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一萬公裡會怎樣?

2020-12-03 軟軟de麵包店

儘管地球處於太陽系的黃金宜居區邊緣,但一萬公裡的變化確實沒什麼影響。

適宜生存的「黃金宜居帶」

黃金宜居區指行星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關於太陽系宜居區的說法由來已久、說法眾多,關鍵在於大家沒法對「宜居條件」統一起來。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太陽的宜居區,位於距太陽0.99AU-1.7AU的範圍(地球處於1AU的位置,如上圖)。其中AU指「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即為1天文單位,數值為149,597,871公裡。

由於地球軌道的細微調整,以及地球氣候變化,天文學家認為宜居區的邊緣正逐漸移近地球軌道,或許以後地球會移出宜居區。這麼看來地球還是離太陽稍微遠一點的好。

地球忽遠忽近,變化已超500萬公裡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並非一成不變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但由於公轉軌道不是正圓,而是橢圓。所以每年7月份,地球離太陽較遠,為遠日點,距離約1.521億公裡;而每年1月,地球離太陽較近,為近日點,距離約1.471億公裡。

也就是說,7月到次年1月的半年時間內地球就靠近太陽500萬公裡,完成從遠日點到近日點的遷徙,我們卻沒有明顯感覺,那麼1萬公裡相較而言只有0.2%的變化,自然就可忽略不計了。

你可能會疑惑:怎麼沒有明顯感覺啊?中國的7月份是盛夏,1月份是寒冬,變化這麼大呢!

觀察得很好,但仔細想想,對於北半球的中國,7月份遠日點反而是盛夏,1月份近日點卻是寒冬,與地日距離規律完全相反!

四季不是地日距離遠近造成的

而是由於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發生周期性變化。

地球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是斜的」,即地球自轉方向與公轉平面(黃道面)存在夾角,導致不同季節時,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是不同的:

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即直射臺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個省所在緯度)秋分:太陽又直射赤道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在南半球)太陽照射時長也有原因。

我們大多生活在北半球,對北半球的陽光照射量更為敏感。所以太陽直射時肯定溫度更高,太陽斜射時損耗更大,溫度自然就低。也有人認為夏天熱冬天冷,還跟白晝時長有關(即每天太陽照射時間),夏天白天長,太陽照射久;冬天白天短,太陽照射時間也短。

