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32年的文案心得:文案的自我修養

2021-01-11 市場部網

不知道有沒有人關注過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廣告公司,同樣是創作產出,設計和文案在溝通互動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表達形式。

設計無論是概念還是視覺呈現,都有可書面清晰表達的、具有傳閱理解功能的brief或修改意見,比如色彩搭配、素材應用、光影處理、字體排版等等。客戶可以通過閱讀字面意思理解brief要表達的內容,leader也可以通過文字提出能夠令設計師減少疑惑從容落筆的修改要求。是漸變處理還是增加飽和度,是調整構圖還是加強透視,是提高對比度還是增加蒙版,加上reference的輔助,清晰明了,沒有太多模糊的空間,通常不少客戶還會有嚴格的設計規範作為指引。

文案卻甚少有人會提到結構的起承轉合、中心思想的歸納、情節場景的刻畫、文章節奏的推進、修辭方法的應用等寫作的一些技巧要素,絕大部分的客戶、account和文案在與他人溝通一篇文章的訴求時,通常只會用tone調、字數、標題等很空泛的表達,甚至經常會有什麼不make sense、不接地氣、高端大氣上檔次、缺少social style這種讓所有人都蛋疼但卻不知道如何執行的要求冒出來。

其實不make sense、不接地氣等說法也沒啥錯,但凡讀起來不讓人感覺通暢、清晰的文章,多少是某些地方出問題了。只是不明白哪兒有問題或者怎麼表達,對一個靠文字吃飯的文案來說,著實有些尷尬。

曾經採訪過10個不同資歷的文案和account,分別請他們從專業角度點評、解讀他們的作品,以及分享他們leader的修改意見。不出意料的是,大部分人僅能粗略講出主題和結構,只有1個人能從故事性、技巧等方面去剖析。直白點說就是,沒幾個文案能說明白一篇文章究竟好在哪裡、問題在哪裡,有什麼值得玩味的亮點或者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直困惑,為何迄今不曾見幾份合格的、訴求清晰的文案brief或修改意見?文案和account、客戶之間為何總因為修改問題不斷撕逼?

我想,知道原因了。

他們寫的是什麼

看著客戶的廣告在徐老師、阿司匹林博物館、大忘路、胡辛束等有些許廣告從業背景的個人公眾號上閱讀量紛紛10w+,而這些年輕的姑娘通過碼字輕鬆月入數十萬發家致富奔小康,很多加班累死累活才幾千塊月薪的文案心裡犯嘀咕:「憑啥?她們寫的也不咋的啊。」

於是,他們紛紛申請公眾號,寫情感、寫段子、追熱點,以廣告人特有的較真與努力,用文字耕耘著這塊看起來能讓他們一夜成名日進鬥金逃離廣告圈的一畝三分地。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憧憬成為下一個咪蒙的遠大夢想,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至加班回家不吃宵夜不要性生活也不忘趕稿更新,很難想像他們是有多強大的內心直面那慘澹的閱讀量。

儘管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但這群廣告文案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作品多數主題同質化嚴重、風格模仿痕跡明顯。

「不是不想寫自己的東西,一開始也嘗試了,但閱讀量一直半死不活,而朋友圈刷屏爆款的卻是雞湯味濃鬱或者戾氣十足的情感文章,仿佛一個套路一般,無法理解。」

看看他們的微信訂閱號列表,便知道他們說的爆款文章是咪蒙、二更食堂、深夜發媸、阿司匹林博物館、大忘路、胡辛束、芥末微報、猜火車等公眾號的日常。隨便在這幾個公眾號的最新文章中摘抄幾個標題,便是這樣的:

《又有多少人真的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失望罷了》

《後來,你們只做愛不說愛》

《所有突然的分手,都早有預謀》

《我喜歡你,但不想佔有你》

《我生命中每一次重大事件,希望都有你在身邊》

《你是我微醺狀態下,最想見的人》

《比起脫光他,這件事更能看清他》

《談錢能傷到的感情,不是真感情》

《這一生很長,我們還能遇見很多次》

《在不懂愛的年紀,遇見最可愛的你》

……

直白的以第一人稱口吻的辨識度極低的文章標題,文章開篇拋出一個犀利或清新的觀點,接下來圍繞觀點講述一個「我的同學、我的閨蜜、我的朋友」等發生在身邊的故事,結尾呼應觀點,總結一個大道理。故事字數不夠,用GIF流表情圖來湊。

