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的真本事:別人沒畫完的草稿,他加幾筆,賣了4千萬

2020-12-02 有畫說藝術

本期導讀:常見有人說範曾沒啥真本事,若是有人說他畫得好寫得好往往是要挨罵的。不過,作為一個在當今畫壇享譽已久的人來說,你要說他沒點真本事那實在是過於武斷和非理性的,所以咱們今天就來看看範曾先生到底有沒有真本事。對於畫家而言,獨立創作一幅作品並不是難事,反而是與他人合作作畫會比較難,因為不同的畫家無論是思想技法還是風格都有所不同,就如同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突然單獨相處在一起總是會感覺彆扭。比兩個不熟悉的人一起合作畫畫更難的是,別人畫了一半的殘畫丟給你去給他畫完,而你們又從未合作過,這種情況就更考驗人的水平了。

範曾

那意思今天咱們是不是要聊聊範曾在合作繪畫方面的事兒?沒錯,因為範曾的畫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用拉出來溜溜了,既然與人合作繪畫相對來說難度更大更具有考驗,那自然就得來看看範曾與他人合作的畫作如何了。當然,首先還是聊聊範曾單獨作畫的情況,他是一個高產畫家,而且畫價是非常高的,雖然有很多對他不利的負面消息但似乎從未影響過他的身價,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也算是他的一種本事,也可以說從側面反應了他的畫作還是受很多人認可的。範曾作品在近年的拍賣行情中最貴的作品單幅也有接近兩千萬的記錄,而在累積成交方面就算是常勝將軍了,在胡潤榜總是名列前茅的,當然,賣的貴賣得好並不就是說代表了水平高。

徐悲鴻原稿

在與人合作繪畫方面,範曾應該是有過比較多的與人合作的情況。不過,他最有名的與人合作作畫經歷,應該是與張大千和徐悲鴻的兩次合作經歷,也可能是他自己最為驕傲的兩次與他人合作的經歷。看到這裡,大概會有人要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大罵「瞎編,徐悲鴻去世之時範曾還是個十幾歲的黃口小兒,徐悲鴻怎麼可能和他合作」;還有人要大聲嚷嚷了「張大千四九年就離開大陸未曾回來,範曾自然也就沒機會和他合作,你要吹捧範曾也不能說胡話啊」,還有人一定要笑了「竟然寫這種不可能的事情來吹捧,這定是收了不少的五角錢」。

範曾補六朝詩意圖

瞧把您急得,莫說今天咱們不是為了吹捧誰,就您說的而言也沒錯,但是開頭咱們就說了,與人合作有兩種情況,其中最難的那種就是別人畫了一半的畫然後丟給你去補完這種情況。而範曾無論是與徐悲鴻還是張大千合作,都屬於這種情況。範曾的確沒見過徐悲鴻,也大概是從沒見過張大千,但是,範曾的確以這樣的合作方式與徐悲鴻張大千都合作創作過。所以,您大可耐住性子,看完範曾用補畫的方式與徐悲鴻張大千合作的畫作之後,再以專業的方式進行有理有據的批評會顯得更有水平一點。

局部

先來說說範曾補徐悲鴻的畫。這幅畫的來頭並不小,而且是悲鴻先生的遺孀廖先生親自拿去找範曾補的,這幅畫嚴格地來說只能算是一張只畫了一半沒畫完的草稿(圖二),因為這是悲鴻先生在二十年代末的一張草稿手繪,他依據這個手稿創作出了三幅名作,如今那三幅名作均流於海外,而最初的草稿就一直留在廖先生手上。十幾年前廖先生拿著這件最為珍貴的草稿找到範曾,請他參考那三幅著名的完整畫作(圖五)將這件草稿補繪完整,遂讓範曾有了「跨越時空」與悲鴻先生合作的機會。

六朝詩意圖

悲鴻先生原作中有三人,分別推車騎馬乘驢行進於山坡,背景有遠山古松,極有寓意和思想。接此任務,一向頗為自信的範曾也不敢託大,在對原作和手稿進行研究分析後,才慎重提筆補畫,最終他為那幅僅僅只有三個人的白描底稿補上了遠山古松背景以及人物驢馬雜草等的豐富細節,可以說範曾補畫的比例超過了一半,並最終由範曾題跋鈐印完成了這幅「跨越時空合作」的作品(圖三)。在收到成品之作後,廖先生非常滿意。這幅由範曾補畫超過一半的畫作,既儘可能地尊重了悲鴻先生原作的主題思想和整體面貌,又融入了範曾自己的一些技法和想法在內,成作效果看起來渾然天成不遜原作,嚴格地來說,這算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創作。

