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模式有早藕(早稻)一慈姑輪作、夏菱一慈姑輪作等。實際上,旱生蔬菜中也有很多種類可以與慈姑進行輪作栽培。
一、栽培季節
1.早水慈姑一般於春季3~4月份育苗,6~7月份栽植,稱早水慈姑。長江流域於3月中下旬備秧田,4月上旬取留種頂芽或球莖在溫室或大棚催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秧田育秧,6月中旬至7月上旬起秧定植,秋季開始採收。
2.晚水慈姑一般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者稱晚水慈姑。江、浙地區栽培晚水慈姑面積很大,多以早稻為前茬,於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取貯藏的種用球莖播種育苗,苗齡約30天,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2月以後採收。華南、長江中下遊地區多於春季育苗,通過控制肥水,促發分株,可擴大繁殖3~5倍,7~8月份分株具3~4片葉時,分期定植大田。
二、秧苗準備
(一)種芽準備
選具品種典型特徵、大小適中、充分成熟、頂芽較彎曲且粗0.6~1.0釐米、無病蟲為害的球莖,於冬前將頂芽稍帶一部分球莖切下,隨即用2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浸泡15分鐘。
(二)催芽
一般於4月下旬取出留種用頂芽,置潔淨筐內,上覆潔淨溼稻草,灑水保溼,保持溫度15℃以上,經10~15天出芽,即可播於秧田育苗。若播期較晚,氣溫已至15℃以上,則可不必催芽,僅需於清水中浸泡1~2天,即可直接播種苗。
(三)播種
一般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氣溫15℃以上時播種。育苗秧田要求地面平整、土質肥沃、排灌兩便、保水保肥。若為早水慈姑育苗,每667米2施腐熟農家肥3000~4000千克,耕深20~25釐米。頂芽播插,行、株距均為9~12釐米。土壤肥力較高、苗齡較長者宜稀播;土壤肥力較低、苗齡較短者宜密。播插深度以頂芽自下向上的第三節入泥1.5~2.0釐米為宜。為便於管理,宜將頂芽按大小分級,分區播插。
三、大田準備
選擇適宜的水田,深耕20釐米以上,每667米2施腐熟廝肥或糞肥3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複合肥25千克,作基肥。耕翻耙平,灌淺水。
四、大田定植
長江流域早水慈姑定植用苗不可太小,晚水慈姑應搶季及時定植,最遲在8月上旬定植完畢。華南地區定植期不宜遲於9月上旬。早熟栽培,行、株距均為40~45釐米;晚熟栽培,行、株距均為35釐米。具體密度可根據土壤肥力、植株大小等調節。
定植前,連根拔取秧苗,摘除外葉,保留中心嫩葉及外圍葉柄25~30釐米。栽植深度9~12釐米。定植時保水2~3釐米。
五、大田管理
1.水深管理原則是淺水勤灌,嚴防幹早,高溫多雨季節應適當擱田,高溫乾旱季節適當深灌涼水(如低溫井水)。一般植株生育前期3~6釐米,雨季節擱田一次,7~8月份高溫季節12~20釐米,8月以後8~10釐米,9~10月3~5釐米。
2.追肥追肥原則是促、控、促,並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早水慈姑定植10~14天後每667米2施20%腐熟人畜糞水1500千克、碳酸氫銨30千克、尿素10千克。抽生根狀莖時每667米施腐熟人糞尿2500千克或尿素30千克,複合肥25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晚水慈姑在定植後25~30天追肥1次,數量與早水慈姑結球肥相似。
3.除草和打老葉生長期內每15~30天耘田除草1次,直到抽生根狀莖為止。通常自定植緩苗後進行第一次耘田除草,共2~4次;慈姑在生長旺盛期生長過旺,容易造成田間密閉,通風不良,易引發病害的流行,故應及時摘除植株外圍發黃老葉,留中央新葉4~5片,15~30天1次,共2~4次,至天氣轉涼、氣溫下降到25℃以下時為止。
華南地區經驗,在慈姑定植成活後和結球前,即8~11月份,分次摘老葉和去分株,每次每株留新葉4~5片,共進行2~4次。另外,還要採取除集措施,即在11月上旬於植株四周8~
10釐米處用鐮刀插入泥中10~15釐米環割一周,以割斷部分根狀莖。亦可手工摘除部分細小根狀莖。結球前期除集可提高慈姑商品性,避免單株結球莖太多而造成球莖瘦小。
六、病蟲害防治
1.慈姑黑粉病又名泡泡病、火腫病。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2.慈姑斑紋病、褐斑病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十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3.鑽心蟲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
4.蓮繼管蚜用黃板誘殺有翅成蟲,也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或25%噻蟲啉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噴霧防治。
七、採收
慈姑採收的時間因栽培地區不同而略有差異。為了保證慈姑的品質與產量,通常延遲至12月份至翌年1月採收,因為莖葉枯黃時短縮莖中的養分仍可繼續向球莖運輸,使球莖充實、膨大,進而提高慈姑產品的品質與產量。
採收方式多採用人工或機械採挖,採挖時應儘可能降低人為損傷球莖的可能性。
八、留種
選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具本品種特徵特性的植株。及時摘除部分開花植株大花枝,原種或生產良種採收、運輸等過程中防止一切途徑的機械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