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生於1978年,多數人知道他是因為2006年《士兵突擊》裡的成才一角,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士兵突擊》更像是「成才」的個人成長記,而不是許三多,畢竟「許三多」除了身體上的日漸強壯,他的內心其實從未變過……
不過陳思誠,真正在演藝圈嶄露頭角的時間,其實要比成才更早一些。
2001年,陳思誠23歲,在電影《法官媽媽》中出演少年犯「張帥」,演他對手戲的則是老戲骨「奚美娟」,最終這部電影為陳思誠拿到了「華表獎」最佳新人獎、「百花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但由於電影本身的名氣局限,加之題材受眾偏冷,陳思誠未能憑藉這部電影一炮而紅(其實這部電影,在電影頻道曾經反覆播放過很多次,同時這部電影還入選了多個國家重點扶持的電影項目大名單,但興許正是這種太過「高大上」的標籤,最終讓這部電影如珍寶一樣,被束之高閣)。
最終陳思誠還是等到了「成才」一角,無心插柳柳成蔭,再到《北京愛情故事》裡的程峰又添了一把柴,最後2014年與佟麗婭結婚……
陳思誠也就這樣最終成了熱搜常客,娛樂圈裡的風雲人物。
但,觀眾們提及他,多數時候還是中性詞彙甚至貶義的詞彙更多。
論及「詞性」的改變,以及人們對陳思誠更為全面的認知,要從《唐人街探案》開始,正是《唐人街探案》1與2的接連成功,再加上如今正在熱映的《誤殺》口碑爆棚,陳思誠在導演這個領域,短短幾年混出的成績,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他在演藝圈打拼的十多年(《誤殺》導演柯汶利,監製陳思誠,這是柯汶利執導的首部電影)。
《唐人街探案》主拍攝地點選擇在了泰國,《唐人街探案2》拍攝地點移到了紐約唐人街,但劇中依舊充斥著大量的泰元素,《誤殺》拍攝地點再次被放置到泰國。
三部而已,看起來並不太多的泰國元素,但對於陳思誠來說,其實很多,畢竟這已經是他最近所有執導和出品的電影作品中的全部(《遠大前程》是電視劇)。
而陳思誠究竟為何如此偏愛「泰元素」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我們先說《唐人街探案》,在《唐人街探案1》火爆以後,陳思誠和王寶強上了一次《魯豫有約》,魯豫也曾經問過同樣一個問題:「為何選擇在泰國拍攝這部電影,尤其是在《泰囧》火了之後?」
陳思誠說了三點:
(1):其實我在拍攝《北京愛情故事》劇版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唐人街探案》的雛形,其後是一個漫長的等待和籌備的過程,既然「思路和想法」是在泰國有的,那當然最終要在泰國實現。
(2):《泰囧》和《唐人街》對比,其實除了「泰國」、「王寶強」、「喜劇」這三個元素外,其他更多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也就不太擔心觀眾會有「審美疲勞」。
(3):泰國的華人數量,是全世界移民出去的華人,待得最多的一個地方,泰國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唐人街,在泰國拍,即是獻給泰國華人最好的禮物,同時也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畢竟很多東西你不需要再去搭建。
陳思誠現場說的這三段話,基本未加思考,我想這是因為這段話是他內心真實想法的原因,而除了上面這三個原因外,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陳思誠現場提了,卻未曾展開。
陳思誠說:「泰國的文化很包容,它容許你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情」。
無論是《唐人街探案》,還是這部《誤殺》,劇中框架是一致的,那便是:警察破案,而為了增加電影的「戲劇」和「衝突」,那警察的形形色色一面必將必不可少的要暴露出來,而「偏貶的一面」如貪汙受賄、低能無腦、縱惡行惡……
這些層面,想要拍攝出來自然沒有問題,但能否順利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則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處理不當,最終的結局便是「咔!咔!咔!」
所以陳思誠,選擇在了泰國,因為那裡可以完成他的野心,遂了他的心願,讓警察可以如此「低端」,讓戲謔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如無意外,只要陳思誠還要在「破案」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泰國便一定還是他的「風水寶地」。
(文/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