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的地球離太陽更遠還是更近?
由於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呈現為橢圓形,所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有時近一些,有時遠一些。那麼,是否地球離太陽近,溫度就高一些呢?其實不然。對於北半球來說,冬天的地球其實要比夏天的地球離太陽更近,最多相差了五百萬公裡。對於南半球來說,情況正好相反。
-
如果地球離太陽近1000公裡,會發生什麼?
在太陽系中,地球只是在可居住區移動。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只是中等,既不太近,使地球溫度過高,不能蒸發液態水;也不太遠,使地球溫度過低,不能凍結液態水冰。如果地球離太陽很近,或者離太陽一千公裡,會不會使地球變得不適合居住?
-
赤道很熱是因為離太陽近,山頂離太陽也很近,為什麼不熱?
眾所周知,赤道是溫暖的甚至是炎熱的,因為它接受更多的陽光直射,也就是離太陽更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赤道是炎熱的,因為它離太陽更近,那麼為什麼山頂不是?從技術上講,它們也離太陽更近,但現實中它們很冷,而且被雪覆蓋著。這到底為什麼呢?
-
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一萬公裡會怎樣?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太陽的宜居區,位於距太陽0.99AU-1.7AU的範圍(地球處於1AU的位置,如上圖)。其中AU指「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即為1天文單位,數值為149,597,871公裡。由於地球軌道的細微調整,以及地球氣候變化,天文學家認為宜居區的邊緣正逐漸移近地球軌道,或許以後地球會移出宜居區。這麼看來地球還是離太陽稍微遠一點的好。
-
珠穆朗瑪峰離太陽更近,卻極其寒冷,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比如說在太陽系中,在金星、地球、火星三兄弟中,金星離太陽最近,火星離太陽最遠,地球離太陽距離適中,因此,金星表面的溫度可達462℃,而火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零下60℃。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高海拔8848千米,按道理說珠穆朗瑪峰距離太陽應該比較近,應該會比較熱,但是珠峰的最低氣溫達零下50℃,平均氣溫低至零下30℃,這是為什麼呢?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這些分析揭示了難以捉摸的緩慢太陽風的來源,並展示了磁場的變化如何使太陽風加速。這些數據收集於2018年末和2019年3月和4月,當時飛船距離太陽約0.25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近似距離,大約9300萬英裡,所以探測器距離太陽只有23250000英裡。這個距離可能看起來很遠,但它是目前最接近太陽的人造天體。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科學家報告了我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太陽的情況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其初步發現傳回地球,為我們了解恆星提供了新的視角。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任務比之前任何人造天體太陽更近。
-
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近了1000公裡會怎樣?
在太陽系中,地球剛好運行在宜居帶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剛好適中,既不會太近,使地球溫度過高而讓液態水蒸發掉;也不會太遠,使地球溫度過低而讓液態水冰凍住。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了或者遠了一千公裡,會讓地球變得不宜居嗎?
-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看似相反的現象:其一是海拔比較高的地方,離太陽更近,可是溫度卻比離太陽更遠的地面還低。另一方面,我們圍著火堆烤火時,卻發現離火堆中心點近的地方更溫暖,太遠了反而沒啥溫暖感覺了。看似兩個例子得到的結論實現相反的,實在不是。
-
明明離太陽更近,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
太陽的溫度是非常高的,而離它越近溫度也相對越高,那為什麼地球上高海拔的地區離太陽這麼近,溫度卻反而更低呢?,難道這一理論是錯誤的嗎?其實上距離太陽越近溫度越高是沒錯的,而在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地球是存在大氣層的,在大氣層的對流層中溫度才會越高越低,如果是在平流層的話,溫度就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了而對流層和平流層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相反的情況,也是因為大氣層的受熱情況並不相同,要知道對流層中的熱量主要是來自於地面,也就是說它的熱量來來源,是由地方反射而來的,所以高度越高溫度自然也就會越低了
-
巨大的太陽風暴離地球越來越近了!
