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解讀」重慶十八中:四C課程 為學生定製未來

2020-12-04 區縣解讀

從學生到家長,從高中到高校,高考始終影響著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新高考時代的如期而至,現代教育機構如何與時俱進的與之共振,同樣也是一場「大考」。

新高考的價值指向十分明確,就是鼓勵學生能力的個性化和人才選拔的多元化。在課程改革這場大考中,重慶十八中給出了契合未來特徵的答案:回歸教育本真,讓學生走進舞臺中央,學其所好、考其所長、錄其所願。

四C課程賦予教育新內涵

開發設計什麼樣的課程,決定了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課程改革是對教育觀念、評價機制和教育管理的系統重構,課程設計的豐富性、層次性,滿足學生多元化選擇的成長需要,是重慶十八中始終遵循的創新定律。

在教育創新的徵程中,重慶十八中始終扮演著創新引領者的角色。學校核心團隊深知,現代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通過環境薰陶、興趣引領、文化滋養和專業技能的混合驅動,成就每一個學生的核心素養。

重慶十八中的「四C課程」體系,是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早在2014年,重慶十八中就從辦學歷史和傳統教育中汲取養分,通過課程、課堂、空間、師資和辦學的開放式教育,構建有條目無邊界的「四C課程」體系。在國家公布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後,學校又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四C課程」,形成了核心素養下的「四C課程」體系。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慶十八中又按照「五育並舉」的教育新理念,對4C課程進行「與時俱進」地完善和修正,使其能夠更好地順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C是課程英文的首字母。重慶十八中獨創的「四C課程」,涵蓋「樹本課程、礪新課程、海納課程、百川課程」四大核心體系,均脫胎於重慶十八中「樹本礪新」的辦學理念和「海納百川,德建名齊"的校訓。「樹本礪新」,即遵循教育規律,回歸教育本真,在磨礪中守正創新,與時俱進;「海納百川,德建名齊"的核心要義在於納古融今、匯流萬千,凸顯辦學的包容性、層次性和多樣性。

「四C課程」著眼教育創新的實踐性和前瞻性,凸顯出教育創新的系統化、品牌化、生活化、本土化,形成了學習體系更科學,內涵更豐富、未來特徵更明顯的教育創新生態圈,並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閉環效應。與國家倡導的課程改革目標和新高考人才選拔路徑的高度契合。

創新教育烹飪定製大餐

學生核心素養是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在核心素養引領下,重慶十八中深入研究核心素養與「四C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差異化培養路徑,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更好發展,讓能力弱的學生找到奮進方向,真正實現人盡其才。

「四C課程」應時而變,課程從師生中生成,在實踐中發展。「樹本課程」通過校本化整合國家課程,形成分層教學、分步達標的目標課程;「礪新課程」引導師生開發校本課程,供學生自主選修,彌補了國家課程在實驗、動手、體驗等方面的不足;「海納課程」使社團活動課程化,強調體驗、實踐和社會服務;百川課程拓展人才培養多元化路徑,為學生發展個性特長提供多元「自助餐」。

與「四C課程」課程設計同步演進的,是無邊界學習的系統推進。重慶十八中重新定義教室,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走出校園到社區、到大自然,打造全新的校園學習場域和校外實踐基地,探索課程、課堂、空間、師資和辦學系統集成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教育,促進學生從「知識型」向「技能型」、「實踐型」轉變,讓教育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

近年來,重慶十八中在「四C課程」建設方面亮點紛呈。「樹本課程」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已建成語文和英語兩個市級學科課程創新基地;「礪新課程」凸顯校本課程精品化特色,近80門校本選修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其中「法律與生活」「生涯規劃」等6門選修課程被評為市級精品選修課程;「海納課程」以社團活動課程化為目標,發展由學生自主管理、自主運行的學生社團多達40多個,建成百川文學社等4個市級精品社團;「百川課程」提供海量閱讀、銜接教育、第二外語等多元課程,旨在培養具有研究與創新素質、社會責任感與務實精神、人文與科學素養、交流協作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隨著「四C課程」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十八中課堂改革已完成了從高效課堂試水,到卓越課堂探索、生本課堂實踐的全面「進化」,現已升級到了精準課堂的境界。

