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劇《隱秘的角落》火得一塌糊塗,緊湊的劇情,精湛的人物刻畫,完美的背景音樂,精美的畫面構圖,讓人印象深刻。
其中,劇中個性鮮活的人物,各個讓人難忘。因為這些表面光鮮的人物背後,都有自己陰暗不堪的一面。
文質彬彬的張東升是個陰險的殺人犯;
好媽媽周春紅實則控制欲極強;
寵溺女兒的朱廣平,對兒子的愛「一碗水端不平」;
可愛的普普其實極富心機;
乖巧聽話的學霸朱朝陽竟然是最腹黑的大boss;
後母王瑤冷漠、妹妹朱晶晶驕縱......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自私黑暗,令人不恥的隱秘角落。然而在這些灰暗的人物中,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角色——民警老陳。
原著《壞小孩》中,並沒有老陳這個角色。雖然這是編劇增設的角色,但是這個善良正義的老警察,卻是整部劇裡最溫暖的存在。
他就像一束陽光,在黑暗中射入了一絲光明,讓這部冷冰冰的劇,多了一絲人性的善良。
當年,老陳當著嚴良的面抓捕了他的父親,所以老陳一直非常關注嚴良的成長,害怕他步其父後塵。所以當老陳得知嚴良從福利院裡跑出來後,一場救贖之路開始了。
教育是走到孩子的世界裡去
老陳找到嚴良後,沒有將他送回福利院,而是將其帶回了家,讓他洗澡,讓他吃飯,苦口婆心地勸他回福利院。
嚴良偷走了自己的手機後,老陳沒有惱怒,也沒有因此對嚴良感到失望,認為他無可救藥,因為和一部手機相比,老陳更在意嚴良在外面有沒有遇到什麼事。
他帶著嚴良去看望自己的父親,在嚴良一次次逃走後,他都努力去尋找他。
和老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朝陽的母親周春紅。
周春紅認為孩子的成績是最重要的,交朋友都是步入社會之後才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她從不關心朱朝陽有沒有朋友,不在意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
她認為孩子每天晚上都必須喝一杯牛奶,不管朱朝陽願不願意,都會逼著他喝下去;
她認為孩子應該心向著自己,所以她不在乎朱朝陽是否需要父愛,只要他和父親在一起太久,她就會心生不滿,出言諷刺。
周春紅和老陳最大的不同是:
一個走出去,到孩子的世界裡,去感受他真正的需要;一個固守在自己的世界,站在自己的角度臆想孩子的需求。
心理學家李松蔚曾說過的一句話,「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你把他從那個世界拽出來,而是你走到他那個世界裡去。」
用自己的想法去和孩子溝通,將孩子拉到自己的世界裡,是絕大多數家長在教育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綜藝《媽媽是超人3》中,黃聖依和兒子安迪的一個互動讓人印象深刻。
安迪下車時,手不小心碰了車門,他疼得大叫了一聲:「哎呀,我的手!」
然而黃聖依卻沒有理會,即使安迪重複一遍,她也有回應,而是關心「你累不累」。
對於安迪來講,他希望媽媽能看看自己手,問自己痛不痛,而黃聖依對孩子的需求置若罔聞,只想知道自己的問題的答案。
安迪的情感和需求沒有得到媽媽回應,他們就像兩條平行線,在不同的空間裡行走。
父母是孩子最想依靠的人,但在很多時候,父母卻沒能充當好這個角色。
他們更在意自己想要的,他們拒絕進入孩子的世界,他們認為成績好就是優秀,聽父母的話就是乖孩子,他們不在乎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追風箏的人》中說到:孩子不是圖畫冊,父母不能只顧著畫上自己的色彩。而現實生活的大多數父母,就是在用自己的一廂情願去養育孩子。
他們教育孩子的態度,就像黃曉明的名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和周春紅相比,老陳將嚴良當成一個真實的人看待,他尊重嚴良的獨特存在,他沒有放棄過嚴良,他關心嚴良到底過得好不好,更照顧嚴良的感受。
嚴良被老陳一點點感化,他開始相信這個抓捕自己的父親的人,對他產生了依賴和信任。
無條件的愛是對孩子最大的禮物
當老陳發現嚴良不想回到福利院的時候,他決定領養嚴良,做嚴良的法定監護人。
按理說,嚴良只是一個犯人的兒子,而且正值青春期,叛逆不好管,一般人遇到了,躲都來不及,而老陳卻主動將孩子拉到了自己的身邊。
老陳關注到了嚴良的真實的情感,懂得嚴良的真實需求,面對嚴良,他毫無保留地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令人感動。
朱廣平愛朱朝陽,是因為兒子學習成績好給自己漲了面子。
周春紅愛朱朝陽更是充滿了條件,兒子必須對自己絕對服從,兒子的成績必須優秀。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到底孩子最想要什麼樣的愛,卻很少有人去探究
有個小男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被媽媽趕下車,丟在了半路上,無奈的男孩步行回家,卻迷路了,最後只好求助民警。
一個孩子,僅僅因為怕傷眼睛,不願意在火車上看書,媽媽一氣之下丟下男孩獨自下車,將孩子遺棄在火車上。
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她說,自己之所以學小提琴,是因為父母認為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每次家裡來客人,父母都要求她給客人表演一段。如果她拒絕,父母就說:「你不聽我的話,我就不愛你了。」
父母在別人面前炫耀:「我8歲的女兒可以拉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你家的孩子會什麼呢?」
這位網友說,比起女兒這個身份,父母更愛的是孩子的才華、父母的形象、名聲,而自己這個人在父母心中並不重要。
為此,她甚至患上了抑鬱症。
「優秀的你才配得到我的愛!」這句潛臺詞讓多少孩子心驚膽戰。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到:靠努力換回的愛往往使人生疑。這種愛常常會讓人痛苦地感到: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父母對孩子的愛,被加上了一個又一個條件,這些條件就像枷鎖一樣讓孩子苦不堪言,他們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出錯,他們如履薄冰,生怕失去父母的喜歡。
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號,用自己的欲望綁架了孩子。
讓愛和教育不僅僅在童話中存在
在《隱秘的角落》中,和那些自私的父母相比,身為一個外人的老陳身上,卻給了父母最應該給的無條件的愛,以及用心的教育,多麼諷刺!
美國知名育兒作家、教育學者艾爾菲·科恩曾說「父母給孩子的愛,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它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應該得到的禮物。」
王菲的小女兒李嫣是先天性唇顎裂兒童,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王菲:「知道李嫣有唇顎裂的時候,是否想過放棄她?」王菲毫不猶豫地回答:「這是不可能的事,我覺得她很美,很漂亮。」
王菲和李亞鵬對女兒無條件地接納,給予孩子最充分的愛,他們用心地給予女兒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如今的李嫣周身散發著自信的氣場,每次的亮相都驚豔眾人。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愛,他們肯接受孩子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你希望的樣子。
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鼓勵和支持、孩子誤入歧途的時候給予引導和指引、關注到孩子真實的需求,和情感的需要。
在劇末,有一個直指人心的問題「你更願意相信美好的童話,還是殘酷的現實?」
老陳就是美好的童話,他就是每個孩子心中,最好的父母的樣子!
然而,我們不希望「老陳」僅僅是童話中一個美麗的影子,而是希望現實中的父母都能成為「老陳」,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關注到孩子成長的本質,看到孩子內心的真實需要。
願孩子的成長之路中,都有一個溫暖的「老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