅藤祛風通經絡,利尿殺蟲功效佳。可治蛔蟲腹痛等。
古代有個叫趙子山的人,常感到肚裡有蛔蟲,醫家讓他少喝酒,他卻做不到。一天晚上,趙子山醺醺而歸,口乾咽燥,找不到湯飲解渴,恰巧看到一缸水,馬上捧起大喝特喝,一下喝了好多之後,才滿意去睡覺。
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如廁,趙子山肚裡的蟲竟然解出來了。他的宿疾就這樣好了。
這是為啥呢?原來,那缸水裡掉進了根紅藤繩,紅藤藥性入水,故逼出了趙子山腹裡的蟲。
1、治小兒疳積,蛔蟲或蟯蟲症:紅藤五錢,或配紅石耳五錢,共研細末,拌白糖食。(《陝西中草藥》)
2、治小兒蛔蟲腹痛:紅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錢半。(《浙江中醫雜誌》6:1959)
04
紅藤入肝經,通經補血,治血塊,現已被廣泛用於臨床,尤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療為多。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屬中醫痛經、肌瘤、帶下、不孕症等範疇,其病因多為溼熱毒邪,影響氣血運行,致氣血痰瘀蘊結。紅藤根可使粘連包塊消散,達到溼熱清、 瘀血消,、氣機暢,、水液行的臨床療效。
1、治血虛經閉:大血藤五錢,益母草三錢,葉下紅四錢,香附二錢。水煎,配紅砂糖適量調服。(《閩東本草》)
此四藥均有通經活血之效,加上紅糖溫經,活血補血,共治病症。
2、治血崩:紅藤、仙鶴草、茅根各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血崩是指女性非經期陰道大量出血的症狀。多由於女性身體虛弱,擾亂正常的經脈循行,氣血不暢,血不能歸經,只好從陰道淋漓不絕。
仙鶴草補益止血,茅根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治崩中。
以上,已列四點紅藤根功效,實際運用中,紅藤根還可治急性痛風,手足紅腫熱痛,以及治胃炎腹痛、脂溢性脫髮,半身不遂等,是一味值得多加了解的藥材呢!
五味藥共消脾胃溼熱,沒有溼熱痰濁像蒸氣一樣飄飄而上,口氣自然清新無味,回歸正常。
一個問題:此方如何服用?
答曰:煎半杯,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