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蒙太奇的手法,心迷宮的人性,鞭笞脫序的執法者

2020-12-06 電影諜報站

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犯罪電影。說實話,在看片之前,我對「誤殺」並未報太高期待。這幾年在內地市場上,忽然湧現了一批「翻拍電影」,它們大多中小成本,買下一些韓國商業片劇本進行本土改編,再請幾位知名演員在大銀幕上重現。然而它們幾乎都是些質量中下水平的作品,直到《誤殺》上映後,徹底改變了我的這一看法。

《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首先,影片開頭是李維傑敘述的電影《活埋》的情節,但主角卻是他自己,暗示了他的結局,像素察一樣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而結尾的彩蛋再次提示了這一點,但這一次不再是敘述電影情節了,而是真實的世界。李維傑在一盤對弈裡面,一開始以為自己是棋手,下著下著發現自己可能是棋子,結果最後,他發現他連棋子都不是,只是棋盤上一粒微不足道無法左右對局的塵埃。每一個勢單力薄的底層人民就像處在風浪交加的大海裡的小帆船,任憑你怎麼努力划槳,終究逃不過滔天巨浪的拍擊。

影片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手法,用的恰到好處。故事中,兇殺現場和拳擊現場用蒙太奇的手法串聯在一起,不是純粹的緊張壓抑感,而是多了一些戲劇效果。開始在監獄最後還是在監獄,中間用羊來進行穿插,活著的羊看見了犯罪經過;離群的羊被誤殺;死掉的羊被埋進棺材;最後在寺廟看見羊仿佛獲得了重生。本來故事主題沒有任何和羊相關的東西,卻被羊貫穿起來,覺得莫名的合適。家裡串供的場景和警局逼供的場景又使用蒙太奇,讓直線敘事變成了兩個空間同時敘事的感覺,故事變得不那麼單調且每個鏡頭都有相應鏡頭來解釋。可以說導演真是把它運用的爐火純青,給人營造一種似夢非夢的感覺。

再然後,電影採用了「心迷宮」式的人性刻畫。就像《心迷宮》表現的一樣,細膩,深刻的描繪了面具下真實的人性,整部戲人與人之間都充斥著各種心計,互相欺騙,隱瞞和算計,玩弄著色慾與金錢的遊戲,其實卻是被金錢與色慾玩弄。《誤殺》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善和惡的糾纏還是對和錯的思辨,在這部電影中都有了自己某種程度上的展示。同時,這部電影的社會背景本身選得很好:人們對法制的信任日漸淡薄,對某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實而進行的反抗,對公正社會的極大渴求。

電影的開頭穿插了肖生克的救贖經典臺詞「有些鳥兒你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豐潤了」對於善良的人們你是無法以牢籠關住他們的,這是一場救贖,這也是男主的一場自我救贖。在平平誤殺素察後害怕地對父親說「我錯了」,父親既沒有因平平的被侮辱的經歷而去指責她,也沒為這番誤殺牽連全家人而怪罪她,還能輕聲和女兒說一句:「這不怪你」。李維傑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和妻子在泰國奮力拼搏,養育兩個女兒。他竭盡全力,在時間和空間交錯之中與警方拼命較量,並擔下了全部的責任。事情隨著輿論減小慢慢的過去了,本來,李維傑可以平靜的度過餘生,但是,他看到小女兒也學會了撒謊。李維傑毅然選擇做一名負責任的父親,去警察局自首。

在電影中我們不單單看到案件本身,一個父親的責任也表達的淋漓盡致,李連杰愛家人,樂於幫助鄰居,卻難逃被權力的蹂躪,作為父親,他沒有保護好妻子女兒,使他們受到傷害,事情無法挽回,於是他選擇一錯再錯,同權力抵抗,擔起父親的責任,保護家人不再受到任何傷害……從始至終都是親情駕馭一切,所以聰明狡猾的作案詭計背後是最原始而淳樸的父愛如山,「 我沒什麼大本事,也沒給你們多麼好的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所以破過一千件案件囂張跋扈兇狠果斷的女警察局長也不過是一位愛子心切無條件溺愛孩子的平凡母親,她幻象中的兒子一身純白校服惹人憐愛,全然不是真實世界的惡魔。

身為一個父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自己的女兒受到侵犯。他痛,他恨——他沒有能力阻止施暴者一再地傷害大女兒,而女兒被侵犯的過程還被其拍下來,直到他回到家中,得知在被再次威脅的過程中,妻女誤殺了施暴者並將其埋進土裡。微小的人物往往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中國,古往今來,父母這個身份,都容納了含辛茹苦、歲月風塵染鬢霜的苦,雖然有些人不滿於鼓吹苦難的習慣,但是在傳統的背景之下長大的我們,想起父母,心尖兒都是一陣疼,我們從年幼到青春,卻看著父母從青春到白髮。

