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 近日,我國出現今冬最強寒潮,內蒙古、黑龍江局地出現-40℃以下的極寒天氣,網友們紛紛「喊冷」。但這就是最冷嗎?通過梳理1951-2019年所有國家級氣象站的氣溫數據,在歷年測得的最低溫排行中,漠河曾憑藉-52.3℃成為全國極端低溫排行榜冠軍,是不是聽著都覺得瑟瑟發抖?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據了解,這個溫度就是1962 年在中國最北的氣象站——北極村氣象站測出來的。1月7日,新華網獨家連線北極村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報員郭大勇,了解今年漠河的最新情況。
冷到爆!最低氣溫達-44.7℃
郭大勇告訴記者,今年寒潮來的時間跟往年差不多,1月6號,北極村氣象站監測到2021年以來該地的最低溫度-39.5℃,冰霧導致能見度不足50米。此外,受冷空氣影響,在漠河的一座自動監測站點——阿木爾站,5日監測到的最低溫度更是低達-44.7℃,是今冬以來的最低溫度,確實是非常冷的,出去帽子上都是冰。
極寒下堅守30年 最「寂寞」的人
今年是郭大勇在氣象站工作的第三十年,剛來的時候他還是個20歲的小夥子。「記得那時剛上班的第一個冬天,好幾天都是零下40多度,那時候外出工作回到單位,前輩們都開玩笑說『臉凍得像個猴屁股』。」郭大勇笑著對記者說。
北極村從這頭走到那頭只需要15分鐘,但從北極村氣象站到最近的村民家裡要走上20分鐘。郭大勇說:「我們大多數時候上班需要連續工作24小時,像今天就我一個人上班,一直到明早。冬天到4點左右,天就黑了,對著長達16個小時的黑夜,有時候也會感覺害怕、孤獨、很壓抑,於是我就把值班室的燈都打開。」
他還告訴記者,在這裡,觀測員都有一個習慣——自言自語。因為值班室只有一個人,只能對自己說話,有的觀測員還喜歡哼歌或者吼兩聲,排解心中的悶氣。
天上下刀子 也得保證觀測數據準
氣象觀測工作瑣碎枯燥,整天和數字打交道。除了凍土,還要觀測風力、雨量、降雪……每每遇到惡劣天氣,便是郭大勇他們最忙碌的時候。
為了保證數據採集設備能夠正常運行和及時傳輸,每次雪後,氣象觀測員都要進行儀器巡視。為了保護儀器,觀測員們經常要徒手清理儀器上的積雪。郭大勇介紹,氣溫極低的時候,裸露的手碰到金屬,直接就能凍出一道白印子,就像燙傷一樣,起大泡,氣候條件雖艱苦,但氣象觀測不能停。
「我們是基準站,是國家級站,需要24小時每小時進行觀測。不管是什麼天氣,就是天上下刀子,你也得出去,以保持觀測數據的準確性。」
寒冷凍不住的「暖」
郭大勇介紹說,這裡冬天氣溫一般在-40℃,室內溫度在20℃,室內外溫差大,呼吸時牙齒受到強烈刺激,長期下來對牙非常不好,他的一口牙,基本上都壞掉了。
「在這裡堅守有一種榮譽感,像我觀測的每一個數據、監測傳輸的每一個數值,都有我的籤名。我們的觀測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氣象資料,這也是我的職責。以後我會繼續堅守在這,幹好本職工作,因為我喜歡這份工作,我熱愛氣象事業。」郭大勇說。(記者:李由 袁晗 視頻:陳杰 設計:鄧豪俁)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