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一流高校和世界第一的差距
國內的精英為何選著海外留學?
施一公的青年夢想是國內學子可以不需要遠渡重洋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施一公確實完成了自己青年時候的夢想,清華大學的生科院已經成為世界頂級學院,培養的博士生素質非常高,其中最著名的萬雪蕊博士未畢業就有6篇CNS主刊論文,這樣的成績在哈佛和普林斯頓都算最優秀的博士生,但是中國像施一公這樣的大師教授太少,在其他學科中國的整體的高教水平還是非常的薄弱,一名施一公只能提升生物蛋白結構,而最近的生物醫藥領域被曝光的新聞,凸顯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發展不平衡,前沿學科發展強勁,基礎的生物醫藥發展緩慢,這也是每年大量國內高校精英們想辦法申請海外大牛實驗室的重要原因!中國優秀的海外人才團隊規模還是比較小,並不能整體拉動中國高等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下面小編就以網絡一名研究生的申請海外博士經歷故事,來說明怎麼樣可以提升申請率!
名師出高徒是選擇優先權
海外申請博士學位,不是大牛不需要出國讀博士
中西方教育有差別,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在申請博士職位的時候,一定要做足功課,先列一個業內大牛的名單,然後從業內高影響雜誌上尋找崛起的青年科研大師,從施一公培養的顏寧和萬雪蕊等強人就知道,想要做科研,沒有好的導師,那麼所謂的讀博士就是混日子,與其混日子不如在國內舒服的混,根本沒有必要選擇出國去受罪!具體的選擇為最近5年期刊青年大牛>業內知名大牛>期刊崛起新秀>海外華人大牛實驗室>海外普通小牛。申請博士儘量選擇非華裔老闆,沒有辦法在選擇華人科研大牛,一般華人大牛實驗室中都有國內實驗室的陋習,老闆的壓榨和同事間的勾心鬥角!而且海外華人大牛更喜歡中國學生,更聽話,更容易被安排加班,所以這些實驗室中,會有大量的中國博士後和中國學生,加上這些華人學者走穴國內科研,很多關係戶博士後也在這些實驗項目組裡,造成實驗室的水平參差不齊!唯一的好處是,未來回國可以提前擴展人脈,但是對於科研的提升卻非常的有限!
最好申請到國家獎學金
海外大牛實驗室經費也緊張
其實海外大牛對來自國內的研究生有很多的抱怨,主要是中國的學生交流問題是最大的毛病,這也讓很多海外大牛非常排斥來自中國的學生,如果沒有別人推薦,一般這些大牛根本不會考慮來自中國學生的申請,但是最近幾年歐美經濟也開始下滑,海外大牛的實驗室經費也開始緊張,如果中國學生自己帶著獎學金來申請實驗室博士或者博士後,那麼這些老闆還是會考慮來自中國的學生,畢竟免費的打工者,每一位老闆都會喜歡,即便是這位打工者的交流水平有限!
申請海外大牛實驗室,很難
以下文字大部分摘自網絡:
網絡上一位成功申請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的心得:研二上學期堅定了出國的想法,接著年前把第二篇文章寫完投出去(申請過程中分量最重的一篇),研二下學期一來文章就回消息(修改),然後就複習雅思,因為本身英語功底就不是很好,考了三次才考過(2015年7月25號 6.5/8/6/6)。
我碩士期間做的是天然藥物化學,申請前就想好了要換方向到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領域,換方向申請難度本身就大,然後申請的時候又野心勃勃的盯著那些大小牛(當然我這個版本並不一定十分正確或者完善),結果可想而知(回復寥寥無幾)!!!研三上學期就開始了邊做實驗邊套磁的生活,前前後後陶瓷了17-18位老師(德國、瑞士、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封套磁信,正文可以簡單地寫上你是誰,來自哪兒,想申博士,你以前的研究方向,對老師什麼研究方向感興趣等等(簡短的100-200字左右,太長了老師也不一定看,真要有興趣回去看你的簡歷的),然後附上自己的簡歷,我當時還附上了成績單以及雅思成績。
(陶瓷似的順序並不完全是按照以下順序)
1. Jrn Piel---瑞士蘇黎世理工 (回復無職位,這是我第一個陶瓷的教授,過了兩天就回復我)
http://www.micro.biol.ethz.ch/research/piel/jpiel
2. Gregory L. Challis---英國華威大學 (大牛啊,NPR的編委啊,認為我背景不夠好,悲劇了,這個是我剛開始最想去的,但是認為我背景不夠優秀無法申請到學校的獎學金,被拒絕了。。這個打擊是最大的)
http://www2.warwick.ac.uk/fac/sc ... hallis/challisgroup
3. Rolf Muller---德國亥姆霍茲研究院(大牛,不回復。。。)
http://www.helmholtz-hzi.de/en/r ... ducts/rolf_mueller/
4. Christian Hertweck---德國萊布尼茲研究院(大牛啊, Cell Chemistry & Biology主編!!回復無職位,這個老師我是9月23號陶瓷的,回復時說在外旅遊,過幾天小蜜回復我,暫時沒位子)
http://www.leibniz-hki.de/en/bmc-head.html
5. Robert J. Capon---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這個老師是做海洋天然產物的,由於之前被拒絕太多了,對自己產生懷疑,是不是不適合換方向,因為都沒老師理我,隨後陶瓷了這個教授,這是第一個給我面試的老師,並且導師已同意接收,讓自己申獎學金,後被我拒了,放不下心中的執念。。)
http://capon.imb.uq.edu.au/index.php?id=25
