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形象在中華文明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含義,在我們國家的繪畫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古代,馬作為人們的代步工具,更是人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中國人更喜歡用馬來形容一些好的事情,像是「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等等,將所有美好的夙願都寄托在馬的身上,自古以來也出現了很多以畫馬聞名與世的畫家,當代最有名的就要數徐悲鴻先生了,他在中國的傳統畫馬技巧上加入了一些西方的繪畫技巧,將中國的馬帶出了亞洲,帶向了全世界。

徐悲鴻在早年的時候曾留學法國,所以他的繪畫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西方的繪畫風格,他的繪畫素材也是多種多樣,飛禽走獸、山水大川等,只要能融入畫中的東西他都不曾放過,徐悲鴻對馬尤為的喜愛,畫的也最多,所以世人皆知他善畫馬,卻不知道他也是一個全能的畫家,徐悲鴻的馬之所以畫的好,主要源於他喜歡馬,喜歡觀察馬,早年的時候為了能夠畫好一匹馬,徐悲鴻經常去山村有馬的地方寫生,一邊觀察馬,一遍用素描將馬的形態描繪出來。


讓我們先來看看徐悲鴻先生的駿馬圖:



從上面那些圖畫中,我們不難看出,徐悲鴻的馬不僅擁有這優美的形態,更有著勇猛的活力和堅韌的耐力,他畫的馬體形瘦長,不想古人所描繪的馬那般圓潤,他將馬的鼻孔都畫的很大很突出,就是為了表明馬在長時間的奔跑中所需要的大量的肺活量,他畫的馬腿部都很修長,蹄子都很寬大,暗示著這些馬都是千裡馬,善於長時間的奔跑!徐悲鴻先生一生畫馬無數,但是他畫了這樣兩隻馬,形態上差不多,但是一幅畫就多了十幾個字,就多賣了1759.5萬。

上圖這幅奔馬圖就是徐悲鴻先生賣了368000的畫,這幅畫是徐悲鴻先生在1939年的時候著作的,這一年也是徐悲鴻藝術創作的最高峰,讓我們來看看這幅畫,這幅奔馬圖算是徐悲鴻所有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了,讓我們來看看這幅畫中的馬,馬鬃和馬尾的地方是淡淡的水墨散筆,馬上又有西方的解剖式畫法,將馬的生理特點描繪的淋漓盡致,更將整個馬描繪的極富有彈性和生命力,在2014年的時候更是拍出了3680000的高價。和這幅畫同一時間拍賣的還有他的另一幅作品,讓我們來看看:

同樣的奔馬圖,同一個畫家的作品,還出現在同一個拍賣會上,但是這幅奔馬圖就賣出了21275000的價格,比上幅奔馬圖足足高出了1700多萬的價格,這幅畫貴在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這幅畫是徐悲鴻1951年的作品,這個時候的徐悲鴻畫作更為的成熟,對徐悲鴻來說這時候的馬不僅僅是自己的作品,更是情感的寄託,這個時候的徐悲鴻將畫馬作為自己感情的一個宣洩,而不單單只是為了畫馬而畫馬,上圖的馬是徐悲鴻在1939年的時候為了籌抗戰善款而畫的,畢竟是屬於商業作品,所以和下面這幅畫有本質的區別。
其次我們看看兩幅畫,雖然都是正面疾馳的奔馬圖,但是後面這幅馬昂首挺胸,抬起前蹄,好像隨時都要騰空而去一樣,鼻孔、膝蓋和胸肌都正面面向觀眾,給人的視覺衝擊更大一些,雖然同是奔馬圖,但是他的馬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這也是徐悲鴻萬年藝術如火純情的極好寫照。
最後就是後面這幅奔馬圖上面的題字,上面寫著「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這短短的十四個字表達了他對新中國的希望,也是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之後有外國有人請周總理為自己珍藏的徐悲鴻奔馬圖題字流年,周總理題詞也是這句「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以表示對已經逝世的徐悲鴻高度的評價。
關於徐悲鴻畫兩隻馬,一隻賣3680000,另一隻加14個字,卻賣21275000你怎麼看?韓韓暫時也只能想到這些了,歡迎大家留言和韓韓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