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鐵通的看法,毀之者眾,譽之者寡.本來都可一笑置之,可又覺得不能讓一些跳梁小丑混淆了家園裡各位兄弟姐妹的視聽,無奈,需將鐵通的有些情況給大家說說,讓大家對一個步履蹣跚的企業有一個公正中肯的認識.
一、人員勞動生產率:
毫無疑問,鐵通的勞動生產率是電信行業裡最低的,但大家要知道為什麼。鐵通的人員三 分之二集中在專網,有人也許要問,為什麼就鐵路上一個企業就要那麼多人維護通信。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由鐵路的特殊性造成的。鐵通專網維護的工區有的一個 工區四五個人,維護的電話(包括各種調度電話,區間電話,磁石電話,程控電話,無線電話等)可能沒有100臺。有的電信的兄弟也許問,我們一個農村線務員 包保維護量都在2000左右,城區的社區經理更多,照你們維護的數量我們一個人都可以把你們整個通信段的電話維護下來。其實不然。如果按照信產部的規定城 市24小時,農村48小時標準來維護專網電話,估計鐵路運輸早就癱了。公眾通信就是故障處理超時頂多扣點錢,最嚴重下崗,可鐵路通信如果延誤責任人就有可 能判刑,這一點都不誇張。專網電話的維護時限按分鐘計算,就是晚上鄰站出故障(可能離你所在地有幾十公裡,不通公路),你就要向行調要點坐貨車也要立即去 處理。因此鐵路通信要求24小時晝夜值班,重要部門象調度所甚至維修工區就設在調度所隔壁的房間裡。
近乎苛刻的時限標準使得鐵通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用在值班進行即時性維護上,而且一些 大家看來非常原始的設備(如皮包機)鐵通都在用,越落後的設備維護量越大(如幹線電纜),但不用還不行,因為落後的設備萬一有問題越好修復,關鍵時刻還能 派上大用場,不用廠家來支援。這一切導致了鐵通專網人員比較多,但是就這樣人員還非常緊張,專網的兄弟們經常拿著微薄的工資還累的直不起腰來。
其實鐵道部給的那點費用也就解決了點吃飯問題,真正按照苛刻的通信保障要求,我認為 並不是很多,不要以為鐵道部給的錢就是大肥肉,那裡面浸透了多少專網兄弟的汗水!現在就說鐵道部和鐵通劃清界限,他自己重新建網自己維護,估計需要的人力 不會比現在少,費用也肯定比現在多的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鐵道部是佔了很大便宜的。如果從專網這一塊說鐵通的勞動生產率,我只能說這只是與鐵路給鐵通的 清算有關係,而並不是鐵通專網弟兄們無能。其實有許多東西不能簡單的用金錢來衡量,有的企業除了掙錢外,責任,是他們更重要的東西,對於鐵通就是如此。當 寶成線109隧道塌方後,鐵通員工在30分鐘內趕赴現場,建立起故障指揮通信系統,第一時間讓鐵道部和黨中央聽到事故現場的匯報和事故現場的圖片;當 109隧道有可能爆炸所有人員疏散20公裡後就留下3個人在現場,其中一個就是鐵通員工。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果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算錢,應該值多 少呢?