6. Barrie Wilkinson---英國John Inners Centre (不回復。。)
https://www.jic.ac.uk/directory/barrie-wilkinson/
7. Helge B. Bode---德國法蘭克福大學 (不回復。。)
http://www.bio.uni-frankfurt.de/48050101/ak-bode
8. Russell J. Cox---英國布裡斯託大學 (回復讓走csc,而且該教授現在在德國漢諾瓦大學,剛開始不是很熱情,後來12月某一天突然問我還願不願意申csc,然當時已決定去其他地方,所以也拒絕了)
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j-cox/overview.html
9. Christine L. Willis---英國布裡斯託大學 (回復讓走csc,聯繫過兩次,感覺不合適後放棄)
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illis/research.html
10. Nathan A. Magarvey---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 (不回復。。)
http://www.fhs.mcmaster.ca/biochem/magarvey_nathan.html
11. Michael E. Webb---英國利茲大學 (不回復,原因是我可能郵件標題寫錯了。。。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
http://www.chem.leeds.ac.uk/People/Webb.html
12. Christopher N. Boddy---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不回復。。)
http://www.boddylab.ca/en/left/people/
13. Mohamed A. Marahiel---德國馬爾堡大學 (德國老院士,不回復。。)
http://www.uni-marburg.de/fb15/ag-marahiel/group
14. David L. Jakeman---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 (回復可以,然該校雅思要7分,讓我繼續考雅思。。。並不想考了那時候,遂放棄)
http://www.dal.ca/sites/jakeman/david-jakeman.html
http://www.nottingham.ac.uk/~pcznjo/HomePage.html
16. *******---澳大利亞西澳大學 (套磁回復歡迎申請,然後約時間面試,面試後感覺還可以同意接受,讓我自己申獎學金IPRS 和CSC都申請)
17. John C. Vederas---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 (大牛,聯繫過兩次,後感覺課題組做的東西還是主要在合成、雖然生物合成也做。。)
http://www.chem.ualberta.ca/~vederas/home.html
最後結果大家在我之前的帖子都知道了,很幸運的申到了西澳大學的IPRS獎學金,在申請過程中一直和老師有聯繫,這個是我心中的完美選擇(學校、研究方向、導師、獎學金的完美結合),在陶瓷前期,不斷地經歷著被打擊、自我懷疑、又自我鼓勵地過程。。。
大家可以看到套磁的有效回復其實是很低的,能碰到你想去的老師、既願意要你、同時做的東西你也感興趣、並且學校什麼的也還不錯真的是很難的,不管陶瓷過程中老師們的回覆有多麼的消極,也一定要記得自我鼓勵!!
同時請在陶瓷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簡歷,我當時是一個導師不要我我才繼續套磁下一個的,而且導師都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所以陶瓷的過程中工作量並不大。
剛開始大家的郵件、簡歷什麼的並不一定十分完美,但是在套磁過程請記得隨時完善更新自己的簡歷、陶瓷郵件!!!還有郵件標題、老師稱呼請自己仔細核對,不要像我一樣出現錯誤。。。一旦出現這個套磁就是失敗了。。
關於選導師,我當時就是看文獻(JACS, Angewandte,PANS, Chemical Sciences,ACS chemical biology, Cell Chemistry & Biology,甚至是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Chemistry等等),看通訊作者,然後去學校官方看個人主頁(具體的研究方向,歷年文章等等),所有老師都逐一列下來。最後會形成一個精簡版的(人數大概在20個以內),這樣陶瓷時就不會盲目的海套。
前期雖然陶瓷了這些老師,但是真正進入申請階段的只有西澳這個(雞蛋放在一個筐裡。。),同時申請了IPRS和CSC,最後僥倖IPRS中了然後就取消CSC了。
論一份推薦信的重要性
最後總結,人脈關係最重要,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一般海外大牛之間對彼此的名譽看的非常的重,如果通過關係可以得到大牛的推薦,特別是國內大牛老闆的推薦,這些海外大牛也會非常的重視,問題是國內很多大牛教授可以輕易在國內推薦,但是為了自己的聲譽,他們一般也不會輕易推薦國內的學生去海外大牛實驗室,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畢竟很多國內看似優秀的學生,似乎只適合考試,但是做科研這件事卻是靠著運氣、耐力、以及天賦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