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實施了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大幅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為後續海上高頻次、批量化發射奠定紮實的基礎。
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該型火箭被譽為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快響利箭」。
10次發射:創造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紀錄
自2015年9月25日長十一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次數的新紀錄。
據介紹,與長徵系列火箭家族其他型號有所不同,長十一火箭是唯一一型固體火箭,其「心臟」採用的是固體發動機,結構組成相對簡單,具有操作簡便、貯存期長等特點。火箭院專家介紹,固體運載火箭雖然運載能力相對液體運載火箭較小,但其最大的優勢在於燃料被提前固化在火箭內,接到發射指令後,從測試到完成發射僅需一天甚至更短的時間,能較好地完成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後的應急通信及遙感觀測等任務。
在此次海上發射中,研製隊伍還進一步規範了海上發射的流程和分工,固化了管理模式,形成了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流程,進一步縮短了出海發射周期。
51顆星:「一箭多星」獨門秘技,可開「太空班車」
「一箭多星」是長十一火箭的獨門秘技,在每次發射中都使用到了這項技能。自2015年長十一火箭首飛以來,已成功將51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小衛星發射需求,火箭院推出了「太空班車」、「太空專車」和「太空順風車」等多樣化快捷的服務。在此次任務中,火箭研製隊伍為了滿足用戶一次發射九顆衛星實現軌道面部署的要求,充分發揮長十一火箭最大運載能力,與衛星廠商一體化協同設計,研製了新型高效的複合材料衛星適配器,通過結構總體布局優化實現了從最多發射7顆衛星到發射9顆衛星的轉變,同時為後續客戶大規模組網,協同用戶開展標準化接口設計,形成標準的電氣結構接口、標準化的連接釋放機構。
三種模式、三地發射:長十一火箭還具備小時級發射、海上發射等特點
據介紹,長十一火箭是我國唯一一款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可以使用三種發射模式執行任務,充分體現了火箭靈活機動的優勢。
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成為我國第一型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實現了運載火箭的架式發射。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獨立掌握海上發射技術的國家。
2020年5月30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遙八任務發射成功,首次採用新的發射平臺,首次採用2.0米整流罩,首次在西昌衛星中心實施發射任務。
長十一火箭還具備小時級發射、可無依託發射、適應複雜發射環境、基於民用船舶實現海上發射等特點,這使得長十一火箭具備了很高的適應性,截止至目前火箭已經在西昌、酒泉、海上進行了發射。
長十一火箭明年將低緯度海上發射
目前,長十一火箭研製團隊正在依託海上發射方式研製更大噸位的系列固體運載火箭,覆蓋1噸至5噸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能力。屆時將形成陸海通用的固體運載火箭系列,滿足不同衛星用戶的發射需求,同時研製隊伍正在論證多功能海上發射平臺,可以保障遠海海域發射,預計在2021年開赴低緯度地區實施低傾角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創造的11項第一】
(1)我國第一型國家立項的固體運載火箭
(2)我國第一型實現小時級發射的運載火箭
(3)我國第一型具備機動發射能力的運載火箭
(4)我國第一型具備長期貯存能力的運載火箭
(5)我國第一型可無依託發射的運載火箭
(6)我國第一型適應複雜發射環境的運載火箭
(7)我國第一型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
(8)目前我國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
(9)我國第一型在海上發射的運載火箭
(10)我國第一型採用無線遠控技術實施發射的運載火箭
(11)我國第一型基於民用船舶實現海上發射的運載火箭
攝影:史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通訊員 王偉童 高崇芮
編輯:胡德成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