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工作細胞」 稻草、玉米秸稈是如何變成生物燃料的?

2021-01-08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顏飛(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製造2025」遇上德國「工業4.0」,共同掀起智能化產業革命的浪潮。人類在大世界幹得熱火朝天,與此同時微觀世界的細胞工業智能化時代也已具雛形。

一個細胞就是一座工廠

早在6000多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就已經知道用大麥芽釀製出原始的啤酒。但人類從真正認識細胞到現在才不過三四百年。1665年英國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第一次發現細胞。十幾年後另一個經常被弄混的人—列文虎克觀察到活的酵母。而直到19世紀,巴斯德才解開酒精釀造與酵母的關係。1846年,酵母在歐洲首次實現工業化生產。

至此人類對細胞的認識才上升到學說層次。細胞是一切多細胞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對單細胞生物來說,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個體。如今單細胞生物正在生物能源領域掀起一場細胞工業革命。

細胞工業,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謝實現廉價生物質材料的工業轉化過程,如利用稻草、玉米秸稈等生產生物燃料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

傳統的生物燃料生產工藝操作複雜、成本較高。新型的整合生物加工技術(CBP)將酶的生產、纖維素的水解、五六碳糖共發酵等原本獨立的反應步驟整合在同一個反應器(細胞)中進行,實現了纖維素燃料的一步化生產。新一代木質纖維素能源產業的核心任務就是打造CBP「智能工廠」。

熱纖梭菌,最早從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熱泉(泉溫高於45℃而又低於當地地表水的沸點的地下水露頭)中分離得到。熱纖梭菌具有高效降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但在自然狀態下其燃料生產能力(即乙醇的生產能力)較差。想要用熱纖梭菌批量高效生產乙醇,則需要對這座「熱纖梭菌工廠」進行升級改造,改造過程會在後文詳細介紹。

開採糖礦的巨無霸挖掘機:纖維小體

每年地球上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植物生物質有數千億噸,其中非可食用的木質纖維素佔到了總量的80%以上,這簡直就是一座巨型糖礦。

為了更高效地開採糖礦,熱纖梭菌打造了纖維素降解分子機器——纖維小體。通過一條支架蛋白(Cip)將不同功能的酶組裝在一起,形成了一臺「巨無霸挖掘機」。

這麼厲害的「挖掘機」一個梭菌工廠可以配備幾臺?答案是熱纖梭菌可以將纖維小體鋪滿整個細胞壁!

不像人類的工廠,工廠位置會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梭菌工廠可以在糖礦中自由穿梭,哪裡有糖就把廠子開到哪裡。

想像一下,一群梭菌正在液體培養基裡潛水,當溫度逐漸升至55℃,大部分的細胞恢復了活力,「工廠」開始運轉。這時來自糖礦的一個信號突然出現,梭菌幾乎同時捕獲了它,並開始高效作業將木質纖維素降解。

這個信號分子就是纖維二糖,與多糖識別模塊(CBM等)結合可促進釋放胞內σ因子,啟動相關纖維小體基因的表達。

這個信號發令後,整個工廠都運轉起來。不同細胞器分工合作,打造出一件件精巧的部件。根據不同糖礦的情況,梭菌工廠調整酶的種類、比例和空間位置,實現纖維小體-「糖礦的巨無霸挖掘機」的智能合成。

通過拋出像鐵鉤一樣的碳水化合物結合模塊(CBM),梭菌將自己牢牢地固定在纖維素表面。複雜的纖維小體高效運轉起來,不同功能的酶相互協調。內切酶從纖維素鏈內部大段切割,外切酶從新生成的糖鏈末端切下一個個纖維二糖分子。

最後,寡糖轉運蛋白滿載一車車的纖維二糖,進入細胞工廠內部進行簡單加工,由一把Bgl「小剪刀」將一分子纖維二糖切割為兩分子葡萄糖。經過工廠各部門的運作,到此整個開採糖礦過程結束。

這座「工廠」是如何進行高效智能生產的?

