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20歲開始領導微軟,31歲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億萬富翁,37歲成為美國首富並獲得國家科技獎章,39歲身價一舉超越華爾街股市大亨沃倫·巴菲特而成為世界首富。疫情無孔不入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自身發展,在這樣一個艱難的時刻,誰如果感受不到這一點,誰就會被無情地淘汰出局。此時,我們需要向成功人士學習,那麼,從比爾·蓋茨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呢?
1、煮蛙效應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企業要避免「溫水煮蛙」現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企業才不致在戰略上迷失方向,不經意之間滑入危機的泥潭之中。值得重視的是,危機管理並非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或某些職能部門,如安全部門、公關部門的事情,而應成為每個職能部門和每位員工共同面臨的課題。在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上,企業要善於將這種危機意識向所有的員工灌輸,使每位員工都具備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員工對危機發生的警惕性,使危機管理能夠落實到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中,做到防微杜漸、臨危不亂。
「煮蛙效應」告訴人們,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個企業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於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之中,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個人或企業應居安思危,適時宣揚危機,適度加壓,使處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腳步的人加快腳步,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
2、安迪比爾定律
定律源於這句話:「Andy gives,Bill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麼,比爾拿走什麼)」
Andy指的是Intel原CEO安迪·格魯夫;Bill則是微軟的比爾·蓋茨。這句話的意思是,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格羅夫一旦向市場推廣了一種新型晶片產品,微軟CEO比爾蓋茨就會及時的升級自己的軟體產品,吸收新型晶片的高性能。硬體提高的性能,很快就被軟體消耗掉了。
計算機是更新很快的一門學科,IT產業有其獨特的規律。比如:摩爾定律,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反摩爾定律,IT產品每18個月價錢降一半。IT產業的幾十年的發展證實了這兩條定律的準確性,問題是:會不會有人等18個月花同樣的錢買性能兩倍的產品呢或者說等十八個月花一半的錢買當前性能的產品事實上,IT產業近30年一直高速發展,供銷兩旺。原因有兩個:購買當前的產品可以提高效率,享受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大的價值;第二個就是因為安迪-比爾定律。
3、5小時原則
5小時原則是指班傑明·富蘭克林成年以後,每天都會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用來學習。稱之為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每個工作日一個小時。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保留一小時給自己。
巴菲特每天花5到6個小時閱讀5份報紙和500頁公司報告;比爾·蓋茨每年閱讀50本書;扎克伯格每兩周至少讀一本書。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將她的大部分成功歸功於書籍:「書籍是我個人自由的通行證。」家得寶的聯合創始人亞瑟·布蘭克每天都會花兩小時時間閱讀。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丹·吉伯特每天閱讀1到2個小時。
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最聰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其實正是那些能夠持續用心學習的人。
4、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於相對收入,即相對於自己過去的高峰收入。消費者易於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於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以致產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費函數。這種特點被稱為棘輪效應。
西方一些成功企業家雖家境富裕,但依然對子女要求極嚴,從不給孩子更多的零花錢,甚至寒暑假還讓孩子四處打工。這些成功企業家並不是苛求子女能為自己多賺一點錢,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懂得儉僕和自立。
這一點在比爾·蓋茨的身上體現尤為明顯。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巴黎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將要把自己的巨額遺產返還給社會,用於慈善事業,而只給三個子女繼承區區幾百萬美金。
蓋茨認為,擁有很多不勞而獲的財富,對於一個站在人生起跑點的子女來說並不是件好事,他覺得子女的人生和潛力應和出身的富貴和貧寒無關。比爾.蓋茨稱,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領域還存在著的很多不平等現象。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財產用於解除這樣的不平等上。他還希望其他有錢人也能夠將自己的財產回歸社會、用於解決社會上存在的不平等。
5、價格欺貧戰略
價格欺貧,實質上也是一種價格歧視。從市場經營角度上來講,「價格欺貧」不失為一項十分有效的經營策略。這種策略之所以可以運用得成功,在於市場的區隔性。產品的不可替代性,也是「價格欺貧戰略」成功的一個要件。
價格欺貧戰略源於兩件事,一是「馬太效應」——越擁有即越給予,越缺乏即越剝奪;二是「蓋茨方法」:世界軟體大王比爾·蓋茨,在1998年推出Windows 98時,使富有地區的價格遠低於貧窮地區的價格,背行「價格規律」而大獲成功。這兩件事使我們悟到「價格欺貧」是一種不合乎邏輯,但合乎市場特殊規律的奇異戰略。
在人均收入較低的地區,把銷售價格訂得較高,這就是比爾·蓋茨的方法。我們稱之為「價格欺貧」。
6、高速管理
比爾·蓋茨指出:「如果說8O年代是注重質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設計的年代,那麼新世紀的頭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時代 。數字信息速度的增加,使企業在未來10年中的變化,將超過過去50年中變化的總和。怎樣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將決定您的成敗。」由此可見,高速管理也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誰能較早地認識到高速管理的價值並切實推行之,誰就能挺立潮頭,立於不敗。
企業應把高速管理作為企業的經營戰略。這是一種在全企業範圍內實施的綜合性戰略計劃。採取此計劃的企業堅信高速管理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提高競爭力至關重要,因此不遺餘力地建立和完善高速管理系統,推行高速管理戰略計劃。
努力實現公司內部知識和信息的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反應和創新能力。高速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在公司內部迅速實現顯性知識、信息與隱性知識、信息的共享,並把它運用在企業的經營實踐的最優化中。高速管理應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經常性地獲取、開發和轉移客戶的需求、偏愛和業務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企業為客戶提供快速優質服務的能力。企業對客戶了解得越多、越全面,反應得越快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欲望,越能有救地推行高速管理。
聲明:本號轉載自公眾號《加拿大職業經理人協會》本號發布的文章、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