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汽車「出鞘」,八字方針「打破常規、縱深作戰」

2020-12-05 騰訊網

華為是否會涉足整車製造,一直是一個謎。

5月22日晚,富臨精工(300432)發布公告,公司於近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訂《車載減速器採購項目協議》,公司被確定為華為新能源車載減速器及相關零部件產品的供應商。

按照公告內容,雙方未來將圍繞核心技術產品及產業資源,在新能源電驅動總成領域開展合作。

隨後,華為對外採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一事令外界產生諸多聯想:華為是否要造整車?

對此,華為品牌部相關人士回應稱,公司沒有造整車的計劃,目前暫不清楚公告中涉及到的零部件的採購用途,內部正在核實信息。

不過事實上,華為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車聯網、汽車晶片、作業系統以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傳感器)上的布局,已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中國版「麥格納」。

或許,提供整車設計乃至組裝也只是未來某個時間點「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要知道,華為在智能製造與精密製造領域早有布局。

一、5G+Hicar,佔領陣地

毫無疑問,過去幾年時間,華為將目光投向了許多人認為比現有智慧型手機市場更大的目標:智能電動汽車。

5G+HiCar,是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全面量產落地的第一步。

按照官方的定義,華為HiCar是華為智慧車載解決方案,這並不是一款單純的汽車作業系統(鴻蒙才是),而是一個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的車機手機互聯方案。

區別於CarPlay和CarLife的基於手機功能投屏,HiCar能夠在投屏的同時,還能讓手機與車輛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按照計劃,華為HiCar技術將於今年6月在比亞迪漢量產車上出現,隨後將在大約30個不同汽車品牌的車型上搭載。

接著,華為宣布與一汽、上汽、廣汽、北汽、東風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等18家車企共同打造「5G汽車生態圈」。

在此之前,包括上汽、北汽、廣汽等多家自主品牌車企已經陸續官宣今年上市的新一代5G車型將搭載華為巴龍5000晶片,這是全球首款車規級雙模5G基帶晶片。

華為希望通過汽車增量部件的優勢、面向消費者1+8+N的全場景體驗以及5G網絡解決方案的能力,向生態圈夥伴貢獻更多的技術、平臺和創意。

按照華為官方人士的說法,合作首先是車載智能終端,包括華為HiCar,其次是車聯網、T-box,再就是V2X,最後就是自動駕駛。

二、整車電子架構,意在建立標準

以最擅長的通訊業務切入汽車,華為的下一步要打造整車電子架構,命名為CC架構。

相比傳統的汽車E/E架構,華為的CC架構將車輛分為智能座艙、整車控制和智能駕駛三大部分,分別對應三大平臺,並通過晶片+作業系統,將每個平臺都設計成一個生態系統。

華為輪值董事徐直軍曾在去年10月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華為將改變傳統汽車架構和推動智能汽車零部件標準制定。

這不得不提到位於德國的華為慕尼黑研究中心(MRC),該中心負責華為高級技術研究、架構演進設計和戰略技術規劃。

對於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的整體E/E架構,華為在慕尼黑研究中心新成立了一個名為汽車工程實驗室的部門,負責華為的汽車技術戰略和路線圖。

在這個部門的具體研發包括自動駕駛完整軟體棧,面向未來自主駕駛的系統晶片架構和異構硬體/軟體平臺。同時,部門也負責根據ISO 26262標準中的ASIL B到D級別,指導平臺或單個組件(SEooC)的認證過程,並獲得官方認證機構的認證。

最新消息,今年2月,華為官方宣布,其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獲得了德國萊茵TÜV集團頒發的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認證證書,認證評級為ASIL D。兩個月後,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通過了ASIL D認證審批。

此外,此前傳言華為可能會構建另一套和現有汽車行業遵循的AUTOSAR軟體標準平臺平行的一套體系,從目前華為內部的研發重點來看,第一步仍然是推進華為對現有AUTOSAR自適應平臺的貢獻。

目前,華為的全球研發團隊正在全力主導架構、設計、開發自適應AUTOSAR系統/子系統,支持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目標就是儘快完成合作項目的量產落地。

同時,該公司也在積極參與AUTOSAR標準,規劃軟體技術、IP和協作策略,主導相關行業標準的選擇、採用和參與,並制定技術路線圖。

三、核心硬體,是利器

晶片,一直是華為尋求在汽車行業突圍的另一把利劍。

實際上在通訊領域,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此前已經在4G車載通訊晶片上同全球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巨頭展開合作。

