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開公司兩不誤,CEO媽媽活用六大定律,管理思維帶娃更輕鬆

2020-12-06 IF枕邊育兒

上午和一個好久沒見面的朋友聊天,她是個非常忙碌的媽媽,生孩子和創業幾乎同步,現在兒子已經上小學,公司也已經風生水起。問問特別好奇她是怎麼平衡教育孩子和工作之間的矛盾。那麼多的育兒理論,身為"成功女性"的她,又推崇那一種呢?結果她的回答真的讓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得不寫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她說現在育兒都快成玄學了,沒時間一一學習,而公司的事兒一大堆,她覺得當媽媽要抓大放小。她自己學管理出身,認為好多管理學的定律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樣有用。我大概整理了一下,有六大經典定律可以應用在家庭教育上。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第一定律:墨菲定律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任何可能會變得糟糕的事情,都一定會變的糟糕。空軍工程師的一句玩笑話,成了二十世紀的三大定律之一。在管理中,這個定理告訴我們別抱著僥倖心理,如果有些事情可能會導致失敗,那麼終有一天他會導致失敗。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心存僥倖,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小毛病會導致大危機。比如,很多寶媽明知道吃糖不刷牙,會導致蛀牙。只是覺得一兩次沒關係,但是肯定會有一天,娃因為這個習慣而去牙科診所報導。

第二定律:吉德林法則

"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通用公司管理顧問提出的定律。如果能真正認識到問題,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因為認識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很多寶爸寶媽,是認識不到問題的,或者是理解有偏差。寶寶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哭鬧作妖,爸媽卻認為他是缺乏管教。那麼,這個問題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解決。同樣這個問題也適合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再大一點的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描述"並發現真正的問題,才能逐漸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第三定律:吉爾伯特定律

美國管理學家,在對員工管理的問題上,提出了這個定律:人們喜歡為他們喜歡的人做事。在這個定律中,爸媽們肯定以為是要說賞識教育,如果不斷讚揚孩子,就能讓他們的服從。但這位CEO媽媽卻認為,喜歡一個人並願意為她做事,並非得到讚揚,而是受到感召。這很像中國傳統教育中"言傳身教"裡的"身教"。一個充分和孩子情感聯結,並且充滿魅力的媽媽說話,是比自己做不到卻一直在要求孩子的媽媽更有用。

第四定律:沃爾森法則

美國企業家沃爾森認為:把情報和信息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對信息和情報重要性的一種描述。成功的企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情報,成功的教育更需要爸爸媽媽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給孩子大量的關注,首先要從自己家娃身上獲取有效的信息反饋,發展到什麼階段,需要什麼樣的引導,對於最新的育兒知識也需要多補充學習。另外,最容易被全職媽媽們忽略的是,關於這個時代的信息,娃未來會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他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立足,都取決於你對時代信息的掌握。

第五定律:皮京頓定律

人們如果無法明白地了解到工作的準則和目標,他必然無法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信心,也無法全神貫注。我們熟悉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候的拖拉和心神不寧,就像她在公司面對那些拖進度、刷手機的員工。在處理這種問題的時候,如果不熟悉管理學,一定會開除員工或者訓斥孩子。但這沒辦法根本解決問題。無論是員工還是孩子,共同的問題是"沒有目標",或者"目標過大"。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明確目標和分解目標,把數學學好,是一個宏大的目標,如果父母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可執行的小目標和學習的時間,孩子會學習到如何用小目標向大目標前進,也會更有動力,更加自律。

第六定律:福克蘭定律

沒有必要立即作出決定時,有必要暫時不作決定。法國管理學家福克蘭提出的這個定律,特別適用於那些盲目行動的人。同樣在中國我們也有對應的一個真理,就是靜觀其變。有的父母特別激進,孩子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如果給他時間是能自己解決的,但是父母非常焦慮,趕緊替他做了一個什麼選擇,不僅剝奪了孩子自己的主動權,而且大多時候,都會造成很負面的狀況。

舉個例子,孩子在幼兒園裡不是很適應,也許是因為老師,也許是因為同學。這個時候如果有個冒進的媽媽,就開始張羅轉學。本來孩子是能通過自己慢慢適應,但換幼兒園直接又把孩子投入了一個新的環境。這個時候就是沒有必要做的決定。

枕邊育兒寄語:

這些經典的管理學定律,實際上是關於人的規律和發現,放在孩子和教育身上也同樣適用。它們其實是看起來紛繁複雜的育兒理念的"底層邏輯"。育兒不但是父母用方法讓孩子們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的過程,也是父母教會孩子如何運用這些"普遍真理"的過程。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放假在家看娃太累了,臨開學才明白,想要看娃輕鬆只需這一招
    放了三天假,在家看倆娃累得東倒西歪,中午娃還鬧騰不睡午覺。明天就要開學了,今天才明白,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方法對了事半功倍,只用這一招,看娃很輕鬆。有沒有同款媽媽感到孩子放假在家,比上班甚至加班還累。學習、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吃喝拉撒睡,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可媽媽還有許多家務活或者工作要做,難道只能丟給孩子一部手機讓她看嗎?
  • 科幻片《上帝粒子》殺青 章子怡帶娃拍片兩不誤
    有人舉著紅酒慶賀,有人手舞足蹈,狹小的空間被這巨大的興奮填滿了……  從章子怡之前的微博可以看出,她一邊帶娃,一邊拍攝好萊塢大片《上帝粒子》,十分辛苦。但從曬出的殺青照片中可以看出,章子怡笑得十分開懷,看來她十分享受這種狀態。  照片發布後,不少網友留言稱:「幸福都寫在臉上了。」「太棒了,帶孩子和工作兩不誤,只有當媽媽的人知道其中的辛苦,子怡加油!」
  • 所有親自帶娃的媽媽都是時間管理的「大師」附一天時間表
    剛生完娃一堆感慨,不吐不快。若不是有這個小屁孩的出生,我還不知道自己的「潛力」能被這樣無窮地發掘出來,其實每個親自帶娃的媽媽都有著自己帶娃的一套方法和規律,說白了,找到了規律和節奏是生完娃月子期需要不斷去適應和學習的事情,找不到規律既煩躁不安也痛苦難耐,睡不好對誰來說都是最致命的考驗。別說我危言聳聽,真的生了娃你就懂了!
  • 初當媽帶娃手忙腳亂?不用慌,備好這些很實用好物,助你輕鬆帶娃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帶孩子可是一件極具有挑戰難度的事,畢竟孩子的吃喝用行都需要自己一一顧及到。因此,在有娃後,媽媽們一個個都化身勤奮好學的形象,從各個渠道學習育兒知識,好讓自己能在育兒這條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 長沙鋼琴公開賽|足不出戶看直播 青年鋼琴家黃嬋帶娃觀賽兩不誤
    有一位正在坐月子的媽媽,十一假期利用手機和電腦,在家觀賞了幾天精彩激烈的國際鋼琴賽。  黃嬋是一名青年鋼琴家,2003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後考入李斯特國立音樂大學,獲得鋼琴演奏及鋼琴音樂教育雙碩士,並獲得博士課程全額獎學金。同時,她也是一位正在坐月子的媽媽。這個十一假期,她持續關注的長沙鋼琴公開賽迎來了賽事最激烈的角逐。
  • 生娃前後的差距有多大?冒「毀容」風險生娃的媽媽,都是勇士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成長和收穫,尤其是女人。而能讓其快速成長的,莫過於結婚和生孩子了。 懷孕生子帶給女性的,不僅是身份上的改變,還有身體和相貌的。
  • 帶娃界的「三好媽媽」——TCL 409F5-U靜音冰箱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在照顧新生兒方面可以說沒有任何經驗可言,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面對免疫系統尚不健全的寶寶不知怎麼辦,如何照顧寶寶才更科學?但並不是每位媽媽都有充足的乳汁來提供給寶寶的,這也使得部分媽媽特別辛苦。保證母乳分泌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要放鬆心情,保持情緒穩定。  第二,按照哺乳時間,規律的擠出乳汁,活用吸奶器將乳汁吸空。  第三,均衡飲食,加餐可選擇牛奶,堅果等。  第四,在家的時候儘量讓寶寶自己吮吸乳頭,並注意夜間哺乳。  第五,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 「我真的不愛我的孩子」,獲贊34萬的熱帖,揭露媽媽帶娃的心酸
    "我真的不愛我的孩子",這篇獲贊34萬的熱帖,揭露了媽媽帶娃的心酸。按道理來說,十月懷胎生下的寶貝,疼還來不及呢,母子連心,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按照世俗來看,實在對這一說法無解。但是,"媽媽"這一個角色,只有你當過,才懂其中心酸,才懂箇中滋味。
  • 我有一個小院,帶娃種菜兩不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是鐵媽媽,一人帶倆娃 ,愛美食、愛寫作、愛手工。豐沛的雨水過後,小院出現了一片生機。各種瓜果的根系不斷深入泥土中吸收這天之甘霖,地上枝葉生長繁茂,紛紛以清香的瓜果回報平日辛勤的院農。這份果實自然不帶有現代農業的化肥、農藥。
  • 為什麼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這款智能帶娃神器廣受歡迎?答案就在...
    這時候,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剛好就能彌補這段教育空檔期,幫助家長對寶寶的啟蒙以及行為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教育,讓家長在家輕鬆帶娃,廣受家長好評和寶寶們的喜愛,是當之無愧的智能帶娃神器。那麼,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是如何實現智能帶娃的呢?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 小馬寶莉的主角當了媽媽,珍奇時尚帶娃,月亮公主的孩子是熊孩子
