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的栽培技術,需要知道的八個事項,值得一看

2020-12-03 石哥聊三農

常用模式有早藕(早稻)一慈姑輪作、夏菱一慈姑輪作等。實際上,旱生蔬菜中也有很多種類可以與慈姑進行輪作栽培。

一、栽培季節

1.早水慈姑一般於春季3~4月份育苗,6~7月份栽植,稱早水慈姑。長江流域於3月中下旬備秧田,4月上旬取留種頂芽或球莖在溫室或大棚催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秧田育秧,6月中旬至7月上旬起秧定植,秋季開始採收。

2.晚水慈姑一般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者稱晚水慈姑。江、浙地區栽培晚水慈姑面積很大,多以早稻為前茬,於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取貯藏的種用球莖播種育苗,苗齡約30天,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2月以後採收。華南、長江中下遊地區多於春季育苗,通過控制肥水,促發分株,可擴大繁殖3~5倍,7~8月份分株具3~4片葉時,分期定植大田。

二、秧苗準備

(一)種芽準備

選具品種典型特徵、大小適中、充分成熟、頂芽較彎曲且粗0.6~1.0釐米、無病蟲為害的球莖,於冬前將頂芽稍帶一部分球莖切下,隨即用2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浸泡15分鐘。

(二)催芽

一般於4月下旬取出留種用頂芽,置潔淨筐內,上覆潔淨溼稻草,灑水保溼,保持溫度15℃以上,經10~15天出芽,即可播於秧田育苗。若播期較晚,氣溫已至15℃以上,則可不必催芽,僅需於清水中浸泡1~2天,即可直接播種苗。

(三)播種

一般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氣溫15℃以上時播種。育苗秧田要求地面平整、土質肥沃、排灌兩便、保水保肥。若為早水慈姑育苗,每667米2施腐熟農家肥3000~4000千克,耕深20~25釐米。頂芽播插,行、株距均為9~12釐米。土壤肥力較高、苗齡較長者宜稀播;土壤肥力較低、苗齡較短者宜密。播插深度以頂芽自下向上的第三節入泥1.5~2.0釐米為宜。為便於管理,宜將頂芽按大小分級,分區播插。

三、大田準備

選擇適宜的水田,深耕20釐米以上,每667米2施腐熟廝肥或糞肥3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複合肥25千克,作基肥。耕翻耙平,灌淺水。

四、大田定植

長江流域早水慈姑定植用苗不可太小,晚水慈姑應搶季及時定植,最遲在8月上旬定植完畢。華南地區定植期不宜遲於9月上旬。早熟栽培,行、株距均為40~45釐米;晚熟栽培,行、株距均為35釐米。具體密度可根據土壤肥力、植株大小等調節。

定植前,連根拔取秧苗,摘除外葉,保留中心嫩葉及外圍葉柄25~30釐米。栽植深度9~12釐米。定植時保水2~3釐米。

五、大田管理

1.水深管理原則是淺水勤灌,嚴防幹早,高溫多雨季節應適當擱田,高溫乾旱季節適當深灌涼水(如低溫井水)。一般植株生育前期3~6釐米,雨季節擱田一次,7~8月份高溫季節12~20釐米,8月以後8~10釐米,9~10月3~5釐米。

2.追肥追肥原則是促、控、促,並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早水慈姑定植10~14天後每667米2施20%腐熟人畜糞水1500千克、碳酸氫銨30千克、尿素10千克。抽生根狀莖時每667米施腐熟人糞尿2500千克或尿素30千克,複合肥25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晚水慈姑在定植後25~30天追肥1次,數量與早水慈姑結球肥相似。

3.除草和打老葉生長期內每15~30天耘田除草1次,直到抽生根狀莖為止。通常自定植緩苗後進行第一次耘田除草,共2~4次;慈姑在生長旺盛期生長過旺,容易造成田間密閉,通風不良,易引發病害的流行,故應及時摘除植株外圍發黃老葉,留中央新葉4~5片,15~30天1次,共2~4次,至天氣轉涼、氣溫下降到25℃以下時為止。

華南地區經驗,在慈姑定植成活後和結球前,即8~11月份,分次摘老葉和去分株,每次每株留新葉4~5片,共進行2~4次。另外,還要採取除集措施,即在11月上旬於植株四周8~

10釐米處用鐮刀插入泥中10~15釐米環割一周,以割斷部分根狀莖。亦可手工摘除部分細小根狀莖。結球前期除集可提高慈姑商品性,避免單株結球莖太多而造成球莖瘦小。

六、病蟲害防治

1.慈姑黑粉病又名泡泡病、火腫病。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2.慈姑斑紋病、褐斑病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十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3.鑽心蟲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

