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失去獸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2021-01-10 熱點知訊

近期,一部口碑票房都很高的電影---《誤殺》在電影院熱映,按捺不住好奇的心理,我決定一探究竟。說實話,在開始觀影的時候我還抱有批判心理,等我看完,不得不承認,這著實是一部佳片。

電影講述了網絡供應商李維傑的女兒李平在夏令營被警察局局長拉韞的兒子素察下藥性侵,並拍下視頻。後素察以此為要挾,逼迫李平在自家倉庫內就範。母女倆與素察發生爭執,失手「殺害」了素察。李維傑為了保護家人不再受到傷害,利用平日積累下來的觀影經驗,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的脫罪方案,與拉韞一家交鋒。

影片中呈現了人性與獸性的對立統一。當李維傑得知女兒平平被性侵,失手打死了素察。他便展現出了自己的獸性。李維傑只是一個普通人,開了一家網絡公司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面對日常生活中的不公正,他想要反抗卻沒有膽量與之抗衡。在埋屍之後,他的獸性便被激發出來了。當他看見自己的承包商朋友被人痛打時,他忍不住上前踹開了施暴者。平日裡只會默默承受宰割的羊,在那一刻,終於學會了亮出自己的武器。

然而,儘管李維傑是受害者,他同時也是加害者。他殺死了素察,身上便背負了罪孽。於是,他的人性便顯現出來。他有著虔誠的信仰,而背負起沉重罪責的人,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內心依舊保持純淨呢?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在李維傑決定自首的那一刻,才算是解脫吧,那一刻,身上背負的罪惡終於能夠用自己來償還。最後,李維傑還是選擇了人性。

李維傑留給家人,尤其是小女兒的,也是自己身上的人性。當小女兒安安學會了說謊,學會了虛假。那是自己所犯下的罪業在女兒身上的延續。於是,作為一個父親,他要鼓起勇氣承擔曾經犯下的錯誤,並實現對自我的救贖。如果他當初沒有選擇自首,這不僅沒讓他們得到心靈上的寬解,反而終日活在愧疚之中。

數學裡有很多公式,記住公式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可是如果一開始就記錯公式的話,就會無數次犯同樣的錯誤。為人父母,養兒育兒,養兒只是低層次的目標,育兒育人才是父母應該做到的。如若父母無法做到嚴以修身,總是被自己那不受掌控的情感所驅使著,那麼這種父母對於子女來說,只是災難,貽害無窮。

獸性與人性並不是格格不入的,它們可以共存,它們都是人類身上寶貴的東西。然而,當二者難兩全時,我們應該堅守的,是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底線。一切的個性使然,都基於人的前提。《誤殺》對於人性的刻畫,並不是隻言片語能講述的,但至少我們要相信,正如頌恩在結尾的那個採訪,黑白的畫面轉而變得明朗充滿色彩,人性總是充滿希望的。