    小馬們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紛紛開始當媽媽了。現在小編帶大家看看在漫畫家筆下,小馬寶莉的主角們都當了媽媽,她們的小馬們的孩子非常可愛。追逐潮流的設計師珍奇為了尋找衣服材料經常跑到後山開採寶石。珍奇特別手巧,高強的設計能力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質做出符合他們的衣服。珍奇愛美的珍奇當了媽媽 ,依舊追逐潮流,時尚帶娃,在小馬國裡獨樹一幟。
  • 生孩子有人疼的跳樓,有人卻像上廁所一樣沒感覺,準媽要知道原因
    之前經常在微博裡看到"孕媽媽在衛生間生孩子""孕婦騎車到半在路邊生產"等這樣的新聞,覺得為什麼這些人生孩子的過程怎麼那麼輕鬆呢?相比絕大部分孕媽進產房等待的緊張感,這些媽媽沒有醫生幫忙,就那麼輕鬆地把孩子生下來了,難道她們有什麼比較特別的方式嗎?這讓不少的孕媽媽們心裡很不平衡。
  • 10部BBC紀錄片一套思維方法,暑假帶娃刷一刷,你看過幾部?
    文|全文共2228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一次父母課堂後,我和大家討論了下暑假打算帶孩子做點什麼事兒。有位媽媽說:「沒開學幾天,就猝不及防的放假了,沒有一絲絲準備,還是讓娃繼續保持學習狀態吧。」也有家長說:「暑假本來就是出遊季,但因為今年情況特殊,還是待在家更穩妥!」今年暑假如此特殊,孩子們剛剛進入學習狀態,大人們還有點回不過神。
  • 嬰兒飛機哭鬧,爸爸送禮表達歉意,媽媽怒懟:有本事你別生孩子
    ,還想帶我去看大熊貓,所以今天我踏上了去成都的旅程,這是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她們有點小緊張,可能是擔心我在陌生的環境,不能隨意亂跑而哭鬧,從而打擾到大家吧,很顯然我還不能完全明白爸爸媽媽的話,但是我會儘量理解爸爸媽媽的意思,不給大家添麻煩。
  • CEO智慧|比爾蓋茨的六大經營管理理念
    比如:摩爾定律,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反摩爾定律,IT產品每18個月價錢降一半。IT產業的幾十年的發展證實了這兩條定律的準確性,問題是:會不會有人等18個月花同樣的錢買性能兩倍的產品呢或者說等十八個月花一半的錢買當前性能的產品事實上,IT產業近30年一直高速發展,供銷兩旺。
  • 產後按壓肚子的痛,和生孩子的宮縮痛,哪個更讓產婦難承受
    隨著時代的發達,人們得到信息的來源變得豐富了起來,尤其是現如今一些綜藝節目也播放出女明星生娃時的一些細節。導致人們對於女性生娃有多痛也有所了解,雖然說嚇得不少女性對生娃產生恐懼,但更多的其實是男人開始理解自己的老婆了。
  • 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聰明寶媽的智能帶娃神器
    孩子宅在家裡沒事做,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對孩子的眼睛傷害很大。有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在,早教啟蒙也可以很有趣這個假期格外長,我家孩子整天在家鬧騰著玩,對學習不緊不慢的,我這心裡真是急得慌。其中,我對它的小學功能特別中意,同步學校教材,再加上名師輔導,孩子在家提前預習、課後複習都很容易,指到哪裡學哪裡。孩子在家提前打好知識基礎,等孩子上小學我也就不那麼擔心了。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是電子產品,很多媽媽擔心孩子用起來傷眼睛怎麼辦?我當然也很在乎孩子的眼睛健康和視力狀況,所以挑選適合自家娃的「帶娃神器」時特別注重護眼功能,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也果然沒令我失望。
  • 工作和家庭要兩不誤?靠寫作逆襲清潔工詮釋女人「生存」哲學觀
    而這本書還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將本書選為2019年的個人夏季書單;《華盛頓郵報》2019年50部傑出非虛構作品;《底特律新聞報》2019年最受矚目新書;《福布斯》年度最受期待書籍;……為什麼她在奔波於保潔工作和帶娃,還要百忙之中抽空寫作?原因很簡單。她想靠寫作實現夢想。她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現代女性生存哲學觀。
  • 數據見證職場媽媽的「剛」
    02  當上母親,事業有阻礙更有動力生娃會給一個女性帶來較大的實際負擔,超過一半的職場媽媽認為生孩子後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影響工作效果和職業發展;四成職場媽媽更因為生娃錯失了升職加薪的機會。03 業餘陪家人和學習,放棄享樂工作上鬥志滿滿,職場媽媽們的生活也不輕鬆,88.8%的職場媽媽將業餘時間用在陪伴家人方面;未婚女性的業餘時間則主要用於休息娛樂。
  • 孩子高燒42度,媽媽請假被拒,有種辛酸叫媽媽
    質疑媽媽請假太多@沙雕記錄bot:「一再的」請事假。。。有注意到這三個字。這個媽媽確實不容易。不過如果我是管理者,下面的工作人員天天請假,我肯定也會覺得很不好管理。@Lady_Margot:有提到一再請假,是不是這個女士經常請假公司才不批的啊,如果突發事件請假沒有不給的呀,真的缺人手帶孩子的話生孩子還是慎重吧,孩子這麼小不能離開人,家裡又沒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