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大講堂
2019.09.04
量子力學研究是21世紀的前沿研究熱點,世界各主要國家都紛紛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了讓深圳中學的學生了解量子力學的相關問題,樹立不忘初心、科學報國的理想,深中大講堂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俞大鵬院士為同學們帶來深中新學年的開學第一講。
俞大鵬院士
9月4日下午,深中大講堂暨市政協「委員講堂」在深圳中學高中部成美樓先鋒劇場舉行。學生們早早地進入會場,翹首等待科學家俞大鵬院士,當俞院士走進會場,掌聲經久不息。陪同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有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王大平,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副校長羅吉祥,以及市政協相關領導和31位政協委員。深圳中學教學處副主任王粵莎主持活動。
俞院士首先回顧了三年前自己與深圳中學的緣分,肯定了深圳中學的學生素質,鼓勵學生們樹立信心、潛心學術。而後,俞院士介紹了自己的成長之路,他深情地回憶了兒時的故事,感謝寧夏故土培養了他。在回憶中,俞院士尤其提到自己的家訓傳統,從小就在他心中埋下了正心修業、齊家報國的種子。談到對科學的認識,俞院士說父親在兒時經常給他勾畫科學之夢,讓他從小就對科學充滿了嚮往。
時代造就人才,個人命運總是跟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俞大鵬院士講到,1977年高考的恢復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從未離開過故土的他,第一次坐上火車來到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求學。雖然考上北京大學是他和父親的夢想,但是他現在回憶起這段往事,依然感慨:「人生的起點並不重要,只要努力終究會實現夢想。」
俞大鵬院士憑著這股西北漢子的韌勁,在科學的路上不斷攀登,後又遠渡重洋,前往法國南巴黎大學學習物理學。「異國終究是他鄉」,俞院士雖然有在法國工作的機會,但他依然選擇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20世紀90年代,俞大鵬院士實現了青春的夢想,開始了在北京大學的任教生涯。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即使面對當時北大簡陋的科學條件,俞院士依然充滿信心。「有夢想就會有新成就」,他們這批在北京大學工作的年輕人終於實現了科學的突破。
北京大學是俞大鵬院士的伯樂,他也以成績回報北京大學給予的機會。在俞院士的帶領下,北京大學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科學家,並且擁有了一個可以和世界任何高校匹敵的研究團隊。憑藉出色的成績,2015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俞院士自信地告訴同學們:「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千萬不要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只要我們跟著感覺走,對科學世界一直充滿好奇心,終能結出碩果。」
成績面前,俞大鵬院士又在思考,當選院士意味著身上的責任更重,他不滿足於只在北京大學繼續研究的路徑,依然想追求卓越與極致。於是,他南下深圳,奔著實現量子計算的夢想而來。他鼓勵同學們:「360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有把科學工作做到極致的雄心壯志。你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偉大的時代要有偉大的胸懷,我們應腳踏實地為祖國貢獻力量。」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計算的問題?俞大鵬院士講述了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並告訴同學們量子力學已經成為了美國、英國、歐盟等主要國家的重要研究戰略,他們對量子力學的成果和人才採取限制措施,中國的量子領域幾乎陷入了無人區。這些教訓告訴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我們自己開展量子研究才是發展的硬道理。於是,在俞大鵬院士等人的推動下,深圳市成立了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是具有中國特色、代表深圳精神的重要科研單位,目的就是要深化國家量子戰略布局,搶佔戰略制高點、實現科學領跑、取得顛覆性的技術。
俞大鵬院士表示,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大量引進人才,科研隊伍十分強大。同時,他再次鼓勵同學們從小要根植科學的種子,擔當報國,歡迎同學們以後加入到量子計算的研究中。
俞大鵬院士的講座開拓視野,令人振奮,相信定在同學們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等待未來開花結果!
來源:深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