看多了,文案們仿佛明白了:原來粉絲喜歡看這樣的內容,原來寫文案可以有套路。

好了,他們開始鸚鵡學舌、照貓畫虎,粉絲喜歡看什麼就寫什麼,投機取巧、不設底限地迎合粉絲所好。啪啪啪的小情感、寡然無味的雞湯文、毒舌攻擊的吐槽,只要最新10w+的文章寫什麼,他們就模仿什麼。

他們靠著意淫出來的人物、場景與事件作為切入點,寫愛情、寫生活、寫處世、寫工作,洋洋灑灑,粉絲讀起來有種「有人替我把心裡的小情緒說出來了」的痛快。可也就僅限於此,過目既往,沒有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好的文字是需要生活沉澱與積累的,他們恰恰缺少的就是經歷。與其說他們是在創作,還不如說他們是在為自己杜撰的故事選詞造句,這是一種沒有真摯情感和切身體會的拼湊。一旦命題要求他們寫具象的故事,寫他們沒有經歷過的生活,他們很快便顯得黔驢技窮。

然而這並不重要,有了套路,他們寫東西變得更容易,有了閱讀量增長的可能性,他們寫東西變成了利益導向,不再追求文字創作上的可持續性的突破。

那些拍腦袋就想出來的標題,那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看起來更像是快餐文化下的詞彙貧瘠,與濫用網絡熱詞沒有什麼區別。

要命的是,他們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更要命的是,當年把這個套路發揮到極致的徐老師,已經開始轉型去寫時尚這個更容易變現的話題,他們卻還在繼續模仿別人走過的路。

他們學的是什麼

按理說,他們這種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妥,任何創作者都是從模仿開始做起的。

可問題是,他們模仿的那些公眾號,大部分作者對生活都有著自身的感悟與積累,或者是異於常人的觸覺,這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文筆雖只是錦上添花,但也經歷過了長年的訓練。比如老司機咪蒙,編劇背景,生活閱歷豐富,寫作功底深厚,有標籤明顯的價值觀與個人風格。她能從一個普通的話題裡提煉出頗有爭議的觀點,也極其擅長操縱以偽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受眾情緒——這群人恰恰是網絡傳播的重要節點。

表面是套路,底子是積累,結合起來就是我們廣告人常說的sense。

顯而易見,平均從業年齡不到兩年的這群廣告文案,有這種積累與sense的人少之又少。多數文案入行的原因無非是自以為能寫點東西、喜歡寫點東西、讀過點東西。但書讀得再多也不是自己的經歷,對生活的粗糙洞察並不能幫助他們寫出更高質量的作品。

這個時候,「如何優雅地寫好文案」的訴求就有了廣闊的市場,一些頂著資深文案帽子的投機倒把分子和有點名氣的公眾號寫手,紛紛以一節課數百上千的價格面向剛入行的廣告文案開班授課。李叫獸教你寫X型Y型文案,奧美總監告訴你要說人話、洞察人性、寫顏值高的文案,饅頭學院找幾個名字都沒聽過的業內大咖跟你分享如何寫一篇10w+的公眾號文章。

把這些導師的課程粗略翻一遍,總結下來大概就是把「全球最新潮流風尚,盡在你手中」改為「在國內門店能買到的國外時尚品,往往是人家去年的流行款」,把「樂享生活,暢意人生」改為「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等等,看完你會懷疑過往16年寒窗苦讀學到的寫作知識:難道好文案的標準只有這種social風格的大白話?還有一些教你寫slogan的,也離不開諧音梗、勵志雞血、豆瓣清新短句。

上過幾次當之後,你會發現這些課程或書籍就如同地攤文學的成功秘籍一樣,不講方法論,只用經驗談,過於形而上,不具普適性。

就好像,羅納爾迪尼奧告訴你如何練成慢鏡頭逐幀播放也無法捕捉的高速運球不看球甩牛尾過人、劉國梁向你解釋如何做到發球從球網與球拍的毫釐間隙100%無失誤穿過、郎平跟你講怎麼在比分落後兩分的情況下針對場上對手6個隊員不同的技術特點實時作出184套應變戰術中最有效的一個調整,可聽完你還是不能成為羅納爾迪尼奧、劉國梁與郎平。

