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科學家不斷求索:真理何所許?未來何所歸?諾貝爾獎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認為,「科學的未來,屬於勤奮而謙虛的年輕一代」。
在北緯28°00'、東經120°42'之處,一群叫作「溫州人」的奮鬥者,正在以科學之名叩響通往世界中心的大門,「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他們推開這扇大門的一把鑰匙。
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
百越之地的草莽與永嘉學派的雅致並存,闖蕩天下的變通與堅守傳統的固執交融,這就是溫州的氣質,複雜而深邃。在40多年改革開放史上,溫州始終以「先行者」「探路者」的姿態佔據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0年,年僅20歲的溫州布料攤攤主章華妹拿到了編號為「10101」的新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由此開啟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中國民營經濟成長之路。
幾乎同一時期,溫州科技發展的種子也在改革春風裡迅速萌發:1978年,溫州市開始試製7萬和20萬電子伏離子注入機,組織集成電路生產線和控制離子注入機的微型電子自動化工程會戰;有「騎士發明家」之稱的趙永鎬回溫創辦原化工部化機院氟塑料應用技術研究所,後成為國內研究氟塑料纏繞法襯裡技術第一人,他也被譽為「氟塑料襯裡防腐產品之父」;1988年,「溫州第一能人」葉文貴開始了他的造車夢,2年後,裝著小型汽油發動機的混合動力車成功上路。這是中國第一輛混合動力車,也是當時全球充電跑得最遠的混合動力車。
據統計,1978—1985年間,溫州地區獲得國家級、部省級獎勵科技成果達202項。「世人都誇溫商聰明,這是有『基因』可尋的。」生於溫州的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不吝為家鄉「應援」:「除了企業家,溫州還是科學家的搖籃。」
誠如他所言,翻閱檔案,可以看到以姜立夫、洪氏閭、蘇步青、谷超豪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溫州籍科研先驅,憑科學之力,不斷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金振民看來,溫州能擁有「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等享譽海內外的金名片,離不開科學的智慧與貢獻。
正泰物聯網傳感器產業園
當前,中國民營經濟呈現「56789」的特點,即整個經濟體系中,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而在溫州,這些指標均達到「99999」。依靠核心技術與自主創新,「溫州製造」變身「溫州智造」,進軍航天領域,走出正泰、德力西、華峰、奔騰雷射等一大批優秀的民營科技企業。
2019年,溫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2%,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三位,GDP排名躍至全國第三十位,超過瀋陽、長春、石家莊等省會城市;同年,該市科技進步監測有10項指標排名居浙江首位,新增領軍人才、博士、碩士、本科生均增長60%以上……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2019年10月26日-27日,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舉行,諾貝爾獎得主、海外院士專家、著名青年科學家代表以及國際科技組織負責人等約800人出席,代表覆蓋10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
這一刻,全球才俊雲集,溫州熠熠生輝。就在這一年,「一器一園一基金」(即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青科產業園、總規模20億元的青科基金)等系列峰會成果落地開花,效應持續溢出。
位於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的溫州數智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剛從福建落戶到溫州的網際網路企業,其科研人員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企業CEO沈凡星介紹,他們正在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研發數位化智造平臺,幫助溫州老牌鞋業實現生產全流程的數位化管控,降低40%生產成本,加速企業轉型突圍。
據悉,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今年7月已經全面投用,截至目前已註冊入駐了29家企業。該園區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集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三合一的「國字號」科技園,集聚國家重量級領軍人才43人,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企業103家。
「我們園區以『資本驅動』為特色,圍繞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新興產業,依託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科技人才資源,深度整合全球溫商資源和長三角創投資源,推動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創新發展,全力打造新時代科創中國示範窗口。」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相關負責人說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園區產值超11億元,全年有望突破20億元。
此外,青科基金一期2億元已開展投資業務,現對7個擬投項目進行立項,並對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籤約並列入進度考核的65個項目進行跟蹤,有39個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本土科研產業也正在高歌猛進,各類「國字號」重大項目蜂擁而至。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引進了稀土材料、高性能石墨烯、高純半導體碳納米管電子墨水等一批中科院、國科大產業化項目,已有6個產業化項目進入臨床試驗或市場化階段。同步加速推進的還有科思技術(溫州)研究院、光子集成創新研究院、北鬥產業基地、中國眼谷·中央孵化園、大唐5G等標杆項目。
一派火熱中可以窺見,溫州正充分發揮峰會的「乘數效應」,積極培育新動能。「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舉辦,讓溫州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在家門口感受到了全球科技發展的強力脈動,為溫州量大面廣的民營企業提供了零距離接觸國內外高端科創資源的機遇,搭建了交流與思辨未來科創趨勢的全球性平臺。」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如是說。
創新的動力,在於科技與人才。
溫州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就是溫州近年「引賢納士」的「成果」之一。
壁虎斷尾為何還能再生?現有糖尿病為何藥物不能根治?為什麼有些人脫髮後還能再生、有些則不能……一連串問題,都能在李校堃領銜的「細胞生長因子」課題中找到答案。
作為調節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細胞生長因子」是生物藥物研發的重要切入點。李校堃帶領科研團隊潛心於此,走出了一條基礎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道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開發為臨床藥物的國家。由他領銜打造的重大科研轉化平臺「中國基因藥谷」,已獲得溫州市政府20億元投資,於今年9月底正式投用。
在李校堃看來,當前溫州正處於新一輪改革起航的關鍵時刻,是最需要科技創新、最需要人才支撐的時期,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舉辦,正是一股「好風」。
好風憑藉力,助我上青雲。2019年10月以來,乘著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東風,溫州正呈現科技創新「高原崛起、高峰凸顯」之勢。如今的甌越名城,更渴望「能人」加持。
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
今年9月,在短短一周之內,溫州頻頻出招:9月22日,溫州市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進大會舉行,14個重大科創平臺項目在會上集體籤約,引流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高端科創資源,匯聚一批高精尖人才和高質量項目,為該市加速構建「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注入強勁動力。9月24日,溫州把招引人才的新聞發布會「搬到」了浙江高校資源最集中的杭州、「開進」名校浙江大學,發布了「510計劃」:即10萬崗位、10項政策、10億資金、10大活動,1年招引12萬名高校畢業生。
「溫州敞開懷抱,熱忱邀請各路英才加入『溫州一家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溫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勝傑表示,溫州將拿最大誠意,送最重「大禮」,邀請各路英才到溫創業創新。
「匯聚天下英才,共創美好未來」。帶著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明天的暢想,溫州,在科技創新的遞增曲線上大鵬展翅。
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