此後,一部分華為海思晶片在後裝市場(行車記錄儀、流媒體後視鏡、車機等產品)也佔據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不過,直到今年初,海思半導體終於正式官宣開始向除了華為之外的其他企業供應晶片,並隨後發布了第一款針對公開市場的4G通信晶片。

隨後,該公司的攝像頭產品線(Smart Vision)也宣布從專業的安全監控領域擴展到更廣泛的感知計算產品領域,專為消費者和汽車電子所設計。

但華為真正的核心汽車計算晶片方案,則是針對自動駕駛對計算平臺的需求,華為在去年推出的MDC解決方案,集成自研的Host CPU晶片、AI晶片、ISP晶片與SSD控制晶片。

其中,人工智慧Ascend晶片,最高可提供352TOPS的算力,滿足L4級別的自動駕駛需求,提供端到端1TOPS/W的高能效。

去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公開接受媒體採訪時宣布,滿足車規級需求的自動駕駛晶片MDC 610將於今年發布。

這款晶片的核心是達文西架構,從IP到指令集都是華為自主完成。按照計劃,MDC 610發布之後,後續還會有620、630。

不過,從目前進展來看,華為的自動駕駛晶片仍處於最關鍵的道路車輛功能安全標準認證階段。此前有消息稱,華為正與汽車傳統晶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onics)合作,共同設計汽車相關晶片。而ST正是Mobileye的晶片長期合作夥伴。

按照目前公開的信息,華為正在組建一個新的團隊——HiSilicon Platform FuSa團隊,負責指導如何實施功能安全交付。

要知道,一款車規級晶片的真正量產落地,需要完備的功能安全評估,尤其是在TSC(技術安全概念),DFMEA(設計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DA(故障模式、影響和診斷分析),DFA(相關的失效分析),FTA(故障樹分析)等等多個方面。

以另一家中國自動駕駛晶片初創公司地平線為例,其從2017年推出邊緣AI晶片,到去年量產車規級AI晶片,研發周期至少3年。

這其中,除了各家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儲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時間周期。完成車規級驗證,就好比從研發到生產疫苗,基本的評估流程和時間是無法繞過的。

不過,華為似乎有些挑戰常規的想法。

從公開的招聘信息顯示,華為希望挑戰汽車領域傳統原則,通過評估其他行業的成功安全模式來打破常規。

這包括為華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定義可驗證的安全要求,為客戶認知汽車新技術定義一個令人信服的驗證策略。

除了晶片,還有一環就是備受自動駕駛行業關注的雷射雷達。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目前已經在旗下的一個名為AAS&MPE實驗室建立了汽車雷射雷達傳感器研發團隊。

在華為看來,先進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將在汽車行業發揮關鍵作用,因為準確識別汽車環境是自動駕駛的基礎,而雷射雷達是這項任務的關鍵技術。

這個新團隊將在確定未來雷射雷達傳感器的遠程、短程和中程傳感技術戰略方面發揮領導作用,識別技術差距並推動研究以彌補這些差距,為華為內部的新汽車業務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華為的目標是重新定義未來雷射雷達傳感器的需求、結構、電路設計、器件選擇、仿真和原理設計,提出新的系統和技術方向。同時,華為還要完成關鍵模塊的自主設計。

四、OS,是軟實力的基石

當然,要在自動駕駛領域打下一片江山,除了核心硬體,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作業系統。這意味著,未來華為可以為車企提供完整的自動駕駛軟硬體全棧方案。

日前,華為宣布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內核(含虛擬化機制)成功獲得業界最高等級功能安全認證(ISO26262ASIL-D),成為我國首個獲得ASIL-D認證的作業系統內核。

此外,華為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還獲得高等級信息安全認證(CCEAL5+),成為業界首個獲得Security&Safety雙高認證的商用OS內核。

按照計劃,上述作業系統將與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智能駕駛OS一起,共同組成了車雲協同的智能駕駛平臺,幫助車企和開發者快速開發出自動駕駛應用。

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華為正在結合自主研發的晶片,探索研究和開發邊緣計算智能駕駛作業系統,包括MDC OS、MCU OS,同時構建下一代實時作業系統技術(基於ARM架構)。

而完成第一步落地,華為車載作業系統大概率也會和HiCar一樣,從信息娛樂系統入手。

作為華為為物聯網應用開發的鴻蒙(HongMeng OS)作業系統,此前出現在了奇瑞新能源一款新車型的官宣資料上,不過很快相關信息被刪除。

華為的新作業系統HongMeng OS(在歐洲版本命名為Harmony OS)被認為將取代Android,而後者正是目前車載信息娛樂作業系統的最大份額佔有者。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2月自主及合資品牌新車搭載的中控多媒體系統,安卓以66.96%排在作業系統市場份額的首位。