相關焦點

  •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出自劉慈欣《三體》。原著還沒看,無法品味在小說中的含義。但在電臺裡聽到這一句話時,我深吸了一口氣。恨不得去廁所裡抽支煙,沉思良久。人性,一種道德的約束,諸如要善良、團結,也有很多虛偽的人性;獸性,一種原始的衝動,諸如要勇敢、頑強,也有很多野蠻的獸性。所以,人性不必然是個褒義詞,很多時候,人心是最複雜的;而獸性也不必然是貶義詞,視死如歸的復仇勇士總讓人敬佩。
  •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我之所以能死皮白賴的堅持著,乃至在後來的歲月裡即使過著拖死狗般的日子也能開心的在灑滿陽光的清晨去喝咖啡品甜點,之所以我能這樣內心沒肺,其實只需要一句話就能解釋: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是《三體》裡託馬斯韋德的臺詞,用在我身上很貼切。
  • 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將會失去一切!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了獸性,你將會失去一切!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劉慈欣#劉慈欣語錄#讀完劉慈欣的語錄,很多人可能有疑問,為何說失去獸性,就失去了一切呢?其實這句話不難理解。因為人性與獸性從來不是對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繼承和發展的,沒有獸性就沒有人性,但是人性不同於獸性。你看失去獸性的人,很多人認為很好,心地善良,是個正常人。
  • 【每日一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今天的每日一句,我們來分享著名作家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金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在人們的印象中,「獸性」在很多時候是貶義詞,大家常常會用「獸性大發」去形容一個人喪失理智、喪失人性,做下只有牲畜才會做的事。但是,在《三體》為我們勾勒的特殊背景下,對於「獸性」,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解讀。
  • 劉慈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孩子該有獸性嗎?
    讀劉慈欣的《三體》,對我衝擊最大的一句話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 《三體》讀後感3:如何理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維德不得不放棄曲率飛船的研發說了最後一句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被很多《三體》迷津津樂道,華省覺得大家還是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理解這句話。首先我們分析一下人性和獸性的區別,華省覺得人性講的應該是社會規範,人區別於動物最大的特點是懂得合作,當然動物也有合作,但是無法做到大範圍的同類為了合作犧牲個體的自由,這樣就限制了組織能力,人類創造了一套普世的社會規範,使得合作和組織能力得到最大發揮,成為了萬物之靈。所謂的獸性應該理解為不顧一切的求生欲,如果沒有求生欲動物是很難在激烈的生產競爭中存活的。
  • 三體: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不僅是一隻叫喧的蛙,不僅有著冷酷的內臟和記錄的裝置——也必須不斷從痛苦中分娩思想,慈母般地給它們我們擁有的一切。」再忙,也必須為自己留出一些時間,去思索這些東西,就像思考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樣,不斷追問這個永恆卻無法接近的主題。不僅是身體和思想的休息,也是一種自我調整,調整生命的精度。
  •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三體》
    「失去人性 失去很多 ,失去獸性 失去一切」——《三體》故事從居住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一個外星智慧文明種群三體人說起。三體人的世界中有三顆太陽。每當出現三日凌空景觀時,三體文明就要遭到毀滅,周而復始,無窮無盡。「三體文明」經歷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他們選擇入侵的地方則是——地球!
  • 海洋文明與中華文明的碰撞(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對照本文開頭引用的《三體》中的那句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不嚴謹的類比一下:西方海洋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獸性」滿滿,從希臘文化中那些即使是神的世界中也大量存在的亂倫、戰爭、神本身具有各種凡人的缺點等亦可見一斑,何況是人間,似乎少了文明優雅的「人性」;中國的漢朝以後的儒家文化統治的過程中,各個方面均呈現「一團和氣」,無論是高層政權團體內部、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還是文化中的一家獨尊、經濟上的缺乏「數目化管理」(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和氣的「人性」一直不缺乏,
  • 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原標題: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但入主中原,成為統治者,意味著女真人失去了當年的兇猛和活力,失去了當年那種死裡求生的心態。再加上統治重心的南移,整個國家的逐漸漢化,金國已經失去了阿骨打、金兀朮時期的那種野性。 這樣的國家和軍隊,碰上充滿了野性活力,充滿了徵服欲望的蒙古大軍,豈能不被打敗? 記得在《三體》裡有這麼一段:女主角程心在冬眠中被喚醒,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
  • 每日竇摘|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今天的金句是《三體》中託馬斯·維德常掛在嘴邊的名言,從這句話不難發現,維德是一個絕對的冷血動物,認為獸性比人性更重要。維德這個人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的確沒有人性,但他極端的理智、敏銳的決策、對目標絕對堅定的執行力,卻是真正能夠給人類帶來希望的人。
  • 解構「君主論」——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馬基雅維利毫不遮掩地揭示人性的暗面與局限:一般來說,人類都是忘恩負義、反覆無常的,他們妄自追求、偽裝良善,見危險就閃、見利益就上。當你給他們好處,他們會對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們時,他們卻離你而去。
  • 不想失去一切的人,需謹記劉慈欣的語錄,富有哲理,警醒世人!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了獸性,你將會失去一切!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劉慈欣,為何說失去獸性,就失去了一切呢?
  •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翻拍電影有很多,但說實在的這部抄襲的有點嚴重了,布景鏡頭幾乎都和原版一樣,演員的細節也沒以前的好,一模一樣的劇情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喜歡的同學可以看看,不過,真要推薦的話,還是建議看原版《看不見的客人》。
  • 失去一個男人,不等於失去了愛情,失去了愛情,不等於失去一切
    作者: 敏慧 春風暖陽睡前,在朋友圈寫了一段晚安語,和你們分享:突然間明白,人要過好這一生並不容易,人生本就是活一場過程,同時可能會經歷很多苦難和美好,最終那些心裡想要的或許就是你最終生命的意義,只不過很多事,會事與願違,會世事難料,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話,應該適應於人生的每一場關係裡
  • 人生縱然失去了一切,也不能失去希望
    一個人的一生,縱然失去了一切,也不要失去希望。人生之路,本身就是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佛家認為人生皆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回頭是岸,脫離生死苦海,但真正能夠覺悟,能夠看破放下,能夠脫離生死苦海的又有幾人?
  • 三體:星環城事件,人性同獸性的對決
    導語:三體:星環城事件,人性同獸性的對決還記得維德大大那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的名句嗎?今天我們來探討的就是這一點,人性和獸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它又有怎樣的魔力?我們先來從字面意思理解人性和獸性的區別:人性指人的共性,善良友愛,有羞恥心有同情心;獸性說的是獸類的共性,弱肉強食,陰險狡詐等等,但是可別忘了,人類在本質上也屬於獸類,人性不過是獸性的進化體,再往上進化就變了所謂的神性。人是獸,但又超脫於獸,共性中既有人性也有獸性。
  • 封面評論|「殺豬盤」裡的中招者,失去了自我就失去了一切
    此條微博立刻引發了很多投資者的心聲,該條微博下面數萬的評論、轉發,都在傾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殺豬盤」的經歷。據警方介紹,所謂「殺豬盤」,是指詐騙分子利用網絡交友,誘導投資人下載推送的詐騙APP,在平臺進行投資博彩、股票、期貨甚至虛擬貨幣交易的網絡詐騙。(中新社)「殺豬盤」案例早有曝出,最近諸多「中招者」現身說法,使得其再次成為全網熱點。
  • 人性中如若沒有獸性會怎樣,《三體》的描寫令人深思
    男性的特質代表剛強、堅定、果敢……,維德更是斬釘截鐵地認為:是獸性! 代表著攻擊、欺詐、隱瞞、計謀、背叛。能夠為了目的把自己母親送妓院,不擇手段。人類長期與三體世界的和平共處,和平的環境下,越來越不需要維德所秉持的獸性,甚至荒唐地認為維德代表的男性粗魯野蠻和骯髒,像是沒有充分進化的原始人。可是,失去獸性真的便可以擁有更美好的世界?
  • 失去和擁有是否成正比,取決於失去之後的態度
    那篇文章講的是「失去有時候是為了更好地擁有」,其中「失去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有時候」三個字。之所以要咬文嚼字,是因為失去和擁有並非在每一種情況下都成正比。失去和擁有是否成正比,取決於失去之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