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十二時辰·酉時|武漢、高三、藝考生,熊小月的三個標籤

2020-11-2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不同12時辰的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

酉時,即17時至19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十個時辰,又稱日入或傍晚,意味著成熟。
4月6日下午6點,武漢高三學生熊小月在家上培訓班網課。 圖片來源 受訪者供圖

「熊小月,黃土高原為什麼水土流失嚴重?」

下午6點,眼看就要下課了,熊小月忽然聽到電腦揚聲器裡老師在喊她的名字。

她趕忙作答:「該地垂直節理髮育,土質鬆軟,降水集中,植被稀疏保持水土的能力差,人類活動造成濫砍濫伐過度開發......」

這道題她不知背了多少遍,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熊小月是武漢市第三十九中高三學生,這波「最難考生」中的一個。這節地理課已經是她這一天上的第6節課,從早上7點半,照進她臥室的光線從明已到暗。這會兒太陽落山了,屋裡有點冷,她披上外套時感受到肩背的僵硬,肚子也有點餓了。

近3個月來,幾乎每天同一時間熊小月都在做同一件事——上網課。她坐在電腦這頭,老師在屏幕裡頭,他們可以清晰、沒有延遲地看到彼此的臉、聽到對方的聲音,接麥提問、答疑解惑。差別只是,這是一節英語課,一節數學課,還是一節歷史課。

武漢、高三,這兩個字眼疊加已經讓人倒吸口氣,而熊小月身上還有一個標籤——藝考生。

如果沒有疫情,她會在2月份考完湖北美術學院的專業課校考,然後踏踏實實複習文化課,從從容容上考場。而現在,湖美的校考還不知延到何時,或者是否就乾脆取消了。一切都是未知數。她只好白天上網課,晚上繼續練畫畫。

有人覺得這屆高三學生太倒黴了,但身處疫情中心的熊小月不這麼想。3月份最後一天,教育部宣布,除北京、湖北外,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我們至少也能多一個月吧。」這樣想著,熊小月覺得身上多了一股勁兒,讓她想像了更多的可能。

熊小月說,眼前的這一切有點「魔幻」,其實現在她也不多想、多猜。比起很多同學,她自認還算淡定,「只要我還在學習,我就沒有什麼可慌的」。

從學校停課到被交警勸返

熊小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因為很多藝術生的文化課基礎都要差一些,所以基本上去年12月初考完聯考後,大家就開始在外面專門輔導藝術生文化課的培訓學校進行集訓了。她報的培訓班有20多名學生,住校,一個禮拜能回家半天。

「1月7號,那個時候我們剛剛考完期末考試,本來還說有年終活動,也臨時取消了,直接就讓我們都回家了。」熊小月回憶,「當時老師說這種病毒非常危險,就不讓我們聚集了。」

回到家後,熊小月被父母下了禁足令,每天從早到晚呆在家裡畫畫。那時候,她還沒察覺到異常,「因為我們在學校裡面是要收手機的,基本上與世隔絕,只知道外面有病毒,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出門,也就沒覺得多可怕。脫離網際網路久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對外界消息敏感起來。」

直到快十天後,熊小月注意到家附近醫院的救護車開始經常鳴笛,規律的高低音讓她神經緊張,「有點抓心」。這時她才感到一切變得真實而恐怖。從停課回家算起,3個月裡熊小月只出過三次門,兩次是從單元門走到小區門口,拿個快遞就趕緊回來了。

「還有一次,也是我唯一一次出小區,是在剛封城第二天,我們想去外婆家拜個年。因為那是她新買的房子,家裡什麼都沒有,我們想著去送點東西,順便吃個飯。其實我也意識到不應該出門了,但還是捂得嚴嚴實實去了。」從家出發大概開了半個小時,熊小月一家就被交警攔下了。

「因為我外婆家就在鄂州邊邊上,過了橋就是,我爸就說『不遠,前面就是了』,但交警還是說不行。實在不讓過,我們就掉頭折返了。交警很給力,連我爸知道的小道都給封了。」那一天,熊小月明顯覺得路上車流量減少了,很多商鋪都是關著的。平時熱鬧的街道忽然就冷清了,她感覺很落寞。

