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距離如果改變會發生什麼?近一萬公裡會怎樣?

2020-12-04 科學黑洞

大約46.5億年前在太陽系當前的位置聚集著一片原始星雲,太陽系至此開始逐漸的形成,密度較大的地方會不斷地吸引周圍的物質,最開始原始星雲中心位置密度越來越低,大量的氫和氦聚集,當在內核處達到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核聚變瞬間發生了,太陽形成。

而在此之後剩餘的物質開始圍繞著太陽公轉,並且依舊是在密度大的地方不斷聚集,最終形成八大行星、小行星、衛星,一些天體碎片和彗星就被像外拋出去,最後它們聚集在太陽系外層繞著太陽公轉,例如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天體,以及奧爾特雲聚集的長周期彗星。

日地距離可能產生的影響

八大行星都在以橢圓軌道繞著太陽公轉,它們的公轉軌道和公轉周期各不相同,當然也因為和太陽的距離導致每顆行星上的溫度不同。例如地球的兩個鄰居金星和火星,金星軌道排在第二位,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金星上有著異常濃厚的大氣層,表面溫度可以飆升至460攝氏度,當然距離太陽較近是一個影響因素,表面聚集的大量溫室氣體是第二個影響因素。

火星和金星相比較就沒有了這兩個因素,首選火星公轉軌道排在第四位,距離太陽大約是1.52天文單位,同時火星由於在遠古時期失去了磁場的保護,大氣層被太陽風不斷的剝離,這也導致了目前火星表面大氣極其稀薄,無法吸收反射更多的太陽能,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維持在零下65攝氏度。這個溫度人類無法適應一直生存下去,並且沒有大氣層太陽的輻射也會更加強烈,因此說火星和金星都不宜居。

不過,地球上的溫度真的是恰恰好,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位15攝氏度,有著適宜的大氣層,同時有著穩定的液態水,這一切都讓人感覺到「恰恰好」,這也是很多人「懷疑地球生命高級文明創造」的原因之一。

地球公轉與四季輪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自轉一周為一天,但其實地球公轉並不是地球上一年四季產生的直接原因。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每年的1月初地球會運行到距離太陽最近的點,和太陽的距離可以達到1.471億公裡,因此也被稱為近日點。但是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是冬天,差不多最冷的時候,而南半球是夏天。

每年的7月初地球會運行到距離太陽最遠的點,和地球距離達到1.52億公裡,因此可以稱之為遠日點。當太陽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正好迎來了夏季,一年中的最高溫度時刻,而南半球就是冬季了。這樣的結果其實給人一種誤區,距離太陽越遠,地球上的溫度竟然越高,當然這是針對北半球來說。

太陽在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距離差在500萬公裡,因此說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近1萬公裡,對於地球沒有影響,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也沒有影響,因為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了,幾乎每一年都會經歷一次距離的變化。但是在三十多億年前,地球上也演化出了生命,發展至今也出現了智慧文明。

地球位於宜居帶中

科學家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宜居帶,在每一顆恆星周圍都有這一片區域,在這片區域接收到的恆星輻射能既不多也不少,恰巧可以讓位於該區域內的行星保持穩定的液態水存在,同時溫度還比較適宜。科學家認為這樣的環境是生命誕生的關鍵,因此在尋找地外生命、地外文明的過程中也一直在遵循著這樣的原則。

對於這一點也有很多人提出意義,為什麼生命的誕生就一定要需要適宜的溫度和穩定液態水?

恆星因為質量的不同也分為多種,質量越大的恆星,它內核處的核聚變就越劇烈,這也就意味著釋放的輻射能就越強,因此大質量恆星的宜居帶就比較更靠外側,例如紅矮星等宜居帶更靠近內側。太陽的宜居帶是處在一天文單位處的一片區域。

但實際上隨著太陽的逐漸變亮輻射能的逐漸增加,太陽的宜居帶會不斷的向更外層移動,屆時火星可能就要進入太陽的宜居帶中,這也是人類對於火星如此著迷的原因之一,但是這需要一個很漫長的時間至少在二三十億年以後。

距離太陽更近1萬公裡,會移出宜居帶嗎?

