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0年,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又有新發現!

2021-01-09 網易科技

2020-12-30 15:13:56 來源: 知否

舉報

作者 | 辰辰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號飛越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天王星。旅行者2號向地球傳回了數千張圖像,以及大量關於這顆行星大氣和磁場環境的科學數據和測量數據。


圖1:1986年,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越天王星

當時,旅行者2號收集到的數據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他們得以直接觀察太陽系的冰態巨行星。科學家發現了兩個新的環形系統和11顆新衛星,發現天王星表面的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78攝氏度。

今年,科學家們對旅行者2號飛越天王星時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發現飛船實際上飛過了一個等離子體。這是一種行星磁場產生的巨大結構,可以剝離天王星的大氣層。


圖2:1986年,旅行者2號探測器拍攝的天王星環的偽彩色圖像

在太陽系的所有行星中,天王星非常怪異。這顆行星的自轉軸傾斜了98度,這意味著它的自轉與太陽系其他行星完全不同。天王星磁場軸與自轉軸的角度,也就是磁偏角,為60度。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當天王星自轉時,磁層或由其磁場形成的空間會像足球一樣一路搖擺。


圖3:黃色箭頭指向太陽,淡藍色箭頭指向天王星的磁軸,深藍色箭頭指向天王星的旋轉軸。

當科學家們用新的眼光重新分析旅行者2號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時,他們發現了其中有一個小的「波浪」。

那微小的扭曲線就是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是天王星大氣層被剝離的標誌。這些巨大的等離子體氣泡從大氣中被吸出來,在太陽風的作用下懸在行星磁場的末端。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磁尾。

在旅行者2號歷經45小時飛越天王星的過程中,穿越這一等離子體只持續了60秒,所以它看起來只是數據中的一個小光點。這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科學家們花了30多年才發現它。

但這一發現標誌著人們首次在天王星上發現等離子體,也讓科學家們能更好地了解這顆神秘的冰態巨行星。(辰辰)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秦一晗_NBJS12572