精準課堂主要體現在內容篩選精準、方法選擇精準、結構安排精準、問題提出精準、練習設計精準、引導過程精準、學生學習精準和教師評價精準九個方面。其課堂教學方式又分為共性課堂和個性課堂。其中共性課堂分別是情境預學,嘗試展學,合作共學,點撥激學和達標創學等。個性課堂即自由取捨、自主實施、自信引導、自我反思、自覺提升。共性課堂和個性課堂的雙軌並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準定位。

現代教育的最大功能因材施教,「四C課程」與精準課堂的創新實踐,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個性得到張揚。近年來,全校在全國全市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多達1000餘名,近200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等世界名校學習。

五育並舉構築贏家跑道

迷茫,是不少高中生的常態。不知道喜歡什麼專業,不知道擅長什麼領域,更不知道將來想從事什麼工作。

在重慶十八中,這些情況基本不存在。十八中的育人目標是:培養與社會適應的綜合型人才,培養與科學對話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與世界溝通的開放型人才,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抱希望與未來。

在「四C課程」體系中,重慶十八中與時俱進地植入「立德課程、養智課程、健體課程、尚美課程、崇勞課程。並以「五育並舉」為指向,融精準課堂、跨學科學習、社團建設、研學旅行、生涯規劃等為一體,變革育人方式,打通內在聯繫,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選課走班制是重慶十八中課程創新的重要內容。與傳統的教學組織管理形式相比,選課走班制讓學生在藝術、體育、心理等興趣活動中各取所需,在無邊界學習場域中釋放天性。選課走班制的創新實踐,意在提前喚醒學生的覺醒期,從不同層面構築適合個性特長的人生跑道。

選課走班制從三個層面進行探索:一是選課,校本課程選修。二是選班,分類分層選科走班。三是選師,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老師去上課。在選課指導上,採取導師制和包班式兩種模式,學校成立創新人才培養中心,探索導師輔導制和個性化培養機制。學校在教師培訓、考核、管理等方面通盤考慮,讓合適的老師出現在合適的崗位,在學生有需求時總有合適的老師在身邊。

在重慶十八中,有四十多個學生社團和八十多門選修課。選修課分為體育競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科學技術、興趣活動五大類。在社團活動中,每個人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每個環節都由學生獨立完成。這種課程化的社團為學生提供了精準導航的成長之路,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特長,又拓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提前喚醒學生的「覺醒期」。為彰顯銜接學習的系統性,重慶十八中校堅持四個做法:即進行學涯規劃整體設計,指導學生科學管理時間,合理規劃學習;實施課後服務,開發雲教育課程資源;對接高校教育,超前開設大學選先課程,感知高校教育的時代脈搏;師資共享,建構大中小學銜接教育的「雙師培養」機制。從2010年起,重慶十八中啟動「雛鷹計劃」,與高校聯合開展項目研究。探索STEM教育,深度開展項目式、研究性、跨學科學習,彰顯知識體系的科學性,學習內涵的豐富性和學習應用的未來性。

實體校園與虛擬校園結合、開放型管理與數位化管理融合,為學生提供按需選學的教育教學環境,為老師提供按需施教的專業成長環境,為高校提供按需選才的學生成長環境,讓十八中走出了一條教師愉悅教、學生開心學的教育創新之路。