這幅作品名為《六朝詩意知足常樂圖》,幾年後,這幅作品在2011年一場拍賣會上以肆仟叄佰柒拾萬的高價成交,這其中自然也有範曾的真本事付諸其上。

那麼和張大千的合作又是怎樣的呢?九十年代末期酷愛收藏的米景揚收得一幅張大千1932年所作的高士讀書圖(圖六左),但這幅畫因為原圖的上款被人挖掉造成有點瑕疵,米景揚拿給範曾欣賞,範曾獨自觀賞一晚之後竟然擅自為這幅有瑕疵的畫進行了增補:將原畫中的一人一松添成了兩人兩松,第二天米景揚去取畫時都被驚呆了,但是,在看到範曾所改的畫之後,又大喜過望:不但因為範曾的補筆將原作中的瑕疵遮掩掉了,而且讓整個畫作的構圖更為合理畫面更為豐富生動了,於是米景揚連聲稱妙。後來,米景揚將這幅範曾擅自改過的畫作拿給眾多資深鑑賞專家觀賞,都沒一人發覺這幅畫被人改動過,因為實在是範曾補得極為高妙,與原作毫無違和。

至此,範曾與兩位著名大師「跨越時空」為他們「擦屁股」補畫合作的故事就講完了,因此,通過這兩次補畫,應該也能看出範曾到底是否有點真本事了。

當然了,一定是會有人說,範曾這不叫補畫不叫合作,而是叫毀畫。平心而論,世上豈有人人皆贊的人呢?範曾所補的畫不一定是最完美,但至少他達到了夠資格去補,僅就繪畫水準來說,還是要承認範曾的確是有著真本事的。至於有人覺得不好,大可以從學術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批評,藝術本就是在理性的辯證和批評下不斷進步的。

(文:路過)

