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115 中學三年級(3)班學生盧禹彤展示她的手工作品。(受訪者供圖)
新疆網訊 (記者王暢彤 劉薇)疫情雖然暫時拉開了師生與校園課堂的空間距離,但停課不停學打通了教與學的交互、拉近了家校共育的距離。
烏魯木齊各中小學及職業院校在停課不停學的過程中,以特殊的教育方式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構建起居家學習的新模式。
德育、智育並舉
樹立家國情懷
3月1日11時,市第54中學高三學生王子文通過線上課複習歷史知識,視頻中,老師在講改革開放相關知識點。
下課後,王子文一邊整理筆記,一邊回顧課堂的知識點。在他看來,作為中學生,當下努力學習,居家不出門就是愛國的具體體現。今年高考,他想報考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因為這些天他親身感受到社區工作者的重要性。
市第130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畢經方說,即使是居家學習,德育教育也不掉隊。他以自己的授課為例介紹,與傳統課堂一樣,直播課的前5分鐘,是話題討論時間。
畢經方會每日設計不同的話題,讓學生線上展開討論。
從新冠肺炎態勢、逆行者身影到保護野生動物……每一個話題都是學生全員參與線上討論,可以語音發表觀點,也可以在留言區寫下觀點。
「在這些話題討論中,學生們從逆行身影中看到了奉獻和擔當,從應急處理和藥物研發中,懂得了大國精神和科技力量,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畢經方說,五育教育不局限於校園,每周一的居家升國旗和班隊會,也是五育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
採訪中,很多老師建議,對於畢業年級來說,自我學習尤為重要。
「居家學習這段時間,對於畢業年級學生來說,重點在於查漏補缺。」市第八中學教研室主任王小紅說,建議學生為自己制定學習時間表,也可以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互相監督提醒,按照老師的建議有條不紊進行複習,從容面對中高考。
此外,在特殊時期,如何樹立家國情懷,捫心自問我能做什麼?成為了思政教育中新的思考題。
「防疫一線的感人事跡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的實例教材,可以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對於什麼樣的人生最美,什麼樣的行為值得頌揚的思考。」兵團二中校長楊學東說,應把居家學習視為一次人生教育的契機,深刻感受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愛國主義情懷讓全民凝心聚力,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智育、美育結合
玩與學兩不誤
3月1日,市第115中學三年級(3)班教師張嬌為學生們布置了一項特殊作業——結合防疫知識,自己動手,完成一項實踐作業。
學生盧禹彤的主題是「變廢為寶」。她找來了舊紙殼、一次性水杯和彩色紙,剪剪貼貼後,做了一幅《向日葵》貼紙畫,並在畫上用紙片拼成了「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字樣。
「向日葵象徵著希望,我希望疫情快點散去,我們又可以重新回到學校一起學習。」盧禹彤說。
張嬌說,線上教學這段時間,更關注引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為確保「停課不停學」,首府各中小學及社區通過「 防疫知識競賽」「繪畫記錄防疫生活」「我為武漢加油,我為中國加油」等活動,夯實「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白靜阿姨,您辛苦了。感謝您的辛苦付出,我也要做一名助人為樂的好學生。」市第22 小學四年級(4)班學生秦墨雯製作了一張小卡片,送給長江北路社區工作人員白靜。這是學校布置的作業——向身邊人道一聲感謝。
看到作業時,秦墨雯最先想到的人就是白靜。
秦墨雯說,她家住在于田街花園小區,白靜是她家所在樓棟的包戶幹部。疫情發生後,居民們居家生活,社區幹部幫忙採買生活用品和藥品,很辛苦。
秦墨雯的媽媽說,這份特殊的作業讓孩子學會了觀察、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學會了感恩。
線上學技能
感受工匠精神
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校以專業班為單位,利用蘑菇釘軟體為學生推送實習指導及與專業相關的視頻教材。
「通過老師在軟體裡分享的視頻,我們觀看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的運用,通過計算機大數據模擬,能為工程建設提供最優方案。」該校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信息管理1707班學生努日曼古麗·奧布力卡斯木說,這段時間在家學習,她看到了很多自己所學專業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積極作用的事例,讓她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了新的認識。
融入相關專業知識的線上教學,以疫情防控中生動、具體的事例,為職業院校學生展示了相關專業技能對於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疫情當前,很多企業通過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等信息系統實現了線上辦公,這些信息技術的運用,都與我們所學的專業相關。」信息工程學院軟體技術1701班學生馬龍說。
「我看到一段視頻,講述了軟體開發人員結合雲計算,將抽象、模糊的數字概念轉化成形象、動態的顏色對比變化圖,展示了疫情防控中居民居家不出門的重要性,這位開發人員比我們大不了幾歲,他就是我們的榜樣。」馬龍說,通過一些事例,讓他感受到了疫情中運用所學專業,參與抗擊疫情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