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NASA拖地,我是在送人上月球!

2020-11-26 騰訊網

原作者/Andrew M. Carton(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

改寫/王海珍(蘭州大學副教授、《管理視野》新知欄目副主編)

公眾號/復旦商業知識

本文節選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聯合出品的《管理視野》雜誌。

如果你在蘋果工作,大家以為你在改變世界;如果你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大家以為你在探索太空:因為這些就是你所在組織的理想和願景。可現實是,你可能只是在造電路板,或者是在給領導訂機票、安排會議室,或者就是負責大樓的清潔衛生。當你在拖地板的時候,你還會覺得自己在改變世界或者探索太空嗎?

這就是理想或願景的悖論。組織的願景像一幅宏偉藍圖,讓人心潮澎湃的秘訣在於宏偉、遠大與長久。諸如改變世界、探索太空這種宏大目標讓人覺得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十分有意義,這讓我們幹勁十足,還會甘願為了理想忍受骨感的現實。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宏偉遠大的組織願景,不僅讓人看不出和自己工作的關係,更糟糕的是還把手頭的工作襯託得那麼瑣碎和微末。

在宏偉藍圖上,我們手頭的工作充其量只是一滴墨水,還不知道是哪一滴,甚至不知道是否需要我這一滴。此時這宏偉藍圖不僅沒有激勵作用,還讓人洩氣。在會議室拖地算哪門子的探索太空?

不能否認,宏偉藍圖的確能夠賦予工作以意義感,但前提是員工能看到自己的日常工作與宏偉藍圖之間的關聯。研究者搜集了NASA執行登月任務期間的大量相關資料,試圖揭開NASA成功藉由組織願景賦予員工工作意義的秘密。研究者所使用的資料十分全面,例如NASA公開發布的100多條網上資料,美國20個公共傳媒網站上的評論,5個關於甘迺迪及其NASA下屬的專題報導,4個半小時的紀錄片,95個公開採訪等。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研究者發現,在NASA,這個重任由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出色地完成了。就像建築師把每塊磚嵌入偉大建築一樣,甘迺迪成功地將每位NASA人的日常工作納入了登月計劃這個宏偉藍圖,為每一位員工的日常工作賦予了「送人上月球」這樣的遠大意義。作者歸納出了甘迺迪的四個賦意舉措和員工所經歷的五個階段的意義建構過程。

甘迺迪的四個賦意舉措

甘迺迪採取了四個行動來揭示NASA願景的內在結構,以幫助員工將日常工作與NASA的階段目標、最終理想連接起來。

將組織的所有終極理想凝練成一條。甘迺迪把NASA的三條終極理想合併為一個,即「探索太陽系以推動科技發展」。

把終極理想落實為具體的、有時間限制的組織目標。甘迺迪找到了一個承載NASA終極理想的目標——登月計劃,即在八年半的時間內,把人送上月球,並安全地帶回地球。這一組織目標十分生動形象,牢牢抓住了NASA人的注意力。

設置裡程碑式的任務,將日常工作和最終目標連接起來。在NASA,登月項目包含三個裡程碑式的計劃:「水星計劃」、「雙子星計劃」和著名的「阿波羅計劃」。每個計劃專注於攻克一個關鍵的裡程碑式的問題:「水星計劃」要把人送上地球軌道,「雙子星計劃」要實現太空發射,而「阿波羅計劃」則解決剩下的其他相關問題。

將終極追求與具體目標融為一體。甘迺迪把推動科學發展這一抽象的理想轉化為一個有形的目標——登上月球,並強調月亮是知識與和平的希望所在之地。如此一來,登月計劃被賦予了人類追求知識與和平的含義,回歸了NASA的終極抱負——探索太陽系以推動科學發展。

建立關聯的五個階段

領導的賦意舉措會引導員工經歷五個不同的感知階段,最終將他們的日常工作與組織的終極追求聯繫起來。

第一個階段——接近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將終極追求落實為具體的、特定時間段的目標,領導會讓員工覺得終極追求不再遙不可及。如前所述,甘迺迪將NASA的終極追求落實為登月計劃。由於人們對於視覺上容易「看見」的目標比「看不見」的目標感覺更近,因此藉由月亮的生動形象,NASA 員工會感覺登月這一目標並不遙遠。