4.蓮繼管蚜用黃板誘殺有翅成蟲,也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或25%噻蟲啉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噴霧防治。

七、採收

慈姑採收的時間因栽培地區不同而略有差異。為了保證慈姑的品質與產量,通常延遲至12月份至翌年1月採收,因為莖葉枯黃時短縮莖中的養分仍可繼續向球莖運輸,使球莖充實、膨大,進而提高慈姑產品的品質與產量。

採收方式多採用人工或機械採挖,採挖時應儘可能降低人為損傷球莖的可能性。

八、留種

選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具本品種特徵特性的植株。及時摘除部分開花植株大花枝,原種或生產良種採收、運輸等過程中防止一切途徑的機械混雜。

相關焦點

  • 慈姑 - 慈姑-光明日報-光明網
    它的長相很特別,圓頭圓腦,大者如桃,小者如慄,每一顆都帶有一個頂芽,俗稱「慈姑嘴子」,彎彎地翹著,好像是一個個十分俏皮的逗號。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這段話後來編成了一段民間傳說。說水中生長的慈姑,一月生一個,十二月便生十二個,到了年終把它從泥地裡挖出來,根上就會生有十二個白白胖胖的小慈姑。
  • 寶應曹甸:「慈姑之鄉」慈姑香
    只見那一畦畦、一塊塊、一片片碧綠的慈姑,秋風吹過,滿田的慈姑葉便會發出「沙沙沙」的響聲,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鄉」點綴得更加美麗。 寶應種植慈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代《隆慶志》《萬曆志》、清代《康熙志》《道光志》以及《民國志》的物產種類中均有慈姑種植的記錄。清代被列為朝廷貢品。1979年版的《農業辭典》列下舍慈姑為地方優良品種。
  • 慈姑高產的種植技術
    慈姑,別稱:茨菰、燕尾草、酥卵。茨菰是屬於草本生物,慈姑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著大面積的種植,因為有很多當地的方言稱荸薺為「慈姑子」,所以有很多朋友以為慈姑就是荸薺,其實這兩種不上一樣的,荸薺的表面是黑色的,而慈姑的表面是白色的,而且慈姑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慈姑有著清肺、解毒、利尿的功效。
  • 慈姑的做法
    慈姑的營養豐富,但是怎麼吃才能發揮慈姑的最佳口感呢?慈姑的烹飪方法主要有炒、燒湯和紅燒三種。紅燒的慈姑吃起來非常粉嫩潤滑,但是可能會有點微微的澀味。慈姑湯則清新讓人唇齒留香。而炒的慈姑酥脆可口,不管是炒,還是湯,還是紅燒。慈姑特有的味道總是吸引著人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慈姑不適宜和素菜一起做,這是因為慈姑和肉菜一起做的時候會吸進一些油脂,這樣能中和慈菇本身的苦澀味道。
  • 單子葉植物慈姑,既容易培養,花又跟水仙花一樣好看!
    慈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裡,葉子像箭頭,開白花。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可以吃。其實大家都不會知道,早在很久以前這個植株就已經很出名了,根據本草綱目所記載: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
  • 慈姑如何才能進行種植?方式方法有哪些?管理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沒有聽說過慈姑這種蔬菜,更不要說如何才能進行種植了。慈姑其實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並且還有一定的醫藥價值的蔬菜菜品之一。據小編了解,慈姑不僅具有清熱解毒等作用,甚至還可以防止癌症的發生。並且由於慈姑這種蔬菜的口感十分不錯,所以這種蔬菜的價值是非常高的。
  • 味道不「俗」的慈姑,曾經寓意著勝利
    對北方人來說,慈姑是個相對陌生的物種。
  • 慈姑該怎麼種?種在哪些地方,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慈姑是一種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我們常以球莖作蔬菜食用。慈姑的別稱又叫剪刀草、燕尾草。原產於中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而且慈姑具有涼血止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和胃厚腸等功效,對人體有著不錯的治療和保健功能。
  • 龍血樹栽培的注意事項
