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書法「屎殼郎體」特徵愈發明顯,和他的握筆方式有無關係?

2020-12-03 吾家阿鬥

範曾書法「屎殼郎體」特徵愈發明顯,和他的握筆方式有無關係?

現在的很多書法家們,一旦成名之後,就想著創出一門屬於自己的的獨特書法,能夠成為開山立派的宗師級人物,如果在傳統書法上一直摸索,不管再怎麼努力,想要超越兩王、歐顏柳等書法大家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聰明的大師們發明了所謂的現代書法,沒有對比,自然也無優劣之分。

好比書法家範曾的「屎殼郎體」,不管好壞,起碼辨識度相當高,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他的手下。

相比範曾本人的畫來說,他的字一直爭議很大,李敖生前就說過他的字「看多了千篇一律,帳房先生水平」,老梁也說範曾的書法「差點意思」,不少網友也說他的書法像豬大腸,看起來十分彆扭

但是面對外界的質疑,範曾先生完全不放在心上,還自信的說過「中國畫家裡我是第一,這個我很自信」,不過畫的好未必寫的就好,只是範曾的書法作品在市面上行情還是很不錯的,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名人效應。

雖然比起他的畫來說,書法成就要低了一大截,但就其書法功底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他的書法取法自漢孔器碑和魏張黑女碑,再加上自己特殊的斷筆手法,才自成一派,形成了這種獨特的「屎殼郎體」。

近幾年,範曾的這種書法風格愈加明顯,網友們也是為他的書法起了很多名字,形容的非常貼切,比如「豬大腸體」「中風體」「糖葫蘆體」「抽筋體」等等,記住這些名字之後,再去看他的字,就有一種莫名的喜感。

寫過毛筆字的人都知道,運筆講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切記猶豫不決,避免出現停頓和墨疙瘩,而看了範曾的字之後,真的搞不懂,這樣的字體是如何寫出來的呢,難道要一直抖下去嗎?

不過,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範曾握筆的凡事貌似和平常人有些不同,難道這是為了寫好這種書法字體,而特意採取的握筆方式嗎,估計是習慣成自然的可能性更多一些吧。

