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曹甸:「慈姑之鄉」慈姑香

2020-12-03 騰訊網

金秋時節正是慈姑生長旺季,我來到「中國慈姑之鄉」——寶應縣曹甸鎮下舍片區。

宋代大詩人楊長孺在七律《茨菰花》一詩中寫道:「長葉翦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無香。」只見那一畦畦、一塊塊、一片片碧綠的慈姑,秋風吹過,滿田的慈姑葉便會發出「沙沙沙」的響聲,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鄉」點綴得更加美麗。

寶應種植慈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代《隆慶志》《萬曆志》、清代《康熙志》《道光志》以及《民國志》的物產種類中均有慈姑種植的記錄。清代被列為朝廷貢品。1979年版的《農業辭典》列下舍慈姑為地方優良品種。2000年《中國土特產大全》專門介紹下舍慈姑。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姑又叫白地慄、茨菇、剪刀草、燕尾草、蔬卵、華夏慈姑、水芋,是澤瀉科,屬水生蔬菜。根據種植時間的早遲,有早水慈姑和晚水慈姑之分。早水慈姑一般種在剛開發的、不宜生長水稻的蕩田和面積不大的低洼田裡,在大伏天栽植;晚水慈姑是用收割完早稻的水田,在立秋後一周內栽植。

慈姑從育苗到刨挖收穫,要經過夏、秋、冬三個季節,有明顯的溫差變化。大暑天,頭頂烈日栽慈苗;冬臘月,北風呼嘯忙收穫。為了提高單位面積效益,下舍人在慈姑的栽培模式上作了大膽的創新,由過去傳統的全年一季種植模式改為油—稻—慈+藕—稻—慈等栽培模式,實行輪作套種,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慈姑之鄉」的下舍慈姑有侉老烏、紫皮子、大白皮等品種,尤其是紫皮子歷來以粉足、味甜、個頭大、營養高而著稱。2002年,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論證,並註冊「紫圓」商標。在屈舍村,村民告訴我,這裡出產的慈姑個頭大而圓,有的重達40多克,嘴子短而粗還帶彎曲,產量高、品質好。2009年11月獲得「中國慈姑之鄉」稱號,2011年11月「紫圓牌」慈姑又被原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下舍人不但擅長種慈姑,還善於吃慈姑。過去,慈姑是人們果腹充飢的食品之一,做成菜餚的品種只有慈姑燒大鹹菜、慈姑燒肉、慈姑豆腐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經濟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講究吃得營養,把慈姑與許多葷素食材搭配,做出慈姑燜牛肉、拔絲慈姑、慈姑丸子、油炸慈姑片、煎慈姑餅等多種菜餚。

現在,慈姑菜被家常菜館、農家樂飯店廣泛運用,把慈姑與肉、雞、魚、豬大腸、大蒜、豆腐等結合做成冷、炒、煎、羹、湯等菜品。2015年5月《曹甸慈姑烹飪技藝》被列入縣級「非遺」公布名錄,下舍片區顧金凱製作的慈姑燒肉、慈姑豆腐羹製作技藝入選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和傳承人,當地人為招待客人和親朋好友,一般都離不開慈姑和其他食材配製的菜餚。特別是用慈姑製作的「全慈宴」,風格獨特,別有一番風味,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作者: 郝立良