實際上,目前在手機及車機作業系統層面,可以和華為對標的,也就是安卓。

根據此前的一些報導,手機廠商Oppo和Vivo對華為作業系統的測試結果是,確實比安卓的運行速度快60%。此外,騰訊也在與華為團隊合作,測試該作業系統。

不過,和車機系統相比,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對功能安全要求級別更高,遠超幾個數量級。尤其是背後的實時作業系統。

從目前公開信息顯示,華為已經為此做了充足的研發人員儲備。比如,類似SYSGO公司這樣在航空、汽車領域有實時作業系統經驗的公司挖人。這家公司此前推出了一款名為PikeOS的實時作業系統。

此前,在SYSGO公司有著十年工作經驗的Sergey Tverdyshev,已經在今年4月份正式出任華為智能汽車作業系統總監,工作地點在德國慕尼黑。

PikeOS作業系統是唯一一個具有經過通用標準EAL 3+認證的分離內核的作業系統,通過嚴格地將應用程式彼此分離,確保在同一個多核平臺上託管關鍵應用程式和非關鍵應用程式。

PikeOS支持汽車行業向其客戶提供在該領域部署其他功能和服務的可能性。同時,PikeOS支持更新非關鍵應用程式。

例如,娛樂系統以及雲連接可以在運行期間進行升級,而不會影響其他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式。此外,更新過程可以可靠地防止黑客攻擊。

