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我在一家電訊產品公司公司任職IE的時候,一日,部門經理在外考察學習回來後,要求我們實驗一條生產線,讓員工站起來作業,說站起來可以提高效率。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站起來能提高效率?不解歸不解,但還是照做,結果是效率沒有提升。後來不了了之。
過了一年,公司引進精益生產,在顧問的指導下,通過拉平衡,建立單元作業,讓員工站起來作業,效率提高了30%以上。於是大家說:站起來確實可以提高效率!但疑問還是在我心裡,沒有得到信服的解答。
前段時間,又有人談起這個話題:為什麼讓員工站起來?我們中一個資深顧問的回答,我認為比較正確,解了我多年的困惑,所以在此記錄下來:
一、站起來不能提高效率,效率是靠減少拉平衡損失和動作損失才提高的。
二、員工站起來不是目的,站起來是為了適應生產方式的轉變後的需求:
1.適應高節拍的需要:單元線改造中有個節拍時間大於50秒法則,這時員工的作業工序比以前的要多,操作範圍比以前大,但範圍大到超過員工坐著時的手臂活動範圍時,根據動作經濟原則,就需要作業員站起來,以增加活動範圍。
2.適應自動化的需要:精益生產的第二條支柱是自動化,讓重複作業的操作儘量通過自動化來實現,並且加入人工智慧,讓機器能發現異常、自動停止並報警,實現自動化,解放人的雙手和看護,實現一人多機操作(chaku-chaku),這時需要人們站起來,走動作業。
3.動態平衡的需要:IE技術拉平衡圖,解決了靜態作業平衡,但由於員工協調性的不一致(有人快、有人慢)、和學習能力的不一致、以及需求節拍的變動和新員工的加入,經常打破了靜態平衡狀態,這時候需要員工站起來,實現互幫互助,消除這種動態不平衡。
三、如果說採取了單元作業,而沒有以上的三種需求,員工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孤島作業,則員工完全沒有必要站起來,站起來和坐著一個樣,對效率沒有影響。
來源:網際網路
整理:尚誼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