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老頭」為大家分享俺們村裡的那些事,了解更多農村新資訊請點擊右上方藍色按鈕「關注」。
說到慈姑,大家都很陌生,但是給大家解釋一下,慈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家肯定會說這是什麼鬼?慈姑在南方種植,屬於水培生植物。慈姑不僅可作為蔬菜食用,也有藥用價值。慈姑球莖味甘、澀、性子微溫,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的作用,在藥學上慈姑球莖與薑汁攪勻後可以消炎、退腫、止痛等效果。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關於慈姑怎麼樣種植。
第一、慈姑春季育苗。慈姑一般在3月底到4月初開始育苗,在育苗前對秧田要進行翻耕施肥,施肥主要以農家肥為主,每畝農家肥量不少於800公斤,在施肥後需要對土地來回翻耕,使得有機肥和土壤徹底攪拌均勻且保證土地的平整。選取慈姑球莖的一半以上塊莖處育苗,每平方米育苗數量不超過80株,插莖深度為入土一半左右為宜。
第二、移植慈姑幼苗。當慈姑幼苗長到超過35cm後,將慈姑幼苗進行復播,需要注意的是定植時,每平方米種植5~6株為最宜,在定植後半月至20天對秧田進行二次追肥,有機肥和化肥的比例為10:1,有機肥每畝不得低於2000公斤,化肥以尿素和複合肥為主。也可以為秧田適量添加秸稈灰,對慈姑球莖生長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第三、慈姑種植期秧田水位控制。整個育苗期和定植期間秧田水位不得低於5釐米,因為慈姑生長期內天氣溫度高,水位過低時,宜在夜間澆水。
第四、慈姑生長期除草和防病害。在慈姑生長周期內,勤除雜草,及時去除發黃的葉片和枯老的葉片,提高光合作用面積和通風能力。在結球莖期適量的噴灑防病害農藥,以保證慈姑球莖產量。
以上介紹了慈姑的種植方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玉米芯的用處。大家的點讚關注是對小老頭最大的認可,第一時間為大家分享三農信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