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呂賢如)望遠鏡是如何發明的?製造望遠鏡和運用其進行天文觀測的科學先驅都是誰?他們的望遠鏡都是什麼樣的?作為2009國際天文年的重大活動之一,於2008年10月15日開幕的「伽利略望遠鏡」展覽將一一解答這些疑問。
在北京市科協、北京天文館以及義大利大學教育科研部的
共同努力下,「伽利略望遠鏡」展覽將在北京天文館A館東廳展出,於2009年元月20日結束。本展覽由義大利佛羅倫斯科學史博物館(IMSS)策劃主辦,義大利國立核物理研究所、義大利國立應用光學研究所、阿爾切德利天體物理臺、穆拉諾玻璃實驗站協辦。
「伽利略望遠鏡」展覽收集和整理了豐富的歷史材料,展現了伽利略製作望遠鏡、使用望遠鏡的歷史故事,描繪了十六世紀及其後百年間望遠鏡的發展過程,講述瞭望遠鏡在時間計量以及經度測量上的重要運用,展出了大量的歷史文物複製品和珍貴文本複製本。展覽還精心設計了許多展品,將那些曾經觸動科學家思考的重要實驗和現象直觀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背景連結
國際天文年:為紀念伽利略將望遠鏡用於天文觀測四百周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提議將 2 0 0 9 年定為以「探索我的宇宙(T h e U n iv e rse , Y o u rs to D isco v e r)」為主題的國際天文年。在2009年開展縱貫全年、著眼於教育、面向公眾的各種活動,尤其要吸引青少年參與。這項提議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 N ESC O )的支持。2007 年12 月20 日聯合國正式宣布2009 年為國際天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