回過頭來,我們知道了「7月熱、1月冷」的主要原因是「地軸傾斜」和「日照時長」,相較之下,500萬公裡的遠近變化幾乎可以被忽略,所以1萬公裡的改變地球就更不在乎了。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和太陽距離縮短1000公裡,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看後大吃一驚!
    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大約1.5億公裡。由於公轉軌道為橢圓,近日點為147:098:0公裡。遠日點為152:097:751:0公裡。中間相差500萬公裡左右。如果按這個數值計算,地球離太陽距離再近1000公裡,那對地球的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就這微乎其微的1000公裡差別,就足以打破地球上的生態平衡。
  • 如果地球離太陽近1000公裡,會發生什麼?
    在太陽系中,地球只是在可居住區移動。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只是中等,既不太近,使地球溫度過高,不能蒸發液態水;也不太遠,使地球溫度過低,不能凍結液態水冰。如果地球離太陽很近,或者離太陽一千公裡,會不會使地球變得不適合居住?
  • 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近了1000公裡會怎樣?
    在太陽系中,地球剛好運行在宜居帶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剛好適中,既不會太近,使地球溫度過高而讓液態水蒸發掉;也不會太遠,使地球溫度過低而讓液態水冰凍住。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了或者遠了一千公裡,會讓地球變得不宜居嗎?
  • 日地距離如果改變會發生什麼?近一萬公裡會怎樣?
    地球公轉與四季輪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自轉一周為一天,但其實地球公轉並不是地球上一年四季產生的直接原因。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每年的1月初地球會運行到距離太陽最近的點,和太陽的距離可以達到1.471億公裡,因此也被稱為近日點。
  • 如果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拉近一萬公裡,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我們把地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那麼地表的反射率以及大氣層的厚度,只會對區域溫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研究地球整體溫度變化時,通常只會考慮前兩個因素,即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太陽的入射角。根據科學家們的測算,地球和太陽的最遠距離,即遠日點的長度為15210萬公裡;兩者的最近距離,即近日點的長度為14710萬公裡,而我們把地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0萬公裡定義為1個天文長度單位。在這樣的軌道上,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花費的時間為365.24天,這就是我們說的嚴格意義上的一年時間。
  • 如果地球越來越接近太陽10%,會發生什麼?模擬結果表明
    地球上的生物地球離太陽不遠嗎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完美的,離太陽不遠,地球有適合生命誕生和生存的溫度,地球的平均溫度只有15攝氏度,既不冷也不熱,因此地球終於誕生了生命,說到這裡,有人提出了一個關於異想天開的問題
  • 如果用織女星替換太陽,地球會怎樣?
    同時,織女星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最為明亮的恆星之一,位列全天第五,北半球第二(除太陽之外)。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天文學家進行過最多研究的恆星無疑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而第二多的則是織女星。早在1.15萬年前,織女星還是北極星,而且它將會在1.37萬年後重新成為北極星。雖然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織女星只是一個很小的星點,但它的實際大小和亮度都超過了太陽。織女星的質量可達太陽的2.1倍,半徑為2.4倍,光度為40.1倍,它的表面溫度達到了9300 ℃。
  • 如果用織女星替換太陽,地球會怎樣?
    同時,織女星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最為明亮的恆星之一,位列全天第五,北半球第二(除太陽之外)。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天文學家進行過最多研究的恆星無疑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而第二多的則是織女星。曾經,織女星被用作恆星的光度標準,視星等的0等最初就是以它為基準。在1840年,人類在夜空中拍攝的第一顆恆星正是織女星。
  • 太陽宜居有多寬?位於宜居帶的地球距離太陽遠一點和近一點會怎樣
    同時我們又會發現烤火取暖的時候,太靠近火爐會太熱,離火爐遠的時候又會太冷。因此最好的位置還是距離火爐不遠不近,這樣既不太冷又不會太熱。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溫暖著周圍的行星。水星和金星就距離太陽太近了,因此它們表面溫度太高了。火星和火星以外的四顆行星就距離太陽太遠了。這些星球又太寒冷了。特別是海王星已經絲毫感受不到太陽的溫暖了。
  • 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8釐米,會怎麼樣?科學家:後果太嚴重了
    我們知道,地球上所有的一切資源,如生命之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空氣等資源都來源於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也會和別的行星一樣,是一個荒涼寒,寒冷的星球。而正是因為有了陽的光和熱,地球上的一切才顯得那麼的生機勃勃。地球不僅孕育了數千萬種的動物和植物,並且還誕生了智慧的人類,這是其它的星球所無法比擬的。如果沒有了太陽。我們地球上所有這一切美好都不將存在。
  • 如果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再近100公裡,地球會怎麼樣?別不信
    100公裡是一個長度,而這個長度在不同的環境中,所佔的分量和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
  • 如果地球離太陽更近5%
    如您所知,我們的星球距離太陽約1.5億公裡。地球是在所謂的宜居帶中形成的。生物的誕生幾乎是理想的條件。現在,當科學家研究潛在宜居的系外行星時,它們受到天體到最近恆星的距離的引導。當然,其他因素也要考慮在內。其中包括行星和發光體的大小,恆星發出的能量的大小等。
  • 147091144公裡!今年的今天,地球離太陽最近!
    本周末,地球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恆星近距離接觸。其實行星離太陽更近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尋常的,這是一種發生在日曆年初的正常現象。地球沿橢圓形軌道運行,因此在365.25天的旅程中,它與太陽的距離會發生變化。據報導,美國東部時間周日(1月5日)凌晨2點48分,地球到達近日點,也就是離太陽最近的時刻。對於生活在美國西海岸的人來說,這一時刻發生在1月4日太平洋標準時間晚上11點48分。半年後的7月4日,地球將到達遠日點——離太陽最遠的地方。
  • 太陽離地球大約多少公裡?
    太陽離地球大約多少公裡?白天的太陽高高的掛在天空上,仿佛伸手就能夠得到,卻又遙不可及。太陽到底距離地球有多遠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人們幾千年。以至於兩小兒辯日難倒了孔聖人,不過今天這個問題已經不再困擾人們了。
  • 如果地球永遠一面對著太陽會怎樣?
    即使是像月球這樣的巖石星球,也畢竟不是絕對剛體,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會發生潮汐隆起(tidal bulges),只要月球的自轉周期不等於公轉周期,隆起的部分就會受到引力的拖曳,這個拖曳的扭矩日積月累,最終的效果就是讓自轉和公轉同步。月球從上面的綠色位置開始順時針公轉,如果自轉的角速度大於公轉的角速度,隆起的部分會受到拖曳,最終使自轉和公轉達成同步。
  • 如果地球停止圍繞太陽公轉會怎樣?
    因為同地球一起環繞太陽的還有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太陽是它們共有的中心天體。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的,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所以太陽公轉也會給我們帶來四季的變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地球的公轉的力來自太陽的自傳,就像軸帶動輪子轉動一樣,而太陽的重力(萬有引力)又讓地球不能飛離太陽。一個天體圍繞著另一個天體轉動叫做公轉。
  • 如果地球突然停止圍繞太陽公轉會怎樣?
    如果地球突然停止環繞太陽的運動會怎樣呢?比如地球撞上了一堵看不見的牆,當然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是不會發生的。在我們開始想像地球完全失去軌道速度的恐怖後果之前,讓我們先來討論下其中涉及的物理學。地球以大約每秒30公裡的軌道速度圍繞太陽運動,這正是地球所需的速度來抵消來自太陽將其向內拉的引力。
  • 如果地球再靠近太陽10%會怎麼樣?模擬結果顯示,生命將消失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而地球與太陽的1.5公裡的距離相當完美, 與太陽不遠不近讓地球擁有了生命誕生和生存的適宜溫度,地球的平均氣溫只有15攝氏度,不冷也不熱,因此地球才最終誕生出生命,說到這裡有人就異想天開地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地球再靠近太陽10釐米會怎麼樣,如果地球再靠近太陽10%又會怎麼樣?
  • 如果太陽突然毀滅了,地球會怎樣?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的直徑為地球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30000倍。現在太陽質量中的大約四分之三的化學組成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而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其以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當太陽以核聚變方式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太陽的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而這兩顆行星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 如果把太陽換成等質量的黑洞,地球會怎樣?
    與此同時,地球還會環繞太陽公轉,這是造成地球季節更替的原因。在過去的45億年裡,太陽一直為地球提供光和熱,所以生命才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如果把太陽換成質量相等的黑洞,或者把太陽壓縮成黑洞,這會給地球帶來什麼變化呢?地球會被黑洞摧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