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書法「屎殼郎體」特徵愈發明顯,和他的握筆方式有無關係?
現在的很多書法家們,一旦成名之後,就想著創出一門屬於自己的的獨特書法,能夠成為開山立派的宗師級人物,如果在傳統書法上一直摸索,不管再怎麼努力,想要超越兩王、歐顏柳等書法大家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聰明的大師們發明了所謂的現代書法,沒有對比,自然也無優劣之分。
好比書法家範曾的「屎殼郎體」,不管好壞,起碼辨識度相當高,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他的手下。
相比範曾本人的畫來說,他的字一直爭議很大,李敖生前就說過他的字「看多了千篇一律,帳房先生水平」,老梁也說範曾的書法「差點意思」,不少網友也說他的書法像豬大腸,看起來十分彆扭
但是面對外界的質疑,範曾先生完全不放在心上,還自信的說過「中國畫家裡我是第一,這個我很自信」,不過畫的好未必寫的就好,只是範曾的書法作品在市面上行情還是很不錯的,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名人效應。
雖然比起他的畫來說,書法成就要低了一大截,但就其書法功底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他的書法取法自漢孔器碑和魏張黑女碑,再加上自己特殊的斷筆手法,才自成一派,形成了這種獨特的「屎殼郎體」。
近幾年,範曾的這種書法風格愈加明顯,網友們也是為他的書法起了很多名字,形容的非常貼切,比如「豬大腸體」「中風體」「糖葫蘆體」「抽筋體」等等,記住這些名字之後,再去看他的字,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感。
寫過毛筆字的人都知道,運筆講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切記猶豫不決,避免出現停頓和墨疙瘩,而看了範曾的字之後,真的搞不懂,這樣的字體是如何寫出來的呢,難道要一直抖下去嗎?
不過,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範曾握筆的凡事貌似和平常人有些不同,難道這是為了寫好這種書法字體,而特意採取的握筆方式嗎,估計是習慣成自然的可能性更多一些吧。
不知道大家對範曾的書法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