有畫說|擴展閱讀

悲鴻先生三幅《六朝詩意知足常樂圖》,現一幅藏於俄羅斯,一幅在寶島,一幅在新加坡。

相關焦點

  • 齊白石畫作完成,女徒弟覺得沒畫完加了幾筆,結果賣價差700萬
    在19世紀就有一位畫家憑藉著他獨特的風格和高超的技藝脫穎而出,他的作品樸素生動,正因為造詣的高尚,所以已經自成一派,這個有名的畫家便是齊白石,他最出名的便是擅長於畫蝦,不過他在很多繪畫領悟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如果真要說起來,恐怕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 範曾:如何評價趙忠祥的畫作?早知道,就不會坑慘這麼多收藏者了
    文丨曹鏡明題丨範曾:如何評價趙忠祥的畫作?早知道,就不會坑慘這麼多收藏者了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趙忠祥的看法!有些人活著,卻早已經死去;有些人即便是已經去世,依然在江湖之中流傳著關於他的傳說。伯樂須遵德:一切都是自找的,引狼入室,怪不得別人!在對待自己的恩師和伯樂尚且如此,可見範曾的人品是怎麼的糟糕,但是這並不影響,在文藝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絕對是扛把子的人物,時代的弄潮兒,市場的寵兒。
  • 範曾自稱國畫第一人,一幅人物畫20萬一平尺,卻被銀行職員秒殺
    範曾自稱國畫第一人,一幅人物畫20萬一平尺,卻被銀行職員秒殺範曾曾經自稱是「國畫第一人」,公開表示自己的繪畫是「完美無缺」,畫完之後檢查都不檢查,直接稱是神作,如此自大引得眾人議論紛紛。範曾繪畫十分的昂貴,20萬一平尺是如今比較常見的價格,但是他的繪畫卻一直遭受質疑。有專家質疑,還有網友質疑。專家多是質疑範曾在繪畫上的水平,以及價值是否成正比,範曾的名氣很高的,但是他的畫是否能夠匹配他的價值?網友質疑的是範曾的繪畫只是一味的放大,而內容與小畫無疑,這樣的作品空洞而沒有內涵,卻還賣了上千萬,比印鈔機還厲害。
  • 範曾的「屎殼郎體」書法被追捧,是真好看,還是名人效應?
    範曾的「屎殼郎體」書法被追捧,是真好看,還是名人效應?說到範曾,想必藝術書法界的老一輩們都聽過他的名字,他有一幅《韓非子畫像》畫的非常好,因為擅長畫國畫,他被人們譽為「最貴的國寶藝術家」,而且他不僅在國畫領域有著非凡的成就,他還可以賦詩作詞,書法也練就的相當的不錯,可以說是老藝術家了。
  • 他們畫的櫻桃:4個賣19萬,連枝帶葉的賣78萬,不如他一碗2408萬
    本文由長篇名家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他們畫的櫻桃:4個賣19萬,連枝帶葉的賣78萬,不如他一碗賣2408萬。現在的車釐子比往年貴多了。有時候連畫家也分不清楚,他畫的是車釐子還是櫻桃。↑上圖為三位畫家筆下的櫻桃。就說70後的寫實畫家蔡傑,號稱「小冷軍」。他畫了一幅畫,一扇破損的石磨上,放了4個車釐子,很多人硬說是櫻桃。櫻桃的個子也不會有這麼大吧!
  • 範曾「屎殼郎體」被嘲笑,難怪趕不上前妻,人家早是中書協副主席
    範曾自稱書法大師,碰上前妻林岫的書法,就趴下了,水平高下立見。這兩天,不知道為什麼,自媒體特別愛關注範曾的書法,研究他的手寫「屎殼郎體」。研究發現範曾的字,用的是死墨,故意用墨跡堆積,不知道範曾大師是這麼堆積的,造成的結果很悲催,忽肥如墨豬,又忽瘦似釣絲,一個筆畫中就疙瘩成串,這是用抖毛筆寫出來的,還是通過忽提忽按了實現的?但不管怎麼樣,看起來也確實是不怎麼美觀。
  • 朱軍拜師範曾,終於學到繪畫藝術精髓,一幅荷花賣120萬港幣!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時,大家都會想到書畫文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繪畫文化,繪畫自古以來就在我國非常的受歡迎,而且還誕生了很多著名的畫家,比如宋朝的張擇端,他畫的《清明上河圖》那可是千年聞名
  • 齊白石讚賞的門生,偷偷在他畫上加幾筆,而後畫貶值了700萬
    這些求訪者之有志同道合交流國畫心得的友人;有上門拜師的愛好者;當然也有求畫之人。齊白石並不怕得罪人,因此拒絕了很多求畫的人,還說要畫就用錢來買。因為畫家創造作品並不能像工廠流水線那樣批量生產,他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經過嘔心瀝血做出來的。作畫需要靈感、需要構思、需要在畫布上揣摩筆墨的力道和布局,豈非兩三個時辰就能完成的?拒絕也是情有可原的。
  • 範曾書法「屎殼郎體」特徵愈發明顯,和他的握筆方式有無關係?
    範曾書法「屎殼郎體」特徵愈發明顯,和他的握筆方式有無關係?好比書法家範曾的「屎殼郎體」,不管好壞,起碼辨識度相當高,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他的手下。相比範曾本人的畫來說,他的字一直爭議很大,李敖生前就說過他的字「看多了千篇一律,帳房先生水平」,老梁也說範曾的書法「差點意思」,不少網友也說他的書法像豬大腸,看起來十分彆扭但是面對外界的質疑,範曾先生完全不放在心上,還自信的說過「中國畫家裡我是第一,這個我很自信」,不過畫的好未必寫的就好,只是範曾的書法作品在市面上行情還是很不錯的
  • 範曾:曾被人當眾扇巴掌,一幅畫畫三次賣三次,淨賺上千萬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當代,有一位頗有才華的書畫大家,利用明星效應,讓自己的畫作一再升值,進而將千萬巨資收入囊中,然而,他卻被人當眾扇了耳光,斯文掃地。 幸虧那時候傳媒業還沒有今天這樣發達,此事只是在事發地臺灣被小範圍的傳播,成為圈內茶餘飯後談笑餘資,沒有造成很大風浪。但這也足以讓文化人汗顏了!