如何優雅地寫好文案

在紐約的時候,混跡財經雜誌多年的Selina跟我討論國內廣告公關的軟文,還沒來得及表達觀點,她就輕蔑地把我摁死在地板上:「你們廣告公關寫的東西,能叫文章麼?」

王路老師也說:「自己寫過的百分之九十的東西都是垃圾,而今天靠寫作為生的人,百分之九十的人寫過的最好的東西,連我寫過的垃圾都不如。」

我覺得他們說得挺對的,廣告公關圈的垃圾文案實在太多,那些大V導師才有機會上躥下跳,弄得整個圈子雞飛狗叫,讓別的行業看笑話。

作為一個年產超過1000篇垃圾稿件的account,也深為這個現象感到羞恥。為此,在美國遊學期間,我特地採訪了宇宙第一廣告公司的執行創意總監達·科皮萊特,邀請他分享從業32年的一些文案心得,希望大家能從中領悟到一些寫作的門道,不要再白瞎血汗錢去買那些大V導師的課程,同時避免寫出像這篇公眾號一樣垃圾的文章。

以下是科皮萊特先生的採訪實錄:

關於靈感與Sense

中國有本書叫《文心書話》,裡邊說到:「中國文論講究不要輕易點出文章」機心「,任讀者自行領悟,使得中國文學中充斥著大量不可言說的「道」。一旦探討寫作的具體技巧與指導性強的術,往往被譏笑。所以寫作的道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站在一個雲端來俯視與鄙視那些在金線之下掙扎的百姓們。

如此看來,寫作其實是有方法可循的。只是一些「高人」或者孤傲,或者不懂傳授之道,藏藏掖掖的,故弄玄虛說「功夫在詩外」、「文章本天成」,仿佛寫作是一門很玄的功夫。常人無法觸及門道,便會將寫作的要訣理解為一個摸不著的概念:靈感。

被account催稿的時候,文案很多時候也會抱怨沒有靈感寫不出來,那麼這聽起來很玄乎的東西怎樣才能做到信手拈來?我認為除了一分靠天賦,其餘九分還得靠訓練。

八十多年前,我的爺爺西涅爾·科皮萊特曾有幸與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探討寫作之道,魯迅先生當時有句話令我爺爺受益終身:「一個好文案,必須養成隨身攜帶筆記本的好習慣,隨時記錄想法。若不喜紙筆,便用evernote。」

而我的老朋友納博科夫先生亦十分贊同,他身上永遠裝滿了小卡片,用於隨時隨地記錄他的想法,並整理完善,要不然不消兩天,它們就消失了。

大概意思就是,當你對你構思的小說、文章或是小說裡的人物有什麼新鮮的想法時,馬上記下來。當你聽別人談話時的隻言片語而所有頓悟啟發時,或看到一段文章或是一句敘述讓你感受到美妙,馬上記下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你及時地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

當你走路、蹲馬桶、抽菸、坐公車、打飛機、單身狗吃飯、睡覺的時候,碎片化時間是相當多的,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到的和讀到的,讓你的認識能夠更加飽滿、深入,並逐漸形成系統。這些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質變的效應,積累越多,靈感的產出就越頻繁。

我的習慣是,為將來要寫的文章列一個主題清單,不斷地在日常生活中記錄補充,一旦素材成熟了,文章的主題也就飽滿了。

更上一個層次,來到廣告文案經常講的sense,日常的訓練就顯得更有必要了,畢竟sense是區分牛逼廣告人和屌絲廣告人的最明顯界限。

其實入行兩年後我就沒寫過文案了,因為我那個時候已經升任創意總監,不需要再做執行層面的工作。那麼那兩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個剛入行的小文案登上人生巔峰呢?

答案是這份作業:

每周review

上周計劃完成:數字量化統計上周工作與練習的結果

閱讀、寫作、效率、方法的發現、嘗試與總結

本周熱點

已發生的仍在繼續的傳播影響較大的事件、案例,針對性分析、歸納與總結,具體到idea、主題、文案、視覺demo

可預見的未來熱點,針對性調研、分析、預測,具體到idea、主題、文案、視覺demo

素材筆記

閱讀5篇優秀文章,做讀書筆記,包括:清晰地表現每一章的邏輯脈絡;提煉書中所有的亮點;大量的獨立思考的心得與解讀;發現這本文章和其他書或文章的聯繫;