而目前,華為在德國已經部署了訪問控制、API保護、空中更新軟體等領域相關汽車網絡安全技術研發。此外,該公司還在物色全球汽車網絡安全首席架構師來來開發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2019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八字方針 八字方針指的是什麼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時,強調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 天火聖裁,出鞘在即!
    12月7日11:00,天火出鞘!…………不好意思拿錯了,重來。12月7日11:00,天火出鞘!全新賽季玩法,參與即可獲得神之鍵——雙槍形態的「天火聖裁」!「天火出鞘」主題活動將持續四周,每一周都將圍繞一個主題,有不同的獨立作戰、聯合作戰關卡供艦長挑戰。
  • 原標題:毛澤東作戰指導中的逆向思維藝術
    原標題:毛澤東作戰指導中的逆向思維藝術   在長期戰爭實踐中,毛澤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實際相結合,打破常規思維定式,巧妙運用逆向思維指導我軍作戰,譜寫了無數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深刻總結毛澤東作戰指導中的逆向思維藝術,對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提高指揮員的戰略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華為寶劍出鞘,FreeBuds 3驚豔整個IFA展,攬獲九項大獎!
    華為寶劍出鞘,FreeBuds 3驚豔整個IFA展,攬獲九項大獎! 2019年09月12日 18: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就在昨天剛剛落下帷幕的IFA 2019大會上,華為首次揭開了麒麟A1晶片的神秘面紗,並宣布首發搭載在HUAWEI FreeBuds
  • 一種格柵拱架八字結 加工模具設備獲發明專利
    原標題:一種格柵拱架八字結 加工模具設備獲發明專利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武新才 高磊)日前,由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四公司銅玉鐵路項目部發明創造的《一種格柵拱架八字結加工模具設備》申請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發明專利授權。   貴州省首條地方投資為主的銅仁至玉屏城際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裡,工期為3年。
  • 華為不是孤軍作戰,中國3大巨頭力挺華為
    自從5月16日美國宣布將華為列入管制「實體清單」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迫於美國的壓力而選擇與華為中止合作,其中更是以谷歌、高通、英特爾以及微軟等幾大企業造成的轟動最為巨大。之後更是有五大會員聯盟宣布將華為剔除其會員名單,就連數一數二的晶片設計公司ARM都停止向華為供應晶片。
  • 三、國共兩黨的抗戰指導路線和戰略方針
    (一)國民黨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 九一八事變時,國民黨實行對日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變後,改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直到華北事變後,國民黨的對日方針才逐漸有了轉變。 1937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擬定了較為具體的對日作戰計劃,即《民國二十六年度作戰計劃》。
  • 華為汽車產業深度剖析
    華為組織架構變革,正式進軍汽車產業 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正式進軍智能汽車領域。華為有兩大主要責任機 構:ICT 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和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消費者委員會包括消費者 BG 和消費者 BG 區域組織兩個部門,負責消費者業務的戰略和經營管理。
  • 華為智能汽車戰略深度解析
    在汽車電子領域,我國當前缺乏一個世界級的 Tier1 供應商,而華為在 2019 年 4 月的上海車展首次以 Tier1 的定位亮相,展出了 MDC、智能互聯、mpower、華為雲、三類傳感器等配套解決方案,彰顯了華為進軍汽車電子的雄心。智能駕駛或者說智能汽車與華為的企業基因顯然是匹配的,首先這是一個足夠大並且充滿想像力的生意。
  • 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採用三元鋰電池
    IT之家 12 月 2 日消息 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重組及其投資決策管理權調整已於 11 月下旬完成,《科創板日報》獲悉,華為智能汽車部件已明確採用三元鋰電池作為智能汽車的新能源技術方向,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正極材料中鎳鈷鋁或鎳鈷錳的配比比例數據。
  • 以後汽車更貼心了?華為、小米入局,未來汽車會變成什麼樣?
    在今年,人們更加意識到了私有汽車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但是,對於很多傳統汽車來說,自帶的車機交互系統體驗可以說是參差不齊。一般來說,新能源汽車在車機交互上更為優秀。但是,很多傳統汽車車型依舊是市場的主流,在這些車型的車機體驗上,都是相對落後的。
  • 臺軍拋出「毒蠍」作戰計劃 圖謀「反擊作戰」
    日前,臺灣媒體引述臺灣「軍方權威消息」透露,臺灣當局高層對於兩岸戰力消長變化極為關心,為此,臺軍目前正在執行一項「提升戰力」的反擊作戰武力籌建計劃,其代號為「毒蠍作戰計劃」。根據臺軍方的解釋,「毒蠍」即為「威懾」、「阻嚇」、「先發制人」和「第二次報復打擊」的含義。
  • 華為來了,未來智能汽車還遠嗎?
    如果說特斯拉的崛起是汽車產業「新四化」的燈塔,或者說是一條鯰魚,推動了汽車智能化的浪潮,那我認為華為這家有技術信仰的巨頭企業進軍汽車行業,應該算是標誌著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供應鏈變革,或者換句話說
  • 華為智能汽車部件已明確採用三元鋰電池
    原標題:華為智能汽車部件已明確採用三元鋰電池   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重組及其
  • 今非昔比,二戰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回歸
    經過1942—1943年間的測試,以及在1944—1945年的完善,新的紅軍已經迅速發展到了可以實施其理想中的大縱深戰役的地步。哪怕到1945年仍會錯誤不斷,但在此時,「錯誤」也只不過是一些從戰爭本質上講就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已。
  • 源自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我們為您精選了這四個黑科技
    2020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再次確認了」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50%的目標」。實現這個宏偉目標,需要大量創新產品及前沿技術的助力。經過整理,選取了大會發布的四個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及產品,與讀者分享。比亞迪「出鞘」(已量產)誰說磷酸鐵鋰電池只能用於大巴和小型乘用車?
  • 傳華為入局汽車行業,充電10分鐘續航1000公裡
    近日,又傳出世界知名手機生產企業華為要進入汽車領域的消息。並曝光出華為去年就已經擁有200多人的汽車團隊。其概念汽車採用石墨烯電池,10分鐘充電即可行駛1000公裡。雖然曝光的概念數據有些誇張,但華為為自己涉足汽車產業鋪路已久。14年,華為與東風、長安展開關於汽車智能化的合作。隨後與寶馬、戴姆勒、奧迪等成立推動汽車智能化的聯盟。
  • 任正非內部重磅發言:華為不可能簡單學阿里、亞馬遜
    辭舊迎新之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在華為企業業務及雲業務匯報會上的發言於華為心聲社區曝光。任正非指出,華為企業業務要聚焦戰略重點,繼續做減法,收縮企業業務做戰線,認真弄清楚做作戰模型,「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面面俱到」。
  • 華為助力遼寧高法實現「智慧法院」縱深發展
    基於多年來的行業數位化轉型實踐,華為提出要不斷深入到行業的生產決策系統中去,深入理解關鍵業務場景轉型的需求,唯有躬身入局,沉浸其中,才有能力將技術應用與業務需求相融合,變成真正創造價值的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也正是對行業的深耕與堅持,遼寧高法邀請華為深度合作進行規劃建設法院專有雲平臺,在此過程中,華為在經過調研與評估後提出「智慧雲網「法院專有雲建設思路,即雲化轉型、智能融合、安全可信。
  • 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功能和作戰任務是什麼?
    問 網友提問: 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功能和作戰任務是什麼? 李唐攝 兩棲攻擊艦是搭載直升機用於輸送登陸部隊及裝備的登陸艦船,也稱直升機登陸運輸艦,其主要功能是使用直升機輸送登陸部隊進行垂直登陸,以提高登陸作戰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