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3日晚上,約旦河西岸的民兵組織「坦茲姆」(Tanzim)高級領導人穆罕默德·阿巴亞特(MuhammadAbayat)被暗殺。據報導,當時阿巴亞特正在使用街道附近的一個公共電話,誰知手中的電話筒突然爆炸,將其頭顱炸碎。「坦茲姆」的成員表示,這起暗殺是以色列政府幕後指使的,他們將在15日的葬禮後展開報復。
為「坦茲姆」總司令替死
據知情人士透露,13日晚上的暗殺對象並不是穆罕默德·阿巴亞特,而是他的哥哥——「坦茲姆」總司令納瑟爾·阿巴亞特。當晚,兄弟二人一起將母親送至伯利恆市旁的貝特賈拉鎮醫院接受治療。不久後,納瑟爾讓弟弟去路邊替他打個電話,自己則在病房內照看母親。
誰知,醫院外很快就傳出一聲巨響,阿巴亞特被秘密安置在電話筒中的炸彈炸死了。「坦茲姆」組織成員在調查後表示,炸彈是以色列特工在納瑟爾兄弟二人來到醫院前不久剛剛安置的。事後,以色列官方沒有對此發表任何評論。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曾在2001年4月披露,以色列沙龍政府制定了一個暗殺黑名單,將巴勒斯坦多個組織的領導人列為暗殺對象。此後不久,「坦茲姆」前領導人就被刺殺,納瑟爾則是剛剛繼任不到一年的阿巴亞特家族新領袖。
葬禮上外國記者被毆打
「坦茲姆」是伯利恆市最大的民兵組織,是巴勒斯坦哈馬斯的一個分支目前該組織已被美國政府列入國際恐怖組織名單。該市的市民表示,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阻擋得了「坦茲姆」。一些伯利恆的青年,還將「坦茲姆」當作英雄的象徵,以加入該組織為榮。
10月15日的伯利恆葬禮搞得轟轟烈烈。穆罕默德·阿巴亞特的屍體上覆蓋著綠色的哈馬斯旗幟,送葬隊伍走在大道上,默默不語。惟一不同的是,這次送葬沒有沖天鳴槍。「坦茲姆」總司令納瑟爾也走在隊伍中。
聲勢浩大的葬禮,引來不少外國記者。他們舉起照相機和攝像機,準備記錄下這一時刻。正在這時,送葬隊伍中的一名男子突然衝了出來,揪住一名手拿照相機的記者,大喊「他寫過辱罵『坦茲姆』的文章」。頓時,一群「坦茲姆」成員衝了過來,毆打這名倒黴的記者。
葬禮隊伍也亂了陣形,不少送葬者開始趁亂毆打身邊的其他外國記者。至少有3名記者在這次事件中受傷。一名英國路透社記者還因為背部受傷被送往附近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
新一輪暗殺即將展開
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不同,「坦茲姆」很少採取自殺性爆炸方式對以色列平民進行傷害,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以色列政府的高級官員和軍方人士,曾經成功暗殺多名以色列士兵和政府官員。美國和以色列政府將208條人命記在「坦茲姆」的帳上。
《耶路撒冷郵報》曾經這樣描述「坦茲姆」:「在伯利恆地位很高,由阿巴亞特家族成員把持統治,在該地區居民中的口碑不錯,成員執行任務不惜喪命……」
在穆罕默德·阿巴亞特的葬禮上,「坦茲姆」成員大聲喊道:「報復很快就會開始的。」據說,「坦茲姆」已經將包括以色列總理沙龍在內的多名高官列上暗殺名單,伺機行動,但無奈一直沒有得到下手的機會,只殺了一些以軍士兵和中級官員。
除了譴責以色列政府暗殺行為外,「坦茲姆」的成員還詛咒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稱一定是該機構的官員洩露了納瑟爾兄弟二人的行蹤,使以色列特工能夠得手。他們還表示,如果找到洩密者,一定會殺一儆百。
伯利恆第一「恐怖」組織
雖然多年秘密執行暗殺任務,但「坦茲姆」真正在伯利恆地區確立地位是2000年。當時阿巴亞特家族的一個繼承人——胡森·阿巴亞特被以色列直升機發射的飛彈擊中而死,引發大規模的悼念活動。
伯利恆一些平民義憤填膺,懸掛起胡森·阿巴亞特的巨幅畫像,將胡森的「英雄氣概」加以美化,編成故事,在該地區廣為流傳。很快,胡森的名字成了英雄的代名詞,在當地很多百姓家中,都可以看到胡森身穿軍裝、手持機槍的肖像畫,很多青年也開始模仿胡森的行為,加入反以行列。
很快,胡森的表弟阿提夫·阿巴亞特繼任領導者之位,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重整旗鼓,再次操起針對以色列軍政人員的刺殺活動,令以特工很是頭疼。2001年10月,阿提夫和3名親信在乘坐一輛吉普車時,被車上安裝的炸彈炸死,據傳也是以色列特工的所為。
分析人士估計,由於目前進入以色列境內實施暗殺行動的難度太大,在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士兵可能是「坦茲姆」的目標。(張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