然而,宏大的目標越具體,越容易讓人覺得難以置信。對於具體的目標,很容易就能判斷出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當初不少人認為登月幾乎不可能。而且具體的目標所能承載的價值是有限的。登月計劃就曾被質疑「登月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都將在後續的四個階段逐一得到解決。

第二個階段——鋪設階梯。在這一階段,利用領導設置的一系列裡程碑式任務,員工能夠看出終極目標將會如何一步步地被實現。但這種階段性任務不能太多,也就是階梯不能太長,否則員工的注意力就會放在階梯而非最終的目的地了。在NASA,甘迺迪設置了三個關於登月的階段性目標。員工能夠理解實現最終的登月目標的路徑。同時,劃分出較少的階段任務,避免了員工陷入龐雜的細節之中而忘記組織的目標。

第三個階段——釐清個體作用的階段。面對一個宏大的目標,員工需要知道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才能找到自己日常工作對於宏大目標的作用與價值。甘迺迪將NASA的三個終極追求合併為一個,這讓所有人都面臨著同一個目標。同時,甘迺迪將登月這一終極目標劃分為三個階段性目標,讓員工更容易在宏偉藍圖上定位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很多重要的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時,員工就能體驗到工作的意義。

第四個階段——重新看待日常的工作。當員工明白自己的工作對於實現組織終極目標的作用時,他們就會用更廣闊、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日常工作。在NASA,通過甘迺迪賦予三步的措施以意義,員工不再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造電路板或是研發火箭,而是看成送人登月。自然而然他們就會從登月計劃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日常工作。

第五個階段——將日常工作看作追求組織終極理想。在這一階段,員工將日常工作與組織的終極追求聯繫起來,從工作中體驗到極大的意義感。在NASA,員工不僅僅認為自己在送人上月球,而且是在推動科學的進步。將登月這一有形、有盡的目標和推動科學進步這一抽象、無止境的目標合二為一,讓員工既有具體的工作目標(登月),同時又能無止境地奮鬥(推動科學的發展),不會因為目標的實現而喪失工作的意義。以此,NASA實現了員工日常工作意義的最大化。

第五階段的實現建立在前四個階段的基礎上。首先終極追求必須找到登月這樣的具體目標作為載體,其次員工需要將日常工作和登月聯繫起來。同時領導的第四個賦意行動——將抽象的終極追求與具體的組織目標融為一體也十分重要。甘迺迪讓NASA人明白:登月計劃不僅僅是為了登上月球,而是為了藉由登月發展出的科技能力來改進人類的生活。

總之,通過這幾個階段,NASA人得以從更寬廣的角度重新解讀他們的日常工作。由此,終極抱負不僅僅是他們工作最終的結果,而且就是他們每天實實在在的工作。每一天,他們不是在拖地、造電路板,而是在推動科學的發展。

管理啟示錄

組織的願景的確是賦予工作以意義的上佳辦法,但問題在於如何與員工的日常工作聯繫起來。在展示組織的宏偉藍圖的同時,領導者需要將這幅宏偉藍圖轉變為具體的目標使其落地。領導者需要變成一位建築師,將藍圖落地為具體目標,同時還要讓人能將這個目標還原為組織的追求。通過建立這些聯繫,領導者可以幫助員工以更宏大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不讓他們覺得渺小。簡單來說,賦予工作以意義就在於改變工作的含義。

本文歸納出的四個舉措和五個階段,為組織領導提供了行動手冊。那就是確定一個最高理想,為之找到一個合適的代言目標,將其分解為少數幾個階段目標,並最終還要將代言目標升華為最高理想。

本文摘自全文,「我不是在拖地,我是在送人上月球:NASA領導人如何通過改變工作含義賦予工作意義感」,《管理科學季刊》,2018,63(2):323-369.