經過加工後的葡萄糖作為原料進入代謝網絡之後可以轉化為多種代謝產物如乙醇、乙酸、乳酸。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乙醇,所以需要切斷乙酸和乳酸的生產線。

每條生產線上都有許多名工人(酶)在堅守崗位,辭退這些工人(基因敲除)可要花費不少力氣。由於突然降低了末端的資源消耗,而葡萄糖仍在向下遊轉化,就造成了中間產物的積累。這不僅是一種資源浪費,同時也不利於細胞的生長代謝。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提高乙醇生產線的生產效率。提高工人(酶)的數量(上調基因表達水平)、改善飲食質量(還原力供給)、最重要的是漲工資即ATP(腺苷三磷酸,生物體內最直接的能量來源)的輸入)!這樣一來,整條生產線就能高效運轉起來,乙醇的產量翻了幾番。

「工廠」聯合促進纖維素生物燃料轉化

由於熱纖梭菌在纖維素生物燃料生產階段並不具有優勢,科學家們萌生了聯合工廠的主意,即利用熱纖梭菌與其它菌種共同完成纖維素生物燃料的轉化。

整改後的熱纖梭菌的細胞工廠的主要任務由CBP(整合生物合成工藝)變為CBS(整合生物糖化工藝),專業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糖,整個流程都在胞外完成。

我們將上文中的Bgl小剪和外切酶一起組裝到了纖維小體上,在外切酶切下纖維二糖的同時再來一刀,最終收穫的就是一罐罐的葡萄糖了。

葡萄糖被轉運至下一個工廠——裂殖壺菌,葡萄糖進入改造後的裂殖壺菌代謝網絡,可以高效產出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維持著神經系統細胞的生長和代謝。嬰兒食之有利於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成年人服用有利於改善記憶。

然後,葡萄糖被轉運至微擬球藻「工廠」,微藻因光合效率高、生長速率快、佔地面積小、油脂含量高等優點,當之無愧地成為第三代生物柴油原料的首選。在開放塘中大規模培養微藻,微藻細胞內糖類物質經過一系列的代謝反應轉化為油脂。利用短鏈醇和藻類油脂在催化劑、高溫環境下進行酯交換反應,最終合成脂肪酸單脂,即生物柴油。

接著,葡萄糖被轉運至下一個工廠——類酵母菌,可用來生產角鯊烯。角鯊烯是類固醇類物質的生物合成前體,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 能夠增強肌體組織對氧的利用能力,被廣泛應用在醫療保健品和化妝品。

從名字就可以得知,這種物質最早從鯊魚肝、卵中提煉得到。利用類酵母菌生產角鯊烯還可以起到保護野生動物的作用。

正如但丁所說「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藏」,通過細胞工廠的運作,人類就可以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參考資料:

[1]Bayer E A, Belaich J P, Shoham Y, et al. The cellulosomes: multienzyme machines for degradation of plant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J].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2003, 58(1):521-554.

[2]Demain A L, Newcomb M, Wu J H. Cellulase, Clostridia, and Ethanol[J]. Microbiology &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Mmbr, 2005, 69(1):124.

[3] Doi R H, Kosugi A. Cellulosomes: plant-cell-wall-degrading enzyme complexes[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04, 2(7):541-51.

[4]Klemm D, Heublein B, Fink H P, et al. Cellulose: fascinating biopolymer and sustainable aw material.[J]. Angewandte Chemie, 2005, 44(22):3358.

[5]Smith S P, Bayer E A, Czjzek M. Continually emerging mechanistic complexity of the multi-enzyme cellulosome complex[J]. 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 2017, 44:151-160.

[6]Umesh K H. Bio-Ethanol: Renewable Alternative Fuel[J]. 2017.

[7]Zheng Y, Lin H, Tsao G T. Pretreatment for cellulose hydrolysis by carbon dioxide explosion[J]. Biotechnology Progress, 1998, 14(6):890.