來源:揚州學習平臺

相關焦點

  •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慈姑之美文/範敬貴 寶應是著名的「中國慈姑之鄉」。寶應慈姑在唐代就成為御用貢品,清代被列為重要土產。慈姑,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寶應常常遭遇水災,莊稼經常失收,許多百姓被活活餓死。觀世音菩薩知道這件事後,就派一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
  • 慈姑
    終於在那年冬天的菜市場,我對著攤頭的慈姑猶豫再三,一咬牙決定買下!為何做這個選擇如此艱難?慈姑難道不是稀疏尋常?慈姑確為童年常吃蔬菜,尤其在過年期間——茨菰燒肉、煨慈姑,出去吃席——慈姑炒肉片、燉慈姑……先生是崑山人,自小也常吃慈姑,燒煮方式類似。「慈姑就是一種難吃的芋頭!」我曾跟先生說。
  • 慈姑 - 慈姑-光明日報-光明網
    它的長相很特別,圓頭圓腦,大者如桃,小者如慄,每一顆都帶有一個頂芽,俗稱「慈姑嘴子」,彎彎地翹著,好像是一個個十分俏皮的逗號。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這段話後來編成了一段民間傳說。說水中生長的慈姑,一月生一個,十二月便生十二個,到了年終把它從泥地裡挖出來,根上就會生有十二個白白胖胖的小慈姑。
  • 慈姑的做法
    慈姑的營養豐富,但是怎麼吃才能發揮慈姑的最佳口感呢?慈姑的烹飪方法主要有炒、燒湯和紅燒三種。紅燒的慈姑吃起來非常粉嫩潤滑,但是可能會有點微微的澀味。慈姑湯則清新讓人唇齒留香。而炒的慈姑酥脆可口,不管是炒,還是湯,還是紅燒。慈姑特有的味道總是吸引著人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慈姑不適宜和素菜一起做,這是因為慈姑和肉菜一起做的時候會吸進一些油脂,這樣能中和慈菇本身的苦澀味道。
  • 「老家老味道」憶苦思甜話慈姑/春雨沐青
    小時候過年,母親總會將慈姑焯(方言讀[c/∧/])一下,說是焯,實已熟透。我就喜歡它的新鮮本味,走來搭去,會忍不住拈一個丟進嘴裡解饞。三年困難時期,拿它當飯是常事。那時村裡流行一句話:「要有命,上安慶。」有一次,小夥伴正光告訴我,他跟母親和一幫鄉親去安慶的時候,路上幾天就靠慈姑充飢。大虎挑一擔熟慈姑跑在前頭,走幾裡路就會歇下猛吃。他趕不上,急得要命,只能等歇晌分配一份。
  • 慈姑的功效與作用
    慈姑別稱茨菰、剪刀草、燕尾草等,為澤瀉科慈姑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慈姑的球莖,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熱消結、強心潤肺的功效、對腫塊瘡癤、心悸心慌、水腫、肺熱咳嗽、喘促氣憋、排尿不利等有治療作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慈姑的功效與作用吧
  • 民間草藥:慈姑
    進入秋季,來說說南方秋末常能見到的生食或入菜入藥佳品:慈姑。為多年生草本,澤瀉科慈姑屬植物慈姑或野慈姑的根莖。南方各地的沼澤或水田常見。有纖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莖,第二年春即由此而生新株。葉變化極大,沉水的狹帶形,浮水的常為卵形或近戟形,突出水面的戟形。通俗的說法更像剪刀,故又名剪刀草。
  • 慈姑怎麼做好吃?這個食材燒肉最經典
    慈姑屬於一種菌類食物,大家對於慈姑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吃起來的味道不錯,而且對我們健康也有一定好處,所以說不少人會對慈姑比較愛吃,但是雖然說慈姑很好吃,但是大家對慈姑不是很了解,那麼具體慈姑應該如何吃比較好,一起跟著來看看慈姑的做法。
  • 慈姑高產的種植技術
    慈姑,別稱:茨菰、燕尾草、酥卵。茨菰是屬於草本生物,慈姑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著大面積的種植,因為有很多當地的方言稱荸薺為「慈姑子」,所以有很多朋友以為慈姑就是荸薺,其實這兩種不上一樣的,荸薺的表面是黑色的,而慈姑的表面是白色的,而且慈姑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慈姑有著清肺、解毒、利尿的功效。
  • 爆米花慈姑(澤瀉科 慈姑屬)
    其實她有塊小小的標識牌的,上面只有她的名字:慈姑,是蟲蟲喜歡吃的那個慈姑麼?但《中國植物圖像庫》裡沒慈姑。
  • 味道不「俗」的慈姑,曾經寓意著勝利
    著名吃貨汪曾祺先生寫過,北京的菜市場上偶爾有慈姑出售,他買的時候總有人問他「這是什麼」。答曰「慈姑」,則對方會追問「慈姑是什麼」,汪先生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換做是我,可能會告訴人家「慈姑是澤瀉科慈姑屬野慈姑的栽培變種的球莖」,這樣多半就可以把人嚇走了。慈姑的可食用部分是球莖,同時也是因球莖的著生方式而得名。
  • 慈姑營養豐富但很多人都不會吃,分享5種特色做法,簡單又好吃
