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年產量達100.29億立方米,建成除北美外全球最大頁巖氣田,日產量連續三年實現千萬方級增長,持續領跑國內頁巖氣領域,成為「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忠實踐行者。
十年探索、六年產建,百臺鑽機、萬人會戰。西南油氣田、浙江油田、川慶鑽探、長城鑽探等單位和衷共濟,深入落實集團公司決策部署,在川渝頁巖氣前線指揮部協調推進下,與各科研院所攻堅克難,積極應對新冠疫情與油價低迷等挑戰,大力實施「五個一體化」,超前實現「日產4000萬、年產逾百億、儲量超萬億」目標,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創新決策管理體制,實現一體化組織。以中國石油整體效益最大化、價值鏈最優化為目標,構建集團公司科學決策、前線指揮部統籌推動、油氣公司與工程服務公司共同開發的組織模式,高效實施規模化產能建設,打造標準建設、研學互促、技術共享等平臺與體系,提出「產量為王」「油公司甲方主導」「技術引領提質增效」等核心理念,制定20餘項適用於川南地區的技術標準模板,建成了標準化、數位化、自動化的頁巖氣示範基地,形成了具有「川南特色」且可複製推廣的組織管理模式。
創新合作共享模式,實現一體化實施。加強內外合作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構建國際合作、國內合作、風險服務、自營開發四種作業機制,孕育出以長寧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油公司」,建立「甲方主導、合作共贏、制度健全、決策高效」的市場化機制,探索「單井投資與EUR增量掛鈎」「鑽井日費制」「多支隊伍同臺競技」等方式,實現高效勘探與低成本開發,甲方產量與EUR不斷攀升,乙方效益與競爭力不斷提升,同時錘鍊了一批非常規領域專業人才,進一步夯實規模上產基礎。
創新技術攻關體系,實現一體化研發。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廣納國內外研究機構團隊,自主搭建頁巖氣技術研發體系,先後編制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44項。實施地質工程一體化,形成「三控」高產理論和「四好」提效措施,持續完善六項主體技術,開展「多簇射孔+暫堵轉向+高密度加砂」第二代壓裂工藝200餘井次,井均測試日產量達25萬方,單井EUR1.3億方,較建產初期提升120%,湧現出國內首個「四百萬方」平臺及一批EUR超2億方的標杆井。多維度複製關鍵技術成果,以實施效果促進迭代升級,形成技術研發、總結、推廣、激勵、更新的增強迴路。
創新內外發展生態,實現一體化保障。舉全集團公司之力,健全完善市場準入、招投標管理體系,匯聚中國石油五大鑽探優勢力量,規範引入外部隊伍,鑽機數量由38臺迅速增長到高峰期170臺,壓裂車組、連續油管等生產要素全面保障。將「能力測評」與「優勝劣汰」關聯掛鈎,持續為各隊伍添功賦能,學習曲線大幅縮短,近兩年精準激勵表彰鑽井、壓裂標杆隊伍和先進集體49個。嚴守安全環保紅線,建立跨公司應急聯動機制,築牢現場監管體系,推廣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連續多年實現「三零」目標。
創新企地融合機制,實現一體化協調。加強與資源地政府對接溝通,及時通報、協調重大事項,成立區域頁巖氣業務推進小組,構建企地間利益共同體,暢通省-市-縣三級聯動渠道,分層分級迅速協調處置,營造和諧融洽良好環境,為川南頁巖氣效益開發再注推力。積極宣傳展示頁巖氣開發成果、科普知識和典範工程,增進公眾對頁巖氣的認知與理解,為川南頁巖氣整體開發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輿論導向,開創企業有效益、政府獲收益、群眾得利益、環境有增益的頁巖氣發展新局面。
中國石油頁巖氣各參建單位將以打造國內天然氣新增長極為責任使命,瞄準「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目標,堅定「十四五」規劃目標不動搖,大力開展提產量、降成本、上規模、控風險各項措施,全面邁入第二個「百億方產量、萬億方儲量」新徵程,繼續在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進程中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