相關焦點

  • 「小秸稈」大能源|如何利用秸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
    生物質顆粒燃料可替代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2、生物質顆粒燃料能源的必要性能源和環境正面臨嚴重危機。因此,改變能源消費結構,防止空氣汙染已成為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如何尋找清潔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例如:煤炭和石油)。作為一種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生物質能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質能是指存儲在生物體中的能量。
  • 如何用秸稈驅動汽車?
    億噸這樣的玉米秸稈,造成了令人頭疼的農業垃圾難題。,積累了豐富的秸稈商業化收集經驗,相信秸稈收儲運不會成為我國實現新一代生物燃料工業化的短板。您可千萬別怪它們牙口不好,要怪就怪秸稈的抗降解屏障實在是太結實了。 植物細胞壁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形成了抵抗微生物和酶降解的屏障,如此一來,秸稈才能在玉米成熟前屹立不倒。 如果把這張屏障比作是一堵鋼筋水泥牆板,那麼細胞壁中的纖維素就是鋼筋,支撐著植物的身體。
  • 杜絕人們怎麼燒稻草?從哪裡得到雙贏的情況?
    如何改變村民燒秸稈的觀念?我們應該從廢物的利用開始,當變廢為寶,當農民得利大於弊時,沒有人會自覺地焚燒秸稈。關鍵詞:利用用於材料消耗的稻草變廢為寶的問題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其實,焚燒農作物秸稈應該是從上世紀代興起的事情,而不是從古至今,中國就有焚燒農作物秸稈的流行傳統。
  • 西市區晟核新能源秸稈顆粒燃料-秸稈顆粒生物質燃料
    西市區晟核新能源秸稈顆粒燃料-秸稈顆粒生物質燃料遼寧晟核能源有限公司從事生物質燃料 木質顆粒,秸稈顆粒,秸稈壓塊等,生物質鍋爐,生物質燃燒機,生物質氣化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物質燃料.發熱量大,熱值高,燃燒後不結焦,灰渣少,不含硫磷,環保衛生,年產量可達2萬噸,經濟環保,廠家直銷.生物質燃料我公司生產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具有發熱量大
  • 請問秸稈壓塊燃料和秸稈顆粒燃料有什麼不同?
    秸稈壓塊燃料和秸稈顆粒燃料原材料主要是秸稈類的,如玉米秸稈,小麥秸稈。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加工出來的產品形狀不同而已,熱值,水分,密度,灰分區別不大,但價格有一定的差異,往往秸稈顆粒燃料價格稍高。秸稈壓塊燃料和秸稈顆粒燃料區別:秸稈壓塊燃料:塊狀產品,四方塊,四個橫截面寬3公分,長度平均在2-3公分,體積比較大,價格便宜,產量高,機器設備維修簡單,成本稍低,主要適合燃煤鍋爐,以及電廠等大型鍋爐使用。
  • 大慶市杜爾伯特縣秸稈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在杜爾伯特縣對山奶牛場,與加工成壓塊燃料的用途不同,在這裡,一捆捆的秸稈經生物有機肥加工企業的加工變成了高品質、高身價的農作物肥料。「我們主要從秸稈中提取木質素,用來製造各種生物有機肥應用於農業。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農作物品質,還能使作物增加產量,提升土壤肥力,一舉多得。」地處對山奶牛場的益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峰說。
  • 生物質顆粒燃料:將秸稈枯木「變廢為寶」
    近日,記者走進臨夏縣土橋鎮三角村,發現這裡的秸稈枯木等可燃材料都「變廢為寶」,成為了生物質顆粒燃料,一種新的環保節能取暖方式在這裡應用而生。 在臨夏縣土橋鎮三角村的村委會,記者看到一架火爐,這就是生物質顆粒燃燒取暖爐,它所採用的生物質顆粒的環保燃料相比起傳統的爐子環保無汙染而且成本降低了很多。
  • 松原市玉米秸稈生產聚乳酸項目
    而聚乳酸的生產又將玉米秸稈的充分利用提升至新的高度。作為醫療器械,除了環境友好外,聚乳酸還有一個重要的優點就是生物相容性好,在這方面它有一些傳統醫療器械無可比擬的優點。   吉林省玉米秸稈資源充足。全省每年玉米秸稈量達2000多萬噸,其中有30%用作燒柴,有30%用作飼料,部分用於工業原料和秸稈還田。每年吉林省剩餘秸稈達800萬噸,為搞好玉米秸稈深層次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
  • 德國新技術:生物燃料將減少30%的排放量
    這項技術將生物乙醇轉化為柴油、汽車或噴氣燃料,其性質幾乎與化石燃料相同。可再生能源材料有助於顯著減少運輸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無論是稻草、樹葉、鋸末還是殘留的木材,我們幾乎可以將任何東西作為生物乙醇的原料,」Andreas
  • 一項研究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
