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英美財閥在港澳橫行無忌之時,在港華人頗受英美人士瞧不起更別提被從洋行融資做生意。這其中就有數位站在塔尖的華人富商就做到,甚至把許多曾經不可能的變成現實。如今那被趕走的英資洋行重返中國上海投資千億,但戲劇性的是那位攆走英美大佬的華人首富,卻撤資內地孤注一擲押寶英國。
上海最貴地王誕生,資本大鱷紛紛湧入
近日上海地產界舉世矚目的金融城項目開工,這塊土地光地皮就耗資三百億堪稱最貴地王。要知道寸土寸金的大上海,能在黃浦江附近奪得180萬的開發面積實屬不易。開發商更是大有來頭的置業集團,歸屬百年歷史的怡和集團,也是曾經把持港澳地產界的數百年的大鱷。雖說被李超人與船王收購戰拉下馬後影響力大不如前,但置業退守內地也可謂一步絕地反擊的好棋。
內地地產大佬腹背受敵,英資財團趁虛而入
在內地地產嚴峻形勢下,兩岸三地的能夠接下如此巨無霸級項目的屈指可數。有人話萬達有此實力,可大家卻忘記在思聰影響下王健林近些年「不務正業」大搞旅遊娛樂盲目收購欠下千億巨債,為還債老王賤賣美龍頭影院賠掉150個小目標,其後更是為還銀行債務把曾許下宏偉遠景要超越迪士尼的文旅項目打包出售。當然也有人話恆大就更不樂觀,高槓桿高債務欠下萬億曝光更遭受外資做空可謂腹背受敵。
華人首富錯失機遇,洋行大佬撤港轉戰內地
再反觀港資代表的和記黃埔,雖曾經在內地房產賺得盆滿缽滿,不過由於此前數年多次囤地不開發待價而沽劣跡斑斑的行徑,要想標書通過拿地可能性幾乎為零。在這位華人首富按兵不動的情況下,不少港商都追隨李超人不敢接手此項目,原來上海對此地開發有著特殊要求,並且只讓出租不讓出售。也讓部分投機的港商因此望而卻步,而在港困獸鬥的置業急需拓展業務,這也無疑是絕好的商機豈能錯過。
英資百年財團背靠「大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要知道為何眾多港商不敢接手,而置業卻選擇逆勢而動,就不得不談那場沒有硝煙的收購戰。當年的凱瑟克財團因得益於與英貴族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港商界可謂呼風喚雨般的存在。而在港華人更是備受打壓,不少初具規模的商人都曾想融資上市,不過凱瑟克財團為首的英美財閥卻把這群華人拒之門外。
英美財閥打壓華資,華人交易所改變萬人命運
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遭受如此待遇,當然不滿但大多數港商敢怒不敢言。只有李福兆出手並仗義直言:不讓華人在英資交易所上市,那就打造屬於華人自己的。正是這句話改變了華人與洋行不平等的關係。李超人、包船王等大批華資上市,他們也在這場變革中成為塔尖上的華人。
恩人含冤入獄,包李聯手扳倒財團大佬
不過此後昔日恩人李福兆含冤入獄,李超人包船王深信恩人清白,更不忘那些英資對華人的不屑,於是密謀一場狙擊凱瑟克財團的九龍倉。他派人暗中吸納大量股票,卻因其合作的滙豐銀行走漏風聲給凱瑟克財團,於是就展開觸目驚心的反收購戰。雖說李嘉誠那些年自覺羽翼豐滿,不過遇到資產雄厚更背靠多家洋行助力的九龍倉,上漲數倍的九龍倉也讓李超人捉襟見肘被迫擱置。
收購戰一夜成名,包李兩大富商皆成民族英雄
李超人並不是那種輕易會放棄獵物的人,於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包船王演戲。凱瑟克財團誤以為李嘉誠就此作罷,誰料原來是二人聯手,其實李包二人臺下有君子協定,包李兩大富商等價互換各取所需。當然九龍倉的股價猶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兩大財團搶籌不少散戶依稀記得那段時間瞬間大漲數倍都稀疏平常。直到包船王佔過半股權,凱瑟克財團才賣掉剩餘股份撤資回英國。李嘉誠與包船王大獲全勝,為華人爭光也被華商與港人視其如同民族英雄。
英資財團內地一擲千金,華人首富撤資轉投英國
千禧年後凱瑟克財團深知在港已無立足之地,便果斷選擇大力發展內地地產事業。近些年財團十餘個項目在大城市,但七成資金依然緊盯著中國的金融中心。據知名的福布斯統計凱瑟克財團在內地投資過千億,如今依然在加碼內地房地產,而與之相反的便是昔日華商英雄李超人內地撤資五千億投資英國。孰是孰非無從知曉,但可以知有些商人眼裡利益才是永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