文圖來源:重慶十八中

相關焦點

  • 【區縣解讀】從重慶十八中走出的世界青年數學家
    樹本礪新 智啟未來何旭華:從重慶十八中走出的世界青年數學家人物檔案:何旭華1991年8月—1994年7月就讀於重慶市第十八中學初中,1994年8月—1997年7月就讀於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高中。2018年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做題為「Some results on affine Deligne–Lusztig varieties」的報告。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得者。21世紀數學大發展中湧現出不少傑出青年數學家,他們如冉冉升起的新星一般,成為數學界的中堅力量。從重慶市第十八中學畢業的何旭華就是其中的一位。就讀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時,何旭華便展露出驚人的數學天賦。
  • 巴黎第一大學為一帶一路商學院定製中法商道課程
    「一帶一路」商學院是首個線上資源平臺,為企業和個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業務提供商業學習資源。該學院的商業資源由從事各個學術業的資深顧問團合作完成,包括理論知識和他們的專業見解。教育資源採用文檔和音頻兩種展示形式,通過兩個線上平臺 – 移動應用和網站發放資訊。
  • 重慶區縣融媒體中心大型採訪活動走進巫山
    (全媒體記者 潘海容 黃翱)11月2-4日,重慶市區縣融媒體中心舉行「決戰脫貧攻堅看巫山」大型採訪活動,37家區縣融媒體中心的主任或總編帶隊走進巫山,奉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唐鳳鳴帶隊參加了此次採風活動。
  • 英國留學:英國大學課程「含金量」要嚴查了!哪些大學含金量高?
    針對OfS提出的審查計劃,英國大學聯盟 (UUK) 表示,會出一份具體章程,以審核各大學開辦的課程。根據UUK目前給出的初步意向書,審核一門課程的價值,主要從兩大方向來看:「課程質量」以及「長期收益」。「課程質量」,主要是看大學有沒有為在讀生提供高質量的學術體驗,比如課程內容、考試、反饋、學習資源和設施等。
  • 「區縣解讀」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迎來校飛
    「2020年7月28日,重慶仙女山機場飛行區與空管工程通過竣工驗收,2020年7月30日重慶仙女山機場飛行程序和航行資料獲得批覆,已具備校飛條件。」據重慶仙女山機場介紹,為確保飛機校飛工作順利進行,重慶仙女山機場前期進行了校飛保障及應急演練。
  • 2015高考理綜(重慶卷)解讀:穩中有新 難度適當
    原標題:2015高考理綜(重慶卷)解讀:穩中有新 難度適當   人民網重慶6月8日電(陳易)今日上午綜合科目結束考試後,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分別邀請了5位教師就2015高考理科綜合(重慶卷)進行了解讀。今年理科綜合試題關注社會和科技熱點問題,穩中有新、體現課程時代性,關注科技熱點問題,試題難度與去年相當。
  • 86歲還在錄網課:MIT教授Gilbert Strang最新「線性代數」課程上線
    去年,清華將「線性代數」課本改成英文教材引發熱議,用的就是 Gilbert Strang 寫的《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在 B 站上,Strang 老爺子的「線性代數 MIT 18.06」課程也達到了 60 多萬的播放量(只是其中一個資源的統計數據),可以說是 B 站最火的英文《線性代數》課程。
  • 清華有「姚班」,北大看「圖靈」
    2017級圖靈班學生龔晨、2018級圖靈班學生潘樾陽等「少年天才」們獲頒此獎。圖靈班有北大教學中的「C位」之稱,由圖靈獎獲得者創建,名師加持,小班授課。 在教學設置上,是由著(bian)名(tai)的北大數院教授為圖靈班學生指導基礎數學訓練; 國內外頂級學者受邀引入前沿的專業課程; 今後還會給學生大量參加海外交流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將在國際名校進行交換學習。
  • 「Rust」奪冠 Valve Index連續十八周TOP10
    日前,Valve公布了上周(2021年1月4日-1月10日)Steam平臺銷量排行榜,由Facepunch Studios開發的第一人稱末日生存聯機遊戲「Rust(腐蝕)」拿下冠軍,「V社VR套件(Valve Index VR Kit)」繼續表現上佳,緊隨其後。
  • ...北京、重慶多地推動「15分鐘健身圈」,Switch Zumba健身遊戲將...