IFBK 0731The End

相關焦點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對於nasa團隊和公司在2024年之前迎接人類重返月球的挑戰,我深感榮幸。我們等不及要看你的提案了。」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寫道,太空飛行硬體的開發可能需要6到8年的時間。但該機構表示,在今年夏天發布了早期的招標草案後,許多潛在的行業合作夥伴已經有機會看到了nasa的要求。換句話說,根據nasa的說法,如果感興趣的商業公司已經完成了他們的Artemis作業,他們應該已經準備好了。
  • 我是月球:我不是撿來的,而是地球親生的,但你們真的了解我嗎?
    二.我很可能誕生於地球和太陽系另一顆行星的一次「激情」碰撞既然我不是抓來的,那我又是從哪來的?無論如何,這顆星體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形成的殘骸都最終結合在一起,並能夠解釋月球地質學的許多特徵,比如:月球內核的大小、月球巖石的密度和成份。
  • 用阿德利企鵝拖地是什麼體驗,拖完地再洗只企鵝難道我就會快樂嗎
    (企鵝:喂,幹嘛放我黑照!)就連最初的QQ企鵝 長得都跟阿德利企鵝一毛一樣。但是,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果然是無(喪)極(心)限(病)的(狂),例如日本Felissimo近期推出了一款以阿德利企鵝為模型的家務工具。
  • 清水拖地效果不明顯!教你幾個拖地小妙招,地面乾淨又明亮
    我也相信每個家庭主婦都有這樣的麻煩。每次我拖把拖把做水,我都不能擰它。水落在地板上,黑色的腳印踩在上面而沒有引起注意。為了不做返工,你只能等待它乾燥。這很費時間,那該怎麼辦呢?如果你僅僅使用清水拖地,那真等於白拖。為什麼清水拖地拖不乾淨?
  • 終於讓我找到一款既可吸塵、又可拖地的清潔產品——灑拖F6體驗
    正是因為這些相關小家電品牌的增加,我在過去的2020年也使用過不下十款清潔類家電,這其中包括掃地機器人、蒸汽拖把、吸塵器、洗地機等等,但是我始終覺得,要是將吸塵與拖地結合,確實是個不錯的想法,結果在年末的時候拿到了這款既可吸塵又可拖地的灑拖F6吸拖一體機,在為期一周的使用體驗之後,給大家說說使用體驗。
  • 揭露NASA不敢公開的月球真相,斯巴克大量揭秘南極和地外信息
    他們的圖片完全將這個位置凹陷了進去,難道nasa的技術還不及一個普通人工智慧的處理手段嗎?怎麼可能會講一個立體的雪茄狀結構編譯成了平面凹陷的情況呢?顯然,nasa的這張圖片是人為修改過的。  沒錯,我們之所以說沒有比usra資料庫中更清晰的照片時,是因為阿波羅20號的登月資料是被完全與公眾隔離的,但是如果我們再來對比一下阿波羅20號拍攝的照片呢?
  • ...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含水量為撒哈拉的百分之一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這對於實現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至關重要。例如,用這個13英尺直徑的低溫存儲罐進行技術測試,以減少推進劑的蒸發或「煮沸」損失。要在實驗任務中實施類似技術,需要通過太空演示來使技術進一步成熟。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NASA在創新技術演示上的重大投資共由美國九個州的大小企業領導,這一舉措將為太空和月球表面探索提供更多可能。NASA和工業界正聯合增強一系列的任務準備功能,以支持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布裡登斯汀於10月14日在模擬降落月球表面創新聯盟會議的主題演講中宣布了這個決定。
  • NASA說星座變13個了?我再也不是處女座了?必須闢謠啊!
    所以看到網上的謠言,NASA也跳出來闢謠:我可沒說改佔星星座,我們所討論的內容都是針對天文學。嗯,原本以為自己變成了蛇夫座,這下法語君可以安心去學習法語了~Ref:http://www.maxisciences.com/astrologie/astrologie-non-la-nasa-n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
    中國發射火箭的次數實在太多,這次卻真的不一樣——嫦娥五號是去月球「挖土」,然後再帶著土回來! 這件事,至今只有美國和蘇聯辦到過。月球土壤十分珍貴,並且研究價值巨大!▲美國曾直接送人上月球挖土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6次成功,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 「親愛的,我縮小了NASA的有效載荷」|NASA計劃在2022年發射第一輛微型月球車