不知道大家對範曾的書法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範曾的「屎殼郎體」書法被追捧,是真好看,還是名人效應?
    範曾的「屎殼郎體」書法被追捧,是真好看,還是名人效應?說到範曾,想必藝術書法界的老一輩們都聽過他的名字,他有一幅《韓非子畫像》畫的非常好,因為擅長畫國畫,他被人們譽為「最貴的國寶藝術家」,而且他不僅在國畫領域有著非凡的成就,他還可以賦詩作詞,書法也練就的相當的不錯,可以說是老藝術家了。
  • 範曾自創「屎殼郎體」,被市場熱捧,號稱中國書法界無人能模仿
    說起範曾,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他的作畫,在中國的國畫裡,範曾的畫算得是佳品,其實除作畫,範曾在書法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他曾自創「屎殼郎體」,不過他的書法在市場卻並不讓人看好。
  • 範曾「屎殼郎體」被嘲笑,難怪趕不上前妻,人家早是中書協副主席
    範曾自稱書法大師,碰上前妻林岫的書法,就趴下了,水平高下立見。這兩天,不知道為什麼,自媒體特別愛關注範曾的書法,研究他的手寫「屎殼郎體」。研究的方向很多,還有人扒出他的前妻書法作品,通過書法作品的風格各異,得出一個用來印證一句古話的結論: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所以他們走不到一起,分開了,各自發展了。而且兩人發展得都很好,一個成了國學大師,當代大儒,書法大師,自創了「屎殼郎體」的字體,這是網友通過和屎殼郎的爪子比作得出的結論。一個成了詩人,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市書協主席。
  • 範曾書法作品20萬一平尺,這副對聯值300萬!網友:字跡真美!
    ,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當代的藝術大師,他的名字叫範曾。說到範曾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在我國的藝術圈非常的有名,不僅擅長繪畫他的書法功底也是非常的深厚,而且範曾的書法作品在書法界非常的受歡迎,說到範曾的書法作品值多少錢?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收藏愛好者,那肯定也知道範曾的書法作品一平尺就能價值20萬元吧?
  • 硬筆書法正確標準握筆姿勢大全
    硬筆書法,是書法的一個類別,寫好硬筆書法的一個基本功,就是握筆。握筆姿勢不正確,書寫時就不會流暢、自然。 硬筆書法工具,一般為鋼筆、鉛筆、美工筆和粉筆,握筆姿勢都是「三指法」。
  • 範曾說寫字匠不是書法家,是自視過高,還是確實如此?
    範曾有一次在一個欄目中講《中國書法之美》,講到最後,激情滂湃的說了下面一段話,落腳點卻打倒一大片書法家:我想一個書法家如果沒有國學的基本常識,他不夠書法家;如果沒有對詩詞的基本的訓練,他不夠書法家。範曾先生的話意思很明了,沒有文化的書法家不是書法家,是寫字匠!範曾先生說這個話,一般人不敢否定,一來你沒有人寫得好,二來你沒有人文化高,範先生的文化功底,在節目中大家有目共睹,背誦古文滔滔不絕,詩詞佳句張口即來。不服不行。不免疑慮,文化是不是決定書法的家唯一標準?沒有文化的人一定成不了書法家嗎?
  • 範曾:如何評價趙忠祥的畫作?早知道,就不會坑慘這麼多收藏者了
    文丨曹鏡明題丨範曾:如何評價趙忠祥的畫作?早知道,就不會坑慘這麼多收藏者了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趙忠祥的看法!有些人活著,卻早已經死去;有些人即便是已經去世,依然在江湖之中流傳著關於他的傳說。國畫大師範曾,就曾有過這樣的評價:趙忠祥的畫作,還談不上藝術造詣!這樣的評價,顯然就是對趙忠祥書畫火熱的市場,澆上一碰冷水,難道兩個人之間有什麼私仇嗎?
  • 朱軍拜師範曾,終於學到繪畫藝術精髓,一幅荷花賣120萬港幣!
    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一位繪畫愛好者,他就是著名的主持人朱軍,說到朱軍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是一名優秀的主持人,而朱軍除了主持節目非常的擅長外,他對中國的繪畫同樣非常的精通,而朱軍能在繪畫方面取得進步,那也和他的師傅有關,那麼他的師傅是誰呢?那就是範曾。
  • 何業棟:簡談書法五體兼修
    草書《唐王勃滕王閣詩句選》「五體兼修」對古代書家來講是一種文化修為和藝術自覺。唐以後帖學興起,篆隸書式微,鮮有發揚光大者。至清代碑學理論倡導,產生一批有所作為的碑派書法大家,這或許是對獨尊二王帖學的一個返正。
  • 範曾的真本事:別人沒畫完的草稿,他加幾筆,賣了4千萬
    本期導讀:常見有人說範曾沒啥真本事,若是有人說他畫得好寫得好往往是要挨罵的。不過,作為一個在當今畫壇享譽已久的人來說,你要說他沒點真本事那實在是過於武斷和非理性的,所以咱們今天就來看看範曾先生到底有沒有真本事。
  • 他精通書法五體,獨創「破體」!書壇泰鬥沙孟海:筆筆有新意