    做法1:慈姑燒肉準備食材如下:慈姑400克,五花肉200克,蔥3段,姜4片,老抽1茶匙,鹽1茶匙,水量200毫升具體做法如下:慈姑洗淨去皮,切成小塊,五花肉去皮切成片,接著起鍋將五花肉放入鍋中,煸出油脂,然後加入薑片,倒入慈姑,加入1茶匙老抽,加入1茶匙食鹽,再次翻炒均勻,然後加入200毫升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燜煮10分鐘,煮好後加入蔥段,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 四川傳統美食,慈姑棗泥餅,脆嫩爽口,味香甜
    大家好,今天筆者將為你們介紹一種四川傳統美食——慈姑棗泥餅,在成都,或者在重慶,筵席上常有一款點心,稱做「慈姑棗泥餅」。其餅當然是很好吃的,不然也不會成為筵席細點了。看看製作過程,讀者自會明白不誤:「慈姑棗泥餅。炸點。特點:脆嫩爽口,味香甜。
  • 吃慈姑的好處 這物不僅能當菜吃還能入藥
    相信對於慈姑朋友們都不陌生,事實上慈姑不僅能夠用來當作菜餚食用,還有一定的藥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吃慈姑的好處有哪些,慈姑的藥用價值有哪些,慈姑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吃慈姑的好處經常吃慈姑有很多的好處,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慈姑該怎麼種?種在哪些地方,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慈姑是一種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我們常以球莖作蔬菜食用。慈姑的別稱又叫剪刀草、燕尾草。原產於中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而且慈姑具有涼血止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和胃厚腸等功效,對人體有著不錯的治療和保健功能。
  • 吃慈姑的好處,這物不僅能當菜吃還能入藥
    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種植物,慈姑又被稱作華夏慈姑,藉姑等,它其實是一種生長在水田裡邊,能夠作為菜來食用的草本植物,在長江以南各個省區均有栽種,但其實慈姑不僅可以用來做菜,也可以入藥,是一種對人體有很多功效的藥材,好處非常多,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慈姑都有哪些藥用價值,可以分為五種功效,即:1.
  • 慈姑的栽培技術,需要知道的八個事項,值得一看
    常用模式有早藕(早稻)一慈姑輪作、夏菱一慈姑輪作等。實際上,旱生蔬菜中也有很多種類可以與慈姑進行輪作栽培。一、栽培季節1.早水慈姑一般於春季3~4月份育苗,6~7月份栽植,稱早水慈姑。2.晚水慈姑一般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者稱晚水慈姑。江、浙地區栽培晚水慈姑面積很大,多以早稻為前茬,於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取貯藏的種用球莖播種育苗,苗齡約30天,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2月以後採收。華南、長江中下遊地區多於春季育苗,通過控制肥水,促發分株,可擴大繁殖3~5倍,7~8月份分株具3~4片葉時,分期定植大田。
  • 4月種植慈姑,一定要注意這幾點,老農提醒到
    說到慈姑,大家都很陌生,但是給大家解釋一下,慈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家肯定會說這是什麼鬼?慈姑在南方種植,屬於水培生植物。慈姑不僅可作為蔬菜食用,也有藥用價值。慈姑球莖味甘、澀、性子微溫,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的作用,在藥學上慈姑球莖與薑汁攪勻後可以消炎、退腫、止痛等效果。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關於慈姑怎麼樣種植。
  • 水稻田野慈姑多,該如何選擇除草劑?注意事項有哪些?
    野慈姑,水稻田一種常見雜草,據觀察,近年來,野慈姑的發生和危害有加重趨勢,它是一種多年生的雜草,在我國南方和北方稻區都有發生,野慈姑的繁殖方式和普通雜草不一樣,它具有有性繁殖和營養繁殖兩種繁殖方式,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零下10℃,揚州慈姑進入採收季……
    目前正是慈姑的採收季,雖然天氣嚴寒,氣溫降到了零下9-10度,但在揚州近郊的一塊塊慈姑田裡,不少慈姑種植戶都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勞作,頂著寒風採集慈姑。寒凍季節冰水中採集慈姑,種植戶是啥感受?今年的慈姑產量如何?批發價格如何?記者深入田頭採訪了這些種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