    NASA認為未來對月球及更遠的深空探索將需要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工具,總有一天NASA會派出更小的月球車來幫助探測月球表面。「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核心在於使人類從對月球的探索向在月球表面永久居住的方向發展,原位資源就十分重要。現有的科學有效載荷太大、太重,月球車需要太多的動力,這就促使人們開發新的、小型化的有效載荷設計,實現對月球上發現的資源的就地利用。
  • NASA說:我出錢,你幫我去月球挖泥土
    美國想成為開發小行星和月球土壤或其它資源的領先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四宣布,它正在尋找月球巖石,並希望付錢給公司,讓他們挖出泥土,拍一張照片,然後弄回地球。這份合同實際上並不涉及登月本身,而是設想公司設計一種機器人,然後NASA或主要的私營部門參與者合作發射。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在推特上寫道:「NASA正在從一家商業供應商手中購買月球土壤!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
    月球土壤十分珍貴,並且研究價值巨大!     ▲美國曾直接送人上月球挖土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6次成功,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 你們的頭髮是用來拖地的嗎?
    前兩年,在「待我長髮及腰,少年娶我可好」這句話火了之後,被網友惡搞出了很多版本,其中就有一句「待我長髮及腰,拿來拖地可好」。而部長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角色,正是動漫中那些有著超長頭髮的角色,看著她們「及地」的秀髮,容我默默吐槽一句:你們的頭髮是打算用來拖地的嗎?
  • 拖地機器人和掃拖一體機相比 哪種好?
    但作為家務勞動不可或缺的一環——拖地,相比起掃地更加累人。許多朋友不了解拖地機器人怎麼樣,而選擇了看似功能更多的掃拖一體機器人。但其實,就拖地這一清潔問題來看,專用拖地機器人更加專業。拖地機器人怎麼樣?和掃拖一體機相比哪種好?下面我就來為你一一解答。拖地機器人怎麼樣?
  • 【中秋歌曲】帶我去月球
    >【中秋歌曲】帶我去月球2012-07-26 00:29:4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走帶我走走出空氣汙染的地球  走帶我走走出紛爭喧擾的生活  因為漫天黑煙腐蝕掉我的夢  因為徵戰殺伐我就快要沒有朋友  不求軒不求冕不為這紅塵所囚  帶我去月球那裡空氣稀薄  帶我去月球充滿原始坑洞  帶我去月球重力輕浮你我  掙扎在一片荒漠也不見嫦娥相從  但我要背向地球希望寄託整個宇宙
  • 美國NASA局長:中國登月有啥驕傲的,不是資金問題,我都登火星了
    而受到譴責的NASA自然坐不住,開始嘲諷我們還不如他們50年前的技術,美國NASA局長:中國登月有啥驕傲的,要不是資金問題,我都登火星了。然而美國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在上面的投資也相當的大,怎麼如今卻還哭窮呢。早在今年3月份美國副總統就宣布要重返月球,要讓美國成為21世紀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繼續展示自己的科技霸權。
  • 「帶我去月球」終於飛上了太空
    —張雨生的原創歌曲「帶我去月球」終於成功搭載「貓王收音機星」飛上了宇宙。張雨生被選中的是「帶我去月球」,出自1992年的同名專輯。時光荏苒,一晃已是26年的光陰了。我平時寫文章分析張雨生的歌,其實很少提到92年的這張《帶我去月球》。作為他的首張原創專輯,《帶我去月球》還是有很多不太成熟的地方。我本人也不是特別喜歡這張專輯。但它對於張雨生來說,畢竟也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步。
  • 瞧瞧,日本uoni由利蒸汽電動拖把,是如何讓家庭拖地變得更有趣的
    瞧瞧,日本uoni由利蒸汽電動拖把,是如何讓家庭拖地變得更有趣的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我們最想要的?無處不在的AI絕不是讓人變得「一無是處」,更談不上懶惰無能,它的存在正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高效、更有品質,釋放你的天賦創造更多價值。
  • 我是月球,嫦娥5號要來了,一口氣告訴你我前世今生的秘密
    至此,你們終於看到了我更多的真容。原來遠看皎潔嫵媚的外表下,近看的我竟是滿臉的坑坑窪窪,猶如密密麻麻的青春痘。那個航天員博爾曼後來還說:「月球真的是一片不毛之地,它像一塊被上百萬顆子彈射擊過的灰色鋼板。」氣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