近期湧現的受歡迎的文案、視覺,簡要分析來源、風格、應用場景

知識性、啟發性、流行性、前瞻性等特點的內容載體以及內容,簡要分析內容特點、風格、粉絲群等,即KOL、自媒體、10w+文章、創意視覺等

案例分享

每周一個,分析主題、策略、亮點、執行、文案、視覺、傳播效果

創作練習

每周練習3篇短篇,每月一篇長篇,命題為主,隨筆為輔。

這是我剛入行的時候給自己布置的每周必須完成的作業,一開始目的只是希望自己多學習,多了解優秀同行的作品。慢慢堅持了一年後,我開始感受到了明顯進步。看得足夠多,知道什麼是受眾喜聞樂見的,什麼是不好的;積累足夠多,寫作素材信手拈來;練習足夠多,產出變得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這讓我迅速和其他廣告人拉開距離,無論抬頭、收入還是專業能力。

後來,我還嘗試給團隊妹子嘗試這個,但可惜她們忙於約炮以及跟炮友撕逼,做了一個禮拜就再也沒有下文。

貴在堅持。

·寫自己的東西

「我愛你」可以有很多種表達方式,比如:

夏目漱石:今晚月色真美。

王家衛:那一刻,我很暖。

錢武肅王: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歸有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李宗盛: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了。

馮唐: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

王小波:你好哇,李銀河,見到你真高興。

瑪格麗特:我在床上,飯在鍋裡。

林夕:你是我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禮物 。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

李白: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黃偉文:餘生請你指教。

顧城: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沈從文: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無論寫作文還是寫QQ空間,妹子們都喜歡引用這些經典。但如果不註明是誰說的,任何人說出來都有點異樣,感覺端著、裝著,很不自然。而這些名家說出來,為啥卻恰恰好呢?

因為每個人的境界都是有限的,不同的。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經驗只能平平無奇對我的愛人說一句:「拿去刷,儘管刷,爺有錢。」這是我能表達愛意的最高水平。我要是對她說:「餘生請你指教。」那就是假,就是裝。因為我未曾經歷,裝腔作勢用別人的文字表達情感,顯得相當突兀,亦不貼切。

但並不是說沒有那些文縐縐的華麗辭藻就不能感動人心了,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援疆青年毛小軍生平寫的惟一一首僅有三句的詩:「母親老了,扶牆走路,已踏不出聲音。」讀起來也令人熱淚盈眶。他行文造詣有限,不會很華麗的表達,但這就是他的境界,這就是他所經歷的和所領悟到的,所以他的文字比渲染後的辭藻更能帶來共鳴。

總結起來,就是不要「學舌」,不要讓別人的文字成為中心思想的主要內容,那是別人的生活經歷而得來的,有著獨特的情感場景。要從生活經驗中揀取對自己印象最深、激勵感情最熱烈而真摯的事物,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字句表達出來,這才是你的文字。明白、通暢地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握住這首要的原則,然後才能進一步談借鑑,談吸收,談技巧。

·寫作的技巧

結構:確立主題後,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結構。它不僅是起承轉合、總分總等框架,更是具體到故事情節的人物與事件的安排以及全文抑揚起伏的節奏。

一般來說,高效確定文章結構的方法是自由聯想。確定主題後,隨性從四面八方自由聯想,不管如何凌亂蕪雜,也不管次序先後,想到相關的一點就用小標題記下來,一直到把所有能想到的或者主題需要用到的素材都記下來。接下來便是根據相關性、分量輕重、可延展性、潤色難度等做一輪篩選。經過選擇保留下來的小標題,按照文章主題的邏輯、線索等調整順序,就像一本書的目錄。這個時候,全文的綱要已經建立起了雛形,然後按照這個綱要逐段完善。

用自由聯想寫出來的文章有兩個好處:一是有層次,有條理,有輕重,比較容易安排節奏,文章形式完整。二是只確定提綱,每一段的具體內容卻仍可自由創作,臨時觸動文思,寫的時候會有「意到筆隨」的樂趣,全文亦不至於過於呆板。避免了不假思索的雜亂無章,也去除了成竹在胸的拘謹局限。

但需要注意的是,開篇的切入點也很重要,如果故事的開始不能吸引讀者,他們很難有耐心繼續讀下去。因此,投入更多時間琢磨文章開頭十分有必要。

詞彙量:重要性不解釋,方法很簡單,多看多讀多記。等你掌握了足夠多的詞彙,你才有推敲的資格。

描寫:有一種錯誤的見解常常引人走入迷途,即是以為「描寫」依賴於詞藻。以為形容詞用得愈多,便是描寫得愈出色,往往用了一大串的形容詞,弄得累贅不堪,而這些形容詞又大多是前人用濫了的東西。事實上,描寫是依賴於素材是否成熟的,如果準備材料足夠或者成熟,所有的畫面都清晰展現在你的腦海中,包括人物言行和場景細節,這個時候你只需要組織詞句把這個情景敲打出來,完全不存在描寫困難的問題。如果描寫有障礙,那便是素材有不足,還得回去繼續準備素材。