    ,用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更能加劇溫室效應。這與歐巴馬政府「生物燃料是更加清潔的石油替代品,可以減緩氣候變化」的論斷相悖。近期,《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一則研究總結道,在過去幾年裡,比起傳統燃料石油,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產出的生物燃料多排放了7%的溫室氣體。毫無疑問這是極其難以置信的。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他們不會承認生物燃料為新的可再生能源,儘管能源法早在2007年就如此定義了。
  • 玉米秸稈居然能製作氫燃料!
    據法新社4月6日報導,美國科學家6日表示,他們已發現使用遭棄置的玉米殼與玉米杆製造廉價氫燃料的方法,這種燃料不會像化石燃料那樣汙染環境。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報告指出,維吉尼亞理工與州立大學(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取所得的這個最新進展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並同時生產零排放燃料,未來將可用於加速研發氫燃料汽車。
  • 生物秸稈炭實現變廢為寶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曹海粟)12月18日,山風凜冽,濟寧市泗水縣金莊鎮立山崆村家家點起了生物質取暖爐,煙筒裡冒出的煙,在空中慢慢升騰,幾乎看不到蹤跡。「往年燒的黑炭吧,都是冒黑煙,你看我的煙筒,這是往年燒的時候煙筒冒的煙末。」
  • 生物燃料緩解全球變暖
    美國能源部大湖生物能源研究中心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在改善全球變暖背景下,深入研究了生物燃料對改善全球變暖的環境效益。這項研究是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SU)的凱洛格生物站和威斯康星大學的阿靈頓研究站完成的,這兩個研究站都是美國能源部大湖生物能源研究中心的延伸。科學家分析了幾種纖維素生物燃料作物,以測試其在乙醇燃料和電動輕型車輛(如小型卡車和乘用車)中替代石油後的環境效益。
  • 生物燃料電池研發獲突破 巨頭搶入布局
    生物燃料電池研發獲突破  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在基於細菌表面展示酶的生物燃料電池研發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開發出具有較高能量輸出和穩定性的新型生物燃料電池。該電池在連續工作55小時後仍可保持84%的最大輸出功率,表現出很高的穩定性。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其有望作為心臟起搏器電源和可攜式電源得到廣泛應用。
  • 這個和玉米、秸稈有關的材料,正走進你我的生活
    玉米、秸稈與服裝、家居,聽上去似乎並不相關,但正在悄悄進行關聯。將玉米甚至秸稈加工成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可以紡成紗線製作衣服,也可以加工成日用品、板材。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獲悉,我國企業「跑通」了從玉米到聚乳酸、纖維全環節,並在家紡、服裝等領域展開實踐。這個新材料,正走進你我生活。
  • 2萬噸秸稈顆粒成為綠色燃料
    本報訊 記者王曉波報導 如何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並創造出更實用的價值?創宏農作物秸稈新能源有限公司落戶鐵嶺縣以來,為當地解決了這一難題。該公司將秸稈回收製成秸稈顆粒燃料,產品已銷往鐵嶺周邊、大連、吉林、河北等地。
  • 秸稈回收好方法 秸稈炭化讓秸稈變成炭
    我國有豐富的秸稈資源,每年有多達幾十億噸的各種各樣的秸稈資源,而且秸稈是可再生資源,往年的時候這些秸稈不僅沒有好好利用,而且還都被作為廢棄物讓人頭疼,為了解決問題,各地出了不少政策,甚至對農民處理秸稈進行補貼也沒有獲得特別好的效果。
  • 現實中的「工作細胞」是如何大戰細菌的?
    這位妹子是紅細胞,帽子是現實中紅細胞的樣子:紅細胞。圖片:《工作細胞》 顯微鏡下的紅細胞長這樣:圖片:《工作細胞》 現實中的肺炎鏈球菌既沒有反派臉,也沒有觸手,甚至大部分情況在顯微鏡下不是鏈球狀,而是雙球狀(真是丟鏈球菌的臉啊)。顯微鏡下長這樣(電腦上色):
  • 生物質顆粒燃料是什麼?
    之前鍋爐的主力軍是燃煤鍋爐,但煤是環境汙染的一大原因,現在國家對火力發電和燃燒煤炭的企業都加以禁止,可以說燒煤的地方都將會被依法禁止,國家每年都頒布現行的政策、法規,隨著政策的一步步收緊,生物質鍋爐走進了大家的視野,隨著生物質鍋爐的普及,如何選擇合適的燃料成為了新的問題。
  • 生物燃料乙醇在碳減排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此背景下,乙醇汽油作為一種清潔燃料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之一。乙醇是一種在常溫常壓下易燃、易揮發、無色透明的有機化合物,俗稱酒精,可與汽油混合後或單獨用做內燃機燃料。根據生產原料來源及生產工藝,乙醇可大致分為生物制乙醇和化工制乙醇。目前全球乙醇生產主要應用生物制乙醇法。生物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主要以農產品及農林廢棄物為原料,如玉米、甘蔗、秸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