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運載火箭為什麼以「長徵」命名

2020-11-23 中關村在線

從長徵一號到長徵七號,我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一次次將中國航天推向新高度。 

我國火箭設計之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室的同志們,有感於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徵》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為實現革命目標,藐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提出建議並經上級領導批准,將火箭命名為「長徵」,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徵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

從長徵一號到長徵七號,我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一次次將中國航天推向新高度,我國運載火箭為什麼起名為「長徵」?中國工農紅軍走過的漫漫長徵路和「長徵」系列火箭之間又存在怎樣的聯繫?

運載火箭以長徵命名不是巧合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載星火箭就是長徵一號。長徵一號的研製也是一次長徵,從1958年開始到1970年發射成功,足足走了12年。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958年5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

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北京南郊誕生,錢學森出任院長。

火箭設計之初,大家都在想給火箭起個什麼名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室的同志們,有感於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徵》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為實現革命目標,藐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提出建議並經上級領導批准,將火箭命名為「長徵」,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徵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

中國航天踏上新長徵

「長徵」成為我國系列運載火箭的標誌性名稱,一代代航天人也踏上了獻身祖國航天事業的新長徵。

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較晚,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國際環境的制約,在探索空間的火箭技術方面,不可能得到任何國家的援助。唯一的出路就是從國情出發,走自力更生、獨立研製的道路。

創業難,但難不倒中國航天人。房屋一時蓋不起來,大家就住帳篷、睡通鋪。沒有地方辦公,就在飛機庫中搭起工作檯,用手搖計算機進行計算分析和設計。

長徵一號研製工作,每攀登一個技術臺階,都需要攻克大量的難關。在當時,除了錢學森外,其他科研人員都沒有見過飛彈、火箭是什麼模樣,更不懂怎樣設計和生產飛彈。大家不懂就學,邊幹邊學。他們發揚紅軍長徵時的犧牲精神,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了各項重大試驗任務。為了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從全國各名牌大學選調了4000名大學生。他們來到戈壁灘,加入航天試驗隊伍,開始艱苦創業。參加重大試驗任務時,面對生死考驗,大家都寫下遺書,交了「最後的黨費」。

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和探索,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終於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軌道,使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人造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航天精神是長徵精神的繼承發揚

長徵精神氣貫長虹,長徵火箭翱翔蒼穹。當第一枚火箭直射雲霄的時候,人們看到乳白色的運載火箭彈體上寫著兩個火紅的大字——長徵。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完成二萬五千裡長徵。作為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長徵精神激勵著人們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大的新徵程。

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每一步發展都凝聚著航天人巨大的付出。從長徵路到飛天路,折射的是薪火相傳的精神。不同的長徵,同樣的精神。

我國的航天之路,面對發達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的長期封鎖,開始長徵般的艱難跋涉。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常溫推進劑到低溫推進劑,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中國航天人,用汗水和心血,書寫了一部我國實現技術自主創新的輝煌歷史。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08/6086899.html report 2972 從長徵一號到長徵七號,我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一次次將中國航天推向新高度。 我國火箭設計之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室的同志們,有感於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徵》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為實現革命目標,藐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

相關焦點

  • 揭秘「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突破原有極限,「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左右,為建設空間站而研製的長徵五號B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說。
  • 長徵5B運載火箭海南文昌順利發射成功
    5月5日18時06分,全新的長徵5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順利發射成功,這不僅是全新結構的長徵5B運載火箭的首飛,更是其首次搭載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飛行,在這裡祝賀長徵5B首飛成功,中國加油!中國航天加油!
  • 長徵九號運載火箭2030年有望首飛 正式公布重型火箭
    2016年,中國國務院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內容明確表示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攻關,擬命名為長徵九號。初步計劃,長徵九號運載火箭2030年有望首飛。這也是中國航天領域新突破。
  • 中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只待立項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7日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重型運載火箭,未來將實現近地面軌道有效載荷140噸。龍樂豪表示,「長徵九號」的預先研究工作、技術攻關、方案論證都在進行中,也有一些初步進展,只待國家正式立項。
  •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回顧和總結:舉世矚目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一號火箭的發展過程長徵火箭系列,是從1965年開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研製。中國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前身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由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錢學森兼任第一分院院長。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時間表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示意圖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飛彈專家,素有「中國飛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之稱。
  • 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首飛獲得圓滿成功
    中新網文昌11月3日電(記者 張素)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及其發射服務展望
    概述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將進行載人空間站的建設,目的是掌握在軌組裝技術,建成我國完整的載人空間站工程系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按照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工程任務要求,為滿足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而研製的一型大型液體運載火箭。
  • 揭秘「快響利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實施了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大幅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為後續海上高頻次、批量化發射奠定紮實的基礎。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消息,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瞬間(高一鳴 攝)長徵五號B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全長約53.7米,相當於18層樓高,起飛質量約849
  • 西安硬科技助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十發全勝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長徵十一號火箭的全部四級固體發動機均由航天科技四院提供。
  • 中國航天突破,長徵11號運載火箭發射,西方稱已被中國「擊敗」
    自1956年至今,我國航天已經發展了六十多年,六十年裡中國突破了層層難關,成功發射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建立了空間站等,一項項輝煌的成就印刻在中國歷史上。今天,中國航天再次取得新突破,被稱為「中國的快響利箭」的中國航天自主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長徵11號」發射成功。
  • 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周四(11月3日)晚,中國發射了首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成為我國航天工業又一個裡程碑。
  • 長徵五號年底首飛 系中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
    亓創 攝  本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研製工作全部完成。8月26日,載有該型火箭的遠望號火箭運輸船隊從天津港啟航,駛往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根據工程計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將於年底前擇機實施。  長徵五號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採用全新設計的箭體結構、動力、電氣和發射支持系統。
  • 石豪:長徵八號——中國運載火箭換代進行時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自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新技術試驗衛星等多顆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這次發射,不僅象徵著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全面亮相,也標誌著「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航天的新一代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衝破陰霾,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發成功
    喜訊2020年5月5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首飛成功,成功發射了中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無人試驗船。所以,這一次長徵五號B的首飛成功無疑是使中國航天人重振旗鼓,讓支持中國航天的人重拾信心。
  •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作為目前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被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此次將迎來它的第四次發射。那麼,為什麼說「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 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原標題: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3月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航天的舞臺,目前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已經完成深化論證,有望15年內首飛。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中國運載火箭的「長徵」路——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解放軍報記者 王天益 程 雪烈焰升騰,點亮椰風海韻;地動山搖,神箭直上九天。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閉關苦練」兩年之後,「胖五」歸來,再問蒼穹。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第3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3次飛行。
  • 打敗獵鷹9號的中國商業航天第一箭——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作為我國新一代環保型運載火箭,同時也作為我國專為商業航天發射定製的第一款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成功首飛,不僅代表了中國在商業航天隊伍中又多了一員大將,同時也寓意著長徵八號的順利首飛背後,劍指目標將是當前商業航天發射的領軍人物——美國SpaceX的獵鷹9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