針對宜居帶的科學研究其實是很少的,因為這並非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概念,也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只不過是一種廣泛的描述。但是科學家也在嘗試著定義出它的範圍。1978年天體物理學家麥可·哈特曾做過一個模擬,他的計算結果表明,地球所處的位置恰好,即使距離再遠1%,在地球演化史上就可能出現一個冰期,但如果距離再近5%,地球上的溫度可能就會更高,地球生命難以承受。

但他的模擬計算也並不嚴謹,因為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來控制,但科學家大體上是可以確定宜居帶範圍的,例如目前火星和金星就是處在宜居帶邊緣的,但是它們的環境並非是宜居的。因此說無論怎麼考慮當地球靠近太陽1萬公裡,影響都不會很大,但是隨著靠近太陽地球的公轉速度會增加,地球一年的時間會變的更短,但也不至於產生可見的影響。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如果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拉近一萬公裡,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日地距離的變化剛才提到了,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太陽處在其中的一個焦點之上,而只要是橢圓形的軌道,那麼對於運動的物體來說,距離焦點總會有一個近點和一個遠點。如果只考慮日地距離的變化,那麼從變化的絕對值來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差距為500萬公裡,這個差值與地日平均距離14960萬公裡相比,僅佔3.3%,這對於太陽輻射傳播過程中的能量損耗的貢獻率並不是特別明顯,不會造成地球上冬季和夏季溫度的巨大反差。
  • 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一萬公裡會怎樣?
    儘管地球處於太陽系的黃金宜居區邊緣,但一萬公裡的變化確實沒什麼影響。其中AU指「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即為1天文單位,數值為149,597,871公裡。由於地球軌道的細微調整,以及地球氣候變化,天文學家認為宜居區的邊緣正逐漸移近地球軌道,或許以後地球會移出宜居區。這麼看來地球還是離太陽稍微遠一點的好。
  • 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近了1000公裡會怎樣?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剛好適中,既不會太近,使地球溫度過高而讓液態水蒸發掉;也不會太遠,使地球溫度過低而讓液態水冰凍住。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了或者遠了一千公裡,會讓地球變得不宜居嗎?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了1000公裡,那麼,整個地球在單位時間內接收到的太陽能必然會增加,反之會減少。然而,這種距離變化幾乎不會影響到地球上的氣候。
  • 如果地球離太陽近1000公裡,會發生什麼?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只是中等,既不太近,使地球溫度過高,不能蒸發液態水;也不太遠,使地球溫度過低,不能凍結液態水冰。如果地球離太陽很近,或者離太陽一千公裡,會不會使地球變得不適合居住?如果地球離太陽1000公裡,單位時間內全地球所接收的太陽能將增加,否則將減少。然而,這種距離變化幾乎不會影響地球的氣候。
  • 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縮短1000公裡,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地球和太陽距離縮短1000公裡,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1000公裡的距離實際上挺遠的,相當於從我國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距離(1088公裡),但是如果放在整個地球上來說就不算遠了,如果放在太陽系內那就更微不足道了。
  • 如果地球軌道改變了會發生什麼?
    同樣地,太陽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00倍,它對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都有引力,這也正是地球每年都繞著太陽轉一圈的原因。如果地球改變軌道(原因也許是太陽不知何故消失了,或者有更大的物體進入太陽系並施加更大的引力),那很可能意味著地球一切生命的終結。
  • 每天看到的月球如果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什麼?最後結果會怎樣?
    如果我們每天看到的月球突然消失,那麼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月球消失的瞬間,地球上的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在陸地上那些晝伏夜出的動物此時已經感覺到了不妙。月球消失三個月後,曾經穩定的地殼結構在失去月球的相互平衡後,長期聚集的利益會迎來猛烈的釋放,全球各地將發生劇烈的地震,各大板塊開始緩慢移動。
  • 如果月球距離地球只有一萬公裡,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們作出解釋
    那如果說,月球離地球的距離只有1萬公裡的話,會是什麼樣子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叫《顛倒世界》,在裡邊就講述了一個非常奇異的天象,就是說兩顆星球距離非常的近,不過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然後兩個世界中的一對男女,談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戀愛。在我們現實的宇宙當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答案是否定的。
  • 如果挖到地底下一萬米,會發現什麼?看完又長知識了
    如果挖到地底下一萬米,會發現什麼?看完又長知識了每天生活在無聊且繁瑣的生活中,我們有一些人總是會腦洞大開,想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像是之前就有小夥伴在網絡上問小編說:「如果我們人類將的確挖掘,挖到地下一萬米的時候,我們能夠發現什麼呢?
  • 如果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發生變化,近近十釐米,會發生些什麼?
    並且完美到沒有一點點瑕疵,這個所謂的瑕疵指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又或者說是地球傾斜的角度。甚至是地球大氣層的厚度等等,都是精準而又優雅,但是卻製造了最終這樣一個完美的星球,所以說才會有人猜測地球是否是會被精心設計過,因為他的一切都太完美了。