高考延期了,更有勁頭了

熊小月的培訓學校當時原本計劃停課一周後就複課,「但結果學校真的太天真了」。受疫情影響,學校延期開學,並從1月16號起開了網課。課表排得滿滿當當,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半,每天7門文化課。一周只有周日上午可以休息半天,睡個自然醒。

熊小月的網課課表。

「我們的學習任務很緊,每天睜眼開始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上網課時,老師會要求他們開攝像頭,而且必須看到臉。有的老師可能設備條件不允許,就會要求點到。要是有學生出現掛機的情況,老師會立馬反映給家長。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隨時提問,直接打字或者麥克風發言。

熊小月很快適應了網課的形式,對她來說,在家上課和去學校上課好像沒什麼分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手機還在手上,全看自覺了。教學質量似乎也沒有下降,反而因為可以有更多時間自己琢磨,不受周遭影響,成績提升得更快了一點,「但是不能及時知道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態,可能競爭意識會弱一些」。

3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公告,本著「健康第一」和「公平第一」的原則,明確除湖北、北京外,2020年全國高考延期一個月。消息出來後,熊小月的很多同學心態崩了,出現了明顯分化,「雖然我們這裡還沒有最後確定時間,但一種人知道還要再熬一熬情緒低落,也有的反而沒了火燒眉毛的緊迫感,乾脆鬆口氣開始玩的,還有一波就是知道要延期,更有勁頭,更賣力複習的。」

熊小月屬於最後一種。

疫情發生後,她和多數高三考生一樣,心被提著一直放不下來。但是高考延期的消息一出,熊小月覺得這是她的機會。

「一個月對藝術生的文化課幫助太大了,可以多學很多東西。文化生後期基本上是每天做卷子改錯的狀態,對他們來說多一個月可能就是蘭博基尼的30塊錢優惠券了,但藝術生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熊小月覺得,這段時間可以縮小她和文化生的差距,也許這次機會讓她上綜合類大學更有把握了。

文化課VS專業課,兩頭不能松

按照往年常規,各地會在每年12月份開始藝術類專業聯考,來年春節前後一些高校會進行專業課校考。因此,藝考生大多都是先準備專業課,待聯考、校考都結束後,再專攻文化課。

然而今年,教育部對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下發文件:對於確需舉行現場校考的,要在高考後組織,儘可能減少參加校考的考生規模。

儘管熊小月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這無疑還是打亂了她的備考節奏。原本她打算在2月14號湖北美術學院校考前先練專業課,之後再主攻文化課,但現在只好一手文化課一手專業課,兩頭都不能鬆了。中午午休時,熊小月匆匆扒拉兩口飯,卡著時間畫畫速寫。每晚10點半下了網課,她還要再畫一個半小時的色彩或素描,有時候兩晚就要畫完一張畫。

熊小月的素描作品。

「和文化課網課還不一樣,專業課線上指導局限性太大了。」熊小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們只能是畫完拍照發給老師,老師看了告訴我們哪哪不好。但他不能上手改畫,這個很麻煩。有時候那些筆法你必須得看著老師畫,他手上的一些小動作就很能體現一些東西。」

有一回,熊小月畫了一幅色彩發給老師,老師迅速給出了修改意見,但不管她怎麼改,老師都一直說「再豔一點」。「以至於我把顏料盒裡的顏料沒怎麼調就糊上了,老師還是覺得不夠豔。後來我才發現,因為之前為了拍其他照片,我把相機的飽和度調得很低,所以畫傳到老師手機上顏色出入很大。」這個真相讓熊小月哭笑不得,「等最後意識到了,為時已晚,畫也徹底沒救回來」。

類似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反覆改也改不到老師滿意,熊小月就會和自己較上勁。她想到了小時候常常畫到哭鼻子,抹抹淚又繼續。她又想起,高中集訓時天天在畫室畫素描,就在那段時間,右手小拇指變形了。「因為畫素描,你要用一個手指頭撐著你的手,不然你的手按到紙上的話,畫面會變得很髒。」一路不易,熊小月不想現在敗下陣來。實在解決不了,她就以量取勝,在多畫的過程裡慢慢把困惑消化掉,「但是這樣很痛苦,很累,很低效率」。