    一種以「歐楷」為名,以「規範字」來替代「書法」,以印刷體為榮,肆意貶低書法的意趣和神韻。這兩種趨勢,對書法這門傳統藝術,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姜東舒,為人非常低調,他是西泠印社社長,一代名師張宗祥的關門弟子。他求遍及歷代名碑法帖,精通篆、隸、真(楷)、行、草五種書體,並將魏碑與這種五體相融合,自創一種書法,稱「破體」,又稱「姜體」!
  • 小茶莊西文書法系列一——圓體體英文書法的基本工具
    書寫圓體英文字的基本工具並不需要太多,價格也不是太貴,當然,你也可以購買高端產品,但是作為初學者,我們只要配備最基本的筆、墨水和紙就可以了。在本系列中,我們將主要使用斜頭筆桿(oblique penholder)書寫,但是阿茶也同時也會介紹直頭筆桿(straight penholder),因為在之後的書法練習中,直頭筆桿運用的範圍也非常之廣。
  • 傳承書法國粹,振奇翰墨千秋一一記中國第一個五體書法傳承館
    傳承館外觀傳承館局部傳承館局部展廳局部中華五體書法傳承館通過展示中華5000年傳統文化之"六藝"中的書法起源、形成和發展,系統介紹中國五體書法各個創始人及其主要經典、代表作品、代表人物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國文化自信驚天地,書家揮毫潑墨泣鬼神。
  • 極簡書法史②|兩指、三指、五指?執筆法究竟需要幾指?
    另一種是三指單鉤,直接接觸筆桿的手指有三隻,用大拇指和食指夾持筆桿,同時用中指抵住筆桿,與我們現在使用鋼筆的執筆方式相同。二指單鉤執筆法又稱為「撥鐙法」。如圖所示,撥燈動作清晰明白,大拇指與食指執燈挑,其餘三指閒置不用。
  • 書法中的各種矛盾關係就像太極圖和八卦圖
    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根據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思想家悟到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人分男女,獸分雌雄;物有粗細,氣有清濁;縱有上下,橫有左右;尺有長短,質有輕重;心有善惡、性有美醜……如此種種,既一分為二,又合而為一,宇宙萬物都是太極一氣所化,陰陽和合而成。易學中的「太極圖」,形象地表達了陰陽相反相成的辯證關係。
  • 毛筆書法的「五體皆能」
    在書法藝術的世界裡,評價一個書者有這樣一句話:五體皆能。很多不了解書法的人不太明白這裡的「五體」指的是哪五體,今天就「五體」來給大家一一道來。「五體」,指的是書法裡的五種書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 書法筆畫藝術形象的空間特徵
    儘管是以方法為核心,但其中蘊涵的認識論內容,無一不深刻影響著每一位學習書法者的理念。歐陽詢《八訣》說:「點如高峰之墜石,橫若千裡之陣雲,豎如萬歲之古藤……」對筆畫如此詩意的描述在古代書論中大量出現,所揭示的是筆畫的審美特徵,而非形體特徵。顏真卿在論述筆法十二意時說:「平謂橫,直謂縱。」
  • 書法史上公認的書法五體,是這五種字體,書法愛好者速看
    書法是我國漢字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古往今來,書法的字體有很多,在書法界公認的有五體,這五種字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五體之篆書通常,我們把大篆小篆,統一稱為篆體。秦時的丞相李斯為「小篆」創立者,他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留名的書法家,即《嶧山刻石》,原石可惜已經被毀,現所見為南唐徐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現藏在西安碑林。
  • 書法五體,各顯其美
    一次朋友聊天,我說退休後有了時間要把書法「五體」從頭來過。朋友說那多麻煩,喜歡什麼體就練什麼啪。我說,書法五體,各顯其美,學楷行草不知隸篆之變,難得其妙。當然,我的意思是如果有意願有條件的話,選擇在"諸體並進"的基礎上,再"專攻一體"的學書路徑最好。中國書法以漢字為母體,從原始社會晚期的甲骨文,到金鼎文、石鼓文、籙、隸、楷、行、草,一路發展演進而來,形成了一個清晰可見的運行軌跡。學書一般從唐楷開始,到了一定程度會自然而然地對篆隸行草感興趣,乃至對"五體"從頭來過。
  • 僅僅再現古人書法作品的形狀,在任何時代都沒有意義
    元代之前的書家個體藝術特徵都較為明顯,但元代之後的書家的創造力就遠遠不如之前的人了。越到後期,整體的書風就更容易趨同。元代建立之後,統治者改變其遊牧民族觀念,接納漢人入仕,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在書法上掀起了一股以趙孟為主的復古潮流。元代文人階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響。如俞和、虞堪、吾丘衍等人,他們與趙孟私交密切,並在藝術風格上受到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