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全球總計6級以上地震16次,日本1次海嘯,頻率最高1天3次強震

2020-12-05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6月結束了,可以說我們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6月,特別是在自然災難方面我們可能看得比較多,特別是地震,在6月下半月的時候,我們幾乎連續性的幾天看到了全球的地震發生,並且這個強度也不低,當然一般情況來說,地震的發生是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因為多數的地震都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這些區域有板塊運動或者說是在斷層帶上。

6月到底有多少地震出現?我們來看看,確實地震不少。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整個6月份,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在下半月,總計6級以上的地震次數為16次,7級以上的地震2次,位於班達海6月24日7.3級,6月16日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7.2地震。海嘯發生1次,是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的6.5級地震,索性影響不大。

從科學的數據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確實多數強震是位於下半月比較多。在整個科學數據之中,1天之中,發生強震頻率最高的是6月16日,出現了3次強震,過後還有1天2次的,是在6月24日。而在5級(包括5級)以上地震次數就比較多了,總計44次,所相當於每天全球都有一次5級以上的地震,還搓搓有餘,當然雖然6月的地震看起來比較多,但是影響少就是一個好事情。

地震的發生屬於地球自然因素變化之一,當然這裡說的不包括「人為地震」類型。地震的突發性很強,在科學之中是無法進行預測的,地震無法預測大家也別爭議了,確實是這樣的,科學界是公認了的。而對於我們看到說的地震雲,地震魚,生物現象等說法,科學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沒有找到相關「特定證據」可以證明其中的關係,所以大家最好別傳播,這樣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而我們看到的地震概率預報,這個也是科學界的一個基礎預估,包括日本,美國經常公布每個地區發生地震的概率有多大,這個大家都看到了,是概率問題,而不是地震預測,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率。地震概率預報是根據歷史地震數據,地震模擬等來給予的說明,也不具有精確預測地震的說明,所以大家也只能作為數據參考下就行。

而除了上面相關的地震問題之外,在科學界之中還有個地震相關的說法,那就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同樣是不同的概念,地震預警是在地震波達到地震破壞區之前的一個預警,當然從已有的科學數據來看,離地震區越遠,可能預警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因為地震波也需要傳播一段時間。地震預警的好處就是給予地震防禦做一些準備,減少地震帶來的影響,所以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相關焦點