即便如此,熊小月還是覺得很慶幸,慶幸自己學會了這種方式,可以把內心的情感傾瀉出來。

就想出去走一走,去哪不重要

大概初一的時候,熊小月就覺得自己可能定性了,以後就搞美術了。一直以來,她的夢想是考進湖美,在美院的氛圍中浸染,以後從事藝術類的工作。要麼去當設計師,要麼就開一個畫室,賣自己的畫。「其實我更傾向於後者,我希望以後自己可以靜下心來畫畫。」熊小月說。

不少家長都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學藝術,認為沒出息、沒前途。在這方面,熊小月覺得自己很幸運,多年來爸媽給了她無限的支持,「包括這次,不管我報考哪所大學,什麼專業,他們都會支持我的選擇。他們只會基於生活經驗給我一些建議,然後讓我自己決定。不要求我考得有多麼好,只希望我不會後悔。」

熊小月的畫材。

家裡有個高三學生,這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件大事。熊小月的父母除了儘量不在她上網課的時候打擾她,能做的就是用各種美食「投餵」她。

「有時候也算不上美食,比如糖炒焦了又加了老抽的黑漆漆的土豆燒肉,比如各種意外形態的電飯煲蛋糕.....總能在我下課走出房門時給我驚喜。」每天6點一刻到7點,熊小月有45分鐘的晚餐時間,餐桌上,一家三口聊些輕鬆的話題,也會分享一些對於疫情的看法。

這幾個月的經歷給了這個18歲女孩很多觸動,她很感激前線的醫務人員和各個崗位上的服務者。她看到有人為了抗擊疫情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有人卻因為自己不能正常娛樂而罵罵咧咧,才知道人與人之間思想的差距原來可以那麼大。

這段意外到來的居家時光也讓熊小月和父母更親密了。3月27日,是熊小月爸爸46歲的生日。那天熊媽媽親手做了個奶油蛋糕,上面的裝飾則是熊小月課間出來安排的。以往這樣的日子,他們全家會一起出去吃飯慶祝,但熊小月覺得,今年被困在家中反而讓這一天更特別更有趣了。