方法也很簡單,多閱讀與多寫,優秀的文案都是從模仿做起的,詞彙搭配、造句技巧、文法修飾等是可以通過大量的模仿熟練起來的。

一些小技巧:

1、初學者儘量避免長句,避免過多使用修飾,長句很容易讓文章顯得繁冗。實在喜歡用長句,可以寫完後多讀幾遍,句子不順就要修改,改到讀起來順滑有韻律,長句的弊端就被遮蓋了。

2、適當增加口語化的對話文體,之前說過文章能做到明白通暢是首要的基礎,口語化一來能避免生搬硬套語法,讓文章看起來自然、通順。二來可以很容易點亮文章的畫面感,讓文章變得生動,讀起來更有生活氣息。

3、少用宏大、概括面廣的詞,儘量用具象化的描寫細節的詞。比如偉大,近年受到英文翻譯文章的影響,很多人把偉大用到了方方面面,使得這個詞失去了在中文語境中的高度。且大詞往往只能用於表達態度,很難做到根據具體語境去度量,比如「你是偉大的人」和「你是賢明的人」,同樣是形容一個人,但前者是態度,後者卻是具象形容,讀者看完就知道你究竟是怎樣的人。

4、多點白描,少點隨感。很多隨感都是無病呻吟的QQ空間體和累贅多餘的部分,寫再多也無法提升文筆,刪掉也對文章沒有任何影響。

·用什麼姿勢寫作最舒服

有科學計劃的寫作練習

比較合理的頻率參考如下:

每周原創兩到三篇千字文章;

每周閱讀並做讀書筆記三到五篇;

每月三千字精華一篇。

不少人刻意追求每天堅持寫,初期是可以的,但目的應當是練習結構搭建、節奏把控、文筆修飾等技巧性的東西。達到目的後,便需要調整頻率,以高質量的產出為目的了。

堅持每天寫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

1、形成舒適區。習慣了沒有難度的創作,很難跳出去尋求進步。

2、思考太淺。每天頻繁輸出,攝取的進度是很難跟上的,獲得一點知識就急於表現出來,得出的東西容易變得粗淺薄寡。

3、產出質量過低。寫作是不可能每篇都能達到高質量的,數量的積累可以試錯,但錯誤是需要時間去糾正的,錯誤還沒來得及調整又被迫按節奏產出下一篇作品。與其持續低質量,不如厚積薄發。

在「學習區」刻意練習:做任何事都會有一個舒適區與學習區,並隨著技能掌握和經驗積累有變動,寫作亦然。

不少文案平時寫PR稿、slogan、產品軟文等在經歷了初期的摸索學習後,會形成一個快速產出的easy模式,由於惰性會一直待在這個區域不願改變。

有效的練習應當是在舒適區之外的學習區進行的,那裡都是你未曾接觸的領域,都是你需要改進的缺點,都是困難點。比如你在靜物描寫上已經有了一定心得,想要在故事情節上有所提升,那麼「怎樣講故事」便是你下一個要學習的階段,必須刻意讓自己進入那個區域進行練習。又比如每周寫三篇千字文,經過三個月練習對你來說已經不是難事,那麼寫千字文就成了你的舒適區,必須要調整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刻意練習不是埋頭瞎寫,而是在學習區有計劃地創造性地去練。它並不好玩,需要全副精力投入,如果你感覺很享受練習的過程,那便不是刻意練習,對你的技能提升極其有限。

就像打球一樣,找一個空閒的午後和幾個小夥伴打一小時籃球,這樣的休閒令人很愉悅,但相比一個人花一小時高強度重複枯燥乏味的運球、上籃練習,無疑後者對球技的幫助要大得多。

刻意練習是痛苦的,人們津津樂道的創作故事,是藝術家某天突發靈感,提筆而就,創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傑作。但很少人跟你講他們怎麼讀理論書,怎麼練基本功,怎麼把廢稿揉皺丟進紙簍,痛苦得掉頭髮。

比如莫言寫《生死疲勞》前,已經寫了二十五年,期間創作了一大堆如《春夜雨霏霏》、《透明的胡蘿蔔》、《枯河》等普通人知之甚少的普通作品。梵谷畫《星空》前,畫了九年,學透視學、解剖學、色彩理論、油畫、水彩畫、日本浮世繪,也畫了不少慘不忍睹的作品。