  • 6級、6.1級、6.9級,日本3天3次強震,真有大地震發生?
    地震在短時間可以說是真的頻繁,當然這是從數據上來說的,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18日,日本小笠原群島附近發生了兩次強震,等級大小為6級和6.9級,這兩次地震都未產生海嘯。而時隔1天,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再次發生了強震,等級大小為6.1級。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作者:文/虞子期 地震在地球上可以說是一個相對比較頻繁的自然災難,全球幾乎每天都有地震的發生,在2020年1月以來,我們確實也看到了幾次較強的地震。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總計是發生了4次強震,其中最強的為1月7日發生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的6.5級強震,幸運的是沒有產生較強的影響,其他強震的等級為6級,6.3級、6.4級。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相對較多,總計達到了17級,除去4次強震的話,還有13次,所以這個頻率相對來說是不低了,這大概就是截止1月17日0時的一個全球短暫時段數據。地震的波動區域非常大,並且出現的突發性也比較強。
  • 全球3月第2個6.1級強震發生,本月第5個6級以上地震
    按照強震的數據來看,這次地震也是3月以來第5次強震,所以強震(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數據已經是超過2月兩次了,也就是比2月強震多了,在2月我國地震監測網監測的數據為3次6級以上地震,最強為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本次的6.1級強震暫時沒有看到影響。
  • 日本有大地震和海嘯?今年全球已發生6級以上地震20次,最大7.7級
    在地球上,日本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比較特殊,可以說完全是四面環海,同時日本也是世界地震相對較為活躍的國家之一,因為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按照日本調查委員會的公告顯示,初步預估千島海溝附近在30年以內,有7%-40%的概率發生芮氏8.8級以上的地震,所以這能有大地震發生的概率。
  • 全球又出現一個6.1級強震,地震能夠預測嗎?
    又地震了,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23日6時38分左右,位於東太平洋海隆中部海域又發生了一次強震,震源深度為10公裡,我國地震監測網沒有顯示這次地震。 按照強震的數據來看,這次地震也是3月以來第5次強震,所以強震(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數據已經是超過2月兩次了,也就是比2月強震多了,在2月我國地震監測網監測的數據為3次6級以上地震,最強為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本次的6.1級強震暫時沒有看到影響。
  • 1小時內兩次強震,2019年6月以來最強地震發生,最高一個7.2級
    雖然是屬於島嶼位置,但是也為強震的數據添加了兩筆,我們當然不希望地震的出現,地震的影響太大,本次兩個地震都暫時還未看到影響的消息,來得還是比較突然,有點強。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兩次地震分別為湯加群島的6.2級地震,時間是6月16日5時56分(南緯21.15度,西經173.95度),震源深度10千米。
  • 4月25日,全球又出現一個6.3級強震,2020年真的不平凡?
    而在4月25日10時53分,全球又出現了一個自然災難,那就是地震的發生,整體上來說,地震發生也是正常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而這次也是一次強震,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信息網數據顯示,這次地震是發生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海區域,等級大小為6.3級。
  • 中國地震局:2019年全球共發生119次6級以上地震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7日下午至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地震局在會上發布最新完成的《2019年地震年報》顯示,2019年全球共發生119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7級以上地震9次,最大為5月26日秘魯北部7.8級地震。
  • 12月第2天,美國發生了第1個6級地震,也進行了海嘯監測
    2天,我們地球的地震消息可以說依然是沒有間斷,全球的強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活躍。當然,這是處於短時間看上去比較活躍的情況,一般來說地震的發生都是正常的情況,大家不要有誤解。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12月2日13時01分許,位於美國美國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發生了一次6級強震,自動測定為6.3級,最後下調為6級。這是12月的第1個6級強震,來得還是比較早,美國地質調查局也顯示為6級強震。
  • 俄勒岡海域6.3級地震 加州「火環」帶2天69次明顯地震
    有著 「火環」 (Ring of Fire)之稱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在短短48小時內發生了69次芮氏規模4.5以上的明顯地震,最新是美國俄勒岡州離岸海域發生芮氏6.3級地震,專家擔憂,如此頻繁的地震頻率,意味著即將有大地震到來
  •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日本又來了次5.6級地震,今年已有3次大地震
    3月最近幾天,我們看到了一些自然災難問題可能又不少了,確實在地震方面的發生較多。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時間3月26日13時52分,日本火山列島地區又發生了一次相對較大的地震,中心坐標為北緯22.80度,東經143.45度,等級大小為5.6級,震源深度140千米。
  •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了?9月第6個強震又來了,等級6.1級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9月27日20時05分,全球又出現了一次強震,發生在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附近(南緯29.92度,西經177.95度),初步預報為6.2級,正式標註為6.1級,暫時沒有看到海嘯預警的情況。
  • 5.11日本又地震了!本月已3次5級以上地震,會有9.3級大地震嗎?
    從5級以上的地震數據來看,5月日本已經發生了3次地震,等級分別為6級,5.4級,5.5級。雖然這些地震對日本影響並不大,但是相對來說頻繁程度還是不低。為何日本這麼多地震?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日本是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的國家之一,是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由於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俯衝帶移動等因素,導致日本所處於的地殼非常活躍。
  • 2017年地震活動盤點:全球7級以上地震8次 中國5級以上地震19次
    截至到12月22日,2017年中國共發生的19次5級以上地震中,大陸地區13次,含3次6級以上地震,分別為8月8日四川九寨溝7.0級、8月9日新疆精河6.6級及11月18日西藏米林6.9級地震;臺灣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6次,最大地震為2月11日高雄5.6級和5月16日臺東5.6級地震。從各個省份情況來看,2017年臺灣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6次,但強度不高,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
  • 全球又一個6.7級地震!未見海嘯預警,我國5個區將實現秒級預警
    作者:文/虞子期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可能都聽到自然現象變化比較多,無論高溫,還是降雨,而全球的地球又在「動了」,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07月14日13時39分,位於澳大利亞西部海域又發生了一次6.7級強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中心坐標位於南緯18.25度,東經120.27
  • 最大震級7.1級!全球兩天內發生5次6級以上地震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6月4日電綜合新華社、央視網、中國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消息,近期地質活動頻繁,全球兩天內發生5次6級以上地震,最大震級7.1級。(央視網)印尼北馬魯古省附近海域發生7.1級地震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4日表示,印尼北馬魯古省附近海域當天下午發生7.1級地震。目前,該局尚未就此次地震發布海嘯預警。
  • 地球又「抖動」一次,出現一個6.1級強震,2020年怎麼了?
    作者:文/虞子期5月以來,我們看到的地震消息可以說又在多起來了,特別是強震的情況較多了一樣,當然我們從不同時間段看到的強震數量也不一樣,所以大家以科學界公布的數據為主,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05月27日15時09分,地球又「抖動」一次,全球出現了一次強震。
  • 美國強震這麼多?又出現一次6.4級強震,附近總計已出現19地震
    全球又出現了一次強震,這次地震是位於美國內華達州,中心坐標為北緯38.17度,西經117.70度,當然在說這次地震之前,美國今年已經不是第1次強震了,在內陸地區是第二次了。,內華達山脈東部區域,不少美國居民都表示有震感,包括猶他、加州中央山谷的居民區域等多地,所以這次美國6.4級強震的波及的範圍還是較大,暫時沒有看到影響報告,從獲取的數據來看,該地震福建已總計出現了19次地震了。
  • 1小時內兩次強震!2019年6月以來最強地震發生,最高一個7.2級
    作者:文/虞子期地震屬於地球自然災難其中的一個,在地球上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而在6月上半月,我們幾乎很少看到有什麼強震發生,下半月剛起步就一次性來了2個,實在是有點多,地球在「顫抖」?雖然是屬於島嶼位置,但是也為強震的數據添加了兩筆,我們當然不希望地震的出現,地震的影響太大,本次兩個地震都暫時還未看到影響的消息,來得還是比較突然,有點強。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兩次地震分別為湯加群島的6.2級地震,時間是6月16日5時56分(南緯21.15度,西經173.95度),震源深度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