相關焦點

  • 豆瓣8.7《心迷宮》:一次誤殺引發的三次犯錯,是人性最深的迫害
    這是人性,也是黑暗。《心迷宮》自2015年上映以來就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先是榮獲了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的獎項,又榮獲了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這一部低成本電影的成功,不僅告訴了我們拍好故事,演員的流量並不是第一重要;還間接揭露了所謂爛片,其根本原因還是歸咎到導演的態度問題。
  • 《心迷宮》:直面冷漠的人生,要學會堅守初心
    電影《心迷宮》敘事角度錯綜複雜,導演通過插敘、倒敘等手法,將故事細節變得很詭異,一環接著一環,你以為看到了真相,卻發現另一個疑點又出現了,觀眾被導演的精心剪輯帶入了「心的迷宮」。剛看的時候讓人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隨著劇情線索的剝開,觀眾的疑惑得到了解決。
  • 蒙大奇手法:幾種主要表現形式(表意蒙太奇)
    蒙太奇手法可以從敘事和表現兩個角度來區分:表現(表意)蒙太奇是以相連的或相疊的鏡頭、場面、段落在形式或內容上的互對照、衝擊,產生抒情、比喻、象徵的效果,引發觀眾的聯想,創造更為豐富的義。表現蒙太奇主要作用不是敘述情節,而是表達某種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緒。從表現蒙太奇的角度來劃分,有幾種主要的形式1、抒情蒙太奇抒情蒙太奇是一種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情感和思想。抒情蒙太奇,往往是在一段敘事場面之後,恰當地切入象徵情緒情感的空鏡頭。
  • 蒙大奇手法:幾種主要表現形式(敘事蒙太奇)
    蒙太奇手法可以從敘事和表現兩個角度來區分:敘事蒙太奇是影視劇中最常用的敘事手法,它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係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引導觀眾情,敘事蒙太奇包含下述幾種表現形式:
  • 豆瓣8.7《心迷宮》:懸疑反轉的劇情下,是對人性慾望的深刻反思
    ▼ 本文共3980字,閱讀大約需11分鐘面對人性中的欲望,善惡中的美醜,你是選擇向前一步還是後退一步?電影通過懸疑、反轉、燒腦、多視角敘述的方式,為我們剖析了面對人性的欲望所作出的抉擇。影片採取了謎題電影中的慣用方式,以多視角、正敘與倒敘的非線性環形敘事方式來展現人性之下的欲望與善惡下的美醜。電影以一具被燒焦的屍體為引子,從多個視角入手,圍繞這一被燒焦的屍體,打破邏輯順序、時間順序,交錯式的揭露一眾人物的人性慾望,表達了導演對人性善惡美醜的深刻反思。
  • 高能反轉口碑領跑,肖央譚卓《誤殺》上線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
    【2020年3月13日】收穫十二億票房的國產類型片「黑馬」《誤殺》今日登陸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本片由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衝、姜皓文、秦沛等主演。電影以縝密的故事設計,曲折離奇的反轉橋段,別出心裁的主題立意打破了犯罪類型片的票房天花板,從票房到口碑雙雙領跑賀歲檔。
  • 為什麼《誤殺》中證人會「幫」男主作假證?人的記憶可靠嗎?
    之後他得寸進尺想進一步欺辱平平,但是卻被平平和母親阿玉失手誤殺。李維傑作為父親為保全家人,不顧一切地決定瞞天過海,他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欺騙了所有人,讓那些人無意間為他們做了假證,製造了不在場假象。警察局長拉韞發現寵溺的兒子生死未卜,憤怒之中追尋「誤殺」真相,至此展開一場高智商博弈。
  • 《誤殺》:失去獸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近期,一部口碑票房都很高的電影---《誤殺》在電影院熱映,按捺不住好奇的心理,我決定一探究竟。說實話,在開始觀影的時候我還抱有批判心理,等我看完,不得不承認,這著實是一部佳片。電影講述了網絡供應商李維傑的女兒李平在夏令營被警察局局長拉韞的兒子素察下藥性侵,並拍下視頻。
  • 看·電影|解析《誤殺》羊之隱喻:嫌疑人Y的獻身
    眾多社交媒體分別發起「在電影院看的最後一場電影」討論,而很多小夥伴的選擇,都是去年年底上映的《誤殺》。今日影評·看電影:解析《誤殺》羊之隱喻《誤殺》劇情概要:經營網絡公司的李維傑,與妻子阿玉、大女兒平平與小女兒安安在異國小鎮打拼。平平被警察局長拉韞的兒子素察侵犯,與母親一併反抗騷擾上門的素察卻失手誤殺對方。
  • 《誤殺》演員出彩,羊的隱喻使影片升華,映射現實意義讓人深思