高強度專注寫作時間:許多人有個習慣,喜歡半夜寫東西,一邊寫一邊聽音樂,或者磨蹭其他小事,殊不知這是很難高效和進步的壞習慣。

優秀的作家、文案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高強度專注寫作時間,每天或定期在一個沒有任何幹擾的時間段和空間進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寫作,並使之成為習慣。清晨、午後、傍晚或者深夜。有些人更是有癖好,使用專門的寫作軟體,沒有任何功能鍵,關掉電腦所有軟體打開全屏,清空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忘記時間、忘記其他所有不相關的東西,完全沉靜在寫作中,

每天養成習慣的好處是很明顯的,除了能找到極致專注的樂趣,產出的文章與信手塗鴉的質量也是有明顯差別的。長期堅持下來,你與其他沒有專注寫作習慣的文案就拉開了距離。

分塊練習:駕馭更多的技巧和方法能夠讓文章更有可讀性,有些人擅長寫故事,有些人擅長寫對話,有些人擅長描寫,定期針對一個目標強化練習,包括針對性閱讀、筆記、訓練,並在後續的訓練中把練習成果表達出來。

高水平人群的即時反饋:寫出來的作品,得到普通讀者的認可是遠遠不夠的,那種認可是廉價的,於進步成長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尤其是當下社交媒體的傳播環境裡,庸眾太多,獲取認可的成本太低了。

廣告公司有個工作機制我認為很好,為了避免出錯,任何作品出街之前都要經過各個崗位的反覆feedback,包括account、領導、團隊、客戶等。這對文案來說是一個進步的好機會,但凡資歷比你深的人,提出的修改意見都有學習的價值,他們往往能從你所不能達到的水平高度去判斷你的作品有什麼缺陷。

就如同健身請私教,你的動作變形了,或者強度不夠,私教可以即時糾正,得到最及時的反饋,讓你進步更快。

比較好的辦法是找一個學習群組,在這個小團隊裡練習、交流、反饋,得到的進步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多樣性思考能力。如果認識高水平的作家、編輯或者資深業內人士,定期將作品交予對方點評,得到他們的當面批改,對個人進步更是莫大的幫助。

修改:刪到刪無可刪

相信我,領導改你們的狗屎文案要比你們寫文案頭痛多了,但修改是必須的,也值得付出比寫更多的時間。

不要羨慕「文不加點」的屁話,初稿寫成後如果當真覺得無可改動,那要不是他的自負自滿心理在作怪,便是他的批判力和寫作力都停滯在已有的階段再沒有寸進了。無論初學者還是資深文案,練習都離不開修改,一而再,再而三,永不倦怠。

好的作品是經過反覆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這會讓你的作品從平庸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那些拼寫和語法錯誤,還有那些無意義的詞,混亂的結構,和讓人搞不懂的句子。

修改的目的是簡明扼要,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一句一段的,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

簡單就是力量。

三個小時的採訪結束,76歲的科皮萊特先生依然十分興奮,他很高興能夠將自己的一些經驗分享給中國的年輕廣告人。他跟我說:「在中國,文案一直都是廣告行業的稀缺人才,踏踏實實打好基礎,掌握技能,我認為文案的職業發展空間遠遠大於藍翔學挖掘機也能勝任的account,以及過於依賴技巧而非創作的設計。

有本書叫《重來》,裡邊有段話我深以為然:

如果準備在一堆人中挑出一個人來做某份工作,那就挑寫作能力最好的那個。至於他有沒有做過市場、銷售、設計、編程或其他什麼,倒並不那麼重。他們的寫作能力遲早會帶來好處的。

這是因為,一個會寫作的人,他厲害之處可不僅僅是會寫作而已。文法清晰代表思路明晰。那些會寫作的人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他們使得事情變得更好理解了。他們擅於換位思考。他們懂得抓住重點。這些都是你想在一個應聘者身上看到的特質。

