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界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伴隨著長和系近期的頻頻動作,李嘉誠真要回來了?
2020年1月10日,近四個月未曾露面的李嘉誠出現在香港會展中心,與長子李澤鉅共同出席長江集團晚宴。李嘉誠到場後祝大家新年快樂,李澤鉅則回應了重返中國投資的傳聞。
「李家從未放棄過對內地的投資,這次也並不算重返。長江集團在內地的投資比例非常高,在20多個城市裡擁有50多家地產項目。」面對媒體的質問,李澤鉅表示,「我充滿信心,長江集團將為內地提供穩定的資金流和渠道,助力祖國建設。」
「買下半個英國」
內地與香港拋售3000億,注資英國4000億
就在半年前,李嘉誠家族的做法還是另一番景象。
2019年9月,李嘉誠家族曝出重磅消息,耗資近400億收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格林王全部股本,這樣的做法無疑讓「李嘉誠跑了」的說法甚囂塵上。當然,這早已不是李家首次釋放加注以英國為首海外市場的消息。
實際上,李家對英國十分青睞。早在1990年,李澤鉅便收購英國「兔子」電訊公司。在李嘉誠5000億海外資產中,英國獨享八成。李家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1/3的英國碼頭。有媒體稱,「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與此同時,李嘉誠大量出售香港與內地資產。2010年以來,李嘉誠至少出售了內地和香港價值3000億港元資產。據長江和記集團2018年財報顯示,集團營收中的10%來自香港,9%來自中國內地,合計佔總營收18.4%,歐美地區營收佔比則高達59.4%。
對於李家的做法,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曾分析,「李嘉誠要扶持兒子李澤鉅接班,向股東們表現出其有接班的能力。內地和香港的江山由李嘉誠打下,李澤鉅必須得做出另一番成績。此外,香港以前是英國殖民地,李嘉誠與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李嘉誠回來了
有意再度加注內地,「囤地」獲得高額利潤
如今,李家對中國內陸的投資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
就在1月15日,李嘉誠與長子李澤鉅出席長江集團晚宴後不久,李嘉誠家族有意再度增加內地投資份額。據香港信報的報導,長實集團有意收購位於上海普陀區的城市綜合發展項目「高·尚領域」。
2006年,「高·尚領域」項目的地皮由長實與和潤集團,耗資22億元共同購得,兩者分別持有60%及40%股權。如今,和潤打算出售其對該項目的所持股份,而長實則表示不排除行使優先認購權,最終全資持有該項目。長實發言人稱,「公司會有興趣作出研究,我們有優先購買權。」
1月7日,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將會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吉電股份組建合營公司,一起探討電力能源合作計劃。本次,長江基建將會和吉電股份一起投資25億元,其中長江基建將會出資近40%。
觀點地產網報導,李嘉誠在內地的項目中,開發周期通常都很漫長,少則三五年,多則二十年有餘,如1993年長實集團拿下的北京譽天下別墅項目,直到2018年才全部開發完,跨越時間長達25年。
對此,有看法認為是客觀因素導致項目進程拖慢。不過,有業內則表示,主觀控制開發節奏才是主因。高周轉與獲取流動資金並不是李嘉誠在內港資的追求,高利潤才是核心。這樣的「囤地」策略,可以更好的獲得利潤。
「我只是個商人」
英國資產或迎危機,2020年中國帶來機遇
李嘉誠為何選擇在此時,再次加注中國投資?
有觀點認為,由於英國政府未來極有可能將把公用事業國有化,這勢必會對「買下半個英國」的李嘉誠,在英國的業務造成劇烈衝擊。
不久前,參加英國大選的科爾賓倡導公用事業國有化。這意味著,如果科爾賓成為英國首相,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將迎來大危機。隨著科爾賓的落選,李嘉誠雖然暫時保住這海外最大的資產市場,但不禁讓其嗅到危險氣息。
新財富報導,有不少機構認為,2020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一年。2019年,中國已全面落實好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並一直積極開放中國的金融市場,外資以及中企的海外資本十分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紛紛擴大對華投資,「商人」李嘉誠怎會錯過這場機遇。
此前,李嘉誠在面對資產轉移海外的質問時曾表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麼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麼陰謀家、政治家,我只是一個商人而已。」
也就是說,李嘉誠或許終究只是個追求利益的商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