而據一項研究表明,猛烈的太陽風暴正在離地球更近的地方發生,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近,這不僅讓科學家開始警覺。雖然地球被一個叫做磁層的保護泡所保護,它可以阻擋有害的太陽輻射。但是,當太陽偶爾發射出高速的輻射流,並隨之產生強烈的磁力線時,它們可以與地球自身的磁場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距離如此之近的時候,就更加強烈。當然,這時候極光也更加強烈了!
-
猛烈的太陽風暴離地球越來越近了!僅不到4個地球直徑距離
壯觀的太陽風暴將極地的天空塗成美麗的綠色和粉紅色,讓綺麗的極光成為地球上最神秘動人的景觀。但是,你知道嗎?這些太陽風暴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它們有不可阻擋的能力對我們的電網、通信系統和衛星造成嚴重破壞。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太陽風暴的來源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我們的星球。
-
水星那麼小,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沒有被太陽吞噬?
水星是太陽系內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88天。水星距離太陽平均5800萬公裡,水日之間的距離是太陽直徑的42倍,放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中來看還是蠻近的,它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雖然離太陽比較近,但由於比較小,在地球表面肉眼不常見。
-
今天地球離太陽最遠
這應該告訴你,我們離太陽的距離並不是四季的原因。事實上地球的軌道幾乎是圓的,但又不完全是圓的。所以我們到太陽的距離變化不大。今天,我們與太陽的距離比6個月之後的距離要遠300萬英裡(500萬公裡)。相比之下,我們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9300萬英裡(1.5億公裡)。
-
今年的今天,地球離太陽最近!
本周末,地球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恆星近距離接觸。其實行星離太陽更近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尋常的,這是一種發生在日曆年初的正常現象。地球沿橢圓形軌道運行,因此在365.25天的旅程中,它與太陽的距離會發生變化。據報導,美國東部時間周日(1月5日)凌晨2點48分,地球到達近日點,也就是離太陽最近的時刻。對於生活在美國西海岸的人來說,這一時刻發生在1月4日太平洋標準時間晚上11點48分。半年後的7月4日,地球將到達遠日點——離太陽最遠的地方。
-
《兩小兒辯日》早晨太陽離地球近還是中午離得近?一張圖一目了然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小兒甲認為:早晨太陽離地球近,中午離得遠。早晨太陽大得像車蓋,到了中午太陽小的如盤盂,這不就是離得遠看起來小而離得近看起來大嗎?小兒乙認為:早晨太陽離地球遠,中午離得近。早晨太陽剛出來涼颼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燒開的水,這不是離得近才熱而離得遠才涼颼颼嗎?
-
太陽是個大火爐,離太陽近應該更熱些,為什麼高山反而比地面冷
太陽是個大火爐,它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熱源,連續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地表放射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們把這種能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太陽輻射。按一般人的想像,地球上海拔愈高的地方,比如高山山頂,距離太陽相對要近一些,接受太陽的輻射也應多一些。按理說,海拔越高,氣溫也必然會相應地增高,事實卻並非如此。
-
為何離太陽近的是固態行星,而離太陽遠的卻是氣態行星?
有一個大家應該知道的常識就是,如果有人問到太陽系密度最大的行星是什麼,一定要回答是地球。
-
山頂離太陽近,溫度怎麼越低?科學家:離地球太遠,高處不勝寒
下面我們具體說說是怎麼回事:太陽輻射地球和大氣的熱量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地球的內部能量佔據比例很低,比如溫泉,火山爆發,大部分能量的釋放主要還是作用在板塊的移動上,主要能量還是來自於太陽輻射,但是太陽輻射可不是誰都能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理論上說,離太陽越近,也就是離發熱源越近,溫度應該會越高才對,但是,事實上,在地球上海拔越高,溫度反而越低。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並不是的。下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離太陽越近,溫度就越高?以我們的角度看太陽,太陽是在一直發光的,而且當夏日來襲,給我們滾滾熱浪的也是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