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看到的各種設計,例如海報、APP界面、傳單等,給人第一映像就會有好看不好看的感覺。
其實這跟我們的一些潛意識有關。
本文分享的格式塔原理,就是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設計原則。
什麼是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音譯自德文Gestalt,誕生於19世紀德國的心理學家研究人類視覺而形成的心理學派。
該學派認為:人類對於任何視覺圖像的認知,是一種經過知覺系統組織後的形態輪廓,而並非所有各自獨立部分的集合。
基本原則
01
接近性原則
接近性原則基本內容為:當對象離得太近時,我們潛意識裡,會認為他們是相關的。
例如,看到上圖,我們會習慣性的橫向讀取左邊的圓點;而會豎向讀取右邊的圓點。
因為左邊的點陣中,橫向圓點的距離要小於豎向距離;右邊點陣中,橫向圓點距離要大於豎向圓點距離。
從視覺上來講,越接近的元素,我們眼睛越傾向於把它判定為一個整體,這就是相似性原則。
02
相似性原則
相似性原則的基本內容為:人們通常把那些明顯具有共同特徵的事物,如形狀、大小、顏色等,組合到一起。
如圖示中顯示的那樣,我們視覺很容易一眼就把元素根據相似性分成若干組。
03
閉合原則
閉合原則的基本內容:人類心理上有一種推論傾向,即把不連貫的有缺口的圖形自行腦補,使之趨合。
或者說,人的大腦會自行封閉那些開放的、未閉合的圖形。
如圖所示,即使圖形有缺口,我們視覺也能自行解析出來,這是由三個圓形和兩個三角組成。
04
連續性原則
連續性原則的基本內容:凡是具有連續性的或共同運動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個整體。
例如IBM的圖標,我們會識別出來這是一個IBM的圖標,而不是離散的藍色、長短不一的線條,就是連續性原則的結果。
視覺上,我們傾向於感知連續,而不是單純的離散碎片。
05
同域原則
同域原則的基本內容:如果同一區域中的元素被明確的邊界隔開,人們更容易將它看作是不同的分組。
如圖示中,左邊可以看出是3組不同數據,而右邊則只能識別出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元素。
格式塔具體包含哪些原則,有各種版本,個人比較認同以上幾種設計原則。
以後的分享中,有機會的話(如果我記得的話),我也會提提排版方面有用什麼設計原則。