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月亮。
我就是那個幫你們牽紅線,照你們花前月下、人約黃昏後的愛情見證,也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情壯志,同時還是天涯共此時、何時照我還的思鄉之物。
作為福利,先送大家一張我的高清自拍照
我陪伴了地球45億年,幫助地球創造了生命,並維持生命系統。但還是有人說我是地球「撿」來的,這讓我很不高興,雖然整個太陽系裡所有行星的衛星都是撿來的,但是我很特別,我就覺得我是地球母親親生的。
目前地球上的科學家對我的起源分析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通過地球引力把我撿來的;二是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碎片最終形成了我,現在主流科學界大多都傾向於第二種觀點,而我自己也覺得我就是地球親生的,給你們展示一下我的證據,同時也讓你們了解一下我和其它衛星所不同的「特別」之處。
我是太陽系裡最獨一無二的衛星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月亮。
要知道我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陽系中與其行星相比最大的「衛星」。作為一個衛星,我的體積和其行星與衛星的比例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來看看下列數據:地球直徑12,756公裡,衛星月球直徑3,467公裡,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公裡,有兩個衛星,大的直徑有23公裡,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裡,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裡,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0,000公裡,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裡,是土星的3.75%。
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發現我大得實在不自然了?因此,有些人將我歸類為地球的「雙星」。
我和地球的比例實在太大了,應該歸為「雙星」
所以,根據宇宙法則,我如此龐大的身軀,再加上掠過時的高速,地球引力是無法抓住我的,科學家們關於我是被「抓來」的這個說法有點站不住腳哦。
既然我不是抓來的,那我又是從哪來的?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提出了一種猜想,當時太陽系內還有一顆大小和金星差不多的行星,科學家們給他命名為忒伊亞(Theia),在紀錄片中被譯為「提亞」,這顆行星與地球相撞,地球和這顆行星的物質被拋出一部分形成星雲,久而久之就凝結成了我。
該假設最早是由普林斯頓科學家愛德華·貝魯諾和裡查德·戈特提出的。很多研究人員也認為,的確有較大的天體撞上地球,撞擊殘骸結合形成了月球,這也是目前科學界獲得廣泛認同的一種理論。
行星與地球撞擊拋射出的星雲最終凝結成了我
直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為了尋找我「父親」忒伊亞的殘骸,一直都在做各種努力。比如NASA發射「地日關係探索者」探測器去尋找忒伊亞的曾經的蹤跡。
無論如何,這顆星體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形成的殘骸都最終結合在一起,並能夠解釋月球地質學的許多特徵,比如:月球內核的大小、月球巖石的密度和成份。
這就是我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
另外,科學家根據阿波羅登月計劃採集回來的土壤和巖石樣品顯示,我和地球同位素的比例一樣,這也可以間接證明我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
關於我「父親」忒伊亞的樣子和性質,到底是一個行星、小行星還是彗星尚不得而知,科學家們也正在努力探索並提出了各種可能。
不過我長的那麼漂亮,不像火衛一長的跟個「爛土豆」似的,肯定是來自於一個高貴的血統,我倒覺得吧,一個含水的彗星更符合我父親的氣質。
一顆含水的彗星更像是我的「父親」忒伊亞
你們不信?那我問問你們,地球上的水從哪來的?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從哪來的?我身上為什麼也有水?
極有可能是一個含水的彗星,與地球母親產生了一次「激情」碰撞,給予了地球水和最早的有機物,同時撞擊的碎片形成了我,所以我身上也帶著水。
當然了,也有可能彗星撞擊地球是我誕生以後很久的事,但這就很難解釋我身上為什麼也有水。
俄羅斯科學院地殼動力學研究所專家斯韋特佐夫教授提出,大約在7億年前地球初始形成的階段,由於受彗星的頻繁撞擊,帶著大量有機物的彗星墜落到地球表面,為地球上生命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彗星極有可能是地球上生命形成的源泉。
雖然以上都僅只是猜想,還未經最終定論,但我肯定是地球親生的,因為我是太陽系裡最優秀的衛星,為了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我幾乎付出了所有,做到了一切不可思議的回報,不是有血緣關係,我能對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這麼好嗎?
我長的漂亮吧?不少情侶在我面前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無數的詩人為我舉杯邀約、豪情壯志,還有不少背井離鄉的兒女看見我潸然淚下。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我臉上的雀斑,也就是科學家口中說的隕石坑,到處都是,密密麻麻。但你們知道這些隕石坑是怎麼來的嗎?
我為地球擋住了無數次隕石的撞擊
答案毋庸置疑,那是我曾經幫你們擋住一顆又一顆撞向地球的隕石,而且我背面承受的撞擊遠比面對你們的正面多,為了地球上脆弱的生命,數十億年來我都一直默默承受著各種撞擊,雖傷痕累累,但初心不改。
這幾十億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呵護著地球上的生命,是我引發了潮汐,綜合了長期的能量和熱量積累,我讓熱量和能量通過傳遞變得不再危險,海水不再冰涼、高溫不復存在,為生命創造了一個舒適和安全的環境。
另外我的引力也對地球的板塊運動造成影響,從而形成生命的多樣性。
我為地球帶來了生命存在所必須的環境
由於我的存在,地球偏角能一直維持,從而形成四季,除了地球的兩極,大多數地區不會極寒或者極熱,地球的氣候不再狂暴,讓每個生命都能享受溫柔以待。
日月更替在你們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你們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太陽剛落下我就升起來替補,為你們照亮黑夜?
要知道如此精準的日月更替在其它行星幾乎看不到的,從地面上看過去,月亮和太陽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晚,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艾西莫夫曾說過:「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那裡。」
你們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我能精確地在黑夜升起為你們照明
無論我是怎麼辦到的,我只想說,這都是為了地球,為了地球上那些渴望光明的生命,為了讓你們的黑夜不再黑暗。
剛才日月更替細想起來很驚人吧?不過還有更讓你們驚訝的事,我趨於完美的精確位置計算和運動,才造就了你們的日月同輝。
還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是一般大呢?
你們看我是不是和太陽一般大?
月球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裡。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5千萬公裡。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遠。
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裡,月球直徑約為三千四百多公裡,兩兩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
都是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能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太陽直徑是我的395倍大,太陽離地球有395倍遠,那麼,由於距離抵消了大小,使得我和太陽兩個負責照明的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
由於我的精確計算,讓我和太陽看起來一樣大,並能形成日食、月食
現在知道日月同輝是怎麼來的了吧?還不止如此。
我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難道只是巧合嗎?有些科學家並不這麼認為。科學家謝頓(WillianR.Shelton)在《羸得月亮》一書中說:「要使船在軌道上運行,必須以每小時18,000哩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飛行才可以達成平衡;同理,月球要留在現有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確的速度、重量和高度才行。」
問題是:這樣的條件不是自然天體做得到的,那麼,為何如此?
還有,因為我繞軸自轉的周期與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都是27.3天,所以幾十億年來,我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一直凝望著你們,不曾離開。
科學家的答案還在探尋之中,但我自己也有個答案,那就是:我愛地球,我愛地球上的生命,為了你們我願付出我的所有。
怎麼樣,怕是找遍全宇宙也找不出我這麼能幹的衛星了吧,還說我不是親生的?我自己都得意了,快來誇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