    北京、重慶等多地宣布提升「15分鐘健身圈」品質近日,包括北京、重慶、吉林等多地宣布建立15鍾健身圈,發展全民健身。6月10日上午,北京西城區體育局發布《西城區群眾身邊體育健身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計劃明確未來三年內將建設約20公裡的濱水步道,並建設32處群眾身邊體育健身設施,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檢測技術持續升級,重「芯」定義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公司選擇基因晶片時,通常採購普通商業晶片,或者自己定製晶片。一般普通商業晶片由晶片製造商提供,如 Illumina 和 Affymetrix 等;而為了提升自身檢測能力和後續對基因組數據的挖掘能力,有足夠技術儲備的檢測公司往往會選擇自己定製晶片。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這個裝置叫做「矢速列車」,穿梭其中、神出鬼沒、不知蹤影,是36氪組織的第二屆網際網路粉絲節「沒想到未來城」的一個現場裝置。   人類改造所 在「人類改造所」中,「人類元素儀」會對你的身體進行掃描,屆時你將獲得一張「基因檢測報告」,報告會檢測出你體內元素的構成、大腦開發程度。
  • 重慶西部的這個區縣堪比主城九區,機場、高鐵、地鐵一應俱全
    重慶有三十多個區縣,公認的主城區有九個。重慶西部這個區縣堪比主城九區,機場、高鐵、地鐵一應俱全。近兩日,關於重慶第二國際機場的討論又熱烈了起來——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正式確定選址璧山正興。話不多說,先給大家看圖。
  • 專業成人英語教育「口語粉碎機」走進首都兒科研究所
    對於每一位醫護工作者來說,英語是獲取前沿信息、擴展溝通交流、開拓國際視野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吸收先進醫學知識、實現跨國人文關懷的必需品,也正因為如此,作為專注「系統化學習」,能從根本上提升語言能力的口語粉碎機已經成為醫療圈裡十分值得信任的培訓品牌。
  • 「麵包英語」,成人英語培訓的另一種思考
    在這樣並不合適的體系裡成人英語培訓受制於較低的續費率,不得不一再提高課程資費或增加課程強度,使得語言培訓這類本該成體系堅持的東西生生被做成了一錘子買賣。就像健身房、美髮店辦卡一個道理。「因為學員很難堅持,於是刻意在入門時收一大筆錢,之後絞盡腦汁阻止退費。」你想過有一天會用微信來學英語嗎?教育課程從線下到網際網路,之後再向移動網際網路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 怎麼設計一個完整的STEM+ 課程框架?
    不過,觀乎其中的課程模式、學習內容、能力素養、教學策略,其實都涵蓋在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千禧課改的教育規劃內,香港也不例外。所以直至2015年前,香港和內地教育界對STEM教育的關注都相對較少。美國推出STEM教育,旨在使學生參與以活動為基礎、以項目為基礎和以問題解決為基礎的學習,並提供一種動手做的課堂體驗,已成為培養學生面對2030,以至2050未來教育的主要學習策略。
  • MIT開發出造夢機器,「美夢孵化器」為你定製真人版盜夢空間
    顧名思義,就是為你設計夢境。近日,在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將一款可穿戴睡眠的跟蹤傳感器設備與其應用程式相結合,不僅能記錄夢境,還能分析你進入睡眠前的信息,引導夢境走向特定的主題。真,盜夢空間。
  • AI定製學習成長路徑,「瓶蓋思維」想要顛覆現有學習方式
    對於上班族用戶來說,工作之外的可利用時間不多,而視頻類課程的學習周期較長,內容體系不夠精簡會降低用戶的時間利用率。 無法因人適才教育。不同崗位、不同職級的職場人士的現有知識體系和對未來知識的需求不盡相同,而現有的產品無法幫助用戶衡量現有能力和預估下階段所需能力。 缺乏鞭策動力。用戶缺乏激勵動力、學習效果不顯著時,容易放棄學習。
  • 由MasterClass 的聯合創始人創立,教育創業公司「Outlier」獲 1170...
    作為投資的一部分,GSV Ventures 的 Julia Stiglitz 將加入「Outlier」的董事會。此輪融資完成後,「Outlier」目前已經獲得了 1600 萬美元的融資。「Outlier」是一家教育創業公司,為大學生提供在線課程,可以讓他們在家完成學習任務。
  • 她從「壞學生」逆襲成學霸!史丹佛大學真正看重的,並不是成績
    她從「壞學生」逆襲成學霸!史丹佛大學真正看重的,並不是成績《一刻talks》曾經辦過一期主題為「未來教育」的演講,邀請了幾位教育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當前教育的境遇與挑戰。當中有個演講令我印象極深,演講者是史丹佛大學女子網球隊前隊長李若琦。整個演講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卻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和啟發,因為它讓我看到了教育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