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草藥:慈姑

2021-01-19 當歸與地黃

進入秋季,來說說南方秋末常能見到的生食或入菜入藥佳品:慈姑。


為多年生草本,澤瀉科慈姑屬植物慈姑或野慈姑的根莖。南方各地的沼澤或水田常見。


有纖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莖,第二年春即由此而生新株。葉變化極大,沉水的狹帶形,浮水的常為卵形或近戟形,突出水面的戟形。通俗的說法更像剪刀,故又名剪刀草。


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有花3~5輪,每輪有花3~5朵。花瓣3,白色,基部常紫色。花期夏、秋。



性味甘,微辛苦寒,歸經多,肝肺脾膀胱經任它行。


活血涼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主治產後血悶,胎衣不下,帶下,崩漏,瘡腫,目赤腫痛,角膜白斑,睪丸炎,骨膜炎,毒蛇咬傷等。


1、治肺虛咳血:生慈姑數枚(去皮搗爛),蜂蜜6g。水煎,米湯沫同拌勻,飯上蒸熟,熱服見效。(《滇南本草》)


2、治小兒疳積:慈姑粉3g,硃砂0.3g,飲內蒸食。(《湖南藥物志》)


小兒疳積分多種,比如脾疳,肝疳,心疳等,此方以治心疳為側重。心疳又名驚疳,多由心經鬱熱而致。表現為面赤唇紅、壯熱、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煩渴,盜汗或虛驚。治宜清心瀉熱。


慈姑粉涼血散結解毒。硃砂清心鎮驚,安神解毒。共治病症。


3、治脫肛:慈姑5枚,去皮,放入豬直腸內,燉熟食2-3次。(4-6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4、治石淋:鮮野慈菇球根30-90g,搗爛絞汁,開水衝服,每日2次。(安徽《單方草藥選編》)


石淋 ,多因下焦積熱,煎熬水液所致。表現為小便澀痛,尿出砂石。


5、治淋濁:慈姑塊根180g,加水適量煎服。(《湖南藥物志》)


淋濁是小便異常及排尿困難的不同徵候疾患。淋為小便滴瀝澀痛,濁為小便混濁不清。



6、治產後胞衣不出:慈姑60-120g,洗淨搗爛絞汁溫服。(《福建民間草藥》)


7、治崩漏帶下:慈姑9g,生薑6g,煎汁半碗,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8、治無名腫毒,紅腫熱痛:鮮慈姑搗爛,加入生薑少許攪和,敷於患部,每日更換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9、治赤眼腫痛:慈姑根去皮曬乾,磨水,沉澱後用水點眼。(《湖南藥物志》)


10、治乳腺結核:慈姑30g,核桃仁3粒。共搗爛,一日分兩次,白酒送服。(《福建藥物志》)


乳腺結核,多繼發於肺結核、腸結核或腸繫膜淋巴結核,是經血行傳播至乳房所引起的結核,臨床較少見。


11、治骨膜炎:慈姑,紅糖各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骨膜炎是由於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表現為:腫脹、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通常是採用外敷衍的方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12、治睪丸炎:慈姑40g,酒水各半,燉後取湯煮雞蛋服。(《福建藥物志》)


13、治毒蛇咬傷:鮮慈姑搗爛敷於傷口,二小時更換一次,並用全草搗汁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慈姑的選方講完啦,再來一道慈姑美食:蔥炒慈姑


1. 茨菰洗淨切片,並在清水中浸泡一會兒,洗去本身多餘的澱粉後濾水備用。

2. 一把蔥切小段備用。

3. 大火熱鍋加油,約比平時炒菜時的油多一倍,加入蔥段翻炒。

4. 倒入茨菰片迅速翻炒以免粘鍋,至半透明時加入稍許熱水,轉中火蓋上蓋子稍稍悶一會兒。

5. 加入適量鹽翻炒,也可加一點點糖吊鮮,就可出鍋。品味清熱潤肺健脾,又脆嫩的慈姑啦!