    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龍血樹的栽培管理的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生活習慣:性喜歡高溫潮溼,光線充足,光線充足,樹葉明亮。不耐寒,冬季氣溫約15℃,最低氣溫5~10℃,當氣溫過低時,由於根系吸水不足,葉尖和葉緣會出現黃褐色斑塊。二、採光要求:家庭栽培可放置在南向窗戶1米範圍內。夏天,中午左右要注意強光。如果我們在室內長時間放置過多的樹蔭,會使樹葉發黃褪色。
  •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慈姑之美文/範敬貴 寶應是著名的「中國慈姑之鄉」。寶應慈姑在唐代就成為御用貢品,清代被列為重要土產。慈姑,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寶應常常遭遇水災,莊稼經常失收,許多百姓被活活餓死。觀世音菩薩知道這件事後,就派一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
  • 種植菊花,常用的幾項基本栽培技術,值得一看
    下面介紹菊花常用的幾項基本栽培技術:一、定植前準備1.品種選擇在種植菊花時應注意進行不同品種的選擇與配比。因為每個菊花品種在觀貨性上並不完整,另外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菊花的欣賞習慣也在不斷地改變,這樣在定植前首先要考慮品種的選擇問題。
  • 慈姑
    終於在那年冬天的菜市場,我對著攤頭的慈姑猶豫再三,一咬牙決定買下!為何做這個選擇如此艱難?慈姑難道不是稀疏尋常?慈姑確為童年常吃蔬菜,尤其在過年期間——茨菰燒肉、煨慈姑,出去吃席——慈姑炒肉片、燉慈姑……先生是崑山人,自小也常吃慈姑,燒煮方式類似。「慈姑就是一種難吃的芋頭!」我曾跟先生說。
  • 吃慈姑的好處 這物不僅能當菜吃還能入藥
    相信對於慈姑朋友們都不陌生,事實上慈姑不僅能夠用來當作菜餚食用,還有一定的藥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吃慈姑的好處有哪些,慈姑的藥用價值有哪些,慈姑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吃慈姑的好處經常吃慈姑有很多的好處,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老家老味道」憶苦思甜話慈姑/春雨沐青
    這首拙作就叫《詠慈姑》吧。水鄉人怎麼誇慈姑都不過分。它易種植,產量高,滋味奇,吃法多,在水生植物中,除了荷藕都得甘拜下風。饑荒年頭,它不知挽救過多少水鄉人的生命,僅憑這一點,也功德無量。如今有人還把它當觀賞植物栽培,可見它好吃又中看。
  • 慈姑怎麼做好吃?這個食材燒肉最經典
    對於慈姑來說,是需要用溼草鋪蓋,這樣才可以催芽,而且在出芽之後我們再選擇秧田插扦,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才可以吃挖出慈姑吃,而且對於慈姑來說,營養價值是非常豐富的,同時這其中的營養物質都是我們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一般來說我們吃慈姑的,實際上就是慈姑的球莖,這就是我們吃慈姑的主要部位。
  • 水稻田野慈姑多,該如何選擇除草劑?注意事項有哪些?
    野慈姑,水稻田一種常見雜草,據觀察,近年來,野慈姑的發生和危害有加重趨勢,它是一種多年生的雜草,在我國南方和北方稻區都有發生,野慈姑的繁殖方式和普通雜草不一樣,它具有有性繁殖和營養繁殖兩種繁殖方式,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
  • 爆米花慈姑(澤瀉科 慈姑屬)
    其實她有塊小小的標識牌的,上面只有她的名字:慈姑,是蟲蟲喜歡吃的那個慈姑麼?但《中國植物圖像庫》裡沒慈姑。
  • 四川傳統美食,慈姑棗泥餅,脆嫩爽口,味香甜
    大家好,今天筆者將為你們介紹一種四川傳統美食——慈姑棗泥餅,在成都,或者在重慶,筵席上常有一款點心,稱做「慈姑棗泥餅」。其餅當然是很好吃的,不然也不會成為筵席細點了。看看製作過程,讀者自會明白不誤:「慈姑棗泥餅。炸點。特點:脆嫩爽口,味香甜。
  • 慈姑的功效與作用
    慈姑別稱茨菰、剪刀草、燕尾草等,為澤瀉科慈姑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慈姑的球莖,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熱消結、強心潤肺的功效、對腫塊瘡癤、心悸心慌、水腫、肺熱咳嗽、喘促氣憋、排尿不利等有治療作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慈姑的功效與作用吧
  • 民間草藥:慈姑
    進入秋季,來說說南方秋末常能見到的生食或入菜入藥佳品:慈姑。為多年生草本,澤瀉科慈姑屬植物慈姑或野慈姑的根莖。南方各地的沼澤或水田常見。有纖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莖,第二年春即由此而生新株。葉變化極大,沉水的狹帶形,浮水的常為卵形或近戟形,突出水面的戟形。通俗的說法更像剪刀,故又名剪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