相關焦點

  • 30年後 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2號又有新發現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號飛越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天王星,並向地球傳回了數千張圖像,以及大量關於這顆行星大氣和磁場環境的科學數據和測量數據。圖1:1986年,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越天王星當時,旅行者2號收集到的數據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他們得以直接觀察太陽系的冰態巨行星。
  • 旅行者號飛了40多年,傳回來的信號越來越奇怪?科學家:有麻煩了!
    美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航天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儘管我國近幾年來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想要跟這麼一個傳統的航天大國相比較的話,還是有一定懸殊的
  • 旅行者一號飛了30多年,拍的冥王星近照,花了多少時間才傳回來?
    旅行者一號飛了30多年,拍的冥王星近照,花了多少時間才傳回來?旅行者一號是由美國發射的沒有太空人操作的外太空空間探測器,發射時間大概是在1977年左右,到如今依舊維持著運轉,而且預計在2020年底前都能夠與地球保持一定的聯繫。
  • 太空飛行器發現旅行者2號到達了星際空間
    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2號在2018年11月飛出太陽系,進入廣闊的系外空間,而它的姊妹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於六年前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傳回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太陽日球層的結構。(日球層,即由太陽創造並環繞其自身的巨大氣泡狀空間區域。)人類對星際空間的第二次探索所引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更多。
  • 185億公裡之外,旅行者2號傳回了珍貴數據,卻無人能夠看懂
    於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就誕生了,它們除了肩負著探索太陽系邊緣的情況之外,還肩負著走出太陽系,搜尋外星文明的任務。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先後發射升空,朝著茫茫的星空前進。旅行者1號由於不用在中間進行更多的停留,它的目標更直接那就是一直朝著太陽系邊緣前進,所以它的行程也是最快的。到2013年9月12日,它已經飛出日球頂層,進入了星際空間。
  • 旅行者號有新發現,太陽系邊緣竟有保護罩
    旅行者號有新發現,太陽系邊緣竟有保護罩   我們生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之中,我們也是一直的在探索著宇宙中的奧秘,而作為人類的先行者,NASA是早就發射了旅行者號飛行器去探索宇宙。
  • 飛行43年的旅行者1號,預計2025年失聯,這期間它發現了什麼?
    旅行者1號出現後,目的是為了讓人類更好了解太陽系,帶著全人類的寄託成功進入了太陽系中,目的是為了接觸太陽系的邊界,除了旅行者1號之外,還有旅行者2號,它們一起進入了太陽系。自從1977年開始,旅行者1號已經在太陽系內生存了長達43年的時間,那麼在這43年的時間,是否觸碰到太陽系的邊界呢?
  • 意外發現!科學家重溫旅行者2號數據,揭開了天王星奇異斑點之謎
    在旅行者2號的歷史數據中發現了來自天王星的舊氣體團一個動畫顯示了天王星奇怪的磁場。黃色箭頭指向太陽和深藍色箭頭代表行星的軸。美國宇航局標誌性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30多年前在天王星收集到的數據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氣泡的特徵,這個氣泡可能偷走了地球上一團含氣的大氣層。
  • 185億公裡之外,旅行者2號傳回了重要數據,卻無人能夠看懂
    因此,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誕生,不僅肩負著探索太陽系邊緣的狀況,還肩負著從太陽系出來尋找外星文明的任務。 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相繼發射,向廣闊的星空前進。旅行者1日中途不需要更多的停留,其目標是直接向太陽系邊緣前進,因此旅行也最快。到2013年9月12日,它已經飛出日球頂部,進入了星際空間。
  • 旅行者2號傳回數據,太陽系邊緣溫度達31000度,我們該怎麼走出去?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讓渺小的人類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和認識。尤其是一些探測器的出現,給我們研究地外環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截止到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時長最長的就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了,自從1974年成功發射,現在經過了42年的飛行,已經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緣。
  • 旅行者1號與2號同時發射,命運卻迥然不同,原因為何?
    又或者是不是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就沒有其他星球有生命有文明了呢?為了解開這種種的疑惑,科學家決定主動出擊。所謂主動出擊就是科學家們把地球上關於人類的文明信息附帶在飛船上,然後發射飛船,讓飛船帶著人類的信息去探索,把人類的信息帶給其他星球和其他文明,如果在宇宙中真的有其他文明的話,那麼它們碰到人類的飛船,必定有所回應。
  • 150億公裡外,旅行者2號曾返回一串信號,科學家無法破解
    旅行者2號是美國在1977年8月發射的一顆深空探測器,它還有一顆姊妹探測器為旅行者1號,在同年的9月被發射升空。但是在2010年的5月10號,當時旅行者2號距離地球150億公裡,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在過去的連續幾周內,旅行者2號開始向地球發送了一連串的神秘信號。這些信號以一種未知數據格式傳回地球,所有的工程人員無法破解這些數據,不知道這些數據隱藏了哪些含義。
  • 經過30年來最長的一次無線電沉默,NASA聯繫上了旅行者2號
    自三月中旬DSS43天線因維修離線以來,該任務的操作者已經能從旅行者2號接收到正常的新信號和科學數據,但是他們還不能向旅行者2號發送命令。最近一次呼叫旅行者2號是DSS43天線上一個新安裝的設備的測試。作為NASA深空網絡的一部分,該設備是一個位於坎培拉、加利福尼亞州戈德斯通和西班牙馬德裡等全球各地的無線點天線群。
  • 遨遊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發現了什麼?9月3日,傳回一批新數據
    發現星際空間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漆黑一片,空無一物,附近沒有任何天體,只有遠處遙不可及的星辰,而作為普照整個太陽系的太陽也變得只有針尖那麼大,這艘飛船就是已經在外太空飛了42年的旅行者1號,9月4日最新數據顯示,飛船與太陽距離達224.92億公裡,成為人類最遠人造物。
  • 遨遊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發現了什麼?9月3日,傳回一批新數據
    有專家認為未來50年時間內沒有人造物能超過旅行者1號,就算未來幾年有更先進人造物離開地球飛往太陽系,50年也不可能超過旅行者1號。讓我們十分欽佩的是上個世紀發射的人造物,還在不斷接收地面深空網絡發送過來的控制指令,將四個科學儀器獲取數據傳送回來,宇宙射線強度,太陽風強度,等離子體離子多少。
  • 旅行者1號飛行43年,在太空遇到什麼?究竟有沒有飛出太陽系?
    ,歷時35年之後,在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已經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其實,旅行者一號發射之時,科學家們已經推算得知176年一遇的行星特殊排列方式,也就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直線的形式排列著,這也意味著旅行者1號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以及最少的能量資源輕鬆飛過這四大行星,精確的數據顯示只需要12年,可以說這次任務相當幸運,這四大行星都運行到了助推的理想點,如果不是這種幾何排列,可能完成同樣的任務需要30年甚至更久。
  • 在旅行者2號的觀測中發現了天王星洩露大氣的證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兩位科學家回顧了1986年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收集的舊數據,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天王星的大氣層正在逐漸逃逸到太空中。1986年1月24日,當旅行者2號飛到冰巨星天王星82,000公裡以內時,地球上的反應是失望。
  • 遨遊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發現了什麼?9月3日,送回一批新數據
    有專家認為未來50年時間內沒有人造物能超過旅行者1號,就算未來幾年有更先進人造物離開地球飛往太陽系,50年也不可能超過旅行者1號。讓我們十分欽佩的是上個世紀發射的人造物,還在不斷接收地面深空網絡發送過來的控制指令,將四個科學儀器獲取數據傳送回來,宇宙射線強度,太陽風強度,等離子體離子多少。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美國「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看到了什麼?觀測數據印證此前一個驚人...
    「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觀測到對稱的日球層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一份公報中介紹,「旅行者2號」搭載了5個科學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