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犯罪電影。說實話,在看片之前,我對「誤殺」並未報太高期待。這幾年在內地市場上,忽然湧現了一批「翻拍電影」,它們大多中小成本,買下一些韓國商業片劇本進行本土改編,再請幾位知名演員在大銀幕上重現。然而它們幾乎都是些質量中下水平的作品,直到《誤殺》上映後,徹底改變了我的這一看法。
《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首先,影片開頭是李維傑敘述的電影《活埋》的情節,但主角卻是他自己,暗示了他的結局,像素察一樣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而結尾的彩蛋再次提示了這一點,但這一次不再是敘述電影情節了,而是真實的世界。李維傑在一盤對弈裡面,一開始以為自己是棋手,下著下著發現自己可能是棋子,結果最後,他發現他連棋子都不是,只是棋盤上一粒微不足道無法左右對局的塵埃。每一個勢單力薄的底層人民就像處在風浪交加的大海裡的小帆船,任憑你怎麼努力划槳,終究逃不過滔天巨浪的拍擊。
影片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手法,用的恰到好處。故事中,兇殺現場和拳擊現場用蒙太奇的手法串聯在一起,不是純粹的緊張壓抑感,而是多了一些戲劇效果。開始在監獄最後還是在監獄,中間用羊來進行穿插,活著的羊看見了犯罪經過;離群的羊被誤殺;死掉的羊被埋進棺材;最後在寺廟看見羊仿佛獲得了重生。本來故事主題沒有任何和羊相關的東西,卻被羊貫穿起來,覺得莫名的合適。家裡串供的場景和警局逼供的場景又使用蒙太奇,讓直線敘事變成了兩個空間同時敘事的感覺,故事變得不那麼單調且每個鏡頭都有相應鏡頭來解釋。可以說導演真是把它運用的爐火純青,給人營造一種似夢非夢的感覺。
再然後,電影採用了「心迷宮」式的人性刻畫。就像《心迷宮》表現的一樣,細膩,深刻的描繪了面具下真實的人性,整部戲人與人之間都充斥著各種心計,互相欺騙,隱瞞和算計,玩弄著色慾與金錢的遊戲,其實卻是被金錢與色慾玩弄。《誤殺》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善和惡的糾纏還是對和錯的思辨,在這部電影中都有了自己某種程度上的展示。同時,這部電影的社會背景本身選得很好:人們對法制的信任日漸淡薄,對某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實而進行的反抗,對公正社會的極大渴求。
電影的開頭穿插了肖生克的救贖經典臺詞「有些鳥兒你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豐潤了」對於善良的人們你是無法以牢籠關住他們的,這是一場救贖,這也是男主的一場自我救贖。在平平誤殺素察後害怕地對父親說「我錯了」,父親既沒有因平平的被侮辱的經歷而去指責她,也沒為這番誤殺牽連全家人而怪罪她,還能輕聲和女兒說一句:「這不怪你」。李維傑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和妻子在泰國奮力拼搏,養育兩個女兒。他竭盡全力,在時間和空間交錯之中與警方拼命較量,並擔下了全部的責任。事情隨著輿論減小慢慢的過去了,本來,李維傑可以平靜的度過餘生,但是,他看到小女兒也學會了撒謊。李維傑毅然選擇做一名負責任的父親,去警察局自首。
在電影中我們不單單看到案件本身,一個父親的責任也表達的淋漓盡致,李連杰愛家人,樂於幫助鄰居,卻難逃被權力的蹂躪,作為父親,他沒有保護好妻子女兒,使他們受到傷害,事情無法挽回,於是他選擇一錯再錯,同權力抵抗,擔起父親的責任,保護家人不再受到任何傷害……從始至終都是親情駕馭一切,所以聰明狡猾的作案詭計背後是最原始而淳樸的父愛如山,「 我沒什麼大本事,也沒給你們多麼好的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所以破過一千件案件囂張跋扈兇狠果斷的女警察局長也不過是一位愛子心切無條件溺愛孩子的平凡母親,她幻象中的兒子一身純白校服惹人憐愛,全然不是真實世界的惡魔。
身為一個父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自己的女兒受到侵犯。他痛,他恨——他沒有能力阻止施暴者一再地傷害大女兒,而女兒被侵犯的過程還被其拍下來,直到他回到家中,得知在被再次威脅的過程中,妻女誤殺了施暴者並將其埋進土裡。微小的人物往往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中國,古往今來,父母這個身份,都容納了含辛茹苦、歲月風塵染鬢霜的苦,雖然有些人不滿於鼓吹苦難的習慣,但是在傳統的背景之下長大的我們,想起父母,心尖兒都是一陣疼,我們從年幼到青春,卻看著父母從青春到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