一個文案通過寫作,可以提升邏輯思考、溝通互動、洞察理解、策劃創意等多重能力,進而讓『事情變得更好理解』。

但說一千道一萬,文案沒有捷徑可走,始終要實踐,始終要堅持訓練。」

相關焦點

  • 你好,所有未來的頂尖文案
    我一直以為,這個世界不缺頂尖文案,他們在高山上,等後來者仰止。這個世界也不缺創意總監,在廣告公司混上幾年,披上一身黑,出門就敢稱CD。而這個世界,最緊缺的是,一個既能寫、又能想的文案。我們不妨叫他:雜牌文案。他介乎頂尖文案與不靠譜文案之間、中不溜秋的那一撥。雜牌,是因為他經驗夠雜、口味夠雜、能力夠雜。他善於抱一顆撿破爛的心,從一大堆信息雜質中淘到金。他知道,文案不是唯一,但他一旦寫了就無人匹敵。
  • 跨年文案句子-2021年跨年文案
    跨年文案句子-2021年跨年文案 跨年文案句子-2021年跨年文案,2020年快要接近尾聲了,我們也即將迎來嶄新的一年,12月31日跨年,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什麼感悟呢?下面是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整理的2021年跨年文案,快來了解一下吧!
  • 淺談影視領域創作者的自我修養
    影視創作者的自我修養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自媒體創作人如雨後春筍涵蓋了各個領域,其中影視領域創作者更是多如牛毛。面對這種現狀,如何在眾多創作者中脫穎而出就成了急需思考的問題。這裡給大家兩點建議:端正態度知識儲備關於端正態度,堅決不能有影視領域創作門檻低的思想。隨便推薦幾部電影,複述一遍劇情就是圖文作者?
  • 一切皆可產品化,文案也不例外
    文案產品化的思考「為什麼這則文案不火,閱讀量沒有10W+?」相信很多文案、運營人員,都曾為拉新、轉化率的KPI搞得焦頭爛額。相信有些文案也都在效仿杜蕾斯、江小白的套路,甚至祈禱杜蕾斯的成功能奇蹟般的出現在自己的文案上。能火的文案真的要靠基因嗎?沒有關注度的文案怪觀眾沒有品味嗎?為什麼文案看似牛逼卻無人問津?
  • 文案|中英文星空系文案
    點擊關注公眾號"好多文案"置頂 或 星標★ 公眾號,不錯過每一份喜歡入群後臺回覆:」文案群「我的口袋裡,藏著從你城堡逃跑的星星my pocket.Hide the stars that escape from your castle.
  • 一天一個產品文案——花瓶文案怎麼寫?
    作者:徐雁冰【花瓶文案怎麼寫?】1、各位,請注意,我們理應為花瓶頒個獎,它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鮮花的C位。【關於文案】今天寫的文案是關於「花瓶」的。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花瓶是非常常見的,因為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鮮花了,從而也就促進了花瓶的使用。當然,也有不少人僅僅是因為花瓶而購買,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花瓶,並不只是為了插花的。
  • 廣告文案這個職業怎麼描述?文案用英語怎麼說?
    大約很多人都聽過文案這個詞,廣告文案這個職位或者說職業,在新媒體時代依然不過時,雖然入職門檻低、水平參差不齊,虛假廣告滿天飛,但不可否認其對銷售的重要性。今天分析一些關於廣告文案的英文表達。文案寫作是為了廣告或其他形式的市場營銷而撰寫文字的行為或職業。其產品被稱為「文案」或「銷售文案」,是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並最終說服個人或團體採取特定行動的書面內容。
  • 文案傳奇人物寫好文案的15條公理,太精闢……
    文案界傳奇人物約瑟夫·休格曼著作的《文案訓練手冊》是我剛開始接觸文案時,就讀過的一本文案教科書。約瑟夫 ·休格曼是美國最有影響力,最多產的廣告文案之一,真正的廣告文案大神。算是我啟蒙之一了。這本書裡關於好文案的 "寫作15條公理" 是其中精華的部分,當時對我理解文案的世界有很大幫助。結合我的一些看法,也分享給大家。▼★ 第1條文案公理:文案寫作是一段精神旅程。
  • 沒有策略支撐的文案,都是耍流氓
    早在2015年的時候,江小白在營銷圈已經火熱,記得當時影響最深的就是這一句文案——「青春不朽,喝杯小酒」。這句話,是如何產生的呢?首先是洞察。洞察是提出關鍵問題,並找出答案。當時江小白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呢?
  • 好文案,有方法,文案的11個思考公式