二、人員素質:
許多朋友認為鐵通人的素質是最低的,這裡我想說兩句:鐵通脫胎於鐵路這個老國企,許 多老職工年齡都是我們父輩一樣了,他們在鐵路上兢兢業業生活了一輩子,一直在按鐵路上的方式在運行自己的生活和思維。而鐵路上除了安全教育外對職工技術及 學歷的培訓是很少的,這導致了他們的學歷偏低視野也比較狹窄。在這方面,他們的「素質」和電信業的同行相比是有些低,因為公眾通信是其他同行所熟悉的領 域,而專用通信才是鐵通老員工熟悉的領域,兩者畢竟有很大的區別。象某些人自我感覺的那樣,老是拿自己熟悉的領域和別人來比,尤其是和我們父輩一樣因為年 紀大而學習能力已經衰退的老鐵通員工來比,就是自我良好又有什麼意義呢?每個人都會老的,當你年齡大還沒有混到社會中上層時,你遲早也會被比你更年輕的人 嘲笑的。
對於運營商的員工來說,大部分搞運維的我相信技術比不過中興華為等廠家的,搞市場的大部分水平肯定不會高於象家電行業、食品行業等充分競爭的行業的。也許你的企業確實很強,但你的企業比別人強的原因大部分還是歸功於「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現在鐵通的年輕員工基本上都是近年來大學的畢業生,和其他運營商的年輕職工來比,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許多人認為整和以後鐵通必須馬上裁員,讓老弱病殘都回家去。這有可能讓企業輕裝前 進,但對於這些離開的員工,對他們個人和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個殘酷的事實。社會必須改革,有改革才有進步,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認同。但改革應該採取更溫和的 方式,尤其以工作收入為生活來源的基層老員工。畢竟他們也曾經年輕過,為我們的國家做過貢獻,我們甚至可以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建立在他們創造的基石上的。 我覺得每一個人對曾經做過奉獻的人有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就是他們現在真的幹不動了或跟不上時代了,我們也不能簡單的用拋棄來對待他們。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被許多人認為最適合現在的社會和企業,但是我覺得我們是人,應該比叢林裡的動物更高一個層次。每個企業都應該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對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終極關懷,從現在國家的角度來看,社會和諧比經濟發展更重要。
三、公網的問題:
鐵通從發展公眾網絡開始,似乎就走上了一條悲壯的道路。主導運營商在恐懼市場份額丟 失的情況下,從一開始就運用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進行打壓。國家的意願是好的,希望在固定網絡部分引入競爭使老百姓得到實惠,使的電信從一個暴利行業變 為一個正常的市場化的行業。但決策者可能沒有真正的想到,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象通信行業一樣,你的發展好壞與否與競爭者是息息相關的。鐵通作為一個嬰兒般的 企業,一出生所遇到的並不是精心的呵護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暴風驟雨。明面上的競爭就是再厲害就是輸了也心甘情願,但背後的種種手段卻讓你覺得很無奈。
許多用戶覺得鐵通的電話難打,網也不好,埋怨是鐵通的設備太垃圾,實際並不是這樣。 鐵通的運行維護能力並不是象有些人想的那樣那麼低,畢竟在公網部分大多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可是你的水平再高,當你在關口局交換機上看見不斷返回的 呼叫阻塞或根本就沒有從對方返回的信令時,你又能幹什麼?難道你能夠直接跑到對方交換機上去把數據調好?當對方把某些網站對你的IP位址屏蔽掉,你所能做 的只是最大限度的從其他路由迂迴,甚至根本就沒有辦法。
還有各地不斷發生的砍電光纜事件,有多少都是不了了之,甚至於流血衝突,也不見能引起監管者太多的重視。競爭,難道必須要把對手從精神和肉體全部消滅?
一次次的協調解決問題,一次次的又重複出現,用戶的耐心與理解也在不斷出現的故障中減退。從某個方面上來說,鐵通不是因競爭而失敗的,而是被制度的缺失和監管的漠然聯合絞殺了。
從各地用戶的反映來看,大部分用戶對鐵通的服務還是比較滿意的。質量上面出現的問題因種種原因不好解決,只能靠加強與客戶的親和力來贏得客戶的理解。反映到具體來說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主動上門給客戶解釋道歉,鐵通公網從客服到社區經理,特別累的原因很大程度緣於此。
公網的兄弟多年來都在沒有休息日的工作中度過,面對惡劣的環境和不知前景在哪裡的茫 然,激情逐漸在消退,部分員工開始了自己的各種第二職業,餐飲服裝電器各種都有。據我了解,許多兄弟的第二職業都越幹越好,到現在鐵通員工的身份似乎都只 是為了一個「國企人」的名分而已。命運和他們開了個大玩笑,但也讓他們真正的認識了自己的價值。做為完全的個人能力,公網的鐵通人也並不比別人差多少。
我相信艱難的鐵通給每個人的磨礪,會在多年以後對真正為之努力奮鬥過的人仍然會刻骨 銘心。它給我們帶來了一種與鐵路上完全不同的更加廣闊的生活方式,開闊了我們視野的同時也使我們認識了自己。就這一點來說,鐵通,我感謝你。未來的職業生 涯對鐵通公網人是什麼樣的,我們也沒必要猜測。因為對經過了殘酷市場洗禮的鐵通人,就是永遠的離開了通信行業,在廣闊的社會上,仍然可以堅定的說:「我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