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3月5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集團董事長鄭月明在2019年兩會上帶來了三份建議,分別是《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推廣高等院校「雙元制」教育模式,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科技創新》和《關於改進12306網絡購票系統的建議》。以下為《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的全文。
一、建議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綠色、循環、可持續性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
綠色環保材料的應用是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90億噸塑料垃圾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多數最終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者流入環境中,嚴重危及自然生態系統和物種的生存。「白色汙染」已經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個國家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
自2008年6月1日起,中國部分地區開始實行「限塑令」,但效果並不明顯。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塑料垃圾汙染問題變得日益突出。有關數據表明,2017年國內快遞包裝塑膠袋用量約80億個,三大外賣平臺(美團、餓了麼、百度)每天外賣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如每單僅使用一個塑膠袋,年使用塑膠袋超過70億個。如每個塑膠袋按0.06平方米計算,三大外賣平臺每天所使用的塑膠袋可以覆蓋168個標準足球場!每年僅快遞包裝和三大外賣平臺使用的塑膠袋可以覆蓋900平方公裡。
二、行業現狀
塑料垃圾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尋求綠色環保的新型替代材料解決塑料垃圾汙染問題具有重大意義。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在堆肥環境下可以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自然環境不會形成任何壓力,成為替代常規塑料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但目前因其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性能不穩定等因素,制約了其普及使用。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出臺了相關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通過對塑膠袋徵稅、自願協議、全面禁令等方式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如義大利、法國、美國等已經強制要求使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並推行嚴格的獎懲措施。
國內市場上主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PBAT)和聚羥基烷酸酯(PHA)。PLA產品國內企業剛剛起步,技術距歐美企業還有較大差距,關鍵原料丙交酯的連續穩定生產技術尚未取得突破;PBS產品的生產技術國內企業已經掌握,但在連續穩定生產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PHA產品中國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且生產成本有較大下降空間。這些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垃圾袋、農用地膜等眾多領域可替代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等難以降解的塑料製品。
現階段我國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國內市場尚未完全打開、表觀消費量少,主要原因有:一是生產成本相對傳統塑料高,價格缺乏競爭力;二是連續大宗穩定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及改性後廣泛應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國內技術尚不成熟。產品性能沒有傳統塑料覆蓋範圍廣,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國內尚無明確的產品評價標準,市場較混亂;四是行業政策和相關法規不夠完善,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不夠強。
三、建議
1、在國家層面制定法規,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首先在一次性塑料包裝、購物袋、食品包裝、農用地膜等領域制定限制使用塑料的法規,加大鼓勵和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力度。
2、遴選擁有核心技術、能帶動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3、參照發達國家標準並結合我國國情,制定生物可降解材料產品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市場引導和宣傳,完善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