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慈姑的採收季,雖然天氣嚴寒,氣溫降到了零下9-10度,但在揚州近郊的一塊塊慈姑田裡,不少慈姑種植戶都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勞作,頂著寒風採集慈姑。寒凍季節冰水中採集慈姑,種植戶是啥感受?今年的慈姑產量如何?批發價格如何?記者深入田頭採訪了這些種植戶。
沿著道路前行,在施橋、沙頭鎮境內記者不時會看到慈姑種植戶在寒冷的冰水中忙碌的場景。在沙頭鎮晨星村的一塊慈姑地裡,記者採訪了正在寒風中忙碌的陳慶華。
今年49歲的陳慶華與妻子在當地承包了100多畝的慈姑田,他請的兩名農民一個在泥水中撿拾慈姑,身後的一個個大塑料盆裡裝滿了剛剛撿拾上來的慈姑;一個在田邊上分揀慈姑,攤在田邊的塑料布上堆滿了小山樣的慈姑。而陳慶華則將已經挑選好、洗乾淨的慈姑裝袋。狹窄的田頭上,已經整整齊齊碼放了10多袋等待出售的慈姑。
「天寒地凍,天氣這麼冷怎麼還在這裡忙碌?」記者與陳慶華拉開了話閘子。
「收購商打來電話,下午就要到田頭來收購,不幹不行啊!」陳慶華笑著告訴記者,他早晨6點天一放亮便到田裡忙活了,雖然氣溫低,剛開始有點冷,但忙開了就不怎麼感到寒冷了。「過去用鍬挖,不僅工作量大,效率也低,一天幹不了2分地,有時還會挖壞慈姑。現在科學了,都是用高壓水龍頭衝,不僅人輕鬆了,速度快效率高,1天能幹1畝多地。」
「今年慈姑產量怎麼樣?批發價格高嗎?收成怎麼樣?」記者與陳慶華交談說。
「去年夏季氣溫高,氣候影響了慈姑的生長,畝產量不怎麼高,平均2000多斤一畝。與最高時3000多斤一畝相比,產量上有差距。但今年的價格高,過去田頭上的收購價格只有8毛一斤,今年收到1.8元一斤,價格翻番,因此今年的整體收入要比去年高。」陳慶華和記者聊著天,手上的活卻絲毫沒有減慢,不一會一袋慈姑便裝好碼放在田頭,他開心地說,有了好收成,今年可以過個好年了。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陳慶華老家在阜寧,原來是個泥瓦匠。10多年前,他看著別人種植慈姑致富,便也幹上了這一行,先在施橋,後在沙頭。靠著陳慶華和妻子的辛勞,他們一年的慈姑收入有10多萬元,日子過得很甜美。現在一家都居住在揚州,孩子也在瓜州中學讀高中,成為新揚州人。「希望明年既能豐產,也能豐收,這樣大家都能提高收入,生活也會越來越好。」陳慶華開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