熊小月和媽媽為熊爸爸做的生日蛋糕。

今天,武漢解封,熊小月在期待、興奮的同時,還是有點擔心:「畢竟那麼多人為了這城市的安寧付出了那麼多。」

現在最想幹嗎?很多人問過她這個問題。熊小月說,她就想出去走一走,「對現在的我來說,去哪也許沒有那麼重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城小事】垃圾分類十二時辰——酉時
    【大城小事】垃圾分類十二時辰——酉時 【關注這座城 關心身邊事】 這裡是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傾力打造的 《大城小事》欄目 本期我們繼續為您講述垃圾分類故事 酉時 17:00-19:
  • 武漢十二時辰·亥時丨夜跑族:我已想念車水馬龍的武漢夜晚
    從1月23日「封城」76天至今日「解封」,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武漢抗疫史的歷史切片。亥時,即21時至23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十二個時辰,又稱人定或夤夜,意味著等待新生。她笑言:「我認為我們武漢的長江(段)不比黃浦江差」,「望著寬廣的江面,觀賞著流光溢彩的江邊燈帶,可以發呆放空自己。」她偶爾也會與三倆好友一起去江邊的酒館小酌幾杯,聊一聊彼此的近況。聊起對於武漢夜晚的鐘愛,劉怡思如數家珍。
  • 武漢十二時辰·寅時|「志願者這事,做了就停不下來了」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寅時,即凌晨3時至5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三個時辰,又稱日旦或黎明,是夜與日交替之際,意為生機。
  • 武漢十二時辰!微信大數據:每天早8點「過早」最熱鬧
    武漢重啟進行時!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封」。微信支付今日發布「武漢春訊」大數據,通過觀察近日來各行業的復工及消費情況,展示武漢復甦景象。大數據顯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逐步恢復,3月25日-4月3日相較於上月同期,微信支付線下交易筆數增幅達162%,武漢的煙火氣回來了。
  • 石藥十二時辰之酉時、戌時、亥時
    酉時-公正酉時,即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古人降「日出」和「日落」人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亥時-誠信亥時,即人定,又名定昏等,是十二時辰的最後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為(21點-23點)在《孔雀東南飛》寫到「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長夜的開始,在石藥的行政大樓裡,會看到燈火通明猶如白晝,整齊的會堂裡正在召開著緊急會議,一個新藥品研發的 成功,定是人類醫藥的一大進步
  •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許昌實驗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的十二時辰
    (六)班學生馮向穎將向大家介紹疫情後高三學生的在校生活。在這個時辰裡,明智的人都會選擇用最好的狀態,做最重要的事。 認真學習的大家,做好準備應對高考。大課間,測量體溫,下課期間,各班分批、輪流上衛生間。各衛生間統一單向出入,洗手消毒後進班。接水也要記得間隔一米排隊。
  • 武漢十二時辰·巳時|復工第一天,大家倍感親切又小心翼翼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漢的人們在不同12時辰的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巳時,即9時至11時,是十二時辰的第六個時辰,又稱隅中或日禺,形容萬物熾盛而出。
  • 酉時是幾點到幾點 酉時是幾點
    應該都知道我們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但在古代卻只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兩個小時,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斷時間。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酉時是幾點到幾點,酉時如何形成的。酉時是下午5時至下午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這段時間雞開始歸巢。
  • 推薦|內蒙古十二時辰——酉時
    酉時,又稱日入晡時,即為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是一天當中的17時至19時。也許此時剛剛用過晚餐,站在窗口,望向西邊,晚霞溫柔而美好。白晝交替之時的美景是上天的恩賜,內蒙古各地無論是草原、森林、湖泊還是城市,都籠罩在落日餘暉中,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麼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裡,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沒有張繼的詩情,還是早點入睡吧。
  • 武漢十二時辰·未時|從武昌方艙醫院首批走出來,恍如重生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76天至今日「解封」,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抗疫史的歷史切片。未時,即13時至15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八個時辰,又稱日昳(音「疊」)或日仄,意味著收穫。
  • 武漢十二時辰·子時|滯留武漢的外鄉人:回家的日子,到了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這76天之間,在武漢的人們在12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武漢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子時,即23時至次日1時,又稱夜半或未央,是兩天的臨界點。子時,意為孕育。
  • 罪犯入監教育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約始於西周時期,是中國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 雖然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熱度已過,但小編還是忍不住以此引出話題......
  • 真實版中國十二時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原創:中國人的一天        說起火爆這個夏天的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必須擁有姓名!在劇中,主人公們必須在十二個時辰內,拯救陷入死局的長安。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全國十二時辰#也登上熱搜話題,腦洞清奇的網友開始了刷屏。好玩的是段子,但真實的是生活。真正十二時辰下的中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酉時是幾點到幾點 酉時是什麼時候
    大家都知道,古代將時間分為十二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酉時是現在的幾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酉時是幾點到幾點  古時候將一晝夜平分為十二個時辰,古時候的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 西安公安十二時辰 · 酉時|九天閶闔 大明長安
    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劇中被大家互相爭奪的輿圖嗎?它作為盛唐繁榮的中心及標誌是絲綢之路上的東方聖殿大唐雖已遠去彰顯盛唐文化精髓的大明宮遺址依然在向世界展示中華輝煌燦爛的歷史唐大明宮在京師長安北側的龍首原被譽為「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酉時
  •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鳥道一千裡,猿啼十二時。」
  • 十二時辰之酉時詩詞節選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借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熱,讀著先賢望著時辰而來的興嘆,你或許也應該詩一把了!酉時:又叫日入、日落、日沉、傍晚。
  • 職場人十二時辰,你在哪個時辰裡最扎心?
    就在眾人就《長安十二時辰》最終BOSS是誰而眾說風雲之時,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時辰」才是這個故事最大的「幕後推手」。無論是月薪數萬的企業高管還是勤勤懇懇的業務人員,都難逃「職場十二時辰」的統治。這些職場趣聞,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精妙的「合作夥伴」,讓你的「十二時辰」變得不那麼繁雜枯燥。  巳時(9時-11時):辦公桌精靈上線,開工不急!
  • 浦東十二時辰·酉時|品美食享美景,陸家嘴是夜上海一抹亮色
    浦東十二時辰·酉時|品美食享美景,陸家嘴是夜上海一抹亮色 華燈初上,陸家嘴金融區這片「財富湧流」之地換上了另外一副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