    由肖央、譚卓和陳衝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誤殺》,雖然只是一部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中國版,從劇情上來說兩者也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最後的結局做了改動,不過這最後結局的改動也是為了能更貼合國內社會價值觀的取向,同時也是為了能順利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核,那麼很多網友會充滿疑惑,如此一部沒有創新,完全翻拍國外劇情的片子為何會有著這麼高的熱度呢?
  • 電影《誤殺》中的這些細節和彩蛋,你發現了嗎?
    作為一部翻拍片,同時又是犯罪題材電影,《誤殺》上映後取得了不俗的口碑,目前豆瓣評分已達7.7分。票房也佔據本周榜首,上映3天已破2億。《誤殺》不但有很多有關犯罪推理的細節值得細細品味,其關於迷影方面的內容更是讓深度影迷津津樂道。下面就整理出這部電影的一些有意思的細節和彩蛋。
  • 《心迷宮》:為了拴住男人,製造假懷孕的懷孕,結果害死兩個人
    作者|五月《心迷宮》一個以農村為背景,低成本的劇情懸疑片,播出後反響不錯,也獲獎無數。此影片以一個無人認領的死屍為開端,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離奇古怪的故事。非線性迴環敘事的手法,令整個故事懸疑驚奇,時刻調動著觀眾的情緒,又將觀眾推上上帝視角的位置,緩緩地感受整個故事的因果脈絡,生出同情感慨之情。影片內容不難懂,最後一個部分,以村長肖衛國的視角,解釋了所有謎底,也將肖衛國的人物淋漓盡致地展現。
  • 「蒙太奇」到底是什麼?看完這些例子,你也許就懂了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部分普通觀眾對「蒙太奇」存在一些誤解,常常以為它是比較專業、高端的表現手法,在討論作品的時候避而不談。而經驗豐富的核心觀眾在評論作品的時候,同樣也不願意使用這個詞。幾天前,我看了3小時的「拉片」直播,幾位主講一次都沒提到蒙太奇。
  • 豆瓣評分8.7,《心迷宮》的交叉敘事,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2015年,忻鈺坤攜處女作「心迷宮」首次亮相熒幕,這部影片的類型被歸為「劇情+懸疑+犯罪」,卻少見的融合了當下農村社會的現實圖景。小成本製作的影片往往很難抓住大主題,但它是個例外。將本土化題材融進多重視角的交叉敘事結構中,千奇百巧,無絲毫贅餘,既是偏遠鄉村生活的縮影,也是游離在鄉村社會邊緣人的反映。
  • 看完《誤殺》點映的你,發現這10個令人細思極恐的隱藏細節了嗎?
    但在此之前,由陳思誠監製的《誤殺》擴充了他的「偵探宇宙」,給我們帶來了驚喜。一般來說,撤檔的電影多,提檔的電影少。《誤殺》原定12月20日上映,但在11月底宣布提檔到12月13日上映,硬剛黃渤、王珞丹、譚卓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巧的是,《誤殺》的女主也是譚卓,這個12月屬於左右互搏的文藝片女神。
  • 《誤殺》電影解析,為什麼小成本製作最後能夠贏得高口碑和票房
    《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初次執導長片的柯汶利,用多種技法去實現想法,對無法忽略的「羊」。
  • 深度解析電影《誤殺》產生的真實原因,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這個冬天,一部製作精良,引人深思的國產犯罪片以黑馬之姿席捲螢屏,這就是12月13號上映的電影《誤殺》。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印度經典電影《誤殺瞞天記》,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衝、姜皓文領銜主演,秦沛特邀演出。
  • 【國產懸疑巔峰系列】[豆瓣評分8.7][懸疑/犯罪][心迷宮]
    評語:影片《心迷宮》作為一部類型片,採用了典型的非線性敘事模式講述了某農村這一小格局中五天四夜的離奇故事。相較於大多數懸疑片而言,影片《心迷宮》綜合運用了倒敘、插敘與多線敘事的多種敘事方式,有條不紊地以影片中的人物視角出發展開敘事,最終在整體格局上形成環狀敘事,即將影片的故事情節由一條有序的線連接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圓,故事的結尾又回到了開頭。嚴格意義上的環狀敘事,不只是結尾回到了開頭,其電影思維方式也應該是環狀的,中間部分應該是在向結尾前進同時向開頭迴轉,其情境是可循環的。
  • 《寄生蟲》:這部喜劇元素驚悚片,用空間美學展現人性多種可能
    導演奉俊昊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奧斯卡頒獎詞:「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這部黑色喜劇驚悚片,講述了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通過精心策劃寄居進一個上流階層家庭的故事,電影用藝術手法深挖了富人與窮人之間的仇恨。更震撼人心的是電影中深埋的人性主題:無論是詐騙者,還是受騙者,都讓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