    編輯導語:想寫出一個好的文案,除了要多看多練,更重要是能從問題的關鍵規律出發,對症下藥。本文作者總結分享了常見的文案寫作和創意策劃的11個思考方式,並分別展開了梳理分析,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自廣告誕生以來,便有著無數前輩,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嘗試探究出廣告、文案、傳播的規律問題。
  • 江小白不再寫文案了
    這兩年,江小白的瓶身文案少了。倒不是不注重瓶身包裝,而是越來越重視了。只不過,它把產品重心從情緒上升到口味上。如今,江小白進行著一場自我發酵升級。01像這樣的瓶身文案,已成為了經典。給每一瓶配上一句文案,讓酒和情緒一起下肚。
  • 商場活動商品文案怎麼寫?9大文案類型收藏備用!
    現在宣傳方案多種多樣,推廣形式眼花繚亂,但不管什麼商場活動,宣傳方案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文案先行。那麼商場活動商品文案怎麼寫?文案類型又有哪些呢?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1、新聞類文案新聞類軟文,在用戶心中有著標杆似的傳播,因為新聞相對來說還是最權威的。
  • 平面廣告文案技巧!
    平面廣告中的文案包括口號、正文等符號,文案符號除了傳達產品的基本指向外還承擔著傳遞意義指向的功能,。平面廣告中文案的形法創意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析字、圖符和字體。析字即根據字的音、義、形進行離合;圖符即利用圖像和符號表達創意;字體即設計文案的書寫形體表達文案創意。
  • 阿里媽媽坎城推AI智能文案 文案像公式一樣推導出來
    據悉,該產品目前主要聚焦於商品文案,可實現三項核心能力——高度模擬人寫文案、自由定義字數、實時在線樣本學習,對從事商品文案的工作者來說,以往繁重的腦力活變成了輕鬆的選擇題。 它也為「技術與創意如何更好的結合」作出了解答。
  • 感恩節文案|感恩節說說簡單句子|感恩節
    感恩節文案|感恩節說說簡單句子|感恩節感恩節表白語1、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你的不容易2、感謝你不是超人,卻成為我的萬能謝謝你,我的父親3、沒有母親般細膩,卻一樣盡心竭力謝謝你,我的父親4、言傳身教,無怨無悔
  • 文案外包是什麼意思 抖音小店詳情文案外包
    文案外包是什麼意思呢,企業外包是整體運作的的動畫製作項目。不同的創意自然有著不同的預算關聯,這不單單是創意本身價值,創意附帶價值也是必須考慮的。一起來看看抖音小店詳情文案外包 文案外包是什麼意思呢,企業外包是整體運作的的動畫製作項目。
  • 地產文案已死,更可怕的是無人在意
    之後,廣告圈的自媒體人發了一篇文章叫《這些地產廣告的文案,應該被拉出去祭天!》,列舉了很多LOW到家的文案。一位親身經歷了行業黃金期到衰落期的老文案也吐槽:負責任的說,現在地產廣告越來越爛,越來越low,不乏有些廣告已經low穿地心,不乏有些甲方、老闆、總監已經low爆底褲。前幾年還偶見佳作,現在能入眼的已經堪比彗星回歸,76年難見一次。早些年,地產圈還是有不少好文案的。
  • 靈魂發問:你的文案有共鳴嗎?
    這篇文章,我想從個人審美角度,談談對於共鳴文案的理解:共鳴文案有幾種?共鳴文案的核心是什麼?共鳴文案到底怎麼寫?一、共鳴文案的三種境界人都有病,有的文案能指病,有的文案能治病,有的文案還能做病後康復。關於房子,目前以及將來很多年,肯定還會是大家談論的話題,因為這是時代痛點。所以圍繞房子的文案,同樣更容易成為集體共識,達成共鳴。這也是洞察的一個基本功,找到集體意識裡的共同記憶或傷痛。除此以外,洞察還是找到那個不被覺察的細節。我很早之前看到過一個案例,是個擦鞋廣告的修改前後對比。
  • 立秋借勢文案,適合女孩立秋發朋友圈的文案小短句,向秋天告白
    今天是8月7號,立秋,2020年從今天起正式進入秋季。前半年風雨坎坷隨今日化為雲煙,全新的2020,全新的八月,全新的季節,全新的自己。從今天開始。秋天就像小姑娘一樣可愛,溫柔善良,勤奮努力。建軍節朋友圈文案,建軍節借勢宣傳文案,祝福送給最可愛的人
  • 商場活動促銷文案怎麼寫?
    各大商場活動為了讓廣大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掏錢包,更加愉快的買買買,活動策劃人們可謂是費盡了心思,通過策劃各種促銷策略、制定各種宣傳方案,用設計、價格、文案等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商場活動的宣傳方案總是文案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