  •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往往有5個特徵,錯不了!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並不難看出來,有些人或許能裝得有本事,但卻根本經不起任何事實的考驗,可以說,人沒本事,往往是一看便知。具體而言,沒本事的人,往往有以下5個特徵,錯不了,他們或許能騙得了一時,但卻騙不了一世,看看你有嗎?
  • 和黃胄、範曾等畫家的情誼
    但我相信如果誰都不向某位畫家求畫,他未必高興,別看他口頭上多麼煩別人要畫,如果真的誰也不去開口,他也會很惱火的,這跟我們在臺上演出完了誰都不鼓掌差不多。反正你求畫兒人家煩,你不求他,他也未見得高興。  「秀才人情低半張」很多人都在背後說範曾如何如何,但第一位主動送我畫的就是範曾。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很有點名氣了,而我那時的知名度,不能跟他相比。
  • 他是宋畫第一人,畫完馬後馬死了,畫完老虎後不敢加尾巴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畫家,因為畫技精湛,讓很多人都誤以為真。比如唐朝著名畫家吳道子,他畫的《地獄變相圖》,因為過於逼真,讓觀者汗毛聳立,不寒而慄,京都一些屠夫宰魚者都放下屠刀,懺悔往日的罪過。而南北朝時期的畫家張僧繇,因為在畫龍時點了眼珠,竟讓龍破空而出。
  • 學術網紅又因出刊《範曾研究》第九期火了
    大家因為楊青雲搞這個研究範曾的「窗口」了解到了範曾在當今社會,你絕不能否定他有自己的地位,畫的價位很高,也有賣場和人氣,更有數量眾多的喜好者。按楊青雲的說法,在朋友當中,都認為範曾的畫畫得非常好,只是說其價位炒得太貴,一般老百姓接受不了,而藝術圈的朋友,都把範曾的價位當成自己作品價位的目標。
  • 齊白石畫三幅怪畫:老頭、小鳥和醜馬,畫醜馬的那幅賣了1380萬!
    這幅畫,靈感來源於北京當時的「南城法源寺」廟舍的地磚,齊白石看到一塊開裂的地磚,裂開的縫隙就像是一隻鳥兒的形狀,當時就蹲下來觀察了很久,最終用草稿畫出一個憨態可掬的小鳥,在鳥兒的背部寫著「真有天然之趣」六個字。雖然是草稿,但是齊白石卻是一直保存著。齊白石畫這畫的時候,還沒有出名,是第三次北漂,生活還有些窘迫。
  • 齊白石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4億,他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7億
    譬如繪畫,有一位姓範的大家最拿手的就是《老子出關》,就靠這麼一幅畫,畫來畫去都看上去一模一樣,一幅還能賣出百千萬之價,結果被人罵得不行。但有2個畫家也複製自己的畫,一個畫了2幅一樣的畫,一幅值4億,另外一個更強,畫了4幅一樣的畫,卻值7億。
  • 他畫「長釘子」的紙飛機,賣80萬,專家:用30倍放大鏡畫的嗎?
    他畫「長釘子」的紙飛機,賣80萬,專家:用30倍放大鏡畫的嗎?超寫實畫家因為畫作太精細了,尤其是細節的處理,讓人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受,因此被不少人質疑是不是用放大鏡畫出來的。冷軍就曾經用過放大鏡,在他畫人物畫小姜的時候。這是冷軍在畫小姜的過程圖,冷軍在和人探討自己的藝術,他的人物畫小姜後來能夠賣出3千萬的高價,就是因為冷軍在描繪細節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是放大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範曾說寫字匠不是書法家,是自視過高,還是確實如此?
    範曾有一次在一個欄目中講《中國書法之美》,講到最後,激情滂湃的說了下面一段話,落腳點卻打倒一大片書法家:我想一個書法家如果沒有國學的基本常識,他不夠書法家;如果沒有對詩詞的基本的訓練,他不夠書法家。範曾先生的話意思很明了,沒有文化的書法家不是書法家,是寫字匠!範曾先生說這個話,一般人不敢否定,一來你沒有人寫得好,二來你沒有人文化高,範先生的文化功底,在節目中大家有目共睹,背誦古文滔滔不絕,詩詞佳句張口即來。不服不行。不免疑慮,文化是不是決定書法的家唯一標準?沒有文化的人一定成不了書法家嗎?
  • 他給她畫人體,一幅賣3450萬,背後藏著10年秘密,看了真令人羨慕
    陳洪標|文再美模特也不要,為何40年他只認她?每幅畫裡不是她就是她的身影,給她畫人體一幅賣3450萬,背後卻隱藏著10年秘密,看了真令人羨慕。自從認識了她,他的畫裡都是她。他的理由是,自己需要的模特,要能觸動他內心深處的某些情感。人家就疑惑,要求這麼高,這可真還有些難度。每天創作和模特的相處才幾個小時,哪怕天天畫,一幅作品完成了,也沒辦法觸動一位畫家內心深處的某些情感啊!但是他說,他老婆可以,也沒有那麼難,就是相互有很好的默契。知道他畫到哪兒了,要集中注意力,過了那點,就又說又笑和他聊,能夠讓他的創作很輕鬆。
  • 真情·妙悟·文章——楊振寧、莫言、範曾對話科學與文學
    談治學 相同的「三部曲」 談到治學精神,楊振寧饒有興味,「9年前,範曾先生畫了一幅大畫送給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畫的是我和陳省身先生之間的對話,把我和他的表情都表現得非常好。我尤其欣賞的是範曾題的詩,其中有一句『真情妙悟著文章』。我認為這七個字將科學研究所必需的過程說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