  • 如果你掉入土星會發生什麼?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排太陽系第六位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可以看出發亮的磁性光環,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現象,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裡/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速快,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木星之間,空氣流非常之快,土星外圍有幽亮冰環,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巖石以及等離子,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總共有82顆,其中,土衛六
  • 如果地球和太陽距離縮短1000公裡,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看後大吃一驚!
    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大約1.5億公裡。由於公轉軌道為橢圓,近日點為147:098:0公裡。遠日點為152:097:751:0公裡。中間相差500萬公裡左右。如果按這個數值計算,地球離太陽距離再近1000公裡,那對地球的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就這微乎其微的1000公裡差別,就足以打破地球上的生態平衡。
  • 在太空中如果你掉入土星,會發生什麼事情?結果又會是怎樣?
    如果你突然掉進土星會發生什麼?在掉進土星瞬間,你第一次近距離地看清了土星光環,這是由無數冰晶微粒和巖石殘骸所組成的環形系統。如果沒有特製太空衣的保護,你可能早已失去了生命。在掉入土星三小時後,已經成功接近了土星的底部,一開始進入一片黑暗的水冰雲層,此時你開始承受相當於十個大氣壓強,並且周圍的靜電產生了巨大的電弧,接連而來的閃電讓你逐漸感覺到了恐懼,你迫切的想要逃離,卻發現下降速度越來越快。
  • 如果另一個太陽進入我們的太陽系,會發生什麼?
    如果另一個太陽進入我們的太陽系,會發生什麼?1908年,一顆落在西伯利亞的小行星大約摧毀了8萬棵樹木,作用範圍達到37公裡,7萬年前,一顆質量很小的紅矮星曾與奧爾特雲擦肩而過,距離最近時僅為0.8光年,之後,這顆紅矮星朝著相反的方向折返而去,因此沒有為太陽系帶來太大的變化。
  •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還能生存嗎?
    不少人知道月球表面反射太陽光線,照亮了地球夜空,你是否想過,月亮這個衛星除了點亮夜空外對地球還有什麼影響?如果有一天 ?情況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複雜,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月球消失後,地球會發生什麼,看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珍惜每晚的月光,在距離地球38.4萬公裡的軌道上,月球已經陪伴了地球長達45億年之久,它見證了地球每天從8小時到24小時的轉變,也見證了地球漫長的演化和不為人知的滄海桑田,月球對地球最直接的影響是地球海水的潮汐作用,地球71%的表面積是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影響,導致地球的海水呈現周期性的漲落,也就是潮汐作用
  •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還能生存嗎?
    不少人知道月球表面反射太陽光線,照亮了地球夜空,你是否想過,月亮這個衛星除了點亮夜空外對地球還有什麼影響?如果有一天 ?情況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複雜,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月球消失後,地球會發生什麼,看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珍惜每晚的月光,在距離地球38.4萬公裡的軌道上,月球已經陪伴了地球長達45億年之久,它見證了地球每天從8小時到24小時的轉變,也見證了地球漫長的演化和不為人知的滄海桑田,月球對地球最直接的影響是地球海水的潮汐作用,地球71%的表面積是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影響,導致地球的海水呈現周期性的漲落,也就是潮汐作用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結果會怎樣?
    時,近十年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和人類擦肩而過。/秒,將於9月2日0時12分,以12萬公裡的距地球最小距離飛過地球(地月距離38.4萬公裡)。這個距離看似遙遠,但從宏觀的天體視角來看,只要這顆名為2011ES4行星軌道稍有偏轉,它與地球就會正面「剛」上。如果這個小行星真的掉落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呢?
  • 如果在黃石公園引爆核彈,會引發超級火山嗎?結果會怎樣?
    有朋友問如果在黃石公園引爆核彈,會有激起這裡的超級火山爆發嗎?爆發會怎樣?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科普一下黃石公園。很多讀者可能對黃石公園都不陌生,因為它在全世界都鼎鼎大名,其位於美國中西部,地處號稱"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脈,橫跨懷俄明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積達8956平方公裡。
  • 如果地球改變了軌道,那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
    在地球上生活久了以後,你可能已經對地球的運動方式習以為常,但你是否想過:如果地球改變圍繞太陽的這個軌道,會發生什麼?地球軌道我們太陽系中的天體傾向於圍繞太陽(太陽系的恆星)旋轉,這是因為太陽強大的引力作用在這些天體上。
  • 位於宜居帶的地球距離太陽遠一點和近一點會怎樣
    同時我們又會發現烤火取暖的時候,太靠近火爐會太熱,離火爐遠的時候又會太冷。因此最好的位置還是距離火爐不遠不近,這樣既不太冷又不會太熱。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溫暖著周圍的行星。水星和金星就距離太陽太近了,因此它們表面溫度太高了。火星和火星以外的四顆行星就距離太陽太遠了。這些星球又太寒冷了。特別是海王星已經絲毫感受不到太陽的溫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