提醒提醒:由於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慈姑 - 慈姑-光明日報-光明網
    它的長相很特別,圓頭圓腦,大者如桃,小者如慄,每一顆都帶有一個頂芽,俗稱「慈姑嘴子」,彎彎地翹著,好像是一個個十分俏皮的逗號。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這段話後來編成了一段民間傳說。說水中生長的慈姑,一月生一個,十二月便生十二個,到了年終把它從泥地裡挖出來,根上就會生有十二個白白胖胖的小慈姑。
  • 民間草藥:活血藤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2、治闌尾炎,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 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
  • 慈姑
    終於在那年冬天的菜市場,我對著攤頭的慈姑猶豫再三,一咬牙決定買下!為何做這個選擇如此艱難?慈姑難道不是稀疏尋常?慈姑確為童年常吃蔬菜,尤其在過年期間——茨菰燒肉、煨慈姑,出去吃席——慈姑炒肉片、燉慈姑……先生是崑山人,自小也常吃慈姑,燒煮方式類似。「慈姑就是一種難吃的芋頭!」我曾跟先生說。
  • 寶應曹甸:「慈姑之鄉」慈姑香
    只見那一畦畦、一塊塊、一片片碧綠的慈姑,秋風吹過,滿田的慈姑葉便會發出「沙沙沙」的響聲,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鄉」點綴得更加美麗。 寶應種植慈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代《隆慶志》《萬曆志》、清代《康熙志》《道光志》以及《民國志》的物產種類中均有慈姑種植的記錄。清代被列為朝廷貢品。1979年版的《農業辭典》列下舍慈姑為地方優良品種。
  •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慈姑之美文/範敬貴 寶應是著名的「中國慈姑之鄉」。寶應慈姑在唐代就成為御用貢品,清代被列為重要土產。慈姑,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寶應常常遭遇水災,莊稼經常失收,許多百姓被活活餓死。觀世音菩薩知道這件事後,就派一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
  • 慈姑的做法
    慈姑的營養豐富,但是怎麼吃才能發揮慈姑的最佳口感呢?慈姑的烹飪方法主要有炒、燒湯和紅燒三種。紅燒的慈姑吃起來非常粉嫩潤滑,但是可能會有點微微的澀味。慈姑湯則清新讓人唇齒留香。而炒的慈姑酥脆可口,不管是炒,還是湯,還是紅燒。慈姑特有的味道總是吸引著人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慈姑不適宜和素菜一起做,這是因為慈姑和肉菜一起做的時候會吸進一些油脂,這樣能中和慈菇本身的苦澀味道。
  • 慈姑的功效與作用
    慈姑別稱茨菰、剪刀草、燕尾草等,為澤瀉科慈姑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慈姑的球莖,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熱消結、強心潤肺的功效、對腫塊瘡癤、心悸心慌、水腫、肺熱咳嗽、喘促氣憋、排尿不利等有治療作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慈姑的功效與作用吧
  • 民間草藥:兔耳草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寒疝,既可指急性腹痛,又可指寒邪導致的陰囊硬結、腫痛。
  • 民間草藥:金挖耳
    (《重慶草藥》) 以上兩種,氣虛者忌服,不過腮腺炎一般以小孩和青少年居多,這個年紀的人,氣虛的概率少多了。 3、治勞傷目黃,肌肉消瘦:金挖耳鮮全草60g,加豬肉燉服,連服三五次可愈。
  • 農村一種奇葩野草,人稱「十萬錯」,過去是民間常備接骨草藥
    剛到山坡上,筆者就遇到了一種開花很漂亮的野草,這花看起來非常的像常見的喇叭花,不過仔細觀察的話,卻發現和喇叭花還是有不少的區別的,問了一下一起上山的老農民朋友才得知,原來這種野草在我們這邊俗稱「跌打草」,據說它對跌打損傷、接骨等一些問題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在過去還是許多山區農民朋友常備的一種草藥。
  • 香飄百裡,曾是民間常見草藥,如今成麝香替代品,見到別錯過
    導讀:香飄百裡,曾是民間常見草藥,如今成麝香替代品,見到別錯過在我國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很多野生植物看似不起眼,但價值卻十分的高,很多農民都很喜歡,就比如薺菜、蒲公英、馬蘭頭等野草野菜,在農村的路邊、田邊很多
  • 農村這野草很黃,也很漂亮,在民間是一種治膽、肝結石的草藥
    農村這野草很黃,也很漂亮,在民間是一種治膽、肝結石的草藥   過路黃為民間常用草藥,功能為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治膽囊炎、黃疸性肝炎、泌尿系統結石、肝、膽結石、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毒蕈及藥物中毒;外用治化膿性炎症、燒燙傷。
  • 慈姑高產的種植技術
    慈姑,別稱:茨菰、燕尾草、酥卵。茨菰是屬於草本生物,慈姑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著大面積的種植,因為有很多當地的方言稱荸薺為「慈姑子」,所以有很多朋友以為慈姑就是荸薺,其實這兩種不上一樣的,荸薺的表面是黑色的,而慈姑的表面是白色的,而且慈姑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慈姑有著清肺、解毒、利尿的功效。
  • 爆米花慈姑(澤瀉科 慈姑屬)
    其實她有塊小小的標識牌的,上面只有她的名字:慈姑,是蟲蟲喜歡吃的那個慈姑麼?但《中國植物圖像庫》裡沒慈姑。
  • 一味民間草藥:兔耳草!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寒疝,既可指急性腹痛,又可指寒邪導致的陰囊硬結、腫痛。後一種原因在於坐臥溼地,或寒冬臘月踩了水,冒了雨雪,或臥坐磚石,或風冷處過於勞累,宜以溫熱之方劑治療。小果上葉藥名石串蓮,祛風活絡,行氣止痛。
  • 味道不「俗」的慈姑,曾經寓意著勝利
    著名吃貨汪曾祺先生寫過,北京的菜市場上偶爾有慈姑出售,他買的時候總有人問他「這是什麼」。答曰「慈姑」,則對方會追問「慈姑是什麼」,汪先生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換做是我,可能會告訴人家「慈姑是澤瀉科慈姑屬野慈姑的栽培變種的球莖」,這樣多半就可以把人嚇走了。慈姑的可食用部分是球莖,同時也是因球莖的著生方式而得名。
  • 慈姑怎麼做好吃?這個食材燒肉最經典
    慈姑屬於一種菌類食物,大家對於慈姑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吃起來的味道不錯,而且對我們健康也有一定好處,所以說不少人會對慈姑比較愛吃,但是雖然說慈姑很好吃,但是大家對慈姑不是很了解,那麼具體慈姑應該如何吃比較好,一起跟著來看看慈姑的做法。
  • 農田這種草見到不要錯過,長得好看還是民間草藥,如今一斤20元
    農田這種草見到不要錯過,長得好看還是民間草藥,如今一斤20元。在很多野味野草裡面。然而有些植物因長得很奇特而吸晴,但長得不起眼的植物卻很少人去注意,本是在夏季生長的這種草,很多人卻都忽略了,然而現在卻成了無數人都追求的民間草藥之一,身價極高。
  • 四川傳統美食,慈姑棗泥餅,脆嫩爽口,味香甜
    大家好,今天筆者將為你們介紹一種四川傳統美食——慈姑棗泥餅,在成都,或者在重慶,筵席上常有一款點心,稱做「慈姑棗泥餅」。其餅當然是很好吃的,不然也不會成為筵席細點了。看看製作過程,讀者自會明白不誤:「慈姑棗泥餅。炸點。特點:脆嫩爽口,味香甜。
  • 慈姑該怎麼種?種在哪些地方,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慈姑是一種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我們常以球莖作蔬菜食用。慈姑的別稱又叫剪刀草、燕尾草。原產於中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而且慈姑具有涼血止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和胃